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炮彈打過來,士兵臥倒趴地上就安全了,現實可行嗎?

2021-01-09 科羅廖夫

在戰爭電影裡,經常遇到這樣的橋段,敵軍對我軍部隊的陣地發起了猛烈炮轟,我軍官兵迅速臥倒,爬在地上,或者跳入彈坑裡躲藏,就可以安全的躲過炮擊。有人質疑,在真正的戰場上,躲避炮擊是這樣輕鬆麼?

當暴露的步兵遇到敵人炮擊時,首選的戰術動作就是迅速臥倒,然後在尋找掩體,其次是快速通過炮擊區。

炮彈對於人體造成的殺傷主要有3種方式,一是直接爆破產生的高速破片,二是衝擊波的破壞作用,三是高溫燃燒的傷害。

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以極高速度瞬間擠壓周圍空氣,就形成了衝擊波。衝波傳播速度極快,在一定距離內足以取人性命。彈片是炮彈爆炸以後形成一個漏鬥狀的擴散區域,從地面斜向上呈喇叭狀飛散。人體臥倒以後,身體高度顯著降低,貼近地面的破片和衝波相對更少,處於破片飛散的死角,能顯著減少被破片殺傷的可能,人存活的機率也就越大。

面對敵人的炮擊,選擇臥倒,是因為大多數炮彈採用瞬爆碰炸引信,炮彈需要觸及地面以後,引信才能作用,引發炮彈爆炸。

圖片:這是當年金門炮戰遺留的大彈坑。

由於炮彈的破片呈圓柱形或球形分布,一個殺傷爆破型的戰鬥部,落地爆炸時,轟爆波和破片有一半都射到了泥土中,沒有殺傷任何效果。另一半則呈現漏鬥狀向空中放射造成殺傷。

所以目標的高度,對於炮彈的殺傷半徑和殺傷威力有很大的影響。落地觸發的炮彈,對於站立人體殺傷半徑,遠遠大於臥倒的人體。

在二戰時期,有個經典的炮兵作戰戰例,在巴斯通戰役期間,美軍101空降師堅守阿登森林,德軍對101師進行了猛烈的炮擊,由於美軍的陣地都設置在茂密的樹林裡,樹木極為高大,德軍發射的炮彈碰到十幾米高的樹梢就爆炸了,形成的空炸效果,無形中增大了炮彈破片的殺傷範圍,給了美軍以巨大殺傷,這個戰例在美國戰爭片《兄弟連》中專門有一集來表現。

圖片:對越作戰中犧牲在越軍空爆殺傷彈下的我軍烈士。

炮彈在空中爆炸的殺傷效果最好,戰鬥部的殺傷半逕取決於空爆還是地爆方式,榴彈炮配用近炸引信的空炸榴彈,可成倍地增加殺傷半徑。空炸榴彈在空中爆炸,臥倒時難以防護,需提前進入防炮掩體,或者貓耳洞、防炮洞和屯兵洞等堅固工事隱蔽。在影視劇裡多是反映戰爭史的以往戰鬥,所以對出現時間相對不長的空爆榴彈表現較少。

