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陰道脫垂(POP)是指由於盆底支持組織缺陷或鬆弛而引起盆腔器官下降或移位引發的器官位置及功能異常,主要包括子宮脫垂、陰道前壁膨出和陰道後壁膨出、陰道穹隆脫垂等,同時可伴有膀胱、直腸、和小腸膨出,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見疾病。患者往往以陰道脫出腫物、漏尿、尿失禁就診,嚴重的有排尿困難,尿頻、排便困難等等,嚴重影響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質量,造成心理負擔。
近日我院婦科診治了1例陰道後壁膨出患者,成功幫其擺脫困擾幾十年的難言之隱。
病例分享
患者68歲,自覺陰道後壁有一腫物約桌球大小脫出於陰道口外20餘年,並伴排便困難,需輔助用藥協助排便,陰道分泌物有異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從患者病史了解到,患者陰道分娩2次,均為難產,之後出現上述症狀。曾在多家醫院就診,都以陰道炎症來治療,有的建議切除子宮,一次偶然機會患者來到我院婦科就診。門診醫生楊曉紅主任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後,查體發現患者會陰呈陳舊性裂傷,陰道後壁膨出於陰道口處,約40x50mm,肛診可觸及直腸前凸,位於陰道後壁膨出處,有一環狀薄弱缺陷約40x40mm。臨床診斷:陰道後壁脫垂II期(POP-Q分期);直腸前凸。
完善相關檢查,於次日全麻下為患者行陰道後壁修補術。術中取陰道後壁正中直切口切開陰道後壁約7cm,鈍性分離陰道側壁組織,暴露膨出部位,距陰道穹隆2cm處、約50x40x45mm大小,壁薄2mm,直腸指診顯示膨出組織為直腸,可觸及直徑約40mm直腸前筋膜及肛提肌環狀缺損,診斷直腸前凸:屬於陰道後壁直腸疝膨出;遂行經會陰消除疝囊袋、縫合關閉缺損區域、加強縫合兩側肛提肌及直腸前筋膜組織,並行陰道後壁修補術。手術順利,術後患者恢復快,排便順暢,無明顯不適,滿意出院。
北亞婦科溫馨提示
陰道脫垂應早期幹預早期治療,由於妊娠和分娩的損傷是其最主要的病因,建議女性朋友在產後42天進行盆底功能篩查,並在早期進行盆底肌訓練和生物反饋儀磁電刺激治療;在出現臨床症狀時及早就醫,綜合治療,減少盆腔器官脫垂的發生。一旦發生脫垂達到II期以上,生活質量明顯降低,需手術治療;而且術後避免負重,仍需繼續盆底肌鍛鍊。
供稿 〡 婦科 馬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