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個周末,中國內地院線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票房井噴。
只因一部電影——
《八佰》
今年的疫情導致很多電影不可避免地進行了延期,而《八佰》和那些春節檔大片不同。
它是從去年最早的定檔日期2019年7月5日,一直延續到了今年的8月21日。
延了整整一年再加一個月。
至於延期的原因,有人說是內容沒過審,有人說宣發抱錯了大腿,還有人說因為國慶70周年,等等等等吧。
各種因素揉在一起,再加上電影院長達半年的停擺,使得觀眾對於該片的期待值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即使在控制上座率的情況下,《八佰》依然做到了點映破億,周末三天累積7億的好成績。
坦白說,《八佰》值得嗎?
先來看下各平臺的口碑,豆瓣7.8分,穩中有降。
貓眼和淘票票基本可以用爆棚來形容了,都是9分+
看得出來,觀眾對於該片是比較滿意的,小妹在第一輪點映的時候就去看了,字幕一出來,廳裡還有人激動地鼓起了掌。
說實話看完的確很振奮,但真到跟同伴去介紹這部電影時,才發現有點無從下手。
為啥呢?
因為這是一部群像片,你看到的主演包括王千源、杜淳、姜武、李晨這些比較有存在感的角色,其實戲份都不多。
《八佰》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段,日軍侵佔上海,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與日軍對抗四天四夜的故事。
前因這裡就不多說了,太過複雜,其中的糾葛、人物可以說上幾天幾夜。
但結果眾所周知,上海失守了,之後沒多久南京也失守了,緊接著就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由於日軍裝備先進、部隊精銳,因此早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之前,國軍就已經守不住了。
但不能集體跑路啊,一方面是會嚴重打擊作戰士兵的士氣,另一方面是國聯大會要召開了,為了爭取談判的籌碼,上海必須要守到大會召開的那天。
最後在各方運作以及討價還價之下,主力部隊先撤,留下一個營大概400來人,對外號稱800,在四行倉庫和日軍打遊擊戰。
而這,就是《八佰》的開局狀況。
四行倉庫坐落於蘇州河的北岸,而南岸則是上海租界。
因為有外國勢力在此,日軍怕炸彈會誤丟到租界裡,所以不敢用空投,只能在地面靠猛烈的軍火逼近。
四行倉庫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也有效阻止了日軍的坦克進攻。
一時間,雙方打得十分膠著。
為了最快的將觀眾的情緒調動起來,電影一開始就用雨中斷壁殘垣的幾個大特寫為整部片子奠定了基調——
悲壯。
800是棄子,他們的結局早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蘇州河兩岸,一面是滿目瘡痍的牆壁伴隨著槍聲和炮彈,一面是歌舞昇平的租界,鶯鶯燕燕,好不熱鬧。
一河之隔,仿佛兩個世界。
這種強烈的對比手法,在《八佰》裡隨處可見,租界裡有嗜賭成性的賭徒,有看熱鬧的老外,有風雨場所的妓女,還有一呼百應的大明星。
河對岸,卻是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為使命一直堅守的戰士。
而《八佰》最為精彩的看點,就是身臨其境的戰爭場面。
上一秒和你說話的人,下一秒就倒在了血泊當中,你不能有任何情緒,因為子彈還在繼續飛,人還要繼續上。
行雲流水的鏡頭讓場面即使是單一對抗視角,依然蘊含著相當強勁的爆發力。
這就要提一下本片的攝影曹鬱,也就是姚晨的丈夫。
杜淳在接受採訪時就說,他們曾經為了拍一個特寫,整整拍了半個月,就為等每天早晨的太陽光。
