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和許鹿希的愛情:28年等候28年追尋

2021-02-13 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

就在昨晚,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文藝晚會上,由王洛勇與劉琳老師跨越時空情景演繹的《等待》刷爆了微博熱搜榜。 

這段追憶和致敬「兩彈元勳」鄧稼先與其夫人許鹿希的激情演說,不僅現場觀眾感動的熱淚盈眶,屏幕前的觀眾也是齊齊高呼看哭了!

整段節目約有10分鐘的時間,劇本先後修改了16次,但節目導演組最後依舊堅持,一秒鐘都不願意剪短.

王國維先生曾以三句詩詞囊括了人生的三個不同境界。

倘若在一個人的思想之初便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已是十分難得。

而在苦苦追尋之後,或許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

當一個人歷經世事,看透了許多東西,最後會帶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捨棄自己,來換取一些更為重要的東西。

以這三句詩詞來形容兩彈元勳鄧稼先與他的愛人許鹿希之間的愛情故事,自然也是極為貼切的。


所謂前世註定的姻緣,或許說的就是鄧稼先與許鹿希之間的愛情吧。在二人的家中,有一張許鹿希與鄧稼先的結婚照,他們的神態是那樣地默契,他們的家世、個人的特質、長相是那樣地般配。

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他們點燃了彼此的生命之光。

鄧稼先進入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生院核物理專業攻讀博士學位,他僅用了23個月就完成了題為《氘核的光致蛻變》的博士論文,於1950年8月20日獲得博士學位。

懷揣著科技報國的遠大理想,鄧稼先決定回國建設祖國發展。

就在歸國3年之後,鄧稼先終於和戀愛許久的許鹿希成婚。

遠在鄧稼先還沒有接受國家「機密任務」之前,兩人的婚後生活也是非常甜蜜幸福。

許鹿希回憶說:「鄧稼先總能有意無意地為家人創造這種幸福感。」

有一次,鄧稼先知道頤和園有一個菊花展覽還可以去看,4點鐘會開完了,他又趕緊叫上許鹿希直奔頤和園。那天他們倆拼命地往頤和園趕,趕到那兒,菊花展覽室剛好要關門。

對於執著的人來說,困難是一定能克服的。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跟辦展覽的管理人員求情、磨蹭。什麼也經不起磨呀,辦展覽的管理人員也只好讓他們進去了。

那天,菊花展覽破例為他們延長了一小時。

1958年秋,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徵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


1958年8月的一天, 34歲的鄧稼先被選為中國研製第一枚原子彈的主攻手。也就是這一天,他自己的人生軌跡以及他家人的生活都發生了重大轉變。


那天晚上,一切似乎和平常一樣,鄧稼先草草吃過飯,沉默地坐了一會兒,就獨自上床休息了。


許鹿希隨口問了一句:「今天怎麼晚了?」


他只點了點頭,沒有回答。


鄧稼先望了望窗外的月亮,翻起身對許鹿希說「我要調動工作。」

許鹿希問:「調哪兒去?」

他說:「這不能說。」

許鹿希又問:「做什麼工作?」


他說:「這也不能說。」


許鹿希說:「你給我一個信箱的號碼,我跟你通信。」


他說:「這不行。」

此刻,許鹿希忍不住哭了出來,「你幹嘛去,做什麼事情要下這個決心?」

鄧稼先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家裡事情我都管不了了,一切都託給你了。」

那個晚上,夫妻二人誰也沒有睡覺,這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錢三強跟鄧稼先談的時候,實際上他們已經決定了,這是調令,其實並非是完全徵求個人意見。

那個時候,組織紀律觀念在人們心中自然很強。嚮往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鄧稼先當然也是無條件服從組織調動。

也是從接受調令的那一刻起,鄧稼先沒有個人的行蹤,他不能發表學術論文,不能公開作報告,不能出國,不能與朋友隨便交往,工作成績再大、功勞再大都將無人知曉。

就連深愛他的妻子許鹿希也不知道他的去向,他在做著什麼工作。

直到為了這個機密任務死亡的那一刻,也只能默默離開。以身報國,是他最後的選擇。

當時蘇聯、美國、法國相繼宣布擁有核武器,中國想要在世界立一席之地,不受外強凌辱,建造自己的核武器是當務之急。


在剛剛接受任務的那些日子裡,鄧稼先一天到晚就想著怎麼搞研究。他就怕研製不出來無法交代,所以當時他的負擔太重了。

接受任務一年後,鄧稼先就與妻子許鹿希匆匆一別,在荒涼的大漠上開始了研究和試驗。

後來的故事,正如那朵響徹世界的蘑菇雲,早已家喻戶曉。

美國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零3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蘇聯是6年零3個月;法國是8年零6個月。

