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冷,車企抱團取暖成為了一個明顯的趨勢。
標緻雪鐵龍PSA和菲亞特克萊斯勒FAC的世紀大合併,已經進行了到了最關鍵的部分,屆時將會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而遠在歐洲的大眾也和美國通用公司在部分領域達成合作。所以面對更加脆弱的汽車市場,日本政府或許有點慌不擇路了。
日前,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日本政府官員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曾有意撮合本田和日產進行合併談判,從而打造"國家冠軍隊",這不僅和日本保護主義的體現,更是透露了對於無人駕駛電動汽車市場的擔憂。而結果也很明顯,本田和日產均表示拒絕。
在日本的主要汽車製造商之中,馬自達、斯巴魯、鈴木和大發汽車已經和豐田建立了比較濃厚的商業關係,豐田這一全球數一數二的汽車集團更不用擔心什麼,而三菱和日產的聯盟也是由來已久,雖然有過坎坷,但好歹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反而素日裡,本田一直貫徹的"不結盟"政策,讓日本政府擔心起來,在未來無人駕駛和純電汽車市場的發展中,日本汽車製造商或將正在失去傳統燃油時代的獨特優勢。
但是從根本上來講,本田也並非獨善其身,它和美國通用汽車在燃油車領域和自動駕駛方面均有一定的合作,並且入資豐田和軟銀的自動駕駛服務合資公司,還有以37億元入股我國的寧德時代,為後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鋪就道路。
而且本田和日產雙方對此合併計劃均表示拒絕,也都有自己的緣由。其中日產汽車表示,目前階段,還是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關係回歸正軌為重點,婉轉拒絕。
而本田方面呢,此前在一次採訪中,日媒有問到本田社長八鄉隆弘關於日產和本田是否有意合併的問題,但當時本田社長的回答是,"本田不可能和無法保證經營獨立性的對手合作。"
尤其是在2020年這樣嚴峻的汽車環境下,本田在華銷量連續多月同比下滑,上個季度的虧損額更是達到了52億元人民幣。但好歹是本田除了汽車之外,本田的摩託車業務還是有一定增長的,也不至於那麼不堪。
但我們反觀日產汽車,雖然目前在我國市場銷量已經連續四五個月同比增長了,不過利潤表現上並不客觀,淨虧損額也已經高達186億元人民幣,並且創下了11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虧損。所以說,這樣的日產,本田都嫌棄它會拖自己的後腿,還是那句話"強扭的瓜不甜"。
寫在最後:乍一看,像是日本政府開出來的一個國際玩笑,其實更是日本政府對於汽車市場經濟的一種無奈。但是通過簡單分析就知道,本田和日產之間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即使說能夠合併,在成本控制、營銷策略等方面還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