用曹鬱自己的話說,《八佰》是一首視覺上的詩,即使沒有對白,光靠光與影的渲染,也能讓人深刻地沉浸其中。
說完了優點,咱們再來說說缺點。
《八佰》是很出色,但它的故事節奏卻並不完美。
這大部分要歸於過於扁平的文戲。
和動作片一樣,戰爭片裡,一旦偏向刻畫正面衝突,就會不可避免地弱化人物所呈現的個體感,尤其這還是一個真人真事。
也可能是考慮到這個原因,片方請來了很多大腕來客串小角色,為的就是讓這些人物有存在感。
《八佰》的陣容,幾乎可以用群星薈萃來形容。
但印象比較深刻的就那麼幾個,比如神射手王千源飾演的羊拐,是個看上去沒有什麼文化的粗人,但果敢冷靜,臨危不懼,個人能力極強。
敢拼敢上,衝上去護旗,甚至最後留下來作為敢死隊執行撤退時的斷後任務,是一個非常悲壯的人物。
姜武飾演的老鐵,是個貪生怕死的人,每次都往後方跑,子彈來了他第一個躲。
但在目睹了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為國捐軀的壯烈之舉之後,被感染了,也成了最後留下的敢死隊一員。
魏晨,滿口爆粗話但一直在衝鋒陷陣第一線的班長,他是一個沒有什麼情感,仿佛只知道殺敵的機器。
唐藝昕飾演的女學生,不顧危險,冒死給國軍送旗。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可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
當然要說本片最大的淚點,那就是當日軍即將攻破四行倉庫時,為了封堵他們先前部隊,壯士們身背炸彈排隊跳樓。
雖然每個人幾乎只有一個鏡頭,但赴死時的聲聲吶喊,絕對能穿破銀幕,直擊每個觀眾的內心。
只是成也演員,敗也演員,散點式的群像刻畫也導致人物著墨雖均勻卻奈何稀薄。
為了給這些腕兒安排鏡頭,導致每個人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特寫。
用再通俗的話說,叫刻意。
姚晨在裡面屬於加塞兒吧,完全不懂她那個角色出現的意義是什麼。
還有她旁邊站的宋洋,就徹底淪為背景板了。
劉曉慶演的賭場老闆娘,將深沉貫徹到底,孔雀都比她有存在感。
最後給了她一個送嗎啡還撒一地的鏡頭。
侯勇演的小市民,剛開始是看熱鬧的心態,最後目睹壯士的接連犧牲,拿起家裡的槍在陽臺開啟了反擊戰。
最後姍姍來遲的黃曉明,用山東話替大家總結了《八佰》的中心思想,順便升華了一下主題。
最可惜的就是張譯,以他的演技,絕對能挖掘到戰爭面前人性的另一面,結果後半程他就神秘消失了,再出現已經逃到了對岸。
鄭愷和李晨因為綜藝節目的關係,看他們實在是很難入戲。
當全片都在用盡所有力量去拍慘烈、去渲染情感、去煽情的時候,結尾則了毫無徵兆地使用了留白。
沒拍結局!
撤退的結果是什麼,沒拍。留下的敢死隊怎麼樣了,也沒有拍。
不可否認的是,電影的確有刪減的痕跡,但目前來看,這些刪減不但沒有拖垮電影,反而變相的對《八佰》起到了一種積極的宣傳作用。
所以綜上,《八佰》的豆瓣評分還是比較合理的,即便文戲很糟糕,但畫面和情感渲染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種缺憾。
所以給高分的,一定都是因為這段歷史以及英烈們的那份堅守所帶來的感動。
而給低分的,絕對是看到了管虎沒有掌控好的電影節奏(虎頭蛇尾,過分煽情),以及那些出戲的群像描繪。
當然,還有一部分觀眾從心裡無法接受《八佰》裡對歷史本身的「篡改」。
當然,從電影角度去評價,《八佰》依然是本月最值得去電影院觀賞的國產電影,沒有之一。
拋開所謂的歷史爭議、意識形態對決,四行倉庫保衛戰所展現出來的民族凝聚力,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慷慨赴死的大無畏,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值得我們時刻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