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林奕含,也許在過比較幸福的人生

2021-02-11 十點人物誌

怪醫千金,漂亮寶貝,這名號何許人也,見面她說,我是廢物,我是痛苦的神童,別向我要答案,我只是名精神病患者。

2017 年,林奕含是文壇迸發的一株彼岸花,彼岸花要去地獄,魔不收,徘徊在黃泉,魔不忍,於是讓她生根,成了死亡的接引之花。彼岸花有錯過惋惜之美,花葉長在不同時候,似林奕含永別人生長大的那一段。人都說這花像是魔有溫柔,讓人在歸途回眸,看見她豔紅如淚的瓣。

走進約訪的咖啡店,林奕含戴起耳機看來好遙遠,她細讀訪綱,我輕聲打擾震起她閃爍的睫毛,這見面生疏得很,她急忙收拾水杯包包移動,邊幫我添了水,一聲不好意思經常掛嘴上,我不明白這歉意何來,寫時才想,或許這抱歉是代替世人說。

林奕含生前採訪視頻


我是個惡意的作者,寫作是不抱期望的 

「『這件事』是在我很小的時候知道的,聽起來很煽情,但它影響了,改變了我的一生。」《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變態駭慄,讀文學的老師誘姦了讀文學的女孩,發生在文明的大廈、升學主義的補習班。林奕含談過這本書的問世,寫一個女孩被「誘姦」的故事,特別在書頁最前寫刻上真人真事改編,她不要人們以虛構的僥倖去閱讀那恐怖,「當你在閱讀中遇到痛苦或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認為『幸好是一本小說』而放下它,我希望你能與思琪同情共感。」

近乎無力地寫完這專訪,難以想像:如果我愛老師,老師說愛我的方式是將陽具塞進十三歲的我嘴裡;老師說我是全世界最好的禮物,卻殘酷撕裂地折著我的身體⋯⋯

林奕含 攝影 | 陳佩芸 

林奕含說寫是欲望,這個故事必定得讓人知道。但那欲望不像吃飽睡飽能滿足,寫了更不舒服,但還想持續寫的欲望。我問她對這本小說有沒有任何期待?

她說:「我希望任何人看了,能感受和思琪一樣的痛苦,我不希望任何人覺得被救贖。我要做的不是救贖誰,更不是救贖我自己,寫作中我沒有抱著『我寫完就可以好起來,越寫越升華』的動機。寫時我感到很多痛苦,第一次書寫完成、來回校稿的後來是抱著不懷好意與惡意在寫。」

「我希望看的人都可以很痛苦,我是個惡意的作者。房思琪發生這件事的重量是,即使只有一個人,那個重量就算把它平分給地球上每一個人所受的苦,每一個人都會無法承受。」

在苦難面前,我是一個廢物 

寫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掀起許多議論,一個沒有拿過文學獎的作者,張亦絢論擲地有聲、駱以軍形容像納博科夫和安吉拉·卡特的混生女兒。林奕含沒有與誰討教或討論過文字,她用完美主義教育自己,寫兩千字文章,每隔兩三個月就再回頭檢視,發現不滿意可以修改的就會去修改或擴寫,她從未想過讀者是誰,只寫給自己看,鍛鍊書寫的音樂性與操作字彙的克制,終於願意寫下這個擱淺在生命長久的故事。

像是義務一般地把故事寫出來了,她說:「一直以來都不想寫,因為一直以來我會做的事只有寫文章,這件事不是簡單可以用文字概括的,我覺得用一些很雕梁畫棟的東西去把它寫出來,是很徒勞的,我也在不可自拔地寫文章時,會有點恨自己,沒有起到任何實質上的幫助,包括對我自己,為什麼我自己寫,老實說我並不知道。」

