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文物|石刻藝術與音樂文化的完美結合——虎紋石磬

2020-12-28 文旅中國

虎紋石磬 楊曉君

虎紋石磬,1950年出土於河南省安陽殷墟武官村大墓遺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形體最大的商磬,可稱為商代磬中之王。表面雕刻的虎形紋造型優美,刀法純熟,線條流暢,被專家稱為「虎紋石磬」。

八音,是我國古代最早對樂器分類採用的方法,即通過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材質對樂器進行劃分。其中石一類的代表樂器即為磬,也是出現較早的一類樂器。

虎紋石磬呈片狀青灰色,長84釐米,寬42釐米,厚僅為2.5釐米。石磬正面的虎形以雙勾的線條刻出,怒目圓睜,虎尾上揚,虎口大張,尖尖的獠牙清晰可辨,老虎身軀呈匍匐伏,做出猛虎撲食的架勢。與青銅器上常見的虎形紋飾相似,線條遒勁,勻稱地布滿整個磬面,成為一個完美的適合紋樣,與長度近一米的器形渾然一體,反映出商代高超的石刻藝術水平。

虎紋石磬 圖源網絡

《詩經·商頌》中就有描述殷商時期的人們祭祀樂舞的詩句:「鞉鼓淵淵,嚖嚖管聲。既和且平,依我磬聲。」由此可知磬在殷商時期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樂器。中國最早的石磬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在中國的打擊樂器中,它的起源較早。石磬在商代是重要的禮樂之器,商人用以祭天地山川和列祖列宗。

