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真爛尾了嗎?

2020-09-06 攜旅生活

盼了13個月,它終於來了——



時隔一年再看這部電影,過程並不輕鬆,或許用「痛苦」二字形容更為貼切——


疼痛、震撼,卻忍不住想要推薦身邊所有朋友走入影院去感受。


因為,它真的值得。



在這部場景宏大、劇情悲壯的電影作品中,眾多演員,尤其是如魏晨、俞灝明、鄭愷等青年演員,奉獻了脫胎換骨般整容式的演技


讓觀眾在觀看影片時,一度忘記了他們曾經是誰


記住的只有「四行孤軍」,他們的那句「來生再見」。



已經有太多影評分析過這部影片的精彩之處,而在此更想分享的,則是在《八佰》中所沒有呈現、也無法呈現的後續——


真實的歷史中,撤兵後,團長謝晉元和倖存將士又經歷了什麼?


沒有人願意相信


這些為國抗戰、不畏生死的英雄後續的命運竟會如此悲慘。


說到後續,則必須先要介紹《八佰》所發生的歷史時期與戰爭背景


01

歷史中的《八佰》:「我們為中國而生,死不足惜」


一. 淞滬會戰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戰爭中隨處可見死傷的普通百姓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


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統計死傷30萬人。


國民黨將領陳誠之子講述日軍之殘忍


淞滬會戰之慘烈、悲壯,不是一言兩語可道清,卻應被所有國人銘記


強烈推薦大家觀看相關紀錄片《生死地——1937淞滬會戰實錄》,優酷上可以找到高清片源。


二. 「四行孤軍」: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由於中日兵力懸殊,國軍部隊雖英勇奮戰,但仍節節失陷,為保存有生力量、守衛南京,已決定全線撤退上海。


此時,臨近「九國公約」籤字國會議召開,各國代表已齊聚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蔣介石對此會議充滿期待,希望能夠通過一場「孤軍奮戰」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抗戰的決心與信息,以爭取世界的同情及列強國的介入調停


遂決定令88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


88師的師長孫元良最終派出麾下一個加強營的兵力,堅守蘇州河以北,率領他們的是第524團團附謝晉元,他們的陣地便是影片中所呈現的四行倉庫



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這四百將士,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後一支中國部隊


後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這支隊伍多為湖北保安團的團員——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


就這樣的四百多人,要面對瘋狂湧上的日軍,大家心裡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



四行倉庫與租界僅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天五夜,造就了中外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景觀——


租界裡的中國民眾與英美記者,不顧流彈橫飛,全程圍觀著對岸這場中日軍隊的激烈交戰。


戰時的四行倉庫與對岸的圍觀百姓


「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


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滬上名醫陳春仁在多年後 回憶起這場戰事圍觀時記錄道: 八佰壯士」稱不需任何援助 只想要一面國旗」


三. 堅守之後緣何撤兵?


中日連日戰爭,給對岸的公共租界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在四行倉庫東南角方向,聳立著兩個巨大的煤氣罐,一旦日軍炮火偏離、煤氣罐被炸起火,將殃及租界民眾安危,半個上海也將不保。


巨大煤氣罐所在位置


公共租界當局通過外交途徑照會中國政府,要求政府從人道立場下令孤軍撤退。


很快,蔣介石便下達了撤軍令。


軍令如山,謝晉元只得顧全大局、執行命令。


這便是影片最後,「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衝橋撤入公共租界的原因。



此次堅守,「八佰壯士」以四行倉庫這一彈丸之地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


謝晉元因此受到上級通令嘉獎,升任為上校團長。



02

撤兵後,壯士結局悲慘


「八佰壯士」自四行倉庫撤兵後,進入英國租界領域,英軍之前原本答應「負責掩護孤軍撤退」,使「孤軍由租界到滬西歸隊」。


可當孤軍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以與四晝夜血戰一般大的代價進入租界時,卻立即被英軍勒令收繳武器。


