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簡介:
郭躍進,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演員、全國京劇最高獎「梅蘭芳金獎」獲得者。中央戲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原京劇系主任,終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教育部評估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專工京劇老旦行當,師從韓玉春、孟麗君、王元清等前輩藝術家,1990年拜京劇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金泉先生為師。《中國京劇百科全書》「郭躍進……繼承老旦李(多奎)派的『一口氣』唱法,聲情相融,頗見功力,表演中文武兼備,表做得神,成為同輩老旦演員中的佼佼者。」
先後榮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優秀表演獎」(1987),
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1991),
全國京劇最高獎「梅蘭芳金獎」(1994),
全國優秀園丁獎「全國中專大賽老旦組唱腔金獎」(1996),
創作京劇小劇目《水情緣》獲得山東首屆電視小品賽作品獎、導演獎(2009),
全國優秀園丁獎(央視首屆「學京賽」老旦組唯一銀獎)(2010),
《水情緣》在山東省新編小戲大賽中獲導演獎(2012),
全國指導教師獎(央視第七屆「青京賽」老旦組金獎)(2012),
創作原創京劇《四郎·嘆》(擔任導演及唱腔作曲)榮獲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展演榮譽證書(2014),
全國指導教師獎(央視第二屆「學京賽」,老旦行當決賽唯一銀獎)(2014)。
擔任八集京劇電視劇《佘賽花》製片人、領銜主演,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第26屆飛天獎(2007)。擔任原創京劇《四郎·嘆》、《蕭綽·韜略札記》、《大漢呂后》三部大戲的導演、唱腔設計。出版《中國京劇表演教學論綱》,在《戲曲藝術》等核心期刊和論文集中發表論文十餘篇。
《京劇影視化表演觀念與方法》課程導語:
戲曲舞臺藝術還是電影藝術,都面臨著現代化的問題,這種變革既是思想方面的納新,也是藝術形態上的轉換,形式可以進行多樣化的探索,但前提是一定要守住中華戲曲的美學傳承和特有的高度程式化的表意系統的底線,在藝術創造、審美方式和精神歸旨等方面要與傳統精神相一致,「移步不換形」創造性的轉化和生產是新一代戲曲創作者需要克服的難題。
學員們上午觀看了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京劇老旦表演藝術家郭躍進導師主演的京劇電視劇《佘賽花》
導師梁漢森推薦語:
今天推薦的中央戲劇學院京劇系原主任郭躍進教授講課,介紹由她親歷主演,製作人的戲曲電視劇《佘賽花》艱苦的拍攝歷程和下午主講的《京劇影視化表演觀念與技巧》,以及由郭教授主持編導制的三亇新編舞臺劇。
從她的實踐中了解從影視創作的跨界經歷和新編三部新戲的創作實踐經驗,向我們國家藝術基金《戲曲數字影像導演人才培養》班的同學們,提供今後從舞臺到影視的創作過程中,思考戲曲電影創作的道路!
不少學員寫下自己真切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學員陳飛的心得。
執著進取,共創輝煌
——再觀郭躍進教授主演主創京劇電視劇《佘賽花》並聽其《京劇影視化表演的觀念與方法》講座有感
-陳飛
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之《戲曲數字影像導演人才培養》於7月2號正式開班,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名學員。7月10日上午,學員們集體觀摩了京劇電視劇《佘賽花》。該劇2004年拍攝(獲26屆飛天獎),共8集,總時長6個多小時。根據上課時間安排,我把影片壓縮到3小時左右。作為該劇的執行製片,從前期選景、拍攝到後期剪輯、配音,到一系列的節目包裝、出版發行,我基本經歷了這部電視劇的整個創作過程,也特別體會到一位資深戲曲人對戲曲文化的熱愛、思考及探索。古人云「溫故而知新」,通過這次剪輯及再次觀看該劇,我對這部戲曲電視劇有了新的認知。在此,我想從剪輯的角度,淺談一下該影片在戲曲影像化方面的嘗試。
首先是武戲部分。該劇的武戲鏡頭是由專門的武戲導演進行設計的,在拍攝時用了大量的手持鏡頭,如楊七郎打擂的那場戲,就穿插了一些手持鏡頭。這些鏡頭在剪輯的時候,往往只能用一、兩秒的時間,但這些畫面卻很有動感,只需結合一些短鏡頭和無技巧剪接,就能夠迅速調動起觀眾的情緒,看得也很過癮。