書寫於她是沒有成就感的,林奕含嗔恨自己只會寫:「寫作是一件很沒用的事,我的口頭禪是,我是一個廢物。」

林奕含 攝影 | 陳佩芸

寫作前半年,她醞釀著同時陷入膠著:「精神病發作很嚴重那段時間,我有半年無法識字,打開書字就像螞蟻一樣,我看不懂,很痛苦。失語,沒有辦法講話。我在思考讀文學的人真的會做出這樣的事嗎?他誤讀了嗎,他讀錯了嗎,他沒有讀到心裡?我終究必須相信,文學讓我幻滅。我長年以來用來鍛造我的尊嚴、我引以為傲的、讓人讚嘆的,我自己會有些得意、自己以為有點思想的那個東西,竟然,會變成這樣子,我真的非常痛苦。」

林奕含熱愛文學,那程度好比:「如果有人罵託爾斯泰或是費茲傑羅,我會很生氣!」她的憤怒坦白地像雙手掐住的那隻水杯,透明堅毅。

文學是我教育自己的方式 

林奕含高中讀的是數理班,當大家都會比誰的數理好、誰可以用最帥的算式解難題,她靜定閱讀,說自己一直被看做那種會寫作文、有點風花雪月多愁善感的人。

她聲稱自己高二那年「起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讓她停滯,一是「房思琪」的故事,二是精神病。「我開始厭食,不想吃飯睡覺上學,什麼事都不想做,看小說對我來說很像私奔,因為大家都在準備大考,從那時候一直到現在,不停地看小說,高中畢業到現在失學,看小說是我自我教育的方式,對我來說很珍貴。」說起文學,像莒哈絲談她的情人,痴狂迷戀。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臺版

失學後林奕含開始長年窩在書房:「精神病真的是,很荒蕪。生病的期間做了很多荒唐事,父母對我不能理解,失去健康親情愛情友情,一無所有,很痛苦很痛苦,反覆自殺很多次」她聲量漸弱,如氣如絲,再直定地說:「真的是只剩下文學了,我書架上的這些人很珍貴很珍貴,當我準備要寫小說時一邊構思,一段時間精神病又發作得更厲害,我開始思考李國華身為一個學文學的人,文學對他與對我的意義,我一直相信讀李杜詩的人,一定會是好人。」

每講到一個趨近天真的地步,她腦袋一轉又恥笑自己:好傻喔。說起自己對善美的偏執她感覺世界不敢置信:「我知道這聽來煽情、迂腐,但確實是這樣。」我不禁想,她直視過的地獄長什麼模樣,讓活著的一切,骯髒才理所當然。

真正的我,在過一個比較幸福的人生 

林奕含嘲諷自己的精神病,我問她如何與苦難共處,她說我不會這件事。「高中得重鬱症,後來又加上很多哩哩摳摳的精神病。」話說到著,林奕含有點好笑的笑出來,彷佛那病淘氣可恨。「成年之後,一直到現在,我沒有做任何社交活動,我所有的活動就是關在書房裡看書,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就是建立在思索這個骯髒的事情上。」

她與思琪的生命經驗交錯,思索一個人的人生,怎麼就停在那裡了?林奕含覺得自己沒有社會化,沒有長大過,人經歷過的大學社交、社團活動、戀愛,她都沒有。「我比較親密的朋友大概三四個,我最常講話的就是我先生,第二個最常講話的是全聯的店員。」

過去社會的經驗讓林奕含恐懼:「我之前有上大學兩年,會莫名其妙跟老師亂吵架,周圍同學的反應就是,你應該要吞忍,我會覺得,這個是不正常的,很明顯是老師在欺侮我。我少有跟外面的人相處的機會,不知道為什麼,一旦相處我就會搞砸,尤其是在面對上下關係階層關係時。」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簡體版,磨鐵出版

林奕含說自己可能真的不適合生存,因為上對下的權力關係、別人替他人打分數⋯⋯等社會活動使她厭惡。「人生很多成長,都發生在大家剛上大學的那個黃金時期,我可能永遠錯過了,錯過就沒有辦法了。」

她形容人類是「外面的人」,我好奇林奕含如何看待活著?「老實說可能有點悲觀也像假的,但是真的,我沒有活著的實感,有時候我會覺得,在很久以前第一次自殺時,我就死掉了,我知道這聽來很虛假,我也常跟我的醫生說⋯⋯」