孤軍以「軍人不能離槍」為由,拒絕繳械,雙方形成對峙


這時,國民黨政府還派人勸說孤軍配合英軍——可槍剛交出去,英軍就將孤軍押上車輛,送膠州路羈留。


孤軍被押至孤軍營途中


數十萬百姓沿途問候


英軍之所以輕食諾言,是因日軍威脅租界當局


「如果準許孤軍通過租界歸隊,他們將開進租界追擊孤軍」


——基於此,原本虎膽如鬥、凜凜然視日軍如鼠輩的「八佰壯士」


就這樣不明不白束手就擒


在形同戰俘營的「孤軍營」被軟禁4年之久。


「孤軍營」四周以鐵絲網圍困,由白俄兵看守,生活條件極為惡劣。


在艱苦的環境裡,團長謝晉元依然嚴格督促孤軍勵精圖治,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天按教育、生產、體育三項內容安排時間,更帶領戰士平整場地,自蓋房屋,逐步開辦制皂、織襪、毛巾等工場,使戰士學習技能,便於今後獨立生活,生產收入除補貼生活費外,還捐款數千元,支援政府作抗戰經費。


期間,為維護民族尊嚴,孤軍戰士曾赤手空拳與白俄士兵肉搏,一百餘人受傷,更有四人被砍成重傷,隨後犧牲。


4年的苦熬間,團長謝晉元寫下了近50萬字的日記。


他在日記寫道:「孤軍營在租界內幾乎與『俘虜營』無異,自由受到限制,生活也非常艱苦。」


然而謝晉元依舊積極樂觀,嚴格治軍,每天早操前還堅持升旗儀式。


抗日英雄謝晉元


由於多次堅決拒絕日偽的誘降,謝晉元最終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亂刃刺殺慘死,享年僅37歲,團附上官志標見狀上前捉拿兇手時,亦被刺成重傷。


此後,名振天下的「四行孤軍」淪為日軍苦役、大部分客死他鄉。


最後,還是想號召大家走入影院


支持《八佰》這部一波三折的影片。


它或許並不完美,但它所講述的故事與情懷卻值得被看到。


畢竟,無論世事如何變遷


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除了令人熱血沸騰的《八佰》之外


其實還有很多大製作的戰爭片值得一看!


攜旅院線本周推出戰爭片專欄


世界未亡死不投降


專欄內影片 工作日點映通通2.9¥


《拯救美國大兵瑞恩》 豆瓣評分:9.0


《血戰鋼鋸嶺》 豆瓣評分:8.7


《智取威虎山》 豆瓣評分7.7



戰爭專欄觀影推薦


拯救美國大兵瑞恩

血戰鋼鋸嶺

智取威虎山

比利林恩的中場故事

投名狀

集結號

南京!南京!

更多精彩請登錄攜旅院線


時代的一粒塵,落到凡人肩上


就是一座大山


一部好的戰爭片


拍出來的不僅僅是電影


它藏著民族的底蘊


更是民族的脊梁!


