突發心肌梗塞 那次值班成為他53歲生命中的最後一班崗

2020-12-22 中國長安網

12月7日,《人民公安報》頭條頭條以「31載從警路寫滿忠誠與擔當――追記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公安局原副局長和宇平」為題刊發文章,專題報導和宇平同志的感人事跡。全文如下:

初冬的迪慶雪域高原,碧藍的江水穿過崇山峻岭一路向前,奔騰不息。

這裡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核心區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從青藏高原出發,穿越高山峽谷並行奔流。

連日來,在這片美麗廣闊的土地上,傳頌著一位民警的名字——和宇平,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公安局原副局長。11月23日,53歲的和宇平帶病堅持工作多日後,倒在值班崗位上,用滿腔赤誠忠心為一生摯愛的公安事業站完最後一班崗,也為31年從警路劃上令人肅然起敬的嘆號。

1989年10月,和宇平來到維西縣公安局,一幹就是大半輩子。從派出所民警到所長、法制科科長、刑警大隊教導員,直至2008年起擔任副局長。

從警31年,他如涓涓流淌的三江碧水,清澈明淨,心中時刻裝著群眾,英勇擔當甘於奉獻,贏得同事和群眾聲聲讚譽。從警以來,他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

生命最後時刻,還在堅守崗位

11月23日,周一,這周輪到和宇平當班指揮長,負責24小時值班備勤、指揮調度突發事件和日常工作。

一大早剛起床,和宇平就感到胸口疼痛難忍。妻子見他臉色發白直冒虛汗,勸他請假休息,和宇平擺手說:「我是這周的指揮長,工作千頭萬緒,不能掉鏈子。」

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和宇平戴上指揮長的紅袖標,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上午,組織全局民警召開例會、安排部署重點工作,下午主持召開研判會,逐一詢問各個業務部門的工作情況。會上,細心的他特意囑咐交警大隊,冬季路面容易結冰打滑,一定要做好宣傳提示,確保群眾出行安全。操心了一天,和宇平在食堂吃過晚飯後,繼續在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值守。19時50分許,他突然感覺胸口劇烈疼痛,幾度喘不上氣,同事立即將他送到醫院,經醫生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23時18分,經全力搶救無效,和宇平不幸因公殉職,這次值班成為他53歲生命中的最後一班崗。

同事回憶說,10月以來,和宇平就經常感覺胸悶,但正值掃黑除惡和脫貧攻堅關鍵時期,他主動放棄外出療養休整的機會,堅守崗位。

「經常聽到和副局長說『等這個專案結束就去檢查身體』『等勤務結束就去』『等值班結束就去』……可等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堅守崗位。」經偵大隊民警和麗仙一邊說一邊流淚。

維西縣公安局看守所副所長李明悲痛地回憶,和宇平倒下的前一天,雖然是周末,他還到拘留所查看工作。當時,和宇平按著胸口說,這幾天總感覺心臟不舒服,呼吸困難,等下周值班結束後就去昆明做個檢查。「沒想到,還沒來得及去檢查,他就離開了我們。」李明痛心地說。

大家最敬重、最佩服的「老班長」

在維西縣公安局,和宇平是大家最敬重、最佩服的「老班長」。

2017年,為加強轄區的治安防控,維西縣公安局在節假日和關鍵節點啟動臨時檢查站,對進出車輛和人員進行24小時查緝。其宗檢查站守護著維西縣東大門,車流量大工作壓力也大,這裡是維西與德欽、香格裡拉、麗江市玉龍縣四縣交界的「過濾網」和「防火牆」。和宇平主動請纓到其宗檢查站,他說:「我是局裡年紀最大的,我先上。」

在其宗檢查站,為切實形成工作合力,和宇平提出成立臨時黨支部的建議,他被推選為臨時黨支部書記。當起這個「家」,和宇平操心著檢查站每個人的工作生活。一天24小時不間斷查緝,每班值守12個小時,和宇平帶領黨員同志插上黨旗、佩戴黨徽,夜以繼日奮戰在維穩一線。

四年來,和宇平在其宗檢查站堅守300餘天,為迪慶州社會治安持續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多次受到上級部門表彰,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為「守護神」。

擔當有為,專啃「硬骨頭」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和宇平最閃光的品質,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擔當有為」。