林奕含這一口氣嘆的好深邃,才像從懸崖回來說:「真正的我,在過另外一個比較幸福快樂的人生。」

精神病的痛苦,我不能和解與原諒 

《報導者》的林奕含專訪一出,林奕含彷佛成了精神疾病的導師,許多人投信巨細靡遺寫出痛苦,林奕含說:「我真的啞口無言,因為我不是專家,我沒辦法介入誰的人生,我不是心理醫生,就算我是心理醫生,我也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我不能對你的狀況下任何判斷,或是對你的人生下指導棋,我只是個病人,我不能因為生病就在這方面有任何專業,所以就,有點尷尬這樣子。」

她很喜歡在語述最後加上「這樣子」,念起來很快就變「醬子」,有女孩的可愛。我問如何與精神病相處呢?她頭看來很疼,談人們有個誤解,就是精神病要靠意志力痊癒,林奕含說精神病與心臟病一樣都是醫學上的疾病,真的來的時候還是需要去急診、吃很多藥看醫生。「我也沒有靠意志力,就是回診比較頻繁、哭比較大聲。老實說我自己都完全不會跟痛苦共處,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定期回診,每天吃很多藥,聽起來很孬,但就是這樣子。我也覺得,如果你痛苦到某個地步,唯一的方法就是要看醫生,要回診。」

林奕含在受苦方面,讀張亦絢《永別書》,一句話就像她人生的寫照:「我是痛苦的神童。」

「我是痛苦的神童[⋯⋯]我的問題是,人類需要這樣的知識嗎?需要了解,那麼極端的痛苦與真相嗎?」——《永別書》

面對苦難她覺得最糟的就是即便寫了這樣的小說,殘忍的事實仍會繼續發生。人們可以報復邪惡的方法幾乎沒有,甚至,市面上心靈雞湯宣導著和解、多少創作聲揚原諒:「我討厭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和解,我很討厭原諒,非常。之前有關於慰安婦阿嬤的《蘆葦之歌》,或是很多電影都會在結尾放上一個新生嬰兒,象徵新生,我看了就很生氣,很多事情都不能得到新生,死掉的人就是死掉了。」

林奕含太氣憤時,眉心皺成漩渦,窩藏傷心的黑洞。我問起她如何看待以結構出發去解決現狀?「我知道站在長遠的歷史來講,確實會新生,我這本書可能有人可以得到警惕,有人也許得到安慰,但我所知的經驗,就是他們沒有了,永遠不敢出門,他發瘋了,如何跟我說有新生?如何告誡世人房思琪成了一個教訓?這樣太殘忍了,我不能和解。」

已經插入的,不會被抽出來 

林奕含特別說,不希望這本書與結構產生關係。別輕易以體制去解構它,因為一旦如此,就如同視「房思琪」為個案,當作無數個被害者中的分母。

「我不太願意站在那個觀照長遠、歷史的角度去思考。我知道這樣子很政治正確,我也有能力如此思考,但我不願意。」

這時代流行「大格局的思考」,林奕含卻說,我不同意站在父權的正對面去抗爭。「當我們說出父權強暴女權、體制強暴知識,是很輕鬆的,太習慣講這句話,他們不知道『強暴』這個詞的重量,他們不知道有人聽到這個詞就會昏厥,痛苦不已、不舒服到耳聾半天,這是很危險的。我覺得沒有受暴經驗的人,或許能,可是你要作者我,或是思琪,說出『我小時候愛上強暴我的老師』,那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林奕含再提出,她更害怕一些所謂「比較進步」的人,修了性別學社會學後彷佛能輕易去解構痛癢:「讓我害怕的是,很『聰明、進步、政治正確』的人,這些人是有理想抱負的,他們在談結構時,一個一個的房思琪,是不是就從大網子漏下去了?所以為什麼我要寫思琪的事,甚至細到有點噁心、情色變態。我要用非常細的工筆,去刻畫他們之間很噁心色情很不倫的。大家都看到統計數字,所以我不想談結構,大家都忘了,那是一個一個人。」