其次是文戲部分。這部分在整部影片中佔的比重很大,主要用於故事敘述及情感交流。相對於武戲,文戲的剪輯節奏就慢了很多,甚至在細膩的情感表達時,會用一些軟疊的技巧過渡。唱腔部分的介入是該戲曲電視劇的特色,但這些鏡頭往往過於冗長,我們在剪輯時運用了一些閃回的鏡頭,這樣既解決了鏡頭過於單調的問題,同時也使畫面與唱腔相互結合,達到「聲畫並茂」的效果。
整部電視劇剪輯上還是遵循內容為主、形式為輔的原則,把故事講明白,把情感表現到位。但剪輯師也注意到了形式的表達,比如,同樣是七郎打擂的那場戲,七郎飛腿踢潘豹,通過多角度鏡頭的拼接,用了很多重複剪輯的技巧,來增加畫面的力量感和衝擊力。總之,正確處理好剪輯中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把控好節奏,是二次創作——剪輯的重要任務。
當天下午,郭躍進教授以《京劇影視化表演的觀念與方法》為題,分4部分展開學術講座。分別是:一、融合影與戲的衝突,因劇目而為,因劇種而異,突出「這一個」特點。戲曲電影創作必須以民族審美為核心,戲曲與電影兩種藝術的融合,是相互依存與適應的關係,「以影就戲」(戲曲本體)抑或「以戲就影」(電影本體)兩種創作觀念各有利弊,創作的關鍵是要依託劇種特色、劇目特徵、演員(流派)特點,構思這部戲曲電影的創作,把握住「這一個」作品的風格。二、內求真,外求美,程式化體驗人物,意求內外統一。戲曲電影的表演創作,不是把舞臺表演的模板直接搬演到銀幕上,必須嚼碎了根據鏡頭拍攝的特點,重新組合程式塑造人物。鏡頭表演是斷續和逼真性的紀錄,表演方式是接近話劇的體驗與表現,同時又必須在程式規範中,控制好兩種表演模式的轉換,關鍵是用情感統攝好內在體驗和外在表現的平衡,「入乎其」內體驗人物的精神世界,「出乎其外」在鏡頭面前用偏向寫實的程式表現,實現內外統一。三、化用程式,統一虛實,遵循影視表演的特點。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在戲曲舞臺自由時空中轉換,根據戲曲以程式塑造人物的特點,可以盡情的發揮「四功五法」的表演技藝。轉化為影視時空裡就會出現矛盾,電影通過鏡頭的連續性切換與場景的邏輯性轉換等手法,以情節的連貫性製造真實的幻覺感,敘事的連貫性限制了它發揮的空間,原有的程式規範往往需要被打破,根據人物與情節的需要合理性的重塑。四、全球化時代京劇創作的觀念與方法——以中央戲劇學院京劇系三部原創京劇《四郎·嘆》《蕭綽·韜略札記》《大漢呂后》為例。全球化背景下,傳承戲曲的文化傳統與美學精神,融會新的戲劇觀念與形式,以戲曲的古典神韻來詮釋現代情思,探索傳統與現代的審美共通,創作出具有當代戲劇品質、充滿思辨內涵的「出人」又「出戲」的戲曲佳作,是當代戲曲舞臺革新的方向,郭躍進教授擔任導演和唱腔設計的這三部大戲,正是這一理念的實踐探索,為新時代京劇表演教學創作指明值得業界思索的新方向。
作為一名從實踐走出來的藝術家,郭躍進教授還結合自己拍戲的經典案例,與學員們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包括團隊建設、資金籌備等方面,這些都是在書本中很難學到的。
《佘賽花》在藝術創作手法上力求通過人物塑造達到舞臺程式與電視劇真實性的相融合,將故事情節匯集在一起,通過演員拿捏到位的螢屏表演和經典詩意唱腔將零散的故事巧妙的串聯在一起,發揮唱腔寫意對電視敘事的彌補,達到表意與寫實的有機的融合。該劇的背景音樂與唱腔伴奏在保留傳統京劇韻味基礎上有所革新,不再是傳統戲曲電視劇那種獨自存在的個體,而是充滿辯證統一,即唱腔伴奏音樂響起之前必有背景音樂做鋪墊,而唱腔伴奏音樂結束前又有背景音樂託起,彼此充滿著呼應,平和自然,呈現出一種層疊起伏狀態,與影視鏡頭畫面的化入化出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幫追夢人,從有緣相識到由誠相知,通過這難得的機會,我們勤奮學習,相互交流,不斷產生新的認知、生成新的交集。
最後,請允許我以著名京劇老旦表演藝術家郭躍進教授在戲曲數字影像導演人才培訓班所講的一句話作為結束並互相勉勵吧:「執著進取,共創輝煌」。
長按二維碼點擊進入有更多精彩!
業務:戲曲電影拍攝、城市院線宣傳與發行/戲曲電影數字院線發行與農村院線發行/戲曲電影網絡和手機等新媒體發行/戲曲電影圖書及畫冊衍伸產品設計出版/故事電影、動畫電影拍攝宣傳與發行。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萬科星園14號樓2205室
周紅英 手機:18600410258
吳 靜 手機:15810779124
周森林 手機:18684605538
公司電話:010-84905535
公司郵箱:yc48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