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地點
演出票價
20元、30元、50元/張
劇情簡介
宋真宗皇帝春秋已衰卻無子嗣,便頒下一道荒唐的聖旨:兩宮皇后誰先生下太子便冊封為皇后。
一道聖諭使後宮風雲突變。
西宮娘娘劉妃為奪取後位,用盡心機將金絲狸貓剝去皮毛、斷去頭尾,詐稱東宮李娘娘生下妖孽,欲將李妃廢黜,害死太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圍繞太子的生死安危,太監陳琳、宮女寇珠兩個小人物施展了大作為,用他們的忠誠與智慧,鮮血與生命,保護了太子、救出了東宮。
十八個春秋輪迴。
十八載雨雪風霜。
飽受人世滄桑的李娘娘,終於等到了海晏河清龍抬頭的日子,在忠臣名相包拯的幫助下,重見天日、母子重逢、沉冤昭雪、正義伸張。三本濃縮成單本
劇情發展流暢緊湊
《狸貓換太子》是京劇和越劇中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此次中國評劇院為了培養青年演員,特別邀請曾多次獲得「文華導演獎」,「五個一工程獎」的著名戲曲導演李學忠改編本劇。
在參考上海京劇院和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兩個版本《狸貓換太子》之後,導演李學忠果斷捨棄了三本、兩本的結構,將其濃縮成單本。導演李學忠介紹,他吸納了上海京劇院上中下三本中的精粹,又借鑑了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精練,改編成的評劇版在兩個小時內交代出以前八九個小時內容,所以節奏更快,劇情精煉緊湊,情節人物更加集中。
重新創作唱腔和音樂
舞美設計增添科技含量此次中國評劇院排《狸貓換太子》要表現出評劇的特點、唱出評劇的味道。特別是要以「服務於人物,服務於表演」為目的,在唱腔、表演、念白、武功上下工夫。表現出各自角色的特點,真正做到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技驚人」。
為此,創作團隊對該劇的聲腔和音樂進行了重新創作,由評劇界享有聲譽的作曲劉文田、黃兆龍、楊宗祥帶領青年創作隊伍集體創作。音樂設計盪氣迴腸,既有史詩般的磅礴大氣,又有人性的呼喊與柔情。
除此之外,此次的舞美燈光的科技含量也非常高。由評劇《祥子與虎妞》的設計者陳文龍擔當,布景採用了寫意中又有真實的手法,既有歷史感,又具現代感。燈光、服裝、化妝、道具等設計也秉承精緻、清新的創作理念,讓整齣劇在視覺上更加美輪美奐。推出青年演員重點培養戲曲舞臺表演功力評劇《狸貓換太子》中趙巖、王婧等大部分演員都是三十歲上下的青年演員。這部戲就是為青年演員排的,以推出青年演員為主,重點在於培養青年演員的戲曲舞臺表演功力。劇中陳琳的扮演者趙巖是小生行當的後起之秀,他功底紮實,技巧嫻熟。用蹉步、水袖、甩法等技巧,塑造了一個仁愛忠厚、大義凜然的陳琳。寇珠的扮演者王婧,扮相俊俏,身段柔和,唱腔甜美,表演如行雲流水,把一個善良伶俐、不畏權勢、勇敢不屈的侍女刻畫的恰到好處。青年演員於海泉是魏派花臉的再傳弟子,劇中他一人分飾宋真宗與包拯兩角。前者老邁蒼涼,後者剛直不阿,在人物性格與人物心理的拿捏上他表現的十分到位。通過一些身段與體態等細節的設計,將兩個人物明顯區分,兩個角色都性格鮮明,雖由他一人分飾但毫無違和之感。整齣戲朝氣蓬勃,風華正茂,走的也是精緻、清新路線,視角上將美輪美奐。
作為劇中的反派人物,「狸貓換太子」的始作俑者,劉妃與太監郭槐分別由青年演員張琪與閆博蒂飾演。將太子裝入食盒扔進御河一場戲張琪運用純屬的水袖功夫,表現了此時劉妃狠辣與焦慮的心理狀態。閆博蒂也將郭槐狡詐陰暗的嘴臉刻畫的入木三分。鄭嵐飾演的李後最後出場,她嗓音圓潤,行腔流暢,表演細膩傳神。演員表陳琳 - 趙巖
宋真宗 - 於海泉
包拯 - 於海泉
寇珠 - 王婧
李後 - 鄭嵐
劉妃 - 張琪
郭槐 - 閆博蒂
太子 - 畢虎
範仲華 - 塗振龍
包興 - 毛宗名
秦鳳 - 高靖澤
