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導演去世,只拍過九部電影的他何以讓人念念不忘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吳貽弓9月14日在上海去世。

作為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了難以忽略的印記。他的《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裡人家》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

上海文聯官方微信號截圖

「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

吳貽弓,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生於重慶,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

1984年起,他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雖然身份眾多,但吳貽弓說,自己最看重的還是導演這個身份。

2018年,80周歲生日那天,他說:「離開電影界已經快20年,後來到了文聯,到了局裡,不當導演,人家說你當官了。事實上,在我心中,所有的稱呼裡,導演是我最看重的一個。」

資料圖:吳貽弓。潘索菲 攝

「我電影拍的不多,總共九部」

《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裡人家》《海之魂》……

多年前,吳貽弓曾說:「我電影拍的不多,總共九部。」但這些電影卻給中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也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印記。

其中,《巴山夜雨》獲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等獎,《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金鷹獎等國內外獎項。

微博截圖

不少人在網上發文悼念。知名編劇宋方金在微博中說,吳貽弓指導的《城南舊事》是自己最喜歡的華語電影之一。「在一眾華語電影的傑作中,《城南舊事》是最中國氣派中國情感的。那裡邊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古典中國。感謝吳貽弓導演拍出了這部偉大的電影。」

演員馮遠徵也在微博上寫到:「吳貽弓導演走好!天堂繼續講述《城南舊事》。」

微博截圖

「電影萬歲」

在吳貽弓接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身成就」表彰時發表的感言中,特別在感言後加上了「電影萬歲」四個字。

對於「電影萬歲」這四個字,他後來解釋:「有人說我是『理想主義者』,片子裡到處流露出理想的色彩。」

「我以前常說,金色的童年、玫瑰色的少年,青春年華總不會輕易忘記,常常在創作過程中表現出來。我們是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一代人,五十年代留給我們的理想、信心、人與人的關係、誠摯的追求、生活價值取向、浪漫主義色彩,總不肯在心裡泯滅,千方百計想把這種『情結』投射在銀幕作品中。」他說。

《城南舊事》海報。

《城南舊事》透過小女孩英子的目光,講述了英子在北京生活時發生的三個故事。

有文章這樣評價這部電影——因為最大限度地把小說中散文化的敘述搬到了大銀幕上,《城南舊事》成就了影史上「散文電影」的經典。吳貽弓後來說,這部電影「是屬於八十年代的深情」。

今年5月,他還用顫抖的手,親筆寫下了"上海電影萬歲" 的幾個字。

吳貽弓所書「上海電影萬歲」。圖片來源:上海文聯官方微信截圖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與此同時,吳貽弓也一直看重一部影片的現實意義。

今年5月,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電影的創作傳統不外乎現實主義。

「雖然近年來由於國際交流日漸頻繁,世界電影的諸多創作體系和美學流派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我們的創作實踐,但我以為中國電影無論從創作和接受兩方面,現實主義仍是不可取代的。」

《闕裡人家》海報。

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闕裡人家》講述了在改革大潮之下,孔氏家族內部的矛盾衝突。

