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鹿希:苦苦等待鄧稼先28年,至今健在,仍住著60平米老房子

2020-09-04 文史江山

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相遇》這段故事感人肺腑,令人印象深刻。在那個年代裡,有兩個年輕人相戀相愛,但為了祖國的科研未來,他們一輩子都未能相守在一起。

在這一篇章中,男主的原型就是&34;鄧稼先,為了祖國的核事業,他身先士卒,帶領中國科研人員攻克重重難關,最終取得偉大成就;而女主的原型則是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雖然苦苦等待了20多年,但是她一直沒有放棄心中的念想,這樣的愛情令人感動不已。

丈夫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多年未歸,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他犧牲了所有。身為她的妻子,許鹿希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犧牲,苦苦等待了丈夫28年,至今仍住在60平米的老房子裡。

青梅竹馬,婚後生活幸福美滿

從幼時開始,由於兩家互為鄰居,所以鄧稼先與許鹿希一直玩得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他們從小到大都十分優秀,許鹿希是北京大學醫學系學生,而鄧稼先則是赴美學習的&34;,在外人看來,兩人郎才女貌,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在母親的影響下,許鹿希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擁有豐富學識的女性,而鄧稼先心懷報國理想,為了變得更加優秀,他們並沒有馬上確定戀愛關係。直到4年後畢業,在中科院副院長的主持下,兩人在簡單的婚禮中定下了一生的承諾。

自打結婚之後,夫妻二人生活美滿、恩愛有加,在閒暇之餘,兩人常常去聽音樂、唱京劇,真的是羨煞旁人。再後來,兩人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女兒叫鄧志典,兒子叫鄧志平,於是家庭生活變得更加熱鬧。

他們都非常喜歡菊花,記得有一次頤和園舉辦菊花展,開完會的鄧老便立即拉上妻子,趕去頤和園,雖然剛剛閉館,但是在他們的堅持下,工作人員答應為他們延遲一小時,於是兩人乘著月色,同坐賞菊。

在那段的溫馨時光裡,鄧老喜歡騎著自行車帶上兒女們在附近的公園中兜兜轉轉,一旁的妻子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個從天而降的消息打破了往日的寧靜。

突如其來,夫妻一別竟是28年

在1958年8月的某天夜晚,與往常不同,鄧老回家比較晚。平常的這個時候,兩人都會在月色下外出散步,但是今天丈夫卻並沒有去。後來鄧老對妻子說自己要出外工作了,可是到底要去哪裡工作呢?什麼時候會回來?

在妻子的追問下,鄧老拒絕了所有的回答,因為所有的工作都是機密性的,如果他離開了家,那麼所有的事情都得交給妻子了。&34;鄧稼先如此說道。

見到丈夫如此決絕,許鹿希表示會支持他。誰也沒能想到,正是這一別,許鹿希便為此付出了所有的青春。分別的那一年,鄧稼先34歲,許鹿希只有30歲。

雖然丈夫偶爾會回家,但是家庭的重任仍然被放在了許鹿希的身上。她一方面要治病救人、培養人才,另外一方面還要撫養孩子,照顧家人,雖然十分辛苦,但是她一直銘記著兩人的誓言。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1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此消息一出,全國人民沸騰不已。也就是在這一刻,許鹿希隱隱感覺到丈夫去做了什麼事情,似乎兩人有了重逢的希望。

聚而又散,夫人年近百歲仍健在

1971年的某一天,鄧稼先穿著灰色的舊制服和綠色軍鞋回到了家中,妻子看到後頗為吃驚,起初三十多歲的青年人如今竟然已經成為滿頭白髮的小老頭。可正當她覺得要與丈夫共度幸福生活的時候,鄧稼先又匆匆回到了基地。

在1973年的一次尿檢中,鄧老被查出受到了致命的核輻射,聽聞此消息,許鹿希一時難以相信。

時間又過了12年,1985年鄧稼先被確診癌症後,兩人的手以這樣的方式緊緊握在了一起。在最後的時光裡,鄧老先後做了五次大大小小的手術,除此之外他還認真思考著對我國未來核武器進展的建議。許鹿希一直在醫院陪著丈夫,也許是因為28年都沒有相見,兩人一直有說不完的話。

可死神終究還是來臨了,最後鄧老因病重而離開人世。在去世前他與家人見了最後一面,還提出要求:死後不開追悼會,骨灰要撒在自己母親的身旁。就這樣,一顆巨星隕落了。

直到現在,91歲的許鹿希仍然健在,而且精神抖擻,如今和他的兒子住在60平米的老房子中,而女兒則在美國生活工作。雖然丈夫去世多年,但她依舊掛念著家中的點點滴滴,從未想過離開這裡,因為她在這裡還能感受到昔日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溫柔。