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這一速度當時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


後來在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後,鄧稼先進京匯報工作,終於見到了魂牽夢繞的妻子。

許鹿希見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突然出現在面前,她自己也不知說什麼好。好一會兒,才趕緊去給丈夫倒水喝。

鄧稼先則在每個屋裡東看看,西看看。他還沒有向妻子仔細詢問,電話又響了。鄧稼先對依依不捨的妻子擺了擺手,什麼也沒說,就隨警衛員又走了。許鹿希含著眼淚追出門,追到樓下,鄧稼先停住腳步,用安慰的口氣說:「你自己要多保重!」

1986年6月24日,坐落在北京各處的許多大小報刊亭生意異常的火爆,這一天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兩彈元勳——鄧稼先」的長篇報導。

報導介紹了兩彈元勳鄧稼先為了研製我國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與愛人許鹿希分別28年,隱姓埋名,艱苦奮鬥,為祖國奉獻了一生的光輝歲月。

而此時,在解放軍301醫院南樓5層的16病床上,虛弱的鄧稼先正躺著接受輸血。他的生命已經進入最後階段。


許鹿希在病床邊,為鄧稼先念著刊登了他奮鬥歲月的特別報導,念著念著,她的聲音哽咽了,鄧稼先的身體在床上縮成一團,許鹿希知道,晚期癌症疼痛的頻繁複發,像個惡魔一樣又開始折磨自己的丈夫了。


而作為醫學教授的她,對此卻束手無策.


1986年7月29日,著名科學家、兩彈元勳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全身大出血逝世。


許鹿希緊緊地抓住丈夫鄧稼先的手,悲痛地說:「你的血流盡了!」在她絕望的哭泣中,丈夫鄧稼先的手慢慢地冰涼了。她不相信地問:「20多年的等候,就是這樣嗎?」

她以為年輕時候不能在一起,年老了總能相依相伴相守,可命運連她這個簡單的請求都駁回了。


那一年鄧稼先62歲。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

許鹿希等了鄧稼先28年,在鄧稼先先生去世的時候,她四處奔走,詢問和鄧稼先一樣的同命人,整理出了《鄧稼先傳》,而《鄧稼先傳》出版的那一年,距離鄧稼先先生去世,又整整過了28年。

前28年等待,後28年追尋。


在整理和修改《鄧稼先圖片傳略》的日子裡,許鹿希在鄧稼先曾經用過的桌子上,她仿佛感覺到鄧稼先就在她的身邊。


小易覺得,就像鄧夫人那樣子,如果你愛一個人,思念一個人,那麼他就永遠活著,活在你的心裡。

像鄧稼先先生那樣,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鄧稼先先生用無私的精神,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中國可以沒有鄧稼先,但是不可以沒有他!他為了中國的發展,讓妻子等了28年。她深知丈夫所求的奉獻,甘願等了28年!

這一段愛情,是值得歌頌,值得落淚的!