她不忍心,一個個房思琪,從那結構的網掉了下去,林奕含談起這個小女生:「就像思琪從未能夠進入結構,她寧願可以進入結構,寧願當一個無知到進入結構的人。她寧願沒有讀過書,沒有讀過《第二性》、《性別打結》,她寧願『讓男人養她』、『買名牌包包』,她寧願做這樣的人。但不是,她讀過,她了解一切,她還是只能從另一個角度『讓男人養著她』。她的『快樂』是帶有引號的快樂,她知道那不是快樂,可是若她不把那當作快樂的話,她一定會活不下去,這也是我覺得很慘痛的一件事。」

「不要跟我講你要看遠一點,你要放下,你要站高一點看。我是很苟且的人,從長遠歷史來看,也許可以被改變,但我所知的就是,已經瘋了的人,不會變成不瘋,已經插入的不會被抽出來,我所知的就是這樣,我非常痛苦非常生氣,已經吃進去的藥不會被洗出來。」——林奕含

 再見自尊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起令人心碎的事實,林奕含也是。她多麼心疼地說,是房思琪過了一個沒有人該過的人生,林奕含也是。

房思琪在自己的日記寫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

林奕含常掛在嘴上的道歉,是不是也近似這樣,傷痛讓人忘了事實,抱歉了,無用的自尊。想著那日專訪結束,我與林奕含走出咖啡店,她原來要去書店,走到一半又孩子氣地說好懶啊回家好了。她輕盈的腳步,白皙的手指,如何徒步下這樣沉重的事實。