小結

一個人越是胸懷崇高的目標,他或他對心愛的人的感情就越豐富,越細膩,越溫柔——蘇霍姆林斯基

1986年7月,鄧稼先離開了我們,然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對妻子許諾,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他仍然會選擇祖國,選擇自己所熱愛的核事業。

而許鹿希也是如此,為了與丈夫相聚,她苦苦等待了不知盡頭的28年,因為她知道丈夫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奮鬥,所以早已將個人利益拋於腦後。

他們都擁有著崇高的目標,而兩人的感情在歲月的磨練中變得更加細膩而豐富,對於他們而言,國家的未來與自身的命運是緊緊聯繫的,無論順逆與否,愛就要互相支持,即使不能廝守終生,他們也無怨無悔。

相關焦點

  • 鄧稼先和許鹿希的愛情:28年等候28年追尋
    而在苦苦追尋之後,或許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當一個人歷經世事,看透了許多東西,最後會帶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捨棄自己,來換取一些更為重要的東西。以這三句詩詞來形容兩彈元勳鄧稼先與他的愛人許鹿希之間的愛情故事,自然也是極為貼切的。
  • 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
    而鄧以蟄夫婦也是打小看著許家的女娃娃長大的,對許鹿希也是非常疼愛。021936年鄧稼先考入崇德中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也曾就讀於此中學,而鄧稼先也與大他兩級的楊振寧成為了知交好友。 1947年鄧稼先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學習。
  • 鄧稼先和許鹿希
    這位妻子名叫許鹿希,當時是北京醫學院的老師,她的丈夫,是我們熟知的「兩彈元勳」鄧稼先。是什麼,讓一位三十四歲的年輕人,告別了他的妻子和四歲的女兒、兩歲的兒子,隱姓埋名,義無反顧地走進大漠荒煙?孩子們常常問:爸爸去哪了?為什麼總不回家?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能做的是和他們一起默默地等你,等你回家。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 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看哭眾網友!
    讓我們走近節目背後,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的真實人生。一王國維先生曾以三句詩詞囊括了人生的三個不同境界。倘若在一個人的思想之初便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已是十分難得。而在苦苦追尋之後,或許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
  • 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網友刷屏:真的真的想哭
    前段時間,由王洛勇與劉琳老師跨越時空情景演繹的《等待》刷爆了微博熱搜榜。 而鄧以蟄夫婦也是打小看著許家的女娃娃長大的,對許鹿希也是非常疼愛。21936年鄧稼先考入崇德中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也曾就讀於此中學,而鄧稼先也與大他兩級的楊振寧成為了知交好友。 1947年鄧稼先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學習。
  • 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網友刷屏:真的真的爆哭
    而鄧以蟄夫婦也是打小看著許家的女娃娃長大的,對許鹿希也是非常疼愛。021936年鄧稼先考入崇德中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也曾就讀於此中學,而鄧稼先也與大他兩級的楊振寧成為了知交好友。 1947年鄧稼先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學習。
  • 等待--鄧稼先的故事
    可她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匆匆的一別就是整整28年的聚少離多。這位妻子名叫許鹿希,當時是北京醫學院的老師,她的丈夫是我們熟知的兩彈元勳鄧稼先。是什麼,讓一位34歲的年輕人,告別了他的妻子和四歲的女兒兩歲的兒子,隱姓埋名,義無反顧的走進大漠荒煙。孩子們常常問,「爸爸去哪兒了?為什麼總不回家?」
  • 鄧稼先,許鹿希: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鄧稼先和許鹿希倆人的工資每月有四百,卻總是不捨得花,有一次鄧稼先和同事做研究誤了吃飯時間,他便請大家吃了一頓飯館,卻花十元買火燒帶回去,許鹿希也就這麼常常火燒就著清水麵條給家人做飯,一家人吃的和和樂樂。許鹿希常常回想,那個時候的鄧稼先,意氣風發,眼裡有光,而她的眼睛裡,有他。
  • 陳景潤妻子由昆:至今仍健在,獨居在60平米老房子,靠養老金度日
    「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要是有一千個陳景潤就了不得。」——鄧小平評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這是唐代詩人王建描寫的一位新娘。結婚三日之後,主動來到廚房,為丈夫還有家人洗手做羹湯。
  • 結婚33年,分離28年,重逢時生命已進倒計時,妻子才知他的事業
