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疫後症候群,守護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陸林院士工作室落戶...

2020-12-22 湘湘帶你看社會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黃國付與陸林院士籤約

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揭牌現場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崔毅 周綺書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一項對5萬餘名居民進行的線上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問題突出,而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喪親家屬及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健康問題更為普遍,加強新冠肺炎疫情後精神心理康復工作刻不容緩。

近日,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落戶武漢市武昌醫院,系全國首個疫後症候群工作室。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陸林表示,將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國家級平臺和團隊技術的優勢以及武漢市武昌醫院精神心理科的學科特色,加快工作室建設,以降低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為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陸林院士工作室落戶武漢市武昌醫院

9月2日,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落戶武漢市武昌醫院,這也是全國乃至全球首個疫後症候群工作室。

為何選擇落戶在武漢市武昌醫院?記者採訪了解到,武漢市武昌醫院南湖院區精神心理科是省級重點專科,為武漢市35所高校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與諮詢服務。在這次疫情中,該院精神心理科400多名醫護人員及精神疾病障礙患者是「零」感染, 開通的心理熱線(88113315)已經為1253名求助患者提供了線上援助,具備相應的基礎和實力。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黃國付介紹,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成立後,北大六院的專家團隊和科研團隊將會在武漢市武昌醫院駐點,依託陸林院士工作室,對疫後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鬱、睡眠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進行研究和幹預,以有效化解疫後症候群。

陸林院士表示,疫後工作室的成立,將推動武漢市武昌醫院精神心理學科、軀體創傷後應激障礙學科更好地發展,提高醫生護士對疾病的認識,提高學科的水平,降低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更好地為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院士坐診為6名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9月3日上午,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正式開診。陸林院士在武漢市武昌醫院開展了為期半天的專家門診,為6名有精神心理健康問題的患者提供了專業指導與診療服務。

「陸院士您好,我現在幾乎每天都睡不好覺,走路沒有力氣,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每天都特別難過,希望您能幫幫我。」48歲的黃女士(化姓)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她說,自己的新冠肺炎雖然治癒了,心卻好像病了。

經歷過新冠肺炎後,原本性格外向的黃女士變得很敏感,她不敢出門,也不願意社交,總覺得別人會嫌棄自己,同時也會反覆自責,患上新冠肺炎是不是自己的錯。每天晚上,她都要靠服用安定才能入睡,且最長只能睡3個小時。想到曾經熟悉的好友因新冠肺炎離世,以及自己患新冠肺炎的經歷,她時常會控制不住地流淚,覺得世事無常,總擔心自己的新冠肺炎會復發,做什麼都沒有興趣。偶爾,從窗戶往外看,她的內心甚至會出現一個聲音,讓她「跳下去」,這一切讓她和家人都很痛苦。

通過深入的體格檢查、詢問病史、查看相關檢查結果,陸林院士為黃女士及其他5位就診者制定了康復和心理幹預的方案。

五成新冠肺炎康復者有心理問題

黃女士等6位患者出現的精神心理問題並不罕見。陸林院士表示,大型災難後,受創傷事件影響的人群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風險達到10%,而在重災區,例如武漢,這個數值可能會達到20%。如果不及早幹預、持續救助,發生精神心理問題的人數將不斷增加。

「根據我們近期的調查統計,新冠肺炎感染者裡,有近一半的康復者存在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問題,沒辦法恢復正常生活。」陸林院士介紹稱,參與過抗疫的醫務人員裡,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疫情後出現了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問題。此外,還有新冠肺炎病亡者的家屬出現延長哀傷障礙。

新冠肺炎康復者及其他受疫情影響的人要重新回歸家庭和社會,需要接受專業的康復和心理疏導。然而,在調查中,有不少人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不願意他人知道自己的真實狀況,又或者不知道該向哪裡尋求專業的幫助,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耽誤了病情。

選擇在武漢成立疫後症候群工作室,陸林院士及其團隊希望,北京的專家和武漢市武昌醫院的專家一起工作,研究疫後症候群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從臨床服務、疾病的診斷治療、早期篩查和科學研究等方面,促進學科發展,讓更多湖北人了解疫後症候群,幫助湖北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接受規範的診斷和治療。