部分資料源自網絡,若侵刪

相關焦點

  • 《八佰》是真的爛尾嗎?
    《八佰》這部電影自從上映以來,就獲得無數的好評,影片的總體質量也能經得起觀眾的檢驗,那麼為什麼會有許多看了影片的人說這部影片是爛尾的呢?雖然這部影片結尾的有點草率,並不盡人意,就是所說的爛尾,難道結局不能是悲慘的嗎,這才能更好的體現戰爭的殘酷。
  • 「八佰」無法定義管虎
    《八佰》,近期的話題風暴中心。關於它,有太多話題可以聊。它是院線復工後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大片。截至目前,12億的票房成績在今天更有著特殊的現實價值——疫情之後中國電影的「救市之作」。但與「第六代」偏向自我表達、內在情緒,側重展現人物迷茫游離的輕柔風格不同,管虎的作品一直都很「硬」。這種「硬」,是體現在題材選擇和拍攝手法上的。《八佰》自然是不必說。四百多人堅守四行倉庫,抱著必死決心跟日軍做抗爭,故事是再「硬核」沒有了。
  • 「八佰」無法定義管虎
    但與「第六代」偏向自我表達、內在情緒,側重展現人物迷茫游離的輕柔風格不同,管虎的作品一直都很「硬」。這種「硬」,是體現在題材選擇和拍攝手法上的。《八佰》自然是不必說。四百多人堅守四行倉庫,抱著必死決心跟日軍做抗爭,故事是再「硬核」沒有了。
  • 為何都說電影《八佰》是爛尾之作?
    先要說一下,《八佰》裡的結局是符合歷史現實的。不過這不是孤軍的問題,他們是願意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只能說是弱國無外交的悲哀。很多人看了《八佰》以後覺得最後的結尾有些憋屈。八百壯士死守倉庫那麼壯烈的事情,最後卻在撤退途中遭到日軍狙擊。
  • 「八佰」歸來,票房必爆
    請問,《八佰》是孫元良的個人紀錄片嗎?正片有人看過了嗎,裡面有洗白孫元良嗎?答案是:電影裡,連孫元良這個角色都沒有。為了真實還原八百壯士在日軍圍困下堅守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華誼兄弟投資7億人民幣預算,一切都是真來!
  • 你覺得《八佰》算是爛尾麼?
    《八佰》算是一部爛尾電影麼?很多人都在質疑這部電影的結局,畢竟,謝晉元帶領著剩餘部隊到了蘇州河對岸之後發生的一切無論如何也應該拍攝出來的。然而,電影本身到了過橋的階段就戛然而止。像極了一場一場激烈的演講,說到巧妙出突然終止一樣。給人的感覺就是如鯁在喉,不知所以然。
  • 看《八佰》拍照片發朋友圈,這事該「罵」嗎?
    《八佰》的火爆,連帶著讓「電影屏攝」重新登上了話題舞臺,甚至引發對立罵戰,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能看到不少用戶分享自己的觀後感,並附上了一張又一張電影截圖,這顯然是在觀影途中拍攝的。》相關的照片,可能要做好挨罵的準備,被指責屏攝、不道德,甚至被各種「祖安話」謾罵。
  • 為何都說電影《八佰》是爛尾之作?
    先要說一下,《八佰》裡的結局是符合歷史現實的。不過這不是孤軍的問題,他們是願意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的。只能說是弱國無外交的悲哀。很多人看了《八佰》以後覺得最後的結尾有些憋屈。八百壯士死守倉庫那麼壯烈的事情,最後卻在撤退途中遭到日軍狙擊。然而他們又沒有返回陣地繼續抵抗,前後對比反差太大,讓人看了不舒服。不過很不幸的是這個結尾是真實的。
  • 放過「八佰」,或者殺了電影吧
    《八佰》無疑。關於電影Sir已經給出正式影評——八佰拍的不是「屁股」,是脊梁。還承諾過,作品外的事,咱們下期再聊。事情的大概,你想必也知道了。最荒謬的是有人說,《八佰》活該出現「技術問題」,撤檔、刪減不值得可惜。
  • 從「戰狼」到「八佰」,一場知識分子與普通國人情感撕裂!
    《戰狼2》《八佰》等一些主旋律宣揚愛國主義的電影正是因為挑戰了這種文化洗腦才被買辦「精英」們指責為極端民族主義加以批判的。當我看了電影「八佰」後,在微博、豆瓣、知乎平臺看大家的感想和評價時,一些背景介紹為某大學教授、研究員或某知名媒體人能問出一些類似「為什麼要綁著炸藥包跳樓?」的話語後,我似乎有點明白了!
  • 放過「八佰」,或者殺了電影吧
    《八佰》無疑。關於電影Sir已經給出正式影評——八佰拍的不是「屁股」,是脊梁。《八佰》的史觀,真的是像按頭說的那樣「洗白」嗎?恰恰相反。一開場,國民黨軍隊,沒有半點威風。醜態百出。是走是遊,真那麼嚴重嗎,到了顛倒黑白的程度嗎?看看為什麼要改編。之前,已經營造了一種蘇州河兩岸徹底隔絕的氛圍,大家一個個用生命接力,在這條「死路」上位四行倉庫搭上電話線。