這時候再教條的臥倒,就沒有意義了,需要尋找堅固的防炮掩體才行。

相關焦點

  • 炮彈來了躲的正確方法是什麼?老兵為什麼說臥倒死得更快?
    近些年湧現了一大批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一旦有激烈的戰爭場面,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士兵提醒其他人大喊臥倒!但是可能很多人卻不知道為何要臥倒,臥倒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炮彈通常都是在落地後發生爆炸,之後會有大量的碎彈片向上方散開,這個時候如果附近的人臥倒在地,就可以一定程度的避開這些碎彈片。經歷過比較多次戰鬥的戰士,都能夠根據自身的閱歷來分辨襲擊的炮彈擁有多大的口徑,從而判斷出炮彈的爆炸距離和威力,這個時候老兵就可以根據經驗來採取躲避方式,來保護自身安全。
  • 《金剛川》被批,炮彈來襲我軍不躲,那麼真實戰場上如何躲炮彈
    這幾秒鐘最重要的是找掩體,而不是臥倒,更不是騎馬狂奔!很可能敵人會瞄著移動的白馬打,畢竟有馬的地方人肯定不會少。在戰場上,炮彈的主要作用不是砸在士兵身上,爆炸把他撕裂開,而是利用飛濺物和衝擊波殺傷對方。
  • 電影中把敵方手榴彈撿起扔回去,現實可行嗎?專業術語叫「反投」
    那麼這種情況在實戰中或現實中是否可行呢?有沒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呢?其實這種電影中的橋段的場景,現實中是否可行只需要根據手榴彈的投擲距離和爆炸時間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來。一般早期的手榴彈通過引線延遲引爆,現在的手雷基本是通過撞針緩衝來延遲引爆的。雖然原理上有所區別,但是大致二戰等早期手榴彈激發後大概有6秒的時間,而現在的手雷更短一點大概在3-4秒。
  • 如果沒有炮管,像電影裡一樣敲擊迫擊炮彈殼底火,能否發射出去?
    文\白山電影中的事情似乎都很無釐頭,就好像電影裡敲擊迫擊炮彈殼底火,炮彈就發射出去了;那若是沒有炮管,現實生活中敲擊一下迫擊炮彈殼底火,是否真的能發射出去呢?《拯救大兵瑞恩》中曾經出現過一個畫面:士兵把迫擊炮炮彈尾部一磕,然後就扔出去炸敵人,場面也十分「壯觀」。
  • 男子醉酒臥倒路邊 民警積極救助
    男子醉酒臥倒路邊 民警積極救助     華龍網3月6日9時09分訊 近日,沙區110快處隊民警鄧成剛、王智勇接到報警稱由於天氣陰冷,如果放任男子躺在地上,容易導致生病。民警見狀立即拍打該男子背部試圖將其喚醒,男子逐漸清醒過來,但其意識模糊。為了保障男子的安全,民警將其攙扶上警車,並將其送到轄區派出所,通過多方查詢,民警聯繫上男子家人,很快其家屬來到派出所將醉酒男子接走,並對民警表示十分感激。
  • 現實中人被子彈打中後,究竟能活多久?老兵:別被抗日神劇騙了
    古戰場如此,熱兵器時代更甚,在現在戰爭中士兵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下一秒。01事實上,戰爭從來都沒有離我們遠去過。我國的屈辱從200年前開始,列強入侵、軍閥割據、日寇肆虐、抗美援朝等等,所以筆者始終認為人們可以厭惡戰爭,但絕不能對戰爭一無所知,否則當某天戰爭真正來臨時,即使身處後方的民眾都不一定安全。此外,因為我國老百姓幾乎是沒機會接觸到任何槍械的,所以除軍事愛好者外,普通人對槍械相關的常識基本來自於電影電視劇,尤其是近些年來的抗日神劇。
  • 醉漢臥倒車庫入口被路虎車碾死,車主母親心酸辯護
    01、醉漢臥倒在車庫入口,路虎司機不小心對其碾壓2019年夏季的一個夜晚,河南三門峽案子王某開車回家,他駕駛路虎車左拐準備進入地下車庫,沒想到車輛剛過升降杆,就感覺顛簸了一下。隨後,王某立馬下車查看,他發現了車輪下躺著一位醉漢,渾身散發著酒氣。
  • 迫擊炮炮彈也能當手雷用麼?
    在不少影視作品中,士兵在危急時刻都會將迫擊炮炮彈當作手榴彈直接扔出去。在《拯救大名瑞恩》中,美軍士兵就數次手拋迫擊炮炮彈,給德國軍隊造成了嚴重的傷亡,除了這部影片外,不少影片也有類似的鏡頭。那麼,這一做法在現實中究竟能否實現,是現實存在還是影視編劇的臆想呢?不少觀眾認為現實中根本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畢竟迫擊炮炮彈總歸是和手榴彈不一樣,就這麼扔出去未免有些太過草率。不過,現實中的確有不少人這麼做,縱觀戰史,不管是我軍還是其他國家的軍隊,在緊急時刻將迫擊炮炮彈當作手榴彈使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 中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南蘇丹槍聲裡的戰士
