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馬背上下》之我見

2021-02-23 松說評劇

有幸,我於2020年12月31日晚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欣賞了根據晉劇《爛柯山下》移植改編的評劇《馬背上下》,由洪派再傳弟子、張俊玲愛徒韓立姣,新派再傳弟子、劉淑琴愛徒王婧領銜主演,該戲回歸傳統,一桌二椅,沒有大製作,全憑演員的表演和演唱取勝,難能可貴!

 

覆水難收


韓立姣,大家都很熟悉,在戲迷中頗具人氣,這不僅得益於其自身的功力,更得益於其好的人品。就藝術而言,她先學河北梆子、保定老調,後改唱評劇,拜師張俊玲,傳承洪派藝術。不但戲唱得好,而且嗩吶吹的也棒,不但擅演小生,而且能演老旦。她既是嗜酒如命的劉伶,又是飄逸瀟灑的乾隆爺,還是那重情重義的張羽;更是《包公賠情》裡的嫂子、《高山下的花環》裡的梁大娘,她把這兩個女性角色塑造的惟妙惟肖,唱腔韻味很具有花月仙老師的神韻,給人印象深刻。就人品而言,為人低調、誠實、直爽,很有人緣,和她接觸過的人都對其有個好印象。韓立姣在評劇《馬背上下》中飾演男主朱買臣,英俊的扮相,到位的表演,大段的唱腔,都很出彩,把朱買臣誤打誤撞娶了崔巧鳳、後來屢試不中,再到馬前潑水不肯認妻的後悔等錯綜複雜心情把握的比較到位,很好的刻畫了這個角色。

 

韓立姣在評劇《馬背上下》中飾演男主朱買臣


王婧,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優秀新派傳人劉淑琴的愛徒,跟隨師父學習了《乾坤帶》、《劉巧兒》、《無雙傳》、《楊三姐告狀》、《御河橋》等新派劇目。王婧在北京戲校學習期間成績就非常突出,曾作為優秀代表為全班演唱「凡字調大慢板」,成為其他同學的學習樣板。畢業後進入中國評劇院,逐漸成長為中評青年演員的佼佼者,主演了評劇《劉巧兒》、《楊三姐告狀》、《花為媒》、《向陽商店》、《狸貓換太子》等戲。在新鳳霞逝世十周年紀念演出中,和新派優秀傳人劉秀榮、李麗等聯合演出經典劇目《乾坤帶》選場,受到好評;和新派傳人羅慧琴、王麗京等聯合演出經典劇目《楊三姐告狀》等。王婧為人謙虛、好學,除了跟師父學習外,還積極向谷文月等藝術家請教,主動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王婧在評劇《馬背上下》中飾演女主崔巧鳳,她對人物的把握還是比較到位的,從希望、盼望、絕望,到新希望,再到絕望,前後性格差異很大,通過身段、道白、演唱等進行了多方位塑造,使得崔巧鳳這個人物很鮮活,躍然紙上。王婧的扮相漂亮,身段優美,頭飾服裝一流,表演非常好,顯示出一定的基本功底。

 

王婧在評劇《馬背上下》中飾演女主崔巧鳳

在這個戲中,優秀青年主演鄭嵐、於海泉甘當綠葉,為韓立姣和王婧配戲,顯示出中評「一棵菜」精神。鄭嵐飾演崔巧鳳的嫂子,為小姑子忙前忙後張羅婚事,嚴格把關,但還是未能做得了巧鳳的主。於海泉飾演報子,三年一次來到爛柯山下為科舉考中之人報喜信,一次次,從黑髮報到白髮,也未報到朱買臣家。

 

在評劇《馬背上下》中

鄭嵐飾演崔嫂、於海泉飾演報子

優秀青年演員畢虎飾演李老闆、塗振龍飾演泥瓦匠、杜建飾演張屠夫、張天亮飾演馬夫,幾位演員精彩的表演和演唱給本戲增色不少。

 

在評劇《馬背上下》中

畢虎飾演李老闆、塗振龍飾演泥瓦匠、杜建飾演張屠夫

看著這滿臺的青春、滿臺的靚麗,真是養眼呀!這些演員都是中評的未來,希望他們把握好每次演出機會,苦練內功,必有出頭之日!

 

演出結束,演員與導演、老藝術家等合影


整體而言,這個戲還是不錯的,無論是演員、劇本、表演,還是舞美、服裝等,都很棒。但這幾日細尋思,並和幾位戲友交流後發現,成功之下該戲還有一定提升空間,在此淺談一二!

