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黃國付與陸林院士籤約
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揭牌現場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崔毅 周綺書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王永勝
一項對5萬餘名居民進行的線上調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眾精神心理問題突出,而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者、喪親家屬及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出現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健康問題更為普遍,加強新冠肺炎疫情後精神心理康復工作刻不容緩。
近日,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落戶武漢市武昌醫院,系全國首個疫後症候群工作室。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陸林表示,將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國家級平臺和團隊技術的優勢以及武漢市武昌醫院精神心理科的學科特色,加快工作室建設,以降低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為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陸林院士工作室落戶武漢市武昌醫院
9月2日,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落戶武漢市武昌醫院,這也是全國乃至全球首個疫後症候群工作室。
為何選擇落戶在武漢市武昌醫院?記者採訪了解到,武漢市武昌醫院南湖院區精神心理科是省級重點專科,為武漢市35所高校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與諮詢服務。在這次疫情中,該院精神心理科400多名醫護人員及精神疾病障礙患者是「零」感染, 開通的心理熱線(88113315)已經為1253名求助患者提供了線上援助,具備相應的基礎和實力。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黃國付介紹,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成立後,北大六院的專家團隊和科研團隊將會在武漢市武昌醫院駐點,依託陸林院士工作室,對疫後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鬱、睡眠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等進行研究和幹預,以有效化解疫後症候群。
陸林院士表示,疫後工作室的成立,將推動武漢市武昌醫院精神心理學科、軀體創傷後應激障礙學科更好地發展,提高醫生護士對疾病的認識,提高學科的水平,降低疫情帶來的次生災害,更好地為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院士坐診為6名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9月3日上午,陸林院士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正式開診。陸林院士在武漢市武昌醫院開展了為期半天的專家門診,為6名有精神心理健康問題的患者提供了專業指導與診療服務。
「陸院士您好,我現在幾乎每天都睡不好覺,走路沒有力氣,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每天都特別難過,希望您能幫幫我。」48歲的黃女士(化姓)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她說,自己的新冠肺炎雖然治癒了,心卻好像病了。
經歷過新冠肺炎後,原本性格外向的黃女士變得很敏感,她不敢出門,也不願意社交,總覺得別人會嫌棄自己,同時也會反覆自責,患上新冠肺炎是不是自己的錯。每天晚上,她都要靠服用安定才能入睡,且最長只能睡3個小時。想到曾經熟悉的好友因新冠肺炎離世,以及自己患新冠肺炎的經歷,她時常會控制不住地流淚,覺得世事無常,總擔心自己的新冠肺炎會復發,做什麼都沒有興趣。偶爾,從窗戶往外看,她的內心甚至會出現一個聲音,讓她「跳下去」,這一切讓她和家人都很痛苦。
通過深入的體格檢查、詢問病史、查看相關檢查結果,陸林院士為黃女士及其他5位就診者制定了康復和心理幹預的方案。
五成新冠肺炎康復者有心理問題
黃女士等6位患者出現的精神心理問題並不罕見。陸林院士表示,大型災難後,受創傷事件影響的人群患「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風險達到10%,而在重災區,例如武漢,這個數值可能會達到20%。如果不及早幹預、持續救助,發生精神心理問題的人數將不斷增加。
「根據我們近期的調查統計,新冠肺炎感染者裡,有近一半的康復者存在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問題,沒辦法恢復正常生活。」陸林院士介紹稱,參與過抗疫的醫務人員裡,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疫情後出現了焦慮、抑鬱、失眠等精神心理問題。此外,還有新冠肺炎病亡者的家屬出現延長哀傷障礙。
新冠肺炎康復者及其他受疫情影響的人要重新回歸家庭和社會,需要接受專業的康復和心理疏導。然而,在調查中,有不少人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不願意他人知道自己的真實狀況,又或者不知道該向哪裡尋求專業的幫助,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耽誤了病情。
選擇在武漢成立疫後症候群工作室,陸林院士及其團隊希望,北京的專家和武漢市武昌醫院的專家一起工作,研究疫後症候群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從臨床服務、疾病的診斷治療、早期篩查和科學研究等方面,促進學科發展,讓更多湖北人了解疫後症候群,幫助湖北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接受規範的診斷和治療。
疫後症候群需要社會共同關注
為了更好地服務有需要進行心理康復和疏導的患者,武漢市武昌醫院楊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珞獅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全省試點,加入京東心起點健康平臺。通過掃描二維碼,有需要又不願去醫院的患者可隨時通過手機,在線上與自己籤約的社區家庭醫生聯繫和溝通。在線上為患者提供服務的也不僅只有社區的家庭醫生團隊,還有包括陸林疫後症候群工作室、武漢市武昌醫院精神心理科的醫生和專家,線上+線下共同為居民服務,提供專業建議和指導。
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黃國付表示,陸林院士工作室落戶武漢市武昌醫院,將促進武昌醫院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深度合作,並藉助陸林院士指導,全面加強醫院特別是省重點專科精神心理學科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學科科研能力、臨床診療能力和服務水平。陸林院士團隊推行的京東心起點健康平臺,將新冠治癒患者與心理專家、家庭醫生護士組成的團隊,通過線上緊密聯繫起來,通過建檔、心理健康評估、線上心理疏導和線下轉診服務,對相關心理問題進行幹預,以有效維護患者的心理健康。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契機,希望將來更多的武漢市民能認識了解到這個問題,更多的資源人才能關注疫後症候群這個問題。」陸林院士呼籲,全社會要形成一個對新冠肺炎正確認識的氛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與大眾一樣,都是健康的。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到疫後症候群,給予有需要的患者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對於明顯感覺到痛苦,不能正常生活,明顯偏離常態的市民,一定要找專業醫生接受治療,「心理問題及時救治,是可以治療的,大部分都是可以治好的」。
目前,武漢市武昌醫院南湖院區正在建設心理大樓,北大六院的專家團隊和科研團隊將會駐點,以陸林院士為首的專家們還會採取線上遠程會診、線下查房等形式,讓心理疾病患者在漢就能接受國家級心理專家及心理團隊的優質服務。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楚天都市報-看楚天】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