據測定此磬已有5個音階,可奏出不同的音調,輕輕敲擊,即可發出悠揚清越的音響。

虎紋石磬磨工細膩、紋飾清晰、音色純美,是殷商時期的先民,用靈璧石所創造出來的石磬傑作。中國古代先民用他們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精美絕倫的虎紋石磬,而虎紋石磬作為中國古代「金石之音」的見證,同時也成為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責編:任文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御醫」陳卉麗:「望聞問切」 延續文物生命
    【解說】作為中國石窟藝術的最後一座豐碑,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經歷了千年風雨,依然璀璨奪目。這些文物瑰寶能夠以光彩照人的樣貌迎接八方來客,便是「石刻御醫」陳卉麗最欣慰的事。近日,記者來到重慶大足石刻景區,聽文物修復師陳卉麗講述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復的故事。
  • 黃樹煌:文武雙修的石刻藝術文化傳承者
    黃樹煌現系地術拳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全國職業院校武術項目」傳統技藝大師」 、華光學院武術教研中心主任、古代石刻收藏家研究員。華夏匠人黃樹煌:文武雙修的石刻藝術文化傳承者文:吳然教授(華光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陳怡|雅安東漢石刻的文化價值
    本文載《巴蜀史志》2019年第4期雅安東漢石刻的文化價值陳 怡漢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一,也是中國文化藝術最具民族魄力的時期之一。魯迅先生曾說:「唯漢代藝術,博大沉雄。」
  • 宋代石刻藝術,惟妙惟肖
    《宋代石刻藝術》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開放空間舉辦的重要專題陳列,旨在通過內容豐富的石刻精品,向觀眾展示兩宋時期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喪葬習俗以及匠心獨運的宋代石刻藝術。 本次展出的30尊浮雕畫像,匯集了四川地區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多數屬首次展出。
  • 佛光石韻-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精品展
    「佛光石韻——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精品展」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全國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全國非國有博物館協作體古代石刻專業委員會、ACBD大唐西市藝術品中心、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承辦
  •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登上高鐵 列車首發向世界發出邀請!
    全列所有車廂,將重慶大足石刻眾多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的石窟藝術濃縮其中,呈現在旅客面前,讓大家近距離感受大足石刻帶來的歷史之美、文化之美和藝術之美。整列列車化身成為大足石刻的移動展示館,向乘客們全方位展示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大足石刻高鐵冠名列車將運行於上海、寧波、南京、杭州、昆明、重慶等城市,有助於大足石刻進一步輻射成渝城市群,加速吸納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龐大客群。列車行進線路四通八達,停靠站點密集,人流量大,高鐵乘客擁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旺盛的旅行需求,為大足石刻品牌傳播提供了廣泛的人流基礎和市場空間。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臥佛將啟動整體修復
  • 大足石刻論文集┃大足石刻面面觀
    佛、道、儒三教造像達5萬餘尊,銘文10萬餘字,各級人民政府公布的石刻文物保護單位有76個之多。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5個石窟系申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代表。現存最早品為唐永徽、乾封年間(650-668年)的尖山子造像,但整個大足石刻是興於晚唐,盛於南宋,餘波蕩及明、清。
  • 千年古堤之上,石刻遺存有了守護者
    6塊清朝年間的石刻被盜 洪澤湖大堤始建於東漢,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人工堤壩,全長約70公裡,與都江堰並稱「堰中雙雄」,並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大堤上,散落分布著石碑、石刻遺存近400處,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史料價值。 今年8月6日,洪澤區的文物愛好者裴先生在文物市場上發現了疑似洪澤湖大堤石刻,立即向公安部門報案。
  • 鑑賞|芸芸眾生皆成像,在貴博石刻中窺見古人生活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刊發書中《館藏石刻》一章。在館藏文物中,石刻文物亦是我們珍藏的重要類別,雖然從至今的入藏量來看,與其他類別的文物相比,並不佔優勢,有近二百件,但其價值是多方面的,已在我們舉辦的許多展覽中,各種研究中,體現了這部分文物不可或缺的價值。
  • 2020讀城行動|靜聽石語,石刻館裡尋古蹟故事
    屆時,將邀請文化名人、專家學者擔綱主講,通過直播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北京文化景點,邊走邊看,邊看邊講,雲直播帶您3D體驗北京古都文化。石頭看似無言,卻記錄了文明的進程,是文化交流的見證。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是京城唯一一家以石刻文物為主題的博物館,這裡每一塊石刻都是藝術傑作,都鐫刻了一段歷史,都凝聚傑出工匠的心血和靈魂!
  • 一個藏族英語老師,投身石刻研究,成就了西藏唯一的石刻博物館
    日喀則珠峰文化旅遊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格桑朗加,熱情的接待了我們。日喀則石刻藝術博物館共有兩層,建築面積約450平方米。這裡匯集了公元7世紀至19世紀之間大量的西藏精美石刻,分為藝術初興、百花齊放、融會貫通、繼承發展、調查保護五部分內容。
  • 觀石刻唐書品書法文化!「主流融媒體看河南」記者團參訪千唐志齋
    新安地處豫西丘陵山區,歷為古都洛陽的畿輔之地,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其境內河山壯麗,文物勝跡遍布全縣。11月16日上午,「丈量五千年 蝶變黃河岸」主流融媒體沿黃探訪河南活動採訪團走進新安縣鐵門鎮,參訪千唐志齋博物館,觀覽石刻唐書,品讀書法文化。千唐志齋為辛亥革命元老、愛國人士張鍅先生所建,是中國唯一的墓志銘博物館。
  • 石刻《法界源流圖》簡介
    這就是容碑萬塊的蓮花山碑林的鎮山之寶——石刻《法界源流圖》。石刻《法界源流圖》的母本是一件縱33釐米、橫1635釐米罕見的長卷畫,系清代工筆畫大師丁觀鵬所作。1945年8月13日,溥儀攜帶大量文物從長春逃往通化大慄子溝,被俘後,在其身上繳獲了書畫、珠寶等大量文物,但這件《法界源流圖》卻不知去向。慶幸的是,1969年,通化生產指揮部(現通化市人民政府)在民間收得這幅畫,並捐獻給了吉林省博物院。
  • 北京市延慶區白河堡摩崖石刻「水落石出」
    隨著水位下降,延慶區白河堡水庫內三座連排摩崖石刻漸漸露出水面。這是水庫蓄水36年來石刻首次「現身」,當地文物部門根據石刻像的服飾、雕刻風格初步推斷,石刻可能為元明時期。   近日,記者坐船進入白河堡水庫,由於水面的大幅度縮小,大片曾淹沒的土地露出。
  • 九大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藝術和想像力的完美結合,對生命的謳歌
    九大鎮國之寶:太陽神鳥,藝術與想像力的完美結合,對生命的謳歌華夏兒女自稱為炎黃子孫,「炎」指的是炎帝,「黃」指的則是黃帝。炎黃二帝為中華始祖,在華夏兒女心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不過,由於年代的久遠,他們兩人似乎只存在於神話傳說中。
  • 重慶大足:守護石刻世界文化遺產
    11月11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記者來到重慶大足石刻景區採訪。重慶大足石刻造像始建於初唐,興盛於兩宋,歷時千餘載,與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一起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石窟藝術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1999年,大足石刻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江蘇國寶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警方介入 涉事者已致歉
    江蘇國寶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當地警方介入調查,目前涉事者已致歉據中國之聲報導,10月6日,多段拓印文物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畫面中,一群年輕人正在江蘇鎮江丹陽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丹陽南朝陵墓石刻上鋪紙拓印,疑似非法盜拓。
  • AI互動、人工智慧、數字文物……科技+藝術驚豔十足,中國(青島)藝...
    這場以「藝術讓城市更時尚」為主題的藝術博覽盛會除了在雲平臺呈現一場可看展、可直播、可諮詢、可招聘的線上繽紛藝術大餐,在線下活動現場也精心布置了一臺驚豔十足的「科技+藝術」精品展,精選參與本次藝博會的藝術院校、樂器廠商、藝術類高新科技企業,以AI互動、數字展示、人工智慧表演等新穎時尚的方式,為觀眾奉獻一場應接不暇的線下大展。
  • 【文化】試運行3個月後,河南博物院陳列展覽今起全面開放
    觀眾來到這裡,不僅能看到基本陳列「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的恢弘氣勢;還能看到「明清河南」「國寶特展」「中原楚國青銅藝術」「院藏明清工藝」「中原古代石刻藝術」等專題陳列的獨特魅力;再加上「魯迅的藝術世界」精彩臨時展覽,從一樓到四樓洋洋灑灑16個展廳悉數開放,將給觀眾奉上歷史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