 

第一,我最不滿意的就是唱腔。唱段雖然多,但比較散,不集中,基本沒有過門,上來就唱,聽完後留不下什麼印象。評劇傳統調式和板式很少,剛聽到一些傳統唱腔,突然一轉就消失了,不過癮,比如大悲調、凡字調大慢板的運用,沒用到極致,蜻蜓點水一樣。唱腔設計不夠豐富,起伏度低,花樣兒少,沒有做到因人設腔,因流派設腔,沒有體現出洪派特色、新派特色。受制於唱腔的原因,韓立姣和王婧的演唱並沒有體現出她們自己的真實水平,發揮出自己的優勢。與新編戲《新亭淚》、《目連之母》比起來,該戲在唱腔設計上用功明顯不足。

 

第二,分工不合理。中評此次能邀請劉淑琴老師和張俊玲老師作為表演指導來為青年演員排戲,是非常值得爆贊的,體現了中評的開放姿態,一切為戲服務,一切為演員服務。但我感覺,功夫沒有用在刀刃上,劉淑琴和張俊玲的優勢在於唱、唱腔、流派特色的唱腔,而不是被請過來指導自己沒有演過的新戲的表演,話說怎麼表演,這不是導演應該做的事情嗎?劉淑琴和張俊玲老師應該分別為自己的學生王婧和韓立姣設計和指導唱腔,況且劉老師和張老師也有這個能力和水平。

 

劉淑琴老師在排練現場指導王婧身段表演

第三,再說說劇名。《馬背上下》做何解?我看完整齣戲,反正是沒有找到答案,只是在崔巧鳳的唱詞裡出現了這四個字一次,也沒有重點渲染,一帶而過。編劇改掉劇名肯定有自己的考慮,但如何傳達給觀眾也是需要考慮的內容之一。其實我想說,《馬前潑水》《朱買臣休妻》《爛柯山下》這幾個名字也挺好的,尤其前兩個已經非常深入人心了,如果沒有特別特的必要,不改名字也是可以接受的,即使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

 

韓立姣與師父張俊玲及劉萍老師在一起

王婧與師父劉淑琴合影

王婧、韓立姣與優秀新派傳人劉淑琴老師合影

最後提兩條建議:一是重新設計唱腔,邀請張俊玲和劇文林為韓立姣設計洪派唱腔,邀請劉淑琴和崔東坡為王婧設計新派唱腔,尊重流派,尊重藝術規律;二是增加傳統評劇過門和曲牌,打造一出回歸傳統的好評劇。如果做到這兩條了,並多次打磨,這齣戲會非常好看,很可能會出現流行唱段,可能會成為經典保留劇目。