疫後症候群需要社會共同關注

為了更好地服務有需要進行心理康復和疏導的患者,武漢市武昌醫院楊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珞獅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全省試點,加入京東心起點健康平臺。通過掃描二維碼,有需要又不願去醫院的患者可隨時通過手機,在線上與自己籤約的社區家庭醫生聯繫和溝通。在線上為患者提供服務的也不僅只有社區的家庭醫生團隊,還有包括陸林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武漢市武昌醫院精神心理科的醫生和專家,線上+線下共同為居民服務,提供專業建議和指導。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黃國付表示,陸林院士工作室落戶武漢市武昌醫院,將促進武昌醫院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深度合作,並藉助陸林院士指導,全面加強醫院特別是省重點專科精神心理學科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學科科研能力、臨床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陸林院士團隊推行的京東心起點健康平臺,將新冠治癒患者與心理專家、家庭醫生護士組成的團隊,通過線上緊密聯繫起來,通過建檔、心理健康評估、線上心理疏導和線下轉診服務,對相關心理問題進行幹預,以有效維護患者的心理健康。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契機,希望將來更多的武漢市民能認識了解到這個問題,更多的資源人才能關注疫後症候群這個問題。」陸林院士呼籲,全社會要形成一個對新冠肺炎正確認識的氛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與大眾一樣,都是健康的。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疫後症候群,給予有需要的患者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對於明顯感覺到痛苦,不能正常生活,明顯偏離常態的市民,一定要找專業醫生接受治療,「心理問題及時救治,是可以治療的,大部分都是可以治好的」。