河南工業大學經貿官方微信

--Jingmaohaut--
 河南工業大學經貿官方抖音號

--193953800--

編輯:王笑笑

審核:樊耀明


投稿信箱:544885787@qq.com

留言板↓↓↓

相關焦點

  • 許鹿希:苦苦等待鄧稼先28年,至今健在,仍住著60平米老房子
    在這一篇章中,男主的原型就是&34;鄧稼先,為了祖國的核事業,他身先士卒,帶領中國科研人員攻克重重難關,最終取得偉大成就;而女主的原型則是鄧稼先的妻子許鹿希,雖然苦苦等待了20多年,但是她一直沒有放棄心中的念想,這樣的愛情令人感動不已。丈夫為了國家的前途而多年未歸,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他犧牲了所有。
  • 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
    而在苦苦追尋之後,或許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 當一個人歷經世事,看透了許多東西,最後會帶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捨棄自己,來換取一些更為重要的東西。 以這三句詩詞來形容兩彈元勳鄧稼先與他的愛人許鹿希之間的愛情故事,自然也是極為貼切的。
  • 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看哭眾網友!
    讓我們走近節目背後,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的真實人生。一王國維先生曾以三句詩詞囊括了人生的三個不同境界。倘若在一個人的思想之初便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已是十分難得。而在苦苦追尋之後,或許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
  • 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網友刷屏:真的真的想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灼見」(ID:penetratingview),原文首發於2019年5月3日,標題為《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網友刷屏:真的真的爆哭》。1王國維先生曾以三句詩詞囊括了人生的三個不同境界。
  • 鄧稼先與許鹿希的曠世愛情!網友刷屏:真的真的爆哭
    而在苦苦追尋之後,或許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 當一個人歷經世事,看透了許多東西,最後會帶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捨棄自己,來換取一些更為重要的東西。 以這三句詩詞來形容兩彈元勳鄧稼先與他的愛人許鹿希之間的愛情故事,自然也是極為貼切的。
  • 鄧稼先和許鹿希
    這位妻子名叫許鹿希,當時是北京醫學院的老師,她的丈夫,是我們熟知的「兩彈元勳」鄧稼先。是什麼,讓一位三十四歲的年輕人,告別了他的妻子和四歲的女兒、兩歲的兒子,隱姓埋名,義無反顧地走進大漠荒煙?孩子們常常問:爸爸去哪了?為什麼總不回家?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能做的是和他們一起默默地等你,等你回家。一九六四年十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 兩彈元勳鄧稼先:用28年經歷一段特殊愛情,臨終留1句話讓人淚目
    認識了妻子許鹿希後,鄧稼先前往了美國攻讀博士,在一年零十一個月後,他取得博士學位,拒絕了美國的高薪,和朋友楊振寧告別後,毅然踏上回國的船隻,並開始在中科院工作。1945年,美國把兩顆原子彈投到了日本的長崎和廣島,世界譁然。之後,美國一度將核彈運到日本的衝繩島,企圖對中國造成威脅。
  • 鄧稼先,許鹿希: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淺喜似蒼狗,深愛如長風,前二十八年等待,後二十八年追尋,你可知道,這是怎麼樣的愛情?有時倆人也漫步在小路上,那時候的時光很溫馨也很快樂,不久以後,他們先後添了女兒和兒子,兩位孩子的到來讓這個小家庭更加其樂融融。鄰居們常常調笑他們,是夫唱婦隨的楷模。鄧稼先和許鹿希倆人的工資每月有四百,卻總是不捨得花,有一次鄧稼先和同事做研究誤了吃飯時間,他便請大家吃了一頓飯館,卻花十元買火燒帶回去,許鹿希也就這麼常常火燒就著清水麵條給家人做飯,一家人吃的和和樂樂。
  • 鄧稼先隱姓埋名戈壁灘28年,病危前才告訴楊振寧獲得20元獎金
    在他心中國為重,家為輕;事業為重,名利為輕;鄧稼先敢做無名英雄,一生紮根奉獻西北戈壁灘28年。28年後當鄧稼先這三個字在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曾經帥氣陽光的「娃娃博士」已經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此時他已經離開自己的妻兒和這個家28年。
