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相遇》這段故事感人肺腑,令人印象深刻。在那個年代裡,有兩個年輕人相戀相愛,但為了祖國的科研未來,他們一輩子都未能相守在一起。
在這一篇章中,男主的原型就是&34;鄧稼先,為了祖國的核事業,他身先士卒,帶領中國科研人員攻克重重難關,最終取得偉大成就;而女主的原型則是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雖然苦苦等待了20多年,但是她一直沒有放棄心中的念想,這樣的愛情令人感動不已。
丈夫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多年未歸,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他犧牲了所有。身為她的妻子,許鹿希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犧牲,苦苦等待了丈夫28年,至今仍住在60平米的老房子裡。
從幼時開始,由於兩家互為鄰居,所以鄧稼先與許鹿希一直玩得很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他們從小到大都十分優秀,許鹿希是北京大學醫學系學生,而鄧稼先則是赴美學習的&34;,在外人看來,兩人郎才女貌,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在母親的影響下,許鹿希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擁有豐富學識的女性,而鄧稼先心懷報國理想,為了變得更加優秀,他們並沒有馬上確定戀愛關係。直到4年後畢業,在中科院副院長的主持下,兩人在簡單的婚禮中定下了一生的承諾。
自打結婚之後,夫妻二人生活美滿、恩愛有加,在閒暇之餘,兩人常常去聽音樂、唱京劇,真的是羨煞旁人。再後來,兩人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女兒叫鄧志典,兒子叫鄧志平,於是家庭生活變得更加熱鬧。
他們都非常喜歡菊花,記得有一次頤和園舉辦菊花展,開完會的鄧老便立即拉上妻子,趕去頤和園,雖然剛剛閉館,但是在他們的堅持下,工作人員答應為他們延遲一小時,於是兩人乘著月色,同坐賞菊。
在那段的溫馨時光裡,鄧老喜歡騎著自行車帶上兒女們在附近的公園中兜兜轉轉,一旁的妻子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可惜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一個從天而降的消息打破了往日的寧靜。
在1958年8月的某天夜晚,與往常不同,鄧老回家比較晚。平常的這個時候,兩人都會在月色下外出散步,但是今天丈夫卻並沒有去。後來鄧老對妻子說自己要出外工作了,可是到底要去哪裡工作呢?什麼時候會回來?
在妻子的追問下,鄧老拒絕了所有的回答,因為所有的工作都是機密性的,如果他離開了家,那麼所有的事情都得交給妻子了。&34;鄧稼先如此說道。
見到丈夫如此決絕,許鹿希表示會支持他。誰也沒能想到,正是這一別,許鹿希便為此付出了所有的青春。分別的那一年,鄧稼先34歲,許鹿希只有30歲。
雖然丈夫偶爾會回家,但是家庭的重任仍然被放在了許鹿希的身上。她一方面要治病救人、培養人才,另外一方面還要撫養孩子,照顧家人,雖然十分辛苦,但是她一直銘記著兩人的誓言。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1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此消息一出,全國人民沸騰不已。也就是在這一刻,許鹿希隱隱感覺到丈夫去做了什麼事情,似乎兩人有了重逢的希望。
1971年的某一天,鄧稼先穿著灰色的舊制服和綠色軍鞋回到了家中,妻子看到後頗為吃驚,起初三十多歲的青年人如今竟然已經成為滿頭白髮的小老頭。可正當她覺得要與丈夫共度幸福生活的時候,鄧稼先又匆匆回到了基地。
在1973年的一次尿檢中,鄧老被查出受到了致命的核輻射,聽聞此消息,許鹿希一時難以相信。
時間又過了12年,1985年鄧稼先被確診癌症後,兩人的手以這樣的方式緊緊握在了一起。在最後的時光裡,鄧老先後做了五次大大小小的手術,除此之外他還認真思考著對我國未來核武器進展的建議。許鹿希一直在醫院陪著丈夫,也許是因為28年都沒有相見,兩人一直有說不完的話。
可死神終究還是來臨了,最後鄧老因病重而離開人世。在去世前他與家人見了最後一面,還提出要求:死後不開追悼會,骨灰要撒在自己母親的身旁。就這樣,一顆巨星隕落了。
直到現在,91歲的許鹿希仍然健在,而且精神抖擻,如今和他的兒子住在60平米的老房子中,而女兒則在美國生活工作。雖然丈夫去世多年,但她依舊掛念著家中的點點滴滴,從未想過離開這裡,因為她在這裡還能感受到昔日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溫柔。
一個人越是胸懷崇高的目標,他或他對心愛的人的感情就越豐富,越細膩,越溫柔——蘇霍姆林斯基
1986年7月,鄧稼先離開了我們,然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對妻子許諾,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他仍然會選擇祖國,選擇自己所熱愛的核事業。
而許鹿希也是如此,為了與丈夫相聚,她苦苦等待了不知盡頭的28年,因為她知道丈夫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奮鬥,所以早已將個人利益拋於腦後。
他們都擁有著崇高的目標,而兩人的感情在歲月的磨練中變得更加細膩而豐富,對於他們而言,國家的未來與自身的命運是緊緊聯繫的,無論順逆與否,愛就要互相支持,即使不能廝守終生,他們也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