她是徘徊在黃泉的彼岸花,魔不忍收她,又不舍讓她走,林奕含是魔在人間種下的溫柔,她身上背負地獄加諸的惡,花心裡有純摯善美。

相關焦點

  • 「林奕含去世三周年」,請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李國華」
    我們所想像中的愛情是多麼美好,可是房思琪跟林奕含經歷的又是什麼?她們小小年紀什麼都不懂,被「李國華」的巧言令色給蠱惑了,她們以為自己是愛的,可是這種愛給她們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一種罪惡感,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 林奕含自殺另有隱情:曾被逼跪下!
    她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個女孩子愛上了誘姦犯的故事。被指為「狼師」的補教名師陳國星出面發文並道歉,坦言自己曾與林奕含交往過,並非「狼師」。陳國星9日在南檢應訊完後就對外發布聲明,坦承自己與林奕含曾交往過2個月,最後被林奕含父母發現後要求2人分手,而陳國星的妻子在當時也表達原諒,戀情就告一段落。不過據了解,在發聲明前,陳星的妻子曾經寫下「妻子的心聲」。
  • 林奕含自殺後,她們成了下一個受害者
    完成《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對林奕含而言,本身就是一段慢性自殺。書寫時,她每天都處在精神崩潰。除了哭,她找不到任何發洩方法。自殺前5個小時,林奕含聯繫過出版社的編輯。隨之而來的,是他另一個身份的曝光。他創建了一個網站,名叫:正太的天國。他開了一個視頻帳號,名叫:正太大導演。他販賣兒童色情。他是一個戀童癖。
  • 林奕含:人生如衣服,如此容易被剝奪 丨非常人語
    輕描淡寫,好像在說一陣春風拂過了誰的臉龐,但是這件事在奕含的生命中不異於一場核爆,完完全全摧折了她的肉體和靈魂,摧折了她未來的一切可能性,讓她的人生駛入永夜。最後他老婆坐不住了,開口就指責林奕含:「明知道老師有老婆,為什麼還要愛上老師?在座的只有我有資格提告,如果你們不給我一個交代,我就告林奕含『妨害家庭』。」
  • 林奕含父母:希望社會不再有另一個房思琪
    美女作家林奕含驚傳自殺,令外界婉惜不已。(圖/林奕含臉書)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26歲的美女作家林奕含27日驚傳自殺消息,她的父母林炳煌醫師、賴嘉芳夫人知悉後相當難過,透過通訊軟體發表對外聲明。聲明指出,林奕含的痛苦來自於過去一段遭誘姦的往事,這些事情都寫在她的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之所以出版就是希望社會上不要再有如此憾事。
  • 林奕含之死給我們什麼啟示
    剛開始我以為這是一個美好的故事,沒想到故事講述的是13歲女孩房思琪被補習班老師性侵最終發瘋的事,更沒想到的是,這本書的作者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已於4月27日自殺身亡了!這部小說很壓抑,但更讓人壓抑的是:這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所寫的小說,作者自己也一直陷在抑鬱崩潰的情緒裡,最後選擇了自殺。
  • 林奕含|我似乎曾經是一個很快樂的人嗎?
    視頻下架6個月後,林奕含談起發病前的日子,陌生得彷佛像未曾造訪的異國。以前資優班(相當於國內快班)同學三分之二就讀醫學系,經歷的一個個不同階段,她則熟悉得像某種素未謀面故鄉:大一聖誕舞會、大三大體老師、大四畢業典禮、大五進醫院實習、大七授袍典……。「每天至少有兩三次,不用看臉書,就強迫似地想著他們的人生,辦營隊(班級晚會?)
  • 美女作家林奕含:不是所有對不起,都值得一句沒關係
    林奕含2017年4月27日,林奕含自殺的消息,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專訪僅8天後,引爆微博熱搜。如今,三年已過,林奕含被你遺忘了麼?林奕含/仰望幸福她出身醫生世家,是臺南女中建校百年來唯一滿分學生。林奕含小說中,伊紋在床上的血泊中結束被家暴的婚姻,現實中,林奕含在床上摧毀了對眼前世界的所有認知。她們一個通向傷痕過後的真愛,一個通向精神空缺處的瘋狂。
  • 林奕含離世的第三年,一個心理諮詢師想說點什麼,致敬勇敢的她
    N號房,鮑毓明們從來不曾消停過。偶然看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的婚禮致辭和寫作採訪,心口沸騰,想說點什麼。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這本書是關於青少年性侵,一個少女愛上大她很多歲的誘姦犯的故事。當然這不僅僅是一個故事,她真實地發生在作者林奕含身上,並折磨、摧毀了她的人生,今年是林奕含去世的第三年。林奕含長期以來都患有重度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在日本和臺灣,這個疾病的名稱已經改成了思覺失調症,這未嘗不是一種人文關懷,畢竟精神分裂這四個字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就是「瘋子」,但實際上並不是。這也是為什麼林奕含要在婚禮致辭上強調精神疾病汙名化的問題)。
  • 蘇小旗:我,和林奕含們,其實都活得比較艱難
