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霜【唱片】評劇《德孝雙全》二弟你

2021-02-22 中國評劇藝術網

白玉霜

白玉霜(1907--1942),女,旦角。評劇白派創始人,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灤縣人。蓮花落藝人李景春之女。有評劇皇后之譽,白派藝術的創始人。20世紀30年代與劉翠霞、愛蓮君、喜彩蓮並稱評劇「四大名旦」。

河北灤縣人,蓮花落藝人李景春之女,生於1907年。白玉霜自幼隨父親唱戲走江湖,11歲學京韻大鼓,14歲改學評劇,演出於青島、大連一帶。後拜師孫鳳鳴學習評劇,成為孫家戲班的主角。師父給取的名字叫桂珍,所以早年戲報用的是李桂珍的名字,成名後才改為白玉霜。

白玉霜唱紅後,她母親就拉班成立了玉順評劇團,挑大軸的自然是白玉霜。1928年白玉霜利用舊有劇團組建成華北戲社,活動於京、津一帶達數年之久。白玉霜戲唱紅了,人出名了,麻煩也接踵而至。1934年北平市長袁良請白玉霜吃飯,白玉霜則婉言謝絕了,市長覺的沒面子,便藉口白玉霜的戲內容不健康,有傷風化,而把她驅逐出境。白玉霜便來到上海,這一時期她的藝術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1934年白玉霜在上海與鈺靈芝、愛蓮君合演《花為媒》、《空谷蘭》、《桃花庵》、《馬震華哀史》、《珍珠衫》,與京劇演員趙如泉合演京評兩腔的《潘金蓮》及電影《海棠紅》等劇,受到上海文化界重視,白玉霜也聲譽日隆。白玉霜的演唱藝術不僅折服了上海的觀眾,也使文藝界對她刮目相看。《時事新報》上刊登了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洪深、田漢的文章,讚譽白玉霜為評劇皇后,也有報紙稱她為評劇坤角泰鬥。1936年,明星公司推出了白玉霜主演的電影《海棠紅》轟動了大江南北,不僅提高了白玉霜知名度,也擴大了評劇的影響。1937年後長期在北平演出,使年輕的評劇日臻成熟。

白玉霜是評劇史上的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女演員。她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她的嗓音比較低,鼻音共鳴好,中低音寬厚圓潤,音色純正。白玉霜為了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大膽革新,創造了低弦低唱的演唱方法。她並不以高音高嗓去迎合觀眾,而是通過表演來打動觀眾,白玉霜的表演火辣、細膩、真切、傳神。她為了細膩的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利用她寬厚甜潤的好嗓子,把過去口語化的唱腔,發展成為歌唱性、抒情性的音樂,加強了唱腔旋律,形成了寬厚洪亮,低回婉轉,韻味醇厚,傳神真摯的白派藝術。她的唱腔平穩中蘊含著激情和力量,給人一種深沉悲愴的感受。在伴奏器樂中加進二胡,在化妝、服裝上也有許多創新。

白玉霜代表劇目:《秦香蓮》、《秦雪梅弔孝》、《桃花庵》、《空谷蘭》、《珍珠衫》、《李香蓮賣畫》、《花魁從良》、《馬寡婦開店》、《雙蝴蝶》、《玉堂春》、《瀟湘夜雨》、《老媽開磅》、《豆汁記》、《趙芸娘》、《花為媒》、《馬震華哀史》等。

