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些年以來,「囤房者」是個飽受爭議的群體,他們享受了房改22年以來的樓市繁榮,並趁著2008、2012、2015、2016年這幾次房價大漲的關鍵「節點」,財富一步步膨脹為中產階層。
要知道,根據58、安居客研究院給出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20年,這20年的期間,房子的均價從2000多元每平方,漲到了現在的9000多元每平方,足足漲了4倍。其中,有部分地區更是達到了20倍的增長,可謂讓一部分囤房族賺的盆滿缽滿。而且隨著房子越多,手裡的財富膨脹速度就越快,遠超兢兢業業的上班族。
不過,在新規下,我相信「囤房者」的好日子不多了,並且這個群體會逐步消失。
01
一、新規下,土地市場迎來降溫。
目前土地市場具有代表性的有兩個規定:
1、加大供需失衡的城市土地供應,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普遍要求新房供應提高了10%;2、限地價、限制開發商貸款拿地。最具代表性的是南京,曾要求房企拿地不得在銀行貸款,只能使用自有資金。
在這兩大新規下,我們可以看到,根據CRIC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兩年全國的土地市場一直都不溫不火,尤其是2019年三四季度,不僅迎來罕見的「流拍潮」,土地市場的成交量價均有顯著下滑,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樓板價跌幅均超過5%。今年更是降溫明顯,全國土地市場經營性土地供應總建築面積為27310萬平方米,同比卻下降了15%;供應幅數為4492幅,環比下降2%,同比也下降14%。
眾所周知,麵粉價格決定麵包價格,現如今土地市場在新規之後,終於迎來了罕見降溫,不得不說,未來1-2年新房價格很難有所突破。
二、房產稅的進行。
最近,中泰證券研究所曾發布報告指出,當前(國內)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持有房產已經開始虧錢,按照3%的租金回報率、5%的資金成本、4%的房屋折舊率來算,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拿著房子都已經變成「虧損」狀態。
要知道,以前買房子基本沒有什麼購房成本,而且房貸利率也不貴,最重要的是房子一直在增值,那這些稅費啊、物業費、折舊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轉手的話買家也可以轉嫁費用。
但時代不同了,這兩年我們會看到很多城市的房價一直沒怎麼上漲,甚至出現了一些下跌的苗頭。那在這種環境下,基本可以說是在虧錢。何況,房產稅這兩年已經在聯網普查房子,同時也在協商立法的階段了,而且目前已經有一些城市在設點了。我相信,一旦成熟之後,順利推出,將會對許多囤房者造成打擊。畢竟現在炒房都賺不到什麼錢了,每年還要出錢繳納稅費,這明顯是囤房者不願意看見的。
02
因此,結合以上兩點來看,我們可以得知,在新規下,對於這兩年還在囤房的人,明顯壓力很大。一方面要承擔遠超以往的房貸利率,動輒就是上浮25%以上,另一方面,又承擔了近20年以來「山頂」上的房價,壓力可想而知。而且還有空置稅、房地產稅在後面追著屁股咬,也怪不得今年以來有那麼多炒房客希望把多餘的房子趕緊甩賣出去。
尤其是那些利用高槓桿上車的人,現在說不定正在山頂上想辦法脫手,少虧一點算一點。以重慶為例,去年的時候掛盤量只有4萬套,今年的話整整多出4倍,也就是16萬套的二手掛盤量。所以,我相信隨著時間推移,炒房客、囤房者必然會全面「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