目前,武漢市武昌醫院南湖院區正在建設心理大樓,北大六院的專家團隊和科研團隊將會駐點,以陸林院士為首的專家們還會採取線上遠程會診、線下查房等形式,讓心理疾病患者在漢就能接受國家級心理專家及心理團隊的優質服務。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第16屆中國精神科醫師年會召開 王高華會長、陸林院士呼籲全國精神...
    本屆年會在回顧過去一年協會工作的同時,將更多目光聚焦在了當下及今後如何為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及全體國民提供更為有效、便捷的精神與心理服務之上。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會長王高華,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等眾多權威專家和領導出席了此次會議。
  • 京東健康上線「心理援助平臺」:聚焦五大人群 匯集全國精神醫生資源
    來源:金融界網站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展正趨於緩解,最新數據顯示,湖北以外新增病例降至個位數。疫情當下,患病人員、一線醫護人員以及普通民眾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新焦點。聚焦五大人群 形成常態化服務特色 疫情中,國家衛生健康委接連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改善一線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切實關心醫務人員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關文件,對醫護人員和精神障礙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類疾患給予了高度重視。
  • 「心理健康」北大六院專家說|睡不好傷身又傷心,陸林院士教您找回...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應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之邀,對失眠障礙的症狀、影響及應對措施進行分享。想要找回好睡眠,陸林院士教大家試試這幾招。陸林,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主任。
  • 中國科學院陸林院士:精神科醫生短缺、精神疾病汙名化等問題待改變
    在2020年7月26日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陸琳院士表示近年來我國對於全民精神健康問題非常的重視,加強精神衛生學科建設,以改變我國精神科醫生資源相對短缺、願意學醫人員較少、心理諮詢體系不夠健全、精神疾病汙名化等問題的現狀。
  • 問答神州∣吳小莉專訪中國精神衛生領域院士陸林:善待精神疾病患者
    這次採訪前,陸林和我們說,自己最想藉助媒體呼籲的是,讓社會民眾不要歧視精神疾病的患者。而我們在拍攝陸林門診的時候,也能夠明顯地感受到,患者的病恥感非常強。無論是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還是武漢的武昌醫院,當天門診室外的所有患者和家屬,都拒絕接受採訪。
  • 「創新守護美麗心靈」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順利舉行
    據最新研究顯示,排除痴呆後,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高達9.3%,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發表主題演講新冠疫情的爆發也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中國人群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病率高達30%。
  • 北醫六院為「抗疫」醫務人員開通心理援助服務
    為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獨特優勢,近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聯合京東健康開通「抗擊疫情 在線保障」專區,為疫情期間產生焦慮、抑鬱等精神心理問題的廣大民眾提供專業、科學的在線精神心理諮詢服務,方便因疫情期間交通不便而不能到醫院就醫的群眾,營造平和的社會心態。
  • 京東健康湖北心理服務平臺上線 帶全國精神專科名醫「走進」湖北社區
    原標題:京東健康湖北心理服務平臺上線 帶全國精神專科名醫「走進」湖北社區   9月4日,2020年中國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2021新年獻詞: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近百年來,人民醫院始終將自己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努力踐行「一切為了人民健康」的辦院宗旨,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民醫院作為龍頭救治醫院,進一步彰顯紅色基因,勇擔社會責任,以「人民」名義,凝聚「戰疫」磅礴偉力,為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勝利,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人民之「旨」浸潤初心。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李小琳代理事長,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周宇輝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陸林院士,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精神衛生處張樹彬處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劉廣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李凌江主任委員,中國老年痴呆及相關障礙協會于欣副主席等嘉賓出席本次大會。
  • 湖北日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籤署院校心理健康服務...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蔓、通訊員楊岑)12月1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籤訂《關於進一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合作協議》,院校合作為國科大師生築牢「心理堤壩」。「最新的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的發生率高達17.5%,也就是說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會長王高華教授在籤約儀式上介紹,精神疾病已成為全球的醫療問題、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不僅影響人們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時影響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
  •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不要汙名化精神疾病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指出,「為加強中國抑鬱症防治力度,應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2020年9月11日發布了《探索防治抑鬱症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確呼籲整個社會提高公眾對抑鬱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
  •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李小琳等出席
    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李小琳代理事長,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周宇輝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陸林院士,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精神衛生處張樹彬處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劉廣代理事長助理、唐祖玉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李凌江主任委員,中國老年痴呆及相關障礙協會于欣副主席,宣傳部彭星星主任等嘉賓出席本次大會。會議由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孫洪強副主任委員主持。
  • 免費問診累計服務230萬患者 京東健康為防疫一線減壓
    這位孕婦沒有任何感染症狀或身體不適,卻萬分擔心新冠病毒會讓胎兒畸形,連日來動作小心翼翼,更不敢去醫院產檢,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石梅與她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溝通,最終讓她放下了思想包袱,安心等待寶寶的降臨。在接診過程中,京東健康全職醫生團隊發現,相比於疫情蔓延,民眾的焦慮心理更為嚴重。問診用戶中大多數人沒有感染症狀或只是身體有輕微異常,但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讓心理這道「防線」先被擊垮。
  • 湖北美術家鄭雨田畫說戰「疫」英雄
    新冠肺炎疫情自爆發以來,牽動全國人民的心。2月4日,光明網書畫頻道聯合北京金正德書畫院發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主題書畫展」作品徵集活動,號召全國書畫家及書畫愛好者用畫筆謳歌戰「疫」英雄,禮讚戰「疫」事跡,用藝術的筆觸,凝聚起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踴躍投稿。
  • 「疫」線先鋒 | 寧夏精神疾病鑑定所鑑定人出徵支援湖北
    「疫」線先鋒 | 寧夏精神疾病鑑定所鑑定人出徵支援湖北 2020-02-14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力量平波鎮浪,「疫」後春天不可阻擋
    習近平強調,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中國14億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堅定信心,同疫情進行頑強鬥爭。中國廣大醫務人員奮不顧身、捨生忘死,這種高尚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江北區人民醫院)穿越疫線見證醫者熱血 有效有...
    除承擔轄區繁重的公共衛生任務外,醫院充分彰顯大愛無疆精神,在500餘名請戰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選派重症、呼吸、急診等學科59名骨幹奔赴湖北戰「疫」一線,為全國抗疫工作的開展貢獻力量。在廣大黨員的帶領下,在抗疫工作中湧現出如關鍵時刻受命為感染病區負責人的劉俊、疫線前沿臨時黨支部書記蔣琴、支援湖北全面接管雲夢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主任鄧清軍、健康體檢科護士長王秀等一大批優秀幹部職工,他們奮戰在抗疫一線,為護佑患者生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落實部署 完善制度科學培訓提升戰鬥水平科學的制度完善,提供了疫情防控的規範與流程。
  • 鍾南山院士為廣醫一院抗疫主題展揭幕
    「我相信,通過抗疫人們對國家的信仰更加堅定。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我們能在這裡面對面接觸,這在很多國家是不可能的。」匯集上百幅紀實影像作品及見證實物作為一家有著紅色基因(前身為廣州市工人醫院)的百年老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始終堅守著「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