    他是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了我國的兩彈事業,鄧稼先付出了太多太多。而這其中就包括與妻子許鹿希的長達28年的分離。28年的時間非常漫長,在這28個春秋的苦苦等待中,許鹿希並不知道自己還能否見到丈夫,但是她依舊無怨無悔地守候著當時的承諾,始終等待著和丈夫相聚的那一天。而離開妻兒後的鄧稼先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了科研上面,當時科研設備較為匱乏,對於當時的科學家而言,他們是真正的從零開始,從無到有。
  • 兩彈元勳鄧稼先:用28年經歷一段特殊愛情,臨終留1句話讓人淚目
    他回家後只是對妻子說「我調動工作了,以後這個家需要你撐著」,許鹿希問他調到了哪裡,做什麼,他都說保密。1960年,蘇聯撕毀合約,一夜之間把專家都撤走了。在臨走前,蘇聯專家留下一個重要的參數,鄧稼先帶領同事們計算九次都是和蘇聯專家的數值是不一致的,為此,鄧稼先和同事們用算盤,計算尺,手搖計算機等計算了滿滿一屋子的稿紙,終於得出蘇聯專家是錯誤的結論。
  • 「普通人」鄧稼先
    從1958年至1986年,28年間,我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親自指揮的,全部成功。如今,鄧稼先的名字家喻戶曉。但對於他投身核武器研製的這28年,還存在不少誤讀。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合影有媒體報導,「鄧稼先與妻子分開28年,沒有和妻子通過一次電話,也沒有寫過一封信。」真的是這樣嗎?
  • 鄧稼先隱姓埋名戈壁灘28年,病危前才告訴楊振寧獲得20元獎金
    在他心中國為重,家為輕;事業為重,名利為輕;鄧稼先敢做無名英雄,一生紮根奉獻西北戈壁灘28年。28年後當鄧稼先這三個字在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曾經帥氣陽光的「娃娃博士」已經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此時他已經離開自己的妻兒和這個家28年。
  • 許鹿希|每一縷愛意,都流淌著家國情懷
    許鹿希女士是鄧稼先先生的妻子,與鄧先生孕育了一兒一女。同時,她也是一位大學教授,教育了無數人。許鹿希女士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和鄧稼先先生在一起的時間太短,離別太長,來不及告別就已走盡了一生。許鹿希本來是鄧稼先的學生,在1946年,許鹿希考上了北京大學的醫學院,而那個時候鄧稼先是北大物理系助教,所以許鹿希的物理實驗課就是鄧稼先在教。因為兩家是世交,他們兩個人早就認識。
  • 兩彈元勳夫人:「丈夫鄧稼先他出差了,只是時間有點久」
    許鹿希也不再過多言問。答應鄧稼先好好照顧家中老人以及兒女。 1958年丈夫鄧稼先從家中離開。門前,是家中數不清的眼淚;可家門外,卻是需要修復的山河,是無數國人的希望。 鄧稼先心中的使命感讓他踏上了核武器研究之路,進入了人跡罕至的西北大漠。
  • 1986年,鄧稼先生命垂危,楊振寧問:國家給多少錢,值得命搭進去
    1986年,鄧稼先生命垂危,楊振寧問他:「國家給了你多少錢,值得把自己的命搭進去?」鄧稼先伸出兩根手指。 1958年,鄧稼先接受了秘密研製核彈的任務,然後回家就跟妻子許鹿希說,「我要調動工作,以後不能照顧家和孩子了
  • 追憶民族英雄鄧稼先:輻射患癌全身出血,疼痛難忍死在妻子懷裡
    1958年秋,主管核工業的二機部找到鄧稼先,「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並徵詢他是否願意加入這一項高度保密的研製工作。鄧稼先點了點頭。  1958年的鄧稼先還不到35歲,在科研領域來說還是一個「年輕人」,鄧稼先為人十分開朗,他和妻子許鹿希有一兒一女,回到家中鄧稼先就喜歡和兒女玩耍,沒有絲毫架子,還十分童趣的讓孩子喊他「超級好爸爸」,可當鄧稼先決定要參與原子彈的研究後,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將離他遠去。在離去的前一晚,鄧稼先深情地對妻子許鹿希說道:「希希,這個家以後就要靠你了。」
  • 他是鄧稼先!
    歲 鄧稼先是誰?鄧稼先圓滿完成大學學業 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 他回到北京 受聘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 助教生涯很短暫 因為他一心想著 學習、掌握更先進的知識 才能報效國家 1948年,鄧稼先遠渡重洋 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就讀物理系 1950年8月,獲得博士學位
  • 鄧稼先病故前,給23歲警衛員留下一個約定,讓他13年後兌現
    許鹿希後來回憶:我知道,他一去就完了....。鄧稼先回來的時候,還跟大家講,「一切平安無事」,但他自己最是清楚絕不會平安無事。找到碎片後,他穿著防化服跟趙敬璞拍了一張照片,他以前都不怎麼拍照的,但唯獨這次他主動提了。粉塵中的放射性鈽239已經進入了身體,這種毀滅性的傷害他比同事們知道得更清楚。這一年正是1979年。
  • 兩彈元勳——鄧稼先
    鄧稼先對妻子說道 1958年8月的一天,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錢三強,將鄧稼先叫到辦公室,進行了一次「幽默」的秘密談話: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丈,調你去做這個工作怎麼樣?鄧稼先明白了,我們要造原子彈了。回家對妻子許鹿希說:「我要調動工作了,這個家以後就靠你了」妻子問道:「什麼工作?在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