本文作者張金松與韓立姣、王婧、張俊玲老師合影

相關焦點

  • 最新開票丨中國評劇院 評劇《狸貓換太子》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
    、唱出評劇的味道。特別是要以「服務於人物,服務於表演」為目的,在唱腔、表演、念白、武功上下工夫。表現出各自角色的特點,真正做到了「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技驚人」。為此,創作團隊對該劇的聲腔和音樂進行了重新創作,由評劇界享有聲譽的作曲劉文田、黃兆龍、楊宗祥帶領青年創作隊伍集體創作。
  • 評劇藝術家新鳳霞的簡介
    著名的評劇演員,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曾飾演青衣、花旦,評劇「新派」創始人。全國第七屆政協委員。中共黨員。 [1] 6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1949年後歷任北京實驗評劇團團長,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工團評劇團副團長,中國評劇院演員。1998年4月12日,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在江蘇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歲。個人經歷新鳳霞,評劇青衣、花旦。
  • 張超群【新戲熱播】評劇《夢回洋橋》
    1997年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評劇班,師承著名小生周連生,在校期間曾排練過的劇目有《小宴》《斷橋》《馬寡婦開店》《樊梨花斬子》《御河橋》等。2002年分配到中國評劇院青年團主工小生,還擅演老生和醜行。在評劇院還參加戲校大專班2006年畢業。張超群以表演見長,擅用繁難的身段動作表現人物性格。他的演唱委婉中見稜角,沉穩中顯俏麗,念白借鑑了大量的京劇大師「周信芳」麒派念白非常講究,。
  • 白派評劇《馬昭儀》首演 評劇舞臺現「袍帶戲」
    評劇《馬昭儀》     天津市評劇白派劇團新排練的古裝歷史劇《馬昭儀》,昨晚在海河劇院精彩上演。         評劇《馬昭儀》與京劇《楚宮恨》系同一內容的古裝大戲,劇中主要表現春秋時期秦楚聯姻,楚平王父納子妃,敗壞人倫,引發出一樁宮闈鬧劇。作者李瑞環以如椽之筆,將這一古代故事藝術地再現於戲曲舞臺。這也是白派劇團首次排練的一出反映宮廷內部鬥爭的"袍帶戲",成為該團近期劇目生產中的一個亮點。該劇在排練過程中曾得到李瑞環同志親自指點,演員們獲益匪淺。
  • 【重磅】劉淑琴評劇哭腔唱法集錦
    評劇新派唱腔華貴、委婉、俏麗,其中哭腔唱法也獨具特色。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愛徒劉淑琴,深得師父親傳,演唱功底深厚,哭腔頗具新派神韻,刻畫人物鮮明,貼近生活,演繹一人千面。劉淑琴與愛人著名板胡演奏家崔東坡先生,畢生為評劇的創作及傳承事業奉獻著。今天為大家推出,劉淑琴老師演繹的經典劇目的哭腔唱法集錦。
  • 評劇三大流派傳承人 線上演出評劇專場
    本報訊 記者王臻青報導 為助推傳統戲曲融入現代生活,營造全社會共同守護、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7月24日,省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瀋陽文馨苑舉辦評劇專場晚會,評劇(韓花筱)三大流派傳承人齊聚舞臺,聯袂獻上一場精彩的評劇表演。觀眾可以通過騰訊、快手、微博三大直播平臺在線觀看,品味經典藝術的不朽魅力。
  • 評劇名家劉淑琴在收徒周春榮
    《金沙江畔》「高原風景」、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弟子王建平演唱了評劇《花為媒》「玫瑰調」、京東大鼓傳承人王從民演唱了新編的拜師賀詞並返場演唱了《喜看農村新面貌》、苑洺川演唱評劇《鳳還巢》「洞房中」、劉麗娟演唱評劇《劉巧兒》「我的爹」。
  • 白玉霜【評劇唱片】《花為媒》
    白玉霜白玉霜(1907年-1942年),女,評劇旦角。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灤縣人,蓮花落藝人李景春之女,生於1907年。白玉霜自幼隨父親唱戲走江湖,11歲學京韻大鼓,14歲改學評劇,演出於青島、大連一帶。後拜師孫鳳鳴學習評劇,成為孫家戲班的主角。
  • 唐山:評劇藝術節演出劇目大全!
    李憶霞(飾演肖奶奶):國家一級演員,原唐山評劇團主演,評劇大師新鳳霞和新翠霞親傳弟子。張秀雲(飾演閆母):國家一級演員,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淑蘭、古文月親傳弟子。徐蘊玉(飾演肖母):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淑蘭親傳弟子,原大連評劇團主演。蘇純飛(飾演大辣椒):評劇名家庚琪(飾演崔喇叭):評劇名家,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陳少舫親傳弟子。