    「和平時代,最難見到的就是這種最高層次的以生命為代價的付出,這是大國擔當與責任的最直接、最現實的體現。和平時代軍人的付出和幫助,真正的救人命於生死之間,紀實鏡頭下的受傷與犧牲帶來了更深刻的感動和震撼。」基於此,張穎參與到了這部電影中。
  • 假如手頭沒有迫擊炮,像電影裡一樣敲擊迫擊炮彈殼底火,能否發射出去?
    《拯救大兵瑞恩》等一些影視劇中也出現,士兵把迫擊炮炮彈尾部一磕然後就扔出去炸敵人。那現實當中,這麼做到底能不能行?發射時,將迫擊炮彈從炮筒口放入,讓炮彈滑至炮筒底部,在重力作用下,讓炮彈撞擊炮筒底部的撞針,底火被觸發,點燃炮彈底部的發射藥並解除保險,炮彈發射,落下後擊針觸地,然後炮彈發生爆炸。影視劇中的把迫擊炮當手榴彈使的情況,不適用所有的迫擊炮彈。
  • 有一位中國士兵做了這壯舉聞名世界,再也沒有第二人能超越他
    1939年9月22日,中國長沙的王街坊裡有一位中國上等兵名叫曹錫,他在前一夜把12顆手榴彈連接在一起,放在新牆河的南岸河堤之上,然後,把引線抽了出來,放在身邊,他坐在河堤之上,對著河面警戒。
  • 電影《獵殺T34》:坦克天才以少敵多,一發炮彈打掉兩輛坦克
    文/紅豆在異國村莊的路邊,跳跑出來的女人焦急不安地等著,她偷偷地望著路的盡頭,那個說會帶她回家的男人真的會出現嗎?忽然,耳邊傳來了轟隆隆的聲音,女人驚喜地抬起頭,一輛蘇聯的坦克遠遠地開來,在前方停住了。
  • 電影《紅海行動》中這一幕令人費解,炮彈撞上立柱不爆炸,這種事真會發生嗎?
    作為陸地王者的主戰坦克在《紅海行動》中有著精彩亮相,不過影片中有一幕鏡頭令人費解,就是坦克炮彈撞上立柱不爆炸,現實中這種情況真會發生嗎?圖註:電影《紅海行動》中這一幕令人費解,炮彈撞上立柱不爆炸,這種事真會發生嗎?
  • 科學討論:一獒戰三狼在現實中可行嗎?
    藏獒 你知道嗎? 當然猞猁也絕對不會去招惹狼群,它的目標主要是一些孤狼和狼幼崽,在4-9月較為溫暖的季節裡,林中小型哺乳動物數量較豐富,此時的狼也更傾向於單獨行動,這就給了猞猁捕殺它們的絕佳機會。
  • 現實和電影完全兩回事!
    然而在很多人的觀點裡其實一直有一個誤區,認為只要穿著防彈衣,那麼在戰場上就什麼都不用怕了。就算是敵人的炮彈飛過來,防彈衣都能起到作用。殊不知這樣的觀點不僅是不現實的,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真的抱著這樣的觀點上戰場的話,那麼就算是有10條命都不夠用。這一方面是因為防彈衣雖然能擋住子彈的射擊的作用,但是對一些大口徑的槍枝來說,防彈衣的效果並不明顯。
  • 二戰時最牛棕熊:扛過炮彈打過仗,會抽菸和喝酒,戰後活得很滋潤
    而說起戰爭這個話題,大家也許會覺得比較沉重,因為一旦打起仗來,動不動就是死傷無數,血流成河,並且在戰爭勝利後,那些殘疾軍人再沒有了謀生的手段,只能度日如年,過得也甚為悽慘。 就比如:有些士兵第一次上戰場,剛聽到槍炮聲,就嚇得面無血色,想裝死來躲過去,但卻沒想到,最後敵人在清理戰場時,又用刺刀殺死了他。像這樣躲避不成還被反殺的故事雖有些趣味,也不過是暫時博人一笑而已。可下面這個故事竟然流傳至今,其經典的程度也達到了經久不衰的地步。 一頭熊曾經參加過戰爭,還屬於軍隊裡面的編制,而且在戰場上發揮了重大作用,你敢信嗎?
  • 電影《集結號》裡的誤區——首長永遠不會拿號聲欺騙士兵
    《集結號》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看過的朋友都會被裡面的戰爭場景、以及人物經歷所感染。但是,也有部分人會發出疑問,就是電影裡的團長為什麼不直接命令穀子地死守陣地,而是選擇「欺騙」這一手段,讓他們聽到永遠不會吹響的號聲才撤退?這樣豈不是顯得團長非常冷血了嗎?
  • 士兵掛在身上的手榴彈,被子彈擊中後會爆炸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在二戰時期,手榴彈被士兵各種掛在身上,這樣很方便攜帶。很多人好奇,如此一來不就成了靶子嗎?這樣被子彈擊中會不會產生爆炸,聽聽專家怎麼說。手榴彈是由彈體、引信兩部分組成。按用途,可分為防禦(破片)型和進攻(爆破)型兩種。
  • 甲午戰爭中黃海大海戰如果用的是真炮彈,那清朝會戰勝日本嗎?
    《甲午風雲》電影,我第一次看還是在甲午戰爭110年紀念日,當時跟著父親一起看,在看到鄧世昌敕令致遠艦上的海軍將彈頭拔下後,從炮彈裡面倒出來的全部是沙子時,我父親非常的憤怒,而我也被他帶動了情緒,於是也開始變得憤怒,並且迎合我父親,但那時年少的我還沒有學過歷史,只知道是清朝因為沒有炮彈打了敗仗。
  • 陳學冬趴地上幹啥呢,你猜都猜不到
    說起陳學冬,想必大家都會知道,初識他是在郭敬明導演得電影《小時代》中飾演的周崇光一角,雖然《小時代》這不電影備受網友和各大媒體人的抨擊,但是裡面的大咖真的很多啊。不得不感嘆郭敬明導演實力可以啊!同樣的陳學冬在裡面真的很帥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