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人舉報阿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近日調查取證工作全部結束,相關部門也對外發聲了。調查期間,阿里積極配合,接受詢問,提供資料,接受調查。
案件的具體進展細節有待進一步披露,但肉眼可見的是,困擾市場十年之久的「二選一」隨著這次的調查,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十年「二選一」,十年網際網路魔幻史。
1
大廠互撕,拉開「二選一」序幕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2008年8月1日,醞釀14年之久的《反壟斷法》正式實施。
雖遭遇全球經濟危機,但中國經濟復甦迅猛,特別是網際網路企業發展如日中天,行業間的競爭日益劇烈。
2010年9月,網際網路大廠奇虎360和騰訊開始互掐。
當時360發布了一款「隱私保護器」,專門搜集QQ軟體是否侵犯用戶隱私。
彼時阿里才從香港退市,跟騰訊不是一個段位的。作為網際網路的王者,騰訊豈能讓360在門前撒野?
為了反制360,騰訊在裝有360軟體的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體。簡單來說就是「二選一」,想用QQ必須卸載360軟體。
那個年代,誰不用QQ啊?風清就把360給卸了。
誰強誰弱,一目了然。360當然不甘心,一紙訴狀將騰訊告上法庭,涉嫌壟斷市場。
中國第一個「二選一」起訴案橫行出世,正式拉響了中國網際網路領域「二選一」的警報,史稱「3Q大戰」。
2
噹噹封殺京東,驚動新聞出版總署
無獨有偶,在「3Q大戰」處於膠著狀態時,2010年12月,主打3C商品的京東幹起了圖書生意。
可圖書是噹噹的命根子啊,容不得外人染指。何況噹噹剛在美國上市,意氣風發,「小弟」京東太不懂事了,跟我玩,嫩了點。
於是一場暗戰開始了,很多圖書供應商突然給京東斷供。顯然京東遭到噹噹「封殺」,圖書供應商被要求「二選一」。
劉強東創業九死一生,是條硬漢子,一怒之下,向噹噹發起價格戰,京東宣布圖書「直至價格降到零」。
李國慶也不是嚇大的,除了在3C領域降價外,在圖書領域也降價反擊。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此舉嚴格擾亂了市場價格體系,最後新聞出版總署介入才平息了此事。
在《反壟斷法》頒布兩年後,接連發生兩起「二選一」事件,但始終沒有祭出這部大法,為什麼?
這裡不能不說當時的背景,一方面,根據分工,《反壟斷法》權力分散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和工商總局,權力過於分散,難以統一協調;另一方,國家旨在呵護包容網際網路企業發展。
這無形中增加了執法的難度,所以三大監管機構利用《反壟斷法》調查的網際網路案件幾乎沒有,久而久之,《反壟斷法》被人說成「沒牙的老虎」。
3
「二選一」的地下活動
雖然京東和噹噹的「二選一」停止了,但「3Q」還沒有定論。
不過因為「二選一」,劉強東以柔克剛,讓京東賺了一波流量,京東名聲大噪。
所以這一年,京東也學天貓的雙11搞了一個618,成為中國最牛的兩大網購狂歡節。
京東不僅做圖書,還做服飾、日用百貨等全品類,這引起了阿里的警惕,但也不能明目張胆地打壓,畢竟市場是大家的。
2012年「雙11」前,京東平臺的諾奇、伊芙麗等店鋪表示京東店鋪停止發貨,理由是倉庫調整,系統出現故障。京東不認為這麼巧,但也只能認為這是巧合。
2013年京東618大促時,時任京東高級副總裁的徐雷突然發了一封郵件,直言「聽說有人逼商家二選一」,一語驚醒夢中人。
只是當時「3Q大戰」還沒裁定,「二選一」似乎被認為是一種正常的商業行為。
直到2014年,持續四年之久的「3Q大戰」落下帷幕,最高人民法院判定騰訊旗下的QQ並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奇虎360敗訴,換句話講,騰訊沒有「二選一」。
不過無論勝訴、敗訴,有說法就有希望,這為其後的「二選一」系列事件埋下了伏筆。
4
京東舉報天貓,「二選一」第二案
「3Q大戰」宣判不久後的2015年4月,優衣庫進駐京東,但3個月後決定退出。
經過幾年的教育,接連遭遇類似經歷,京東懷疑有人搞鬼,於是在當年雙11前夕,實名舉報天貓在「雙11」促銷中脅迫商家「二選一」,擾亂電子商務市場秩序。
雖然舉報一直杳無音信,但京東因此成為剛硬天貓第一人,妥妥地收購了一波流量,為全品類經營打下了基礎。
嘗到甜頭後,幾乎每年在雙11大促前,大家都會拿「二選一」進行話題炒作,進行促銷前的一波預熱。
看看那些言論:「不能把碰瓷和炒作當作事業。我們尊重實名舉報,但今天是雞實名舉報了鴨,說鴨壟斷了湖面。」
「二選一」本來是正常的市場行為,也是良幣驅逐劣幣。但現如今,則變成某些企業常常用來競爭的手段,「這是在進行無底線、無休止的炒作」。
2017年,京東618如期舉辦,此時的京東甩噹噹幾條街,也打敗了蘇寧和國美,是時候跟阿里掰手腕了。
這一年,時逢《反壟斷法》頒布的第十個年頭,還未見其拿誰開過刀,網際網路的「二選一」早已從暗鬥變為明爭了。
此時,天貓要求部分服飾商家,不僅要退出參與京東平臺的促銷活動,還要關閉在京東的店鋪。迫於壓力,有部分品牌退出京東。
此前舉報未有進展,京東只得採取以暴制暴的打法。在當年的雙11中,京東利用自身在3C家電的優勢,但凡加入天貓預售的品牌,在京東平臺,堅決不給任何展示資源位置。
但反抗歸反抗,京東終究還是不敵阿里,最後京東只得以被打壓者身份將阿里告上了法庭,起訴天貓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索賠10億元,史稱「東貓案」。
5
監管集權,「二選一」裁定落地將加快