  • 原汁原味傳統評劇《楊三姐告狀》晉京演出
    演出現場(圖片來源:中廣網 張庶卓攝)中廣網北京1月1日消息(記者張庶卓)喜迎新年之際,全國文化先進縣、評劇之鄉灤南縣獻給首都觀眾一份新年禮物:一出由評劇創始人成兆才創作、灤南縣成兆才評劇團排演的原汁原味傳統評劇
  • 評劇第一位女旦花蓮舫(附老唱片音頻)
    哪家子啊無啊有男兒啊漢,誰叫一位女流之輩呀來耶為呀難[哭迷子]哎……殺了人的天哎!邁步啊我呀把那高山來下呀,下了那高山迴轉家呀園。款動了金哪蓮兒又把莊村來進,來到在秦伯母的大門哪前。慌忙我們放啊下了柴扁擔啊,歇息呀歇息呀再把家還。
  • 新派再傳弟子彭越評劇唱段欣賞
    彭越回憶拜師羅慧琴的經歷,並演唱評劇《花為媒》「蜻蜓調」彭越,出生於河北遷安,現為唐山演藝集團公司評劇團(原唐山市評劇團)優秀青年演員,評劇名家羅慧琴弟子,新派再傳弟子,工青衣、花旦、閨門旦。   彭越在評劇《乾坤帶》中飾演女主銀屏公主彭越在評劇《回杯記》中飾演女主王二姐彭越在評劇《花為媒》中飾演李月娥
  • 新版評劇《李昆》隆重上演
    9月16日晚,由北京市鳳翔藝術團、順義區戲劇家協會聯合打造的大型原創現代評劇《李昆》在順義區影劇院進行公演,並將於9月16-18日在順義區影劇院連演五場。順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賀亞蘭,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申志紅,區文聯主席姜蒙現場觀看演出並慰問了演職人員。
  • 評劇《鳳還巢》各名家唱段賞析
    趙麗蓉(1928年3月11日—2000年7月17日),著名評劇、小品、影視表演藝術家。曾出演評劇電影《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主演多部影視劇、小品。1991年憑主演《過年》獲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后、中國電影政府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大獎。弟子有靳玲展、【盛世梨園】經典評劇【鳳還巢】全劇 主演:新鳳霞洞房中蠟燭雙燒奴心欲碎,小膽兒突突亂跳啼笑皆非。
  • 「馬背宣講隊」把黨的聲音傳遞到「最遠一家人」
    「我們每年享受國家的養殖補貼政策,我養了200多隻羊、40多頭牛、15匹馬,每年收入20多萬元。」別克什聽完宣講,充滿信心地說,「黨和國家給了我們這麼好的政策,今年我要加大牛羊育肥力度,小畜換大畜,大畜換良畜,走科學飼養之路,把日子越過越好。」
  • 白玉霜【唱片】評劇《德孝雙全》二弟你
    評劇白派創始人,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灤縣人。蓮花落藝人李景春之女。有評劇皇后之譽,白派藝術的創始人。20世紀30年代與劉翠霞、愛蓮君、喜彩蓮並稱評劇「四大名旦」。河北灤縣人,蓮花落藝人李景春之女,生於1907年。白玉霜自幼隨父親唱戲走江湖,11歲學京韻大鼓,14歲改學評劇,演出於青島、大連一帶。後拜師孫鳳鳴學習評劇,成為孫家戲班的主角。
  • 何雲偉演評劇反串楊三姐母親 李菁應寧跨界笑果好
    中國評劇院「2014迎春賀歲演出季」將於2月1日(大年初二)在中國評劇大劇院拉開帷幕。此次演出季將為觀眾帶來《狸貓換太子》、《張羽煮海》、《向陽商店》、《花為媒》、《秦香蓮》、《楊三姐》、《回杯記》以及「評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在內的八出大戲。其中,評劇相聲賀歲劇《楊三姐》將於2月4日14點和2月5日19:15分演出。此次演出了《楊三姐》不但有高闖、李金銘等評劇名家加盟,相聲演員何雲偉、李菁也參與其中,使得原本就有些喜劇色彩的《楊三姐》喜劇效果更好。
  • 大型原創現代評劇《從前有條河》7月3日首演
    《最美還是我家鄉》、《最美的期待》、《唐山特警之歌》、《緣夢緣》、《友誼之歌》、《愛的力量》、《唐山人民警察之歌》、《上唐山》、《鳳凰神鳥》《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咱們的當家人》《金色盾牌是一生的眷戀》戲曲交響演唱《中國夢》、《曲韻蓮心》、《盛世歡歌》、《醉今朝》、《鳳凰神韻》等。琴師:呂迎春
  • 王曉宇經典評劇唱段賞析
    《王少安趕船》是評劇傳統劇目,又名《訪美人》、《玉鐲記》。此劇是由《聊齋志異》中經典故事改編。講述了玉陽縣富家子弟王少安與張翠蛾之間的愛恨情仇。一起來欣賞吧!王曉宇評劇《從春唱到秋》難咽的黃連難吞的苦果 大師水平 聽著就是美!
  • 第二屆「國之瑰寶」系列巡演啟動,評劇《楊三姐告狀》為武漢站打頭炮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張聰通訊員陳丹)去年,由全國13家劇院共同參與,集合京劇、崑曲、評劇、豫劇、晉劇、黃梅戲、紅色題材話劇等7類優秀民族傳統精粹劇目,歷時2個月巡演53場的《國之瑰寶·保利情-中華優秀地方劇目展演》成為年度文化盛事。而今,「國之瑰寶」系列展演將二度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