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辭掉大學教職回鄉當村幹部:拿的工資少了 賺的幸福多了

2020-11-19 紅網

肖峰(左)向返鄉青年肖忠君(右)了解水果玉米種植情況。

紅網時刻6月19日訊(通訊員 譚劍 李卓林 曾夏輝)6月16日,桂陽縣舂陵江鎮蓉峰村黨總支書記肖峰有些忙碌。上午,他在整理扶貧資料,填寫大大小小的工作表格。下午,他來到村裡的生態果園,看看苗木長勢好不好、村民們幹得怎麼樣。到了晚上,他還要去幾位留守老人家裡坐坐,陪他們嘮嘮家常,幫助他們與在外打工的兒女視頻通話。

事實上,肖峰早已習慣這樣忙碌的生活。要是哪天不去村裡轉轉,他就渾身不帶勁。肖峰曾是武漢一所大學的老師,有著一份穩定又豐厚的收入。2017年5月,在鎮村兩級黨組織的鼓勵下,他辭掉工作回鄉當起了村幹部。很多人說他傻,別人都往城裡跑,他卻偏要回鄉下。他笑笑說:「我從小在這兒長大,家鄉需要我,我不回來誰回來?」

蓉峰村有596戶2465人。村子就位於蓮花大道旁,區位優勢明顯。可這些年來,村裡土地長期拋荒,沒有支柱產業,發展動能不足。「如何發展」成為縈繞在老百姓心頭的難題。

想要破題,還得從村民著手。肖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走訪,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想要什麼。請他們給村裡「出謀劃策」。

肖峰走訪村民,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所需。

「我們連用水都成問題,沒有水談何發展?」岐石自然村9組長期以來沒有乾淨飲用水源,一到枯水季節,水井裡就是附近小溪裡滲過來的水,一股怪味。肖峰帶著村幹部一班人全力向上爭資,從周邊找到乾淨的飲水源,鋪設地下管道引水,讓9組村民從此喝上了乾淨、衛生的水。

「我想去找份工作,可是又要照顧家裡,去不了遠地方,不曉得怎麼辦?」肖峰兩次下廣東引進村裡優秀青年肖忠君回鄉發展川厚生態果園,種植黃桃、水果玉米等800餘畝。一年四季都有村民到果園務工,農忙時節達到50人之多,日工資80-150元。此外,果園的引進每年還能帶來5萬多元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蓉峰村村務公開欄上,貼了大大小小的明細表。

「村裡要想發展,村務還得公開透明。」肖峰深知,要想村民信任還得把村務曬在陽光下。上任後,原本閒置的村務公開欄每月按時更新,大小帳單、補貼明細以及發票依據全部上牆。他還讓村民也參與到村級事務的管理中來,按「四議兩公開」的方式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原本的「上訪村」搖身一變成為「文明村」。

肖峰帶領村幹部義務搞衛生。

「我們生活的地方,環境衛生還得要跟上!」以前的蓉峰村環境髒亂差,白色垃圾漫天飛。肖峰組織黨員幹部帶頭搞衛生,挨家挨戶做好宣傳。又興建了垃圾池、配備了垃圾轉運車。同時,每月進行戶與戶評比、組與組評比,在每家每戶的門口都貼上光榮牌,評選結果寫在光榮牌上。村民的自覺性提高了,道路也變得乾淨、整潔了。

幾年來,困擾蓉峰村發展的難題一個個迎刃而解。但要做成這些事情,可不輕鬆。

「要考慮鄰裡和諧、村莊發展、共同致富,一年365天沒有一天不忙的。去年在山上種樹那會兒,我和工人幹在一起,吃在一起,有時忙得飯都顧不上吃。」肖峰說:「這其中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沒有肖支書,就沒有我們蓉峰村現在的樣子!」村民肖祖旺道出心裡話。如今的蓉峰村山美了、水綠了、民風淳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肖峰用他的「忙」換來了蓉峰村的好日子,群眾的滿意度大大提高了。

「來的第一年,我瘦了30多斤。雖然我拿的工資少了,頭髮白了,也變黑了,但我賺到的幸福多了。」臨走時,肖峰講起村裡未來的規劃。下一步,他打算好好利用村裡50餘棟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結合交通優勢,發展特色民宿旅遊。同時,積極引導能人回鄉建家鄉,讓蓉峰村的未來更美、更富、更好。