在大家眼中,和宇平有勇有謀有擔當。說起老領導,縣公安局政工室主任和娟娟言語中滿是敬佩:「對分管部門的工作,和副局長心中裝著一本明細帳,什麼事情問他,他都能說得清清楚楚,工作上遇到難題,他都會盡全力想辦法找路子,直至問題徹底解決。」

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和宇平啃下一個個「硬骨頭」。在分管經偵工作期間,和宇平指揮參與辦理經濟犯罪案件12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81名,挽回經濟損失800餘萬元,經偵大隊在他的帶領下多次榮獲集體嘉獎。

2016年,他帶領民警成功偵辦嚴某涉嫌合同詐騙案,將追回的錢款如數返還受害人。10餘名受害群眾感激不盡,專門大老遠趕到縣公安局送上錦旗。

2014年前後,涉礦合同詐騙案頻發,維西縣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和宇平擔任副組長。他帶領專案民警輾轉多地、攻堅克難,立涉礦案件21起,破獲13起。因為取證難度大、時間跨度長,剩餘案件的偵破工作陷入僵局。和宇平暗自發誓不破案絕不罷休。他帶領民警反覆研究案情,研判信息,尋找突破口,直到去年,再次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破獲案件4起,一批長期在涉礦領域違法作亂的犯罪嫌疑人被「一鍋端」。

待群眾如親人,守護藏區平安和諧

維西縣多民族、多宗教,縣內有3個藏傳佛教教派、80餘個基督教堂,是維護民族團結進步、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沿陣地。

到僧人、藏族群眾家中走訪,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規,是和宇平經常性的工作。在當地群眾的印象中,這位副局長親如家人,不是擼起袖子幫忙幹農活,就是樂呵呵地與大家圍坐在火塘邊嘮家常。僧人魯茸從小父母離異,寄居在叔叔家,後來到德欽縣東竹林寺出家。2018年,學經10餘年的魯茸回到維西,原本想在村裡蓋間房屋,但因為家庭困難實在拿不出錢。和宇平在走訪中了解情況後,多方奔走,幫助他建起了新房,令魯茸特別感動。

十裡八鄉,到處留下和宇平堅實的足跡、熱情的笑容。對掛包貧困戶,他傾心付出,慷慨解囊。每次到貧困戶家中,他都自掏腰包送米送油,帶去生活必需品,用真情實意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有滿腔熱血忠誠、一身正氣硬骨。正如他在筆記中寫的:「愛人民如父母,視犯罪分子為敵人,隨時想想為了誰,我做得怎麼樣?這是一切工作的基礎。」

把初心映在雪域高原

迪慶雪域高原,遼闊壯美;三江碧水奔流,澄澈明淨。倒在工作崗位上的雲南基層公安領導幹部和宇平身上,就浸潤著這一方水土的特質,堅韌豁達、質樸純粹。

雪山映忠誠,三江滌初心。31年從警路,和宇平怎樣走過?「隨時想想為了誰,我做得怎麼樣?」他用行動和生命,抱定堅毅初心,回答自省之問。

當身體不適的信號傳來,他選擇忘我工作、「拋卻」病痛;面對艱深複雜的詐騙案件,他錨定鐵案、深挖徹查;牽掛著轄區民族群眾,他傾心付出、排憂解難……身體頂著壓力、肩上扛著責任、心裡裝著群眾,和宇平的一生,因信仰而飽滿充實。在他身上,對黨的忠誠、從警的責任、愛民的情懷凝結成一種精神內核,釋放出深沉持久的影響力,烙印在人們心裡,激勵著戰友前行。

