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這首詩名字叫做《殿前歡·酒杯濃》,這首詩的作者也是我國元代時期知名的「清麗派」詩人盧摯,他1268高中進士,曾經兼任過廉訪使以及翰林學士,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文人。盧摯身為元代前期有名的權臣,在廟堂之上卻也同樣著有不少表現詩人嚮往自由生活的作品。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這首詩便是創作於元朝初期,那個時候朝廷之上還是相對穩定和諧的,但是詩人卻依然嚮往著自由,於是便經常在閒暇之餘遊山玩水,這首詩便是詩人遊山飲酒之後的作品,詩中也是反映出了一種「超然物我」的境界,但是具體的創作時間還有待我們慢慢考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以一下吧。
《殿前歡·酒杯濃》
元代:盧摯
酒杯濃,一葫蘆春色醉山翁,一葫蘆酒壓花梢重。
隨我奚童,葫蘆幹,興不窮。誰人共?一帶青山送。
乘風列子,列子乘風。
初讀這首詩,其實就有一種山水之間瀟灑的涼爽氣,讀來仿佛吹著山間清風,飲著甘冽的美酒,好不痛快!雖然這是一首元曲,但不比宋詞遜色, 堪稱講點山水作品。這首元曲的意思是:杯中的美酒此時香味正濃,然而美麗的春色更是令我痴迷。我一邊喝著手中的美酒,一邊欣賞著美麗的春色,我覺得花兒的美麗比酒更容易讓人沉醉,跟隨著我的書童,邊看風景邊喝著美酒興趣無限的多,此時的我要和誰一起回去呢,遠處的青山與我相送。在歸來的途中,我沒有感到一絲絲的疲憊,我的腳步也是十分的輕快,就好像是那列子御風而行那樣,飄飄欲仙。
讀過這麼多詩的我們,都一定會發現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都會選擇借酒抒情,這也就使得酒成為了古代詩歌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這首詩篇也正是詩人在閒暇之餘,邊遊山玩水邊飲酒作樂,酒到酣時,便即興發揮,寫下如此曼妙瀟灑的詩篇。其中我們看到了詩人帶酒遊山、自由自在的生活,詩中開篇就攜帶著一種濃厚的酒意,後來又在詩人的極力渲染之下,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醉酒的詩人正在任性地抒發著自己內心的不如意。
這首元曲開篇的前三句便給讀者營造了一個頗有酒意的詩境,醉酒之後的詩人面對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也是品味出了歐陽修筆下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深刻含義,因此詩人並沒有停下手中滿是美酒的酒杯,一杯接著一杯的喝下去,在這美酒當中似乎蘊藏著生機勃勃的春意和枝繁葉茂的美麗景色。這酒也是成功的「鉤」出了美麗的春景和詩人的醉酒之意,此時喝醉酒的詩人將酒葫蘆掛在了高高的樹枝上面,顯示出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跟隨詩人的詩童此時也是興趣正濃,就算是把酒葫蘆裡面的酒全部喝光了,也依舊情趣高漲,顯然這個時候酒已經並不是讓他們高興的唯一法寶了,詩人更是在酒精的作用之下詩意大發,在暢遊於山水之間,已然已經忘記了世俗的煩惱,整個人都變得無拘無束、怡然自得。
不得不說詩人這種以「酒」貫穿全文的構思手法,在元代詩歌的歷史長河中實在是不為多見。詩人僅今年扣住「酒杯濃」三個字,一層又一層的傳遞著自己做法相對暢汗淋漓的主旨,在結尾之處也是體現出詩人的灑脫之情。詩人這種悠遠與寧靜相結合的方法與其他詩詞一樣,都用一種含蓄的內向表達出詩人「超然」之境迥異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