相關焦點

  • 女高管回鄉當村官:掙一兩萬,充實感和榮譽感不如當村幹部
    陳誠的帳算得明白:農產品銷售費力而收效甚微,而這兩個客戶計劃加盟店每家鋪貨5萬瓶,以現在已有的一百家門店算,即使一瓶只賺一塊錢,也是一筆巨大的收入。「得賣多少雞鴨鵝,才能賺這麼多?」
  • 談博士教職/學術/幸福及正確道路
    首先,教職不是突然變少,而是從來如此。換個隆重些的詞——「教席」,甚至有位列仙班之感。如果對大學的發展歷史稍有了解,我們會知道「教授」這個詞的真正分量——與今日不可同日而語——大學教授是與僧侶、教會等並列的不事生產的階層,說句「貴族」都不為過。其次,就「學術市場」而言,流通的商品是「博士」,而非「教職」。因此,並不是「教職短缺」,而是「博士過剩」。
  • 《二嫫》:去城裡打工,二嫫把多拿的工資還給情人:我不是賣炕的
    瞎子聽說後急匆匆地趕來,幸虧不是二嫫,他這才鬆了一口氣。 二嫫跟著同事去獻血,她看見血很害怕。獻完血被通知去領錢,二嫫很意外,沒想到獻血還有錢拿的。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瞎子的車撞到了一頭毛驢,瞎子賠掉了500塊錢。因為耽誤了時間,天天漸漸黑了,偏偏車又壞了。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路上,又在夜色下,瞎子就情不自禁地抱住了二嫫。
  • 【留德華叫獸】|全球學術界博士(後)、教職工資福利總覽--知乎不斷更新中!
    挪威這邊全獎讀博的話是工作籤證,教育醫療保險都是全部免費,畢業的時候還能拿綠卡。CSC過來的話聽說學校會有補助,大概一個月能拿到一萬七克朗左右。)瑞士:5.5-8w瑞郎/年, 理工科比文科高1w多 (單身稅後工資約70%)。
  • 外出創業致富後 湖北千萬富翁回鄉任村支書
    他經營一家礦業公司,每年盈利200多萬元。「做生意,應酬多。經常下午打麻將,晚上到洗腳店洗腳,腳都要洗破了。」回想當老闆的日子,劉大衛並不遮掩。口袋富了,心裡卻總覺得少點什麼。黃攀虹也曾有相似的感覺。「80後」的他曾和家人經營服裝生意,憑藉敏銳的市場嗅覺,他們一口氣開了5家門店、2家工廠,蓋起3棟房子,身家逾千萬元。「當時,身邊普通人每天只有兩三百元工資,我一天能賺三四千元。」快速積累的財富,讓年輕的黃攀虹忍不住炫富。
  • 本人名牌大學畢業,畢業工資5000多,理想被現實打敗
    今天列舉一個被認為是好就業,但是工資低的理科專業,這個專業報考的學生比較多,但是畢業出來的時候,去往的就業單位基本上都是工廠或者工地,轉正工資比較低。下面講述我的親身經歷。我學習的是機械工業製造專業,在校期間努力學習,專業課拿過兩次省級比賽前三名。而且在校期間拿到了計算機二級證書並且過了英語四級。但是我很後悔選擇機械專業。
  • 宋小寶年賺過億,出場費80萬,為何只拿幾千工資,不離開趙本山?
    出場費80萬的宋小寶為何甘心每月拿著死工資安心得待在趙本山身邊呢?今天就來扒一扒宋小寶的故事。八一年,宋小寶生於吉林光明村,家境非常貧寒,孩子眾多,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呀,上完小學後,宋小寶就主動退學了。因為沒有學歷,沒背景,所以啊,在社會中做的都是最底層的工作。
  • 明星回鄉什麼樣?他僱保鏢防鄉親,她回鄉耍大牌,他家被鄉親砸
    明星回鄉什麼樣?他僱保鏢防鄉親,她回鄉耍大牌,他家被鄉親砸。,只是現在身邊多了老公趙又延,兩人回鄉後也是,沒有一點明星架子,還不忘跟鄉親們一起合照,而且時不時還撒把狗糧。嶽雲鵬也是貧苦出身,闖蕩北京時幹過餐廳服務員,還被人欺負,但幸運的是獲得郭德綱的提攜,一躍成為德雲一哥,據說去年收入3000多萬,僅次於郭德綱,比于謙賺的還多
  • 做十年博士後仍拿不到教職,調查揭示博後群體艱難處境-虎嗅網
    這不是我導師的錯,而是因為學術界有給受過良好訓練和教育的人開很低工資的惡劣傳統。這就是我打算離開學術界的原因,我讀10年書不是為了賺得比小丑還少。學術界需要端正自身的行為,別再欺壓剛畢業的博士們了。—— 一位來自美國的物理研究者我的大學缺乏對博士後的支持,這讓我全力投身當地的博士後組織中,為未來的博士後爭取權益。
  • 誠信人物丨「老闆村官」回鄉奏響小康幸福曲
    紅網時刻9月12日訊(零陵站記者 單建華)短短3年多時間,零陵區菱角塘鎮天字地村成了名副其實「天藍水清、地傑物豐」的幸福小康村:水電路網絡基礎設施逐漸健全;生態種養、有機農產品等產業初具規模;村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 村幹部為什麼自掏腰包?2021農村有什麼變化?
