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一來,「番」通常就是代表番邦,外來的一些,古代就有「番外之物」的說法。一些帶「番系「的水果,也是外來引進的。番茄,番木瓜,番荔枝等等,還有一種「番石榴」。
很多我們都是見過的,番木瓜就是現在的木瓜,番茄也就是西紅柿了,都不陌生。
要說特別的就是,番石榴和番荔枝了。番荔枝的長相和我國的本土荔枝是很相似的。「番石榴」也是一樣的,不是石榴,只是長得很像,所以就叫「番石榴」。
目前的水果市場來看,番荔枝在非熱帶地區是不常見的一種水果了,超市裡面也不經常可以看到。番石榴卻是比番荔枝要好上很多,市場上還是可以看到的
番石榴,又被稱作芭樂,源自南美洲的的熱帶水果,引進之後,目前在華南各地有種植。芭樂有很多的品種,400多個品種之中,主要栽培的只有10幾個品種,目前在我國生產的品種主要是本地番石榴,新世紀和珍珠番石榴。
芭樂的口味是酸甜的,不是那種特別甜的水果,但是口感是很好的了。只是有些人不喜歡芭樂,是因為能品嘗到澀味,有些人就很喜歡這種甜中帶點酸的水果,這樣讓芭樂有了兩種說法,「芭樂是一種神仙美味的水果」,以及「芭樂是水果中的廢材」。
在芭樂的種植區,芭樂就是童年的味道,對於水果市場的消費者來說,芭樂就是不為人知,被雪藏的了。
對於北方人來說,可能都不知道芭樂或者番石榴是水果。跟同樣是熱帶水果的菠蘿,榴槤等,番石榴的知名度真的是很差了。
有人說,水果的知名度差,是因為這些果子不是很適應和適合現在商業化的水果市場。
這麼說的話,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芭樂的商品屬性是很強的了,耐貯藏,耐運輸,常溫貯藏15天是可以的,8度一下的溫度放置20天都不會有異味。如果櫻桃之類的品種能有這樣的品質,估計早就和蘋果等一樣成為主流水果了。
產量高,耐貯藏和運輸,商業性這麼強的水果,為什麼就是火不起來呢?
水果發展的一個必備條件就是耐貯藏和方便運輸。
擁有優勢的同時也有讓它火爆不起來的缺點:
一是整體的宣傳度不夠,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水果,人們的認知不夠。
第二個缺點就是芭樂的味道有兩個極端,好吃的人很喜歡,也有一些人認為很不好吃。
這個缺點讓芭樂在水果的陽光大道上的發展就受到了阻礙。
你吃番石榴嗎?多這種不溫不火的水果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