為了呵護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監管層也是操碎了心,儘可能地採用包容的態度,但此時已經到了不出手不行的時候了。
但在出手之前,先得捋順內部矛盾。十年來,由於權力分散,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長期空轉,造成反壟斷法沒有抓手,《反壟斷法》真正利劍出鞘的機會很少。
少到過去十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均未因反壟斷查處過任何一家中國網際網路企業。
2018年,國家開始機構改革,集中分散的權力。根據方案,三部門的反壟斷權力全部集中在市場監管總局的反壟斷局,反壟斷監管從政出多頭到權力集中。
就在國家準備亮劍的時候,出現了圍攻「天貓」事件,這成了解決「二選一」問題的催化劑。
那是去年5月,格蘭仕董事長拜訪了拼多多,其後天貓要求格蘭仕退出拼多多平臺,格蘭仕不予理睬。
沒想到618大促,格蘭仕天貓店鋪遭遇技術故障,數據異樣,此後格蘭仕和天貓對簿公堂。
巨頭掐架,店鋪遭殃,「二選一」已經危害到電商生態的平衡,中小商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拼多多也意識到這種可怕的局面必須改變,於是在京東的邀請下,連同唯品會一起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請,請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京東起訴天貓)訴訟,史稱三大電商「圍攻」天貓案。
而此時,京東起訴天貓案也有了新的進展,就是裁定了管轄權之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定北京市屬於被訴侵權行為地。
6
監管表態,「二選一」涉嫌違法
三大電商 「圍攻」天貓在司法界引起了不小震動,倒逼監管層加緊制定解決方案,加大力度處罰違規違法行為。
2019年11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集京東、阿里、拼多多、蘇寧、美團等20多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在杭州市召開「規範網絡經營活動行政指導座談會」,會中特別強調了「二選一」是《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禁止的行為。
這就是說,此次國家已經表態「二選一」涉嫌違法。此前一直沒有處理,是因為監管沒有跟上網際網路的發展速度,在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正式生效後,「二選一」就是明文禁止的。
《反壟斷法》《電子商務法》配合使用,基本上堵死了網際網路平臺鑽漏洞的可能。有法可依後,2020年,國家加快了對「二選一」的監管力度。
但在這個時候,還是有人對政策做出誤判,比如美團。今年5月,餓了麼在天津起訴美團「二選一」,威逼商家只與美團獨家合作,不與餓了麼合作。
7月份,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依法結案,基本支持餓了麼的訴求。但由於美團的主體運營公司註冊地均在北京,管轄權理應在北京,所以不得不將文書移送到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做最終裁決。
美團和餓了麼「二選一」案剛有點眉目,又發生了唯品會欺負愛庫存的事。愛庫存稱因收到了部分商家反饋,唯品會要求商家不得與愛庫存繼續合作,對已經合作的停止合作,就是唯品會要求商家「二選一」。
若真是如此,唯品會豈不是屠龍少年變惡龍的典型?畢竟它參與了「東貓案」的聯合訴訟。
7
重拳出擊,「二選一」成為歷史
今年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就《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這個反壟斷指南,很多地方直指電商監管。比如刷單刷評行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等,這些排它、限制市場競爭的行為,在意見稿中均將被認為是可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國家都明確表態了,「二選一」涉嫌違法,但還是有人頂風作案,看來反壟斷任重道遠,所以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指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於此同時,國家開具了網際網路反壟斷以來的最大罰單,對阿里收購銀泰、閱文收購新麗、豐巢收購中郵智遞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了處罰,均已定格50萬罰款。
事實上,此前滴滴收購優步中國、美團併購大眾點評、58同城合併趕集網、攜程併購去哪兒或許都存下類似的問題,未來都將依法查處。
國家反壟斷亮劍,這次是動真格的,大家千萬不要誤判形式。
要知道,反壟斷法十幾年,只能傳統企業的局部領域動過刀,此前對國內網際網路巨頭併購案不依法申報的情況更是從未公開查處過。
如今一出手就是三張罰單,也有消息稱將對滴滴實行反壟斷調查,如果屬實,美團估計也不遠了。
國家出手後,不管是類似電商巨頭的「東貓案」,還是美團餓了麼的「二選一」,亦或是小平臺唯品會和愛庫存之爭,統統依法處理,讓「二選一」成為歷史。
天下的中小商家真的是苦「二選一」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