白玉霜唱腔低回婉轉,富於抒情性,形成評劇「白派」表演藝術。養女小白玉霜(李再雯)繼承並發展了這一表演藝術風格。

相關焦點

  • 白玉霜【評劇唱片】《花為媒》
    白玉霜白玉霜(1907年-1942年),女,評劇旦角。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灤縣人,蓮花落藝人李景春之女,生於1907年。白玉霜自幼隨父親唱戲走江湖,11歲學京韻大鼓,14歲改學評劇,演出於青島、大連一帶。後拜師孫鳳鳴學習評劇,成為孫家戲班的主角。
  • 評劇輝煌幾十年,領軍人物小白玉霜,值得我們讚揚
    她生前灌制了《秦香蓮》、《玉堂春》、《潘金蓮》、《雙蝴蝶》、《鋦碗丁》、《打狗勸夫》、《閻婆惜》、《司馬潛龍》、《楊三姐告狀》、《花為媒》、《春阿氏》、《馬寡婦開店》等近百張評劇唱片,灌制之多在評劇界乃至戲曲界都非常罕見,並在上海拍攝了第一部評劇電影《海棠紅》成為風靡全國的影星。
  • 談談小白玉霜的唱腔藝術
    >選取了小白玉霜先生的三段有代表性的反調唱腔談談小白玉霜的唱腔藝術 ——曹其敏( 1962年3月)小白玉霜是評劇愛好者所熟悉的優秀評劇演員之一,她的唱腔可以說是膾炙人口小白玉霜不僅很好地繼承了「白派」唱腔的流暢自然、情感細膩真摯、關於運用曲折婉轉的低腔來表現悲劇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同時對曲調的音樂性、旋律性的豐富增強和用準確、形象的音樂語言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方面,也是有突出的發揮和創造。白玉霜是二十幾年前著名的評劇演員,她的表演藝術和演唱藝術都自成一格,獨樹一幟,形成評劇中影響很廣的流派——「白派」。
  • 名伶白玉霜:被尊為評劇皇后,卻遭漢奸惦念,後被日本兵摧殘致死
    「我本戲子無情勝有情,怎配你的青梅煮酒筆墨丹青。」新時代生活的的我們現在很少能聽到評劇這項民間藝術,但這項民間藝術在民國時期可謂是風靡一時。說起來白玉霜就是民國時期的一位不可忽視的名伶。在那個新舊交替、動蕩不安的年代,白玉霜是文化發達地區家喻戶曉的"評劇皇后"。
  • 評劇皇后白玉霜:為愛私奔,卻終身未嫁,慘遭日本兵摧殘致癌
    20世紀30年代,她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同時擁有著「評劇皇后」和「電影明星」的表演藝術家。她14歲登臺,到35歲逝世,短暫的一生似乎都是為了評劇而生。從4歲被賣給評戲藝人,到登臺表演大紅大紫,她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段傳奇。然而縱使紅極一時,依然未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當地強權欺她辱她,日本兵摧殘折磨她,連養母都只把她當做搖錢樹般壓榨她。
  • 小白玉霜 小玉霜-評劇《王少安趕船》你比那豬八戒能強上幾分
    《王少安趕船》是評劇傳統劇目,又名《訪美人》、《玉鐲記》。此劇是據《聊齋志異》第十二卷《王桂庵》編劇。 小玉霜,天津人,原名龔玉珍,到白家後改名李再雲,藝名為小玉霜 。民盟成員。 中國評劇院的一名旦角演員。從小在姑媽白玉霜家長大。幼年時對白玉霜的藝術風格耳濡目染,印象很深。於1946年,11歲拜碧玉珠為師,正式開始學習。1949年去天津拜著名演員鮮靈霞為師,並與她同臺演出,向她學習了許多劉(翠霞)派的劇目。
  • 評劇第一位女旦花蓮舫(附老唱片音頻)
    作者是從她講述的諸多故事裡,了解到她自己和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等成長的歷程。她們都出自孫鳳鳴創辦的南孫班。民國初年,京劇、河北梆子、評劇等劇種,陸續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女演員,許多年長的老觀眾和評劇界的前輩們,無疑都認為花蓮舫是評劇創始以來的第一位女旦。
  • 評劇皇后小白玉霜:為唱戲與丈夫決裂,被當作搖錢樹,含冤自盡
    但是當她看到來人是小白玉霜時,她的眼睛突然發亮,她緊緊地抓住小白玉霜的胳膊。留下最後一條關於小白玉霜的建議。她告訴小白餘霜,從現在開始,她必須為自己歌唱,而不是重複她的命運。白的離去使陷入焦慮之中。當她失去支柱時,她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慮,所以她懇求小白餘霜留下來幫忙。小爽同意了李的,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她希望將來只唱她最喜歡的歌。