    我想,林奕含的去世算是其中一件吧。 當《房思琪的初戀樂園》26歲的作者,漂亮的女孩林奕含自殺後,她才進入公眾視線,之後很多公眾號寫手又開始抓住這個熱點寫了鋪天蓋地的文章,但真能寫到點子上,觸及到有類似經歷,或有類似病症的人內心的,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這真是一件令人感到揪心的事,因為我認為,這是一種過度消費。
  • 林奕含與房思琪的失樂園
    然而,健忘的網民們似乎忘記了,就在半年前,自殺身亡的女作家林奕含,也曾是年少時被輔導班老師性侵的受害者。性侵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像地震,瘟疫一樣,對於這些受傷害的孩子來說,這是奧斯維辛的集中營。我想寫一些東西來祭奠她,並不僅僅是表達哀悼,這對於她生活過的,我們存在著的這個世界,也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警示與反問。
  • 探尋林奕含的「真相」
    不知道這期節目,給觀眾帶來了多少對林奕含的誤解!) 同時看到了一個臺灣三立新聞的談話,某黨立委林俊憲很激憤地說「他(陳國星)就是一個變態!」我一開始是感到比較新奇,因為很少見政界人士直接在電視節目中用「變態」這樣直白的詞,看到後面,我才知道他為什麼如此激憤。
  • 林奕含或房思琪:誘姦、性侵及惡之平庸
    創傷後遺症、「惡」的問題與生命信仰然而,小說在中斷比較文學研究的伊紋姊與補習班的「國文」老師李國華之間造成了對比,其中蘊含的深意可能連作者也始料未及。而與她提出的問題也緊密相連:一個真正相信中文的人怎麼可能作奸犯科,背叛這浩浩湯湯五千年的中國抒情傳統?也即林奕含所說的「千錘百鍊的真心」,抑或詩心?這個提問並非一個假問題,而實際還牽涉到文學存在的意義,以及語言與世界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林奕含的這個問題甚至是無法回答的,因為它是林奕含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反映,除非她自身發生語言和意識的轉變。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by:林奕含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這本書和這個故事,書的內容是作者的真實人生的改編再創造。2017年4月27日,作者林奕含在住處上吊自殺,終年26歲。我是今天做這篇的時候才多看了看,之前是有看見說林奕含是臺灣美女作家,今天才看見是真的真的很好看的一個女孩子。
  • 林奕含:伊甸園的鐘聲響起,疲倦的雙眼合上
    如果她還活著,如果她能看到那麼多讀者對《房思琪》的喜愛,也許她的血不會白流,也許……沒有也許,林奕含還是走了,留下這本書予以世人警戒之外,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走得乾乾淨淨,就像她最初的模樣。2017年4月27日傍晚,林奕含被警方發現於自家臥室上吊。
  • 林奕含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林奕含的另一個真實 因為林奕含比多數人更明白標籤下的真實,也為此付出最寶貴的代價。 在書的作者簡介裡,她這麼介紹自己:「所有的身份裡最習慣的是精神病患。」精神病患,這是貼在她身上的另一個標籤。 高中時,林奕含得了憂鬱症,在高三上學期開始接受治療,但醫生從未給她一個明確的病名。
  • 鮑毓明性侵養女事件:別讓她成為下一個林奕含
    在這場喧鬧紛擾的混亂中,被忽略的,是一個女孩的人生悲劇。2015年4月,李星星的母親通過網友介紹,認識了鮑毓明。對方40歲,身高一米九,名校畢業,擁有金光閃閃的履歷。她只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但她要對抗來自成人世界全部的惡。《南風窗》的報導裡提到,她現在還保留了13歲以前的習慣。會稱呼別人為哥哥,阿姨,叔叔。但我覺得她的人生好像永遠的停滯在14歲,那場經年不散的噩夢裡。
  • 林奕含去世一周年|世界發生了什麼改變?
    她度過的人生,也是林奕含在少女時代為自己規劃的人生。林奕含在日記中常常提起,高中所在的資優班,三分之二的同學就讀醫學系。生病的日子,她想著同學們的生活:「大一聖誕舞會、大四畢業典禮、大五進醫院實習、大七授袍典禮……再簡單的事情,我也很想經歷。
  • 林奕含去世三周年:如何挽救下一個「房思琪」?
    她的悲劇,從13歲開始林奕含的父親林炳煌是臺灣知名皮膚科醫生,所以林奕含從小在條件優渥的家庭中長大,接受良好的教育。她生得美,又極聰明,是臺南女子中學升學測驗中唯一一個獲得滿分的學生。這樣的姑娘,原本有著光華似錦的人生。可這一切的美好,都在遇到人面獸心的補習老師後,被生生地畫上了休止符。林奕含幾度自殺,像溺水的人無力掙扎,最終絕望地沉入水底。林奕含的故事,都寫在她自傳體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
  • 林奕含被老師誘姦猥褻不堪受辱自殺,還要犧牲幾個林奕含,家長才肯重視孩子的性教育?
    她的26年「完美」人生,更像是「別人家的孩子」。如此美好、冰雪聰明的姑娘,誰能輕易將她和幼年性侵,以及泣血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聯繫在一起?【父母曝小說被誘姦女主就是女兒自己】林奕含,臺灣女作家,1991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