判官 - 杜建
李學忠老師即是編劇、導演,又是評委。他與演員們接觸最多,感觸最深。他說這是一批難得的青年,一群可愛的孩子。他們的整體表現突出了「一顆菜」的精神。河北省文化廳藝術處原處長王竹平用六個好概括了他的評審意見:好有文採的劇本;好高明的導演;好強的陣容;好聽的唱腔;好有立意的舞美;好強烈的劇場效果。他強調劇場效果就意味著社會效果,真正紮根群眾的戲才能流傳下來。中國評劇院排這齣戲是有眼光的。唐山市藝術研究所原所長張書良表示,看罷此劇他有一種幸福感、愉悅感,重新燃燒起了對評劇再度熱愛的激情。「老戲新唱」改編比創作難度更大,從觀眾的掌聲中感受到了改編的成功,適合老百姓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要求。情節、細節的鋪陳表現小人物的智慧,沒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和深覽全局的藝術把握是做不到的。該戲導演好,處處見導演的影子。令人信服,讓人效仿。表演藝術家馬惠民老師的點評重點放在了人才培養上,他首先為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還有這樣一批為戲曲藝術堅守的年輕人而點讚。時代在發展,演員在成熟。他提出劇院要對人才加以保護,注重人才的使用,給青年人發展的環境,為年輕人量身定製好戲,中國評劇院在觀眾與同行中是得到認可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老院長薛若琳發言簡短卻見深意,從這齣戲的歷史、流變再談到對這齣戲美學精神的認識。他說中評版《狸貓換太子》的改編尊重原作懲惡揚善的基本價值取向,尊重原作主人公的基本命運和定位,演員皆是青年才俊,都有不俗表現。北京演藝集團藝術委員會副主任王亞勳說:你們代表的是劇種最高水平,是國字頭院團應有的表現。通過這個戲看到了青年演員的功力,在行當、流派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展示,也看到了中國評劇院人才培養的成效。中國評劇院
中國評劇院成立於1955年,建院方針為「以演現代戲為主的國家級示範性劇院,同時上演新編歷史劇和經過整理的優秀傳統戲以及外國名著改編劇目」。六十五年來,劇院恢復、整理和創作了300多出優秀現代戲及傳統劇目,如《楊三姐告狀》、《秦香蓮》、《花為媒》、《劉巧兒》、《小女婿》、《金沙江畔》、《高山下的花環》、《評劇皇后》、《黑頭與四大名蛋》等,也造就了如小白玉霜、新鳳霞、喜彩蓮、花月仙、李憶蘭、魏榮元、馬泰、張德福、席寶昆、陳少舫、趙麗蓉、胡沙、賀飛、張瑋、蘇丹、張堯、谷文月、劉萍、李惟銓、戴月琴等幾代優秀評劇藝術家,其中有30多部劇目和100多位演職員先後獲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多個獎項。購票及觀演須知
(1)線上購票: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平臺在線實名註冊購票時,需按提示填寫有效信息;(2)線下購票:在售票處人工購票時,需提供有效證件信息(登記的個人信息僅用於防控工作)。三、入場時,請出示「安康碼」,持有綠碼,方可入場;請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體溫不超過37.3℃)。四、觀演全程請正確佩戴口罩,既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也讓他人安心。五、請留意與他人保持安全間隔,避免聚集,在工作人員引導下有序排隊、對號入座、文明觀演。六、劇院已對座椅、地面、空調等進行全面的清洗、消毒,請放心觀演。※入場前,可能需要您配合完成必要的登記手續,這將花費一些時間,請合理安排出行,以免延誤觀演。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