站著是火紅的旗幟,倒下是永恆的豐碑。更多與和宇平一樣的基層公安領導幹部和民警,奉獻如此、犧牲如此。他們或許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壯舉,只是身體力行、勤勤懇懇,在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無怨無悔,在選擇的徵程上義無反顧、堅定不移。他們把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總要求體現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落實在每一次付出、每一份堅守中。這就是忠誠最生動的踐行,這就是初心最深刻的詮釋,必將燭照奮進之路,鼓舞我們英勇奮鬥,為公安事業增添非凡光彩。(雲南警方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初心不改,站好最後一班崗!
    歲月如歌青春褪去光華鐫刻出絲絲白髮和條條皺紋時代更替誓言歷久彌新銘刻著交替更新的軍警色彩初心不改忠誠堅守本色猶在站好最後一班崗從巡邏民警到刑偵民警,再到紀檢民警,不論崗位怎麼變換,他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行。路面全天候巡邏、參與偵破各種刑事案件、處理群眾投訴核查、進行警務督察.他以高度的責任心做好各項公安工作,曾多次獲得表彰獎勵。呂炳洋同志多年如一日地在公安督察戰線上恪盡職守,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警察故事,但他始終默默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警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 「花樣爺爺」——讓我再站一班崗
    > 「花樣」爺爺讓我再站一班崗他,花甲之年退休在即,卻主動申請替戰友再站一班崗
  • 最後一班崗!60歲老民警退休前含淚朝監控攝像頭敬禮
    最後一班崗!今天是我職業生涯最後一班崗,感謝你們多年來對我工作的指導和關心,祝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收到,感謝你這麼多年對指揮中心工作的理解,指揮中心全體同志祝你一切順利,雖然你看不見我,但是我隔著屏幕給你敬個禮,感謝你對公安事業的付出!」
  • 售票「金算盤」的最後一班崗
    售票「金算盤」的最後一班崗 2020-12-26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高陵:馬蘭站的最後一班崗
    馬蘭站的最後一班崗文 / >張高陵朗誦 / 張高陵 1978年3月,我在馬蘭與星星一起站了最後一班崗看曦光微微拭亮槍刺,向東方行過軍禮,開始回營…… ,如一汪水滴落在黑暗上慢慢地,慢慢滲洇開來,濡溼著,融化著巨大的夜幕像橡皮擦修正練習薄上的錯誤,一點點將黑夜擦掉我在馬蘭站了最後一班崗
  • 以卡點為家,「黃金拍檔」相約站好最後一班崗
    30年前,印春貴同志和王叢富同志成為「戰友」,分配在三師十一團六營,比肩在西南邊陲小城畹町開荒,守土固邊的30年來,他們結下深厚的情誼,成為最佳「拍檔」。2020年,新冠肺炎突襲,臨近退休的「黃金拍檔」向農場黨委立下錚錚誓言,勢必嚴防死守,在退休之前站好最後一班崗。一隊居民小組緊鄰龍瑞高速公路畹町入口,依山傍水、茂林修竹,風景優美。
  • 「資深」乘警站好春運最後一班崗 願天下無賊
    「資深」乘警站好春運最後一班崗 願天下無賊 2018-02-05 14:40: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 崔成有:站好最後一班崗 為職業生涯畫上句號
    東北網2月21日訊(姜文逸 記者 葛金鑫)2月19日,對虎林市公安交警大隊東方紅中隊中隊長崔成有而言,是意義非凡的一天,這是他疫情防控工作的第24天,是他60周歲生日,也是他站完最後一班崗將正式退休的日子。
  • 15年了,他和《終極一班》一起消失
    ,我都忘了初中看過一部很火的臺劇《終極一班》,那應該是飛輪海組合汪東城、炎亞綸、吳尊、辰亦儒短暫的高光時刻。終極一班裡有個角色叫小鬼,真名是黃鴻升,臺灣藝人,他當過演員,做過主持人,開過演唱會,和大s、羅老師、楊丞琳們是好朋友。他的高光時刻,應該是因為唱《地球上最浪漫的一首歌》,留下了一句廣為流傳的歌詞「靈魂的重量是二十一克」。9月16日,小鬼在浴室洗澡的時候,意外滑倒頭部受傷,無人發現救治,最終不幸去世,生命留在了36歲。據臺媒報導,警方初步判斷小鬼的死因是心肌梗塞。
  • 人普專欄|徐亞明:恪盡職守站好最後一班崗
    點 擊 藍 字徐亞明:恪盡職守站好最後一班崗「我們這個普查成果是一個普查辦的全體人員一起工作所得的,他們比我們更辛苦。」縣統計局總統計師徐亞明一直在強調,現在樅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成果」是普查辦所有成員的辛勞所得。
  • 黃鴻升死因曝光:疑似突發心肌梗塞猝死,被發現時屍體已經僵硬