影片中,吳貽弓借年紀最老的一代之口說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宗,他叫孔子」。

他後來說:「這其實是我在吶喊。」

「當年,這片子是我花了很大心血拍的一部影片,裡面有我想說的東西。現在,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我覺得它依舊可以給我們的電影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啟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大理由。」他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送別 | 今晨,吳貽弓導演帶著「城南舊事」走了……
    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1984年起,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要電影作品有:《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裡人家》等。
  • 專訪《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
    而當「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送別》片尾曲響起,當影院場燈亮起,已是73歲的吳貽弓就坐在一群「80後」、「90後」的年輕觀眾中間,他激動得有些哽咽地走到臺前,向觀眾深鞠一躬說,感謝大家能夠專程來看這部電影。記者:拍攝於30年前的《城南舊事》此番再在大銀幕上放映,現在您如何評價這部影片?吳貽弓:總體來說,它是部慢熱型的電影。
  • 人物|《城南舊事》成絕響:紀念吳貽弓導演以及他拍的那些好電影
    ,他就是著名的第四代導演吳貽弓。他導演的影片頗具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他善於運用電影藝術語言刻畫人物的思想情感,使整個影片都洋溢著濃鬱的生活氣息和真實的歷史感。他總共拍過10部電影,按照先後順序,分別為《大木匠》《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裡人家》和《海之魂》。
  • 吳貽弓的《城南舊事》與上影節的不解之緣
    距離這位中國第四代著名導演去世近一年的日子裡,電影節將放映其兩部代表作品《城南舊事》與《闕裡人家》,這是影迷對大師的誠摯致敬,也是經典之作的歷史迴響。「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上世紀80年代初,《城南舊事》的熱映讓歌曲《送別》的曲調流傳於大街小巷,也是吳貽弓記憶中「那首一唱就想哭的歌」。
  • 著名導演吳貽弓經典作品《城南舊事》《闕裡人家》上影節期間展映
    距離這位中國第四代著名導演去世近一年的日子裡,電影節將放映其兩部代表作品《城南舊事》與《闕裡人家》,以示對大師的誠摯致敬,傾聽經典之作的歷史迴響。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上世紀80年代初,《城南舊事》的熱映讓歌曲《送別》的曲調流傳於大街小巷,也是吳貽弓記憶中「那首一唱就想哭的歌」。
  • 《城南舊事》女主角小英子 被導演一眼選中,如今仍美麗動人
    198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城南舊事》在全國上映。《城南舊事》是著名臺灣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響力的成名作。影片播出後反響很大,社會各界好評如潮。這部影片獲得了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
  • 著名導演吳貽弓逝世,他的《城南舊事》你還記得嗎?
    記者從上海電影家協會獲悉,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於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在上海瑞金醫院去世,享年80
  • 豆瓣9.0,《城南舊事》為何是「最具中國情感」的電影?
    去年,導演吳貽弓去世,不少人在網上發文悼念這位生前僅拍過9部電影的導演,編劇宋方金的這段話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他說:「在一眾華語電影的傑作中,《城南舊事》是最中國氣派中國情感的。那裡邊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古典中國。感謝吳貽弓導演拍出了這部偉大的電影。」
  • 《城南舊事》被「秒光」背後,是吳貽弓與上影節的不解之緣
    距離這位中國第四代著名導演去世近一年的日子裡,電影節將放映其兩部代表作品《城南舊事》與《闕裡人家》,而《城南舊事》更成為今年開票第一分鐘內被「秒光」的「熱片」——這是影迷對大師的誠摯致敬,也是經典之作的歷史迴響。「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今晨,吳貽弓導演帶著那一場「城南舊事」遠去了……
    中國第四代導演、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於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在上海瑞金醫院去世,享年80歲。△ 吳貽弓導演1938年12月出生於重慶,1948年起定居上海。1960年,吳貽弓從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同年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
  • 他原本可以更好,但《城南舊事》已經足夠好了
    只記得我們去的時候,他的夫人,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演員張文蓉,含著淺笑在門口等著我們,吳貽弓在門內欠了欠身。他的姿容比我想像中要精神許多,滿頭的白髮,溫和的眼鏡片後,那雙眼睛發著光。只是嗓子有些啞,說起話來,雖不是很吃力,但總讓人不忍與他攀談過多。
  • 祖籍杭州的《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今晨去世,唱一首《送別》送別吳老!
    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1984年起,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要電影作品有:《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裡人家》等。
  • 媽媽講電影1:《城南舊事》
    ,所以,我挑選了十二部我十二歲上下時喜歡的電影,給你講講這些電影的故事,以及我和這些電影之間的故事。「小時候」電影是——《城南舊事》。然而,它又不同於《應聲阿哥》、《紅象》那些有些低幼的「兒童電影」,也不同於《我只流三次淚》、《飛來的仙鶴》那些略微成人痕跡的「兒童電影」,《城南舊事》恬淡卻不散漫,厚實卻不沉重,精緻卻不刻意,它是一個兒童眼中的圖景,卻並不完全是一部
  • 《城南舊事》|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1981年,他的第一部代表作《巴山夜雨》,和謝晉的《天雲山傳奇》同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中國電影的代際在此交接,因此吳貽弓應被看作是第一位被歸入「第四代」的導演,並且在中國1978年開始的「新時期電影」階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唱一首《送別》| 送別《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
    》等優秀電影的原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於今天上午在上海瑞金醫院去世,享年80歲。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後,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並擔任過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他曾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
  • 吳貽弓和《城南舊事》大時代的小故事 一曲離別的童年輓歌
    城南舊事》(1983)中國版海報多少年來,林海音(1918-2001)的小說《城南舊事》(1983)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了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3年,小說在國內被搬上銀幕公映,電影《城南舊事》獲得1983年獲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吳貽弓)
  • 斯人已故去!吳貽弓和他導演的《城南舊事》,竟曾有這麼多故事
    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 知名導演吳貽弓逝世,曾執導《城南舊事》等
    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在上海瑞金醫院去世,享年80歲。1960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同年回滬工作,歷任導演助理、副導演、導演。1984年起,先後出任上海市電影局副局長、上海電影總公司經理、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上海市廣播電影電視局藝術總監、上海影城主任。參與創辦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要電影作品有:《我們的小花貓》《巴山夜雨》《城南舊事》《姐姐》《流亡大學》《少爺的磨難》《月隨人歸》《闕裡人家》等。
  • 《城南舊事》賞析
    《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編劇:伊明劇情梗概: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裡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裡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麼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後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
  •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十六——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  具有極強的平民意識,一部純美的散文式的電影  一種委婉的詩意,一片寧靜的意境  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簡約的中國水墨畫  1982年出品  導 演:吳貽弓  主 演:沈 潔  鄭振瑤  張 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