    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村幹部為什麼自掏腰包?2021農村有什麼變化? 村幹部作為村裡的帶頭人,有責任推動農村發展,合理使用村裡經費,農村的經費由國家分配,村幹部合理使用,但一些情況下村幹部有自掏腰包,比如公務接待,上級領導考察等等,都需要開支,而這些開支一般由村幹部來承擔,一些村幹部倒貼集體工作開支,對於村幹部職位,有人嚮往,也有人冷漠,村幹部會自掏腰包嗎?
  • 段路明35歲成美國大學終身教職,用八年辭職,回國任清華教授
    正是這些比賽,使段路明名聲大噪,他的天賦終於為世人所知,很多高校都來到桐城中學,表示希望段路明能進入自己的大學學習,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的校長直接到段路明的家中與他的父母商量孩子的大學問題
  • 《家鄉》短片《回鄉之路》獲好評!深挖鄧超背後推手俞白眉
    他拍攝的故事《回鄉之路》也是深受觀眾喜愛。但是,細心的觀眾在《回鄉之路》的單元裡,看到了導演與編劇裡,有一個人與鄧超緊密相隨!沒錯,那就是俞白眉!俞白眉,原名武濤,比鄧超大4歲,陝西西安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理工男。
  • 段路明35歲成美國大學終身教職,用八年辭職,回國任清華全職教授
    正是這些比賽,使段路明名聲大噪,他的天賦終於為世人所知,很多高校都來到桐城中學,表示希望段路明能進入自己的大學學習,更有甚者,有些大學的校長直接到段路明的家中與他的父母商量孩子的大學問題。1994年,段路明順利地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獲得了學士學位。之後,他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繼續攻讀碩士,由於段路明在本科期間的優異表現,所以在攻讀碩士期間,有很多老師都願意在自己的研究課題上帶著段路明,他在量子研究領域就有了更多老師的指導。
  • 鄧超:《回鄉之路》的笑與淚
    這個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幾乎所有的人都踏上了回鄉之路。各個火車站人海湧動的潮流,各條高速路上漫長的堵車長龍,各種擁堵的煩惱和回鄉的幸福,都訴說著這個假期的不平凡。有人說,這是推遲了九個月的春運。而我想說,回鄉的路,真好!
  • 鄧超:《回鄉之路》的笑與淚
    這個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幾乎所有的人都踏上了回鄉之路。各個火車站人海湧動的潮流,各條高速路上漫長的堵車長龍,各種擁堵的煩惱和回鄉的幸福,都訴說著這個假期的不平凡。有人說,這是推遲了九個月的春運。而我想說,回鄉的路,真好!
  • 80後大學生潘銳彬,回鄉織毛衣登上央視,帶領全村婦女進行再就業
    在大學畢業後,非常順利的進入一家日企工作,職位是一名翻譯。每天的工作很輕鬆簡單,工資也非常高。這樣的人生,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但現實往往不會如劇本設定的一般發展,在不久之後,他毅然而然辭掉了手裡的工作,親手打翻了這個「鐵飯碗」。
  • 長期假裝自己是黑人,美國大學研究生身敗名裂丟終身教職
    美國9月初曾發生喬治華盛頓大學副教授克魯格(Jessica Krug)坦承自己偽裝成黑人一事,沒想到如今又有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生維託洛-哈達德(CV Vitolo-Haddad)被踢爆長年假裝是黑人,導致自己身敗名裂還丟了終身教職。
  • 【決勝2020】凝心聚力奔小康 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幾天的採訪下來記者深切地感受到,每個貧困家庭都有著不如人意的經歷,但他們中有很多都是通過自身努力奮鬥,政府再扶一把、幫一下,逐漸走出貧困,走向幸福的小康生活。接下來我們來認識這幾位主人公,看一看他是如何在脫貧路上自強不息、堅定前行的。我想過得更好,所以我要比別人更努力!
  • 木壘縣「多維考評」激活村幹部內生動力
    中國昌吉網訊(通訊員張佳、葉巧玉)今年以來,木壘縣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建強村幹部隊伍作為打通基層治理「神經元」的重要抓手,善用考評「指揮棒」,多維度激發村幹部幹事創業的動力與活力,提升村幹部隊伍的整體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