    9月16日,突發噩耗,黃鴻升在自己家裡去世的消息傳出,一時震驚了不少網友。因為黃鴻升至今才36歲,這麼年輕怎麼會突然在自己家裡出意外了。黃鴻升疑似突發心肌梗塞猝死而據一些知情人爆料,說黃鴻升會在自己家裡突然摔倒,疑似是因為突發了心肌梗塞
  • 鐵路人工售票員谷曉梅,站好最後一班崗
    12月份即將迎來她的最後一班崗。作為武漢車站武昌站售票處的「金算盤」,車站人工窗口、自助售票設備、出站口、車票代售點等進款數據的核對、收繳、列帳等工作,這些都是她的工作範疇。1989年,還不到20歲的谷曉梅進入鐵路系統,是第一批經歷過硬板票、紅色軟紙票、藍色磁介質票、網絡訂票、無紙化的電子火車票的「駐站元老」。谷曉梅雖然做著「幕後」工作,但在春運、暑運和小長假客流高峰期間,她依然會上窗口加崗,為旅客解決疑難問題。隨著電子客票的推廣使用,旅客可以不掏現金就能方便購票。
  • 【警察故事】堅守崗位38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警察故事】堅守崗位38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0-12-22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常青:堅守初心,站好最後一班崗
    1月15日,是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駐甘洛工作小組組長,甘洛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楊常青在甘洛任職的最後一天,這一天,他帶著對甘洛人民的厚愛,帶著對聯繫點的牽掛,堅守最後一班崗,深入蓼坪鄉開展慰問走訪活動,為困難群眾、優扶對象、退役軍人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帶去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
  • 老交警朱軍請纓 站好退休前最後一班崗!
    1月24日,貴州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興義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按照上級的統一安排部署,全警動員、全員上路,配合衛建部門在轄區各疫情防控宣傳服務站(點)執勤,防控疫情擴散蔓延。得知疫情發生後,朱軍立刻放棄休假,申請走上疫情抗戰第一線。從1月28日開始,參加汕昆高速公路興義西疫情防控宣傳服務站(點)執勤,連續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
  • 老警陳穎:堅守崗位38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老警陳穎:堅守崗位38年,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0-12-21 1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和收費站:全力以赴站好最後一班崗
    太和收費站每天要迎來送往成千上萬輛汽車。如今,即將面臨撤銷,雖難說再見,但鑑於聯網收費是發展需要,太和站也將全力配合,站好最後一班崗。   提高效率保安全全省率先實行計重收費和全程監控   隨著收費公路的發展,超載超限運輸現象也隨之出現,載貨類汽車的嚴重超載超限運輸危害交通安全,汙染環境,同時造成公路路面的嚴重損害,影響高速公路通行能力。
  • 「我替丈夫站好每一班崗」
    龍文英的丈夫是黃茅村支部書記周植民,自萬載縣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以來,周植民便第一時間就投入到工作中,他將患病的兒子安置在黃茅鎮衛生院後,帶領著村兩委幹部分組在入村主幹道設監測點檢查過往的人群和車輛;與此同時,帶著組員走村入戶篩鑼、貼標語、講解疫情防疫知識。
  • 脫貧攻堅|團婦專班堅守扶貧戰線 站好最後一班崗
    脫貧攻堅|團婦專班堅守扶貧戰線 站好最後一班崗 2020-12-03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凡的崗位 一生的承諾 記老鐵道兵彭有庚的最後一班崗
    帶著理想參軍,誓言鐵道兵精神1963 年出生於湖北省嘉魚縣的彭有庚,在十八歲那年抱著「為祖國做貢獻」的理想,參軍入伍成為鐵一師三團的一名鐵道兵。一個螺絲釘、一根電纜、一桶汽油....都會引起他的注意,「電箱用完隨手關」「安全帽隨時要戴在頭上」「用過的工具要收好、整理好、擺放好」....他的「嘮叨」響在鋪軌基地上,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放大鏡」的嘮叨,福廈項目從上場到現在從未發生一起安全質量事故。在工作中,作為鐵建一線的老職工,豐富的施工經驗,讓彭有庚成為了工地上的「百科全書」。「彭副經理,運輸道路寬度不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