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乘風破浪的姐姐》即將迎來備受矚目的收官之戰!
說起來,從《乘風破浪》最初宣發造勢到後期的節目播出,一路收割了無數的流量和熱度。
即使後期因為節目賽制和選手遴選的問題,被不少觀眾吐槽高開低走,依舊能穩居綜藝話題榜首。
可縱然已經處於綜藝之林的流量前線,善於引爆話題的芒果臺仍舊不情願滿足現狀。
為了能吸引萬千觀眾的眼球,《乘風破浪》在最後的成團之戰再出新招,別出心裁地集合一隊男星力量,在成團舞臺為姐姐們助唱。
9月3日,《乘風破浪》官微官宣了18位藝人的超強陣容,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7位是男藝人。
觀看海報可以發現,既有張杰、孫堅、李晨、尹正等熟齡男偶像。
也有蔡徐坤與樂華七子等新生代流量。
為了迎合其他觀眾的口味還邀請了楊迪、陳赫等暖場選手。
顯然,《乘風破浪》這是想打造出全方位獵殺觀眾眼球的夢之隊。
要說《乘風破浪》絕對是芒果拼收視率的勞模代表,也難怪財大氣粗的芒果衛視會不惜一擲千金為其鋪墊熱度,著實是親媽對親女兒的獨一份偏愛。
只可惜,網友對芒果這波強勢操作並不買帳,興致高昂的也就只有那些藝人粉絲。
網友認為,《乘風破浪》本是屬於姐姐們的舞臺,如今迎來這麼多異性力量,在如此聲勢浩大的流量攻勢下,姐姐們很有可能會淪落為背景板一樣的存在。
甚至還有網友質問,「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成團難道要靠哥哥?」
還記得,在之前的第8期節目中,經過激烈角逐,寧靜組最終突出重圍拔得頭籌,因此獲得額外的應援機會,也就是可以要求一位嘉賓為自己拉票助力,
可能在節目組看來,這個環節是給姐姐們的額外福利,結果沒想到姐姐們對此分外反感,寧靜更是直接吐槽,「我們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不需要流量明星。」
當時,寧靜這句耿直的發言還引發了很多爭議,許多人吐槽她不該小看流量明星。
可換個角度想,寧靜又有何錯?
《浪姐》的宗旨就是給這些30+的姐姐們一次綻放自我的機遇,如果請流量明星助陣加油,豈不是有悖初衷?
試想,為了節目拼盡全力的姐姐們,可能會被一位只是站在臺上簡單露個面的流量搶去風頭,此情此景該是多麼的荒唐?
所以說,寧靜的言語或許不妥,但也無可厚非。怎奈,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
為拼流量「殺紅了眼」的芒果,早就已經忘卻了節目初衷和比賽初心,節目組為了收視率根本顧不上打臉與否。
目前來看,姐姐們要想在最後一站繼續散發hold住全場的魅力,恐怕要另闢蹊徑。
畢竟這些標榜為「助陣人員」的嘉賓,很有可能才是姐姐們爭奪主場的最大敵人。
對於《乘風破浪》的走紅,參賽姐姐張雨綺曾經做出正確預見:「市場上應該有各種各樣的產品,如果其他方向的產品過於泛濫,而女性題材又過於缺失,那一定會有一個現象級的表現。」
形式新穎、市場稀缺,無疑是《乘風破浪》能成為限定爆款的重要因素,可現在節目組卻要親自出面推翻。
說來令人感慨,節目上的三十位姐姐自從加盟節目,就用實際表現打敗了所謂的年齡焦慮,在舞臺上展現出了專屬於她們的另類美感,
縱然明知這是一檔選秀綜藝,久經沙場的姐姐們也沒有強大的功利心。相對比我要贏、我要晉級,她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舞臺表現是否能達到最佳水平。
或許有人會說,姐姐們是有「野心」和「勝負欲」的。
對,沒錯,姐姐們確實也有。可仔細觀察就知道,那是團魂激發出的心理驅動。畢竟賽制規定,只有獲得首席的組合才能全員入圍,所以每位姐姐心中更多的是為了團隊,為了彼此而努力奮戰。
嚴格來講,現在留在臺上的14位姐姐,並非是實力最強勁的人選。
她們之所以能夠走到最後,是因為她們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和附加值。
這種打破既定標準,不拘泥於普通選秀的風格,正是《浪姐》最大亮點之一,只可惜這樣的驚喜價值在成團之夜再也無緣出現。
一檔原本有著鮮明立意的新型綜藝,竟然淪為「討好觀眾,隨波逐流」的普通節目,所有的標榜和slogan都變成了空話。
當姐姐們的舞臺被拱手讓人,這檔播了12期的節目已經是先聲落敗。可嘆芒果臺終是將一把好牌最後置於一場爛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