  • 筱白玉霜與錦什坊街
    評劇藝術家筱白玉霜曾在此居住。筱白玉霜(1922—1967),祖籍山東,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白派傳人,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評劇泰鬥。她是著名評劇演員、白派創始人白玉霜的養女,而評劇彩旦李文質是她的啟蒙老師。她的古裝代表劇目有《朱痕記》《鬧嚴府》《杜十娘》《秦香蓮》《桃花庵》等。
  • 小白玉霜演的評劇秦香蓮
    在戲曲頻道我看了這齣評劇,由小白玉霜演的《秦香蓮》,這個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令我看後久久不能忘懷。劇中說的是在北宋年間,民女秦香蓮在嫁給陳世美後一直孝順公婆,撫養兒女,為人知書達理。
  • 漢奸吳菊痴被抗日殺奸團槍殺,著名評劇演員白玉霜為何受到牽連
    散會後,大家想著吳菊痴要回家,誰知他去了一家飯店,殺奸團的馮運修和李振英跟著吳菊痴走進了飯店,這才知道,原來是著名的評劇演員白玉霜請他吃飯。白玉霜一個演員,為什麼要請吳菊痴這個漢奸吃飯呢?其實,白玉霜也不願意這樣做,可是她沒辦法啊!
  • 舊廣告中的白玉霜_雜談_中國金融新聞網
    旁氏白玉霜在1934年第99期上海《良友》畫報上發出連環畫式廣告,畫中表現一對夫妻坐車外出遊玩,途中,丈夫關心地問太太:「今天風這樣大,你的皮膚會受傷嗎?」太太說:「不礙事,因為我抹了旁氏白玉霜,所以不怕風吹日曬。」歸來後,太太面容安然無恙,丈夫因沒用白玉霜而被吹傷了皮膚。於是,太太勸說以後二人一起用白玉霜。
  • 一生浮沉如雨打萍,小白玉霜不忍污衊吞藥自盡,八個字宣判了命運
    戲園裡專門負責跟包的雜工跌跌撞撞跑進來,邊跑邊喊老闆娘:「不好了,白玉霜跑了!」院裡的人一聽這話,頓時停下了手上的活計。戲班的老闆娘拖著臃腫的身體,氣喘籲籲地從後院趕來,滿臉的怒容——戲票已經賣出去了好幾百張,水牌上早早地掛出去了白玉霜的名字。人就是衝著這「評劇皇后」來的,事到臨頭,當家的角兒卻和人私奔了!
  • 評劇《花為媒·張五可坐秀樓》精彩唱段合集,經典永不落幕
    評劇《花為媒》「張五可坐繡樓心煩意燥」 ,白玉霜原聲 恆紅配像豫劇版《花為媒》選段:「張五可坐繡樓心煩意燥」谷文月,1945年3月出生於河北省固安縣,1965年畢業於北京戲校。曾受教於喜彩蓮、喜彩雯、花玉蘭等老師,最終拜新鳳霞為師,她嗓音高亢,甜美表現力強,「高亢中不失圓潤,低迥裡尤見清純」,除繼承演出多個新派評劇外,還創演了《弄假成真》《銀河灣》《水冰心抗婚》《香妃》等劇。
  • 唱片驚魂記
    我喜歡戲曲,兒時常隨祖母劇院觀戲,尤愛通俗易懂的評劇。「文革」以來,萬馬齊喑,地方戲曲已絕跡多年。哥哥的老同學,某學校的紅衛兵造反司令,有權有勢的風雲人物。面臨畢業分配,特意把一箱東西寄存我家。據說,都是「破四舊」繳獲的戰利品。晚上,我悄悄開箱一看,幾十張老唱片和一臺電唱機豁然入目!
  • 手稿| 蘊史留聲老唱片
    1888年,德裔美國人埃米爾·伯林納總結了前人的發明,奇蹟般地創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張蝶形密紋唱片,並推向世界。隨後,伯林納在德國創立了德國留聲機唱片公司,在倫敦建立了英國留聲機唱片公司,即有名的DGG公司。愛迪生派則創立了貝爾公司、美國哥倫比亞唱公司(CBS公司)和英國哥倫比亞公司。全球留聲機和蝶形唱片產業迅速興旺起來。
  • 最新開票丨中國評劇院 評劇《狸貓換太子》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
    導演李學忠介紹,他吸納了上海京劇院上中下三本中的精粹,又借鑑了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的精練,改編成的評劇版在兩個小時內交代出以前八九個小時內容,所以節奏更快,劇情精煉緊湊,情節人物更加集中。、唱出評劇的味道。
  • 戲曲電影海報第三波:評劇花為媒、秦香蓮,秦腔三滴血,呂劇……
    呂劇電影《姐妹易嫁》,演出:山東省呂劇團,香港華文影片,1979年(整理不易,喜歡請關注本號,轉載請註明出處)呂劇電影《李二嫂改嫁》,主演:郎鹹芬,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整理不易,喜歡請關注本號,轉載請註明出處)評劇電影《花為媒》系列宣傳畫,主演:新鳳霞、趙麗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