  • 結婚33年,分離28年,重逢時生命已進倒計時,妻子才知他的事業
    他是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了我國的兩彈事業,鄧稼先付出了太多太多。而這其中就包括與妻子許鹿希的長達28年的分離。28年的時間非常漫長,在這28個春秋的苦苦等待中,許鹿希並不知道自己還能否見到丈夫,但是她依舊無怨無悔地守候著當時的承諾,始終等待著和丈夫相聚的那一天。而離開妻兒後的鄧稼先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了科研上面,當時科研設備較為匱乏,對於當時的科學家而言,他們是真正的從零開始,從無到有。
  • 「普通人」鄧稼先
    從1958年至1986年,28年間,我國共進行了32次核試驗,其中有15次是鄧稼先親自指揮的,全部成功。如今,鄧稼先的名字家喻戶曉。但對於他投身核武器研製的這28年,還存在不少誤讀。鄧稼先和夫人許鹿希合影有媒體報導,「鄧稼先與妻子分開28年,沒有和妻子通過一次電話,也沒有寫過一封信。」真的是這樣嗎?
  • 等待--鄧稼先的故事
    可她怎麼都沒有想到,這匆匆的一別就是整整28年的聚少離多。這位妻子名叫許鹿希,當時是北京醫學院的老師,她的丈夫是我們熟知的兩彈元勳鄧稼先。是什麼,讓一位34歲的年輕人,告別了他的妻子和四歲的女兒兩歲的兒子,隱姓埋名,義無反顧的走進大漠荒煙。孩子們常常問,「爸爸去哪兒了?為什麼總不回家?」
  • 許鹿希|每一縷愛意,都流淌著家國情懷
    許鹿希女士是鄧稼先先生的妻子,與鄧先生孕育了一兒一女。同時,她也是一位大學教授,教育了無數人。許鹿希女士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和鄧稼先先生在一起的時間太短,離別太長,來不及告別就已走盡了一生。許鹿希本來是鄧稼先的學生,在1946年,許鹿希考上了北京大學的醫學院,而那個時候鄧稼先是北大物理系助教,所以許鹿希的物理實驗課就是鄧稼先在教。因為兩家是世交,他們兩個人早就認識。
  • 1986年,鄧稼先生命垂危,楊振寧問:國家給多少錢,值得命搭進去
    1986年,鄧稼先生命垂危,楊振寧問他:「國家給了你多少錢,值得把自己的命搭進去?」鄧稼先伸出兩根手指。 1958年,鄧稼先接受了秘密研製核彈的任務,然後回家就跟妻子許鹿希說,「我要調動工作,以後不能照顧家和孩子了
  • 兩彈元勳夫人:「丈夫鄧稼先他出差了,只是時間有點久」
    許鹿希也不再過多言問。答應鄧稼先好好照顧家中老人以及兒女。 1958年丈夫鄧稼先從家中離開。門前,是家中數不清的眼淚;可家門外,卻是需要修復的山河,是無數國人的希望。 鄧稼先心中的使命感讓他踏上了核武器研究之路,進入了人跡罕至的西北大漠。
  • 「追尋先烈足跡」我願以身許國——西南聯大校友鄧稼先的故事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佔領北平城,強迫青年學生遊行慶祝,14歲的鄧稼先憤然將日本旗幟踩在腳下,離開北平前往昆明。  1941年,鄧稼先考入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組而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從吳有訓、周培源、葉企孫、吳大猷等多位知名物理學家,受到了第一流的學術培養。
  • 他是鄧稼先!
    據當年與鄧稼先朝夕相處的同事回憶 「翻他的衣袋找煙抽 翻他的抽屜找糖和點心吃」 是常有的事 平易近人、謙遜隨和的外表下 是強大的責任心和巨大的壓力 原子彈該怎麼搞?鄧稼先全家 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回憶說: 「我問他,調哪兒去?他說不能說 我問幹什麼?
  • 鄧稼先:隱姓埋名28年,直到去世,才被公開身份,他是民族的英雄
    「——鄧稼先兩彈元勳鄧稼先,雷部正神下九天。喚出一聲霹靂猛,神州從此無硝煙。有些人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鄧稼先就是其中之一。「兩彈元勳」鄧稼先,這是眾人對他飽含敬意的稱呼,是他高尚品格和重大貢獻的光榮象徵。然而,在他成名前28年,他的人生是「無名的」,伴隨著他的是對國家的真誠,和堅定信念的心。
  • 誓言無聲,他隱姓埋名28年,用無私的精神鑄就大國之盾牌
    但是,為了一個使命,他選擇了為祖國隱姓埋名28年,與親人聚少離多,他把全部才智和精力,都貢獻於深愛的國家,自己卻因輻射傷害和極度疲勞 過早逝去。我們不禁要問:有些人,就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
  • 鄧稼先病故前,給23歲警衛員留下一個約定,讓他13年後兌現
    許鹿希後來回憶:我知道,他一去就完了....。鄧稼先回來的時候,還跟大家講,「一切平安無事」,但他自己最是清楚絕不會平安無事。找到碎片後,他穿著防化服跟趙敬璞拍了一張照片,他以前都不怎麼拍照的,但唯獨這次他主動提了。粉塵中的放射性鈽239已經進入了身體,這種毀滅性的傷害他比同事們知道得更清楚。這一年正是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