  • 尋找真實的「八佰」壯士 | 故事FM
    30 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一部拍攝於 1938 年的黑白默片,名字叫《八百壯士》。電影重現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 1937 年的 10 月,也就是說,民國政府在抗戰形勢最嚴峻的時候,前後只花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把這場戰鬥搬上了銀幕。「八百壯士」的故事在當時為什麼這麼重要?陳立人充滿了好奇。
  • 盯著《八佰》的屁股,沒必要
    謝晉元聽到這句話,和銀幕外的我們一樣,不可置信地望向他,發出一句反問:「你們就這麼定義這場戰鬥嗎?」我承認,四行倉庫保衛戰肯定不是整個戰爭的全貌,八佰壯士也肯定不會是國軍的全貌。電影中的那句「若國人皆如此,日寇何敢」正是印證。
  • 盯著《八佰》的屁股,沒必要
    這些問題,令《八佰》不及預期,也不夠好。但瑕不掩瑜,按照現代影視評價的客觀標準來看,哪怕不算上情懷分,7.8的豆瓣評分,基本合適。02然後是很多人最關心的問題,《八佰》在洗白嗎?我承認,四行倉庫保衛戰肯定不是整個戰爭的全貌,八佰壯士也肯定不會是國軍的全貌。電影中的那句「若國人皆如此,日寇何敢」正是印證。但這四百個人就是英雄啊,他們是英雄這件事,與國民黨內部腐敗這件事,有什麼關係嗎?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下面只談談筆者看完影片《八佰》,又看了一遍《八百壯士》(1975年版)之後的幾點感受。《八百壯士》(1975年版)將淞滬會戰濃縮於影片之中,敘事更加宏觀具體。而《八佰》只是重點描繪了四行倉庫保衛戰慘烈的戰鬥場面,並賦予每個角色人格化的標籤,讓人物角色更加生動鮮活。對比兩部影片,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但在個別橋段的處理上,《八佰》顯得有點太過刻意。
  • 「八佰」沒拍出來的,都在這兒了
    為什麼要拍《八佰》?」專題視頻,愈發覺得自己之前都白看了……了解了史實和臺前幕後的故事之後,八百壯士的形象才真正有了實感。《八佰》裡誰的演技幾次把吳京看哭?《八佰》的真正結局到底有多黑暗?在影院看哭《八佰》,在西瓜視頻看懂《八佰》更多面,點亮對電影的好奇心!
  • 《八佰》電影票房破10億,評分高達9.6分,為何觀眾評論爛尾
    最近一部國產抗日戰爭《八佰》大片正在火爆熱映中,截止目前票房已經突破10億,豆瓣評分高達9.6分,也在朋友圈各種平臺引起熱議,為此小編也票房做了一份貢獻,感受一下電影《八佰》的震撼!毫不誇張地說電影《八佰》確實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好電影,影片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的歷史,在展現了戰爭的殘酷性以及英雄捨生取義的同時
  • 《八佰》演技排行榜
    我給大家來點實在的吧——既然《八佰》中有這麼多優質的演員貢獻了精彩的表演,那麼我就基於電影最終呈現版本,以我個人的表演審美和表演理解作為判斷依據,為大家列一個我心目中的《八佰》演員演技排行榜吧。有一個情節我印象很深,是所謂的「逃兵」們,站成一排,有一個人說「我還年輕,我想活著」,說完就往外走,走的時候,跟李晨對視了一眼。
  • 八佰拍的不是「屁股」,是脊梁
    電影,並非100%史實,《八佰》的改編在合理範圍內。而史觀上,《八佰》也沒有美化(看過就知道,裡面根本沒出現孫元良)。國產戰爭片為數不多——《八佰》敢拍人性的真,甚至醜。看看這一隊新加入四行倉庫的戰士,都是些什麼人。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滑。沒摸過槍的算帳先生,別提上戰場殺人了。他一心想逃,不惜坑戰友。
  • 《八佰》是挺好,但離「神作」還很遠
    即使在控制上座率的情況下,《八佰》依然做到了點映破億,周末三天累積7億的好成績。坦白說,《八佰》值得嗎?先來看下各平臺的口碑,豆瓣7.8分,穩中有降。而這,就是《八佰》的開局狀況。用曹鬱自己的話說,《八佰》是一首視覺上的詩,即使沒有對白,光靠光與影的渲染,也能讓人深刻地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