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牛老人,發明漢語拼音,還和愛因斯坦是朋友,活到了112歲

2020-12-22 憶一文史

「雪壓枝頭低,隨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相傳我們民族最初的文字是由倉頡創造出來了,也正是文字的出現,我們才有辦法將文化傳承下來。對於我們民族來說,文字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文字在我們的入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到一本簡單的書籍,大到國家大事的交流,實際上都離不開文字的存在。

假如沒有文字,現代社會能不能繼續運轉下去尚是個問題。文字除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之外,還是我們思想交流的手段。正是有了文字作為媒介,所以各種不同的思想才能碰撞在一起,構建了各種不同的燦爛的文化。

曾經我們華夏遭受了一場苦難,差點就連漢字的存在都要消失了。好在無數的有志之士的努力,才能讓漢字保存下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起一位老人的存在了,他為漢字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國最牛的老人,發明了漢語拼音,還和愛因斯坦是朋友,活到了112歲。

思想的外衣——啟蒙

在1906年的時候,一個叫做周有光的嬰兒誕生在了中國江蘇。他的曾祖父在清朝的時候是個大官,家世顯赫。只是後來隨著清朝的覆滅,周有光的家道開始中落。到了後面,甚至只能靠周有光的父親給別人教書來養活一家人,跟以前前呼後喚的日子一對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當年周有光在讀書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們學習國語還有白話文。但是平時老師跟同學們之間的交流,依然是使用著方言而且平時寫文章,居然是用文言文寫的。當時年少的周有光就覺得非常的奇怪,後面經過了一位特別的老師的啟蒙,周有光開始對白話文感興趣起來了。

後面周有光靠著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當時的名校——上海聖約翰大學。但是周有光入學之後發現,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基本上都是靠英語的。但是因為有著印表機的存在,所以溝通起來也不算麻煩。

明明都是中國人,為什麼平時交流都是用英文呢?周有光對於這個現象充滿了疑惑。後面經過周有光的調查,發現這裡的學生和老師來自全國各地,口音和方言都是不一樣,平時很難交流,只有共同使用英文,這樣子才能將教學工作開展下去。這個發現讓周有光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於是他決定要對文字進行一場革命,樣所有中國人都說自己國家的語言。

大學畢業之後,周有光很多同學都開始工作了。但是使命在身的周有光選擇了赴日留學,打算增加自己的學術修養。但是等到周有光回國的時候,命運跟她開了個玩笑--抗日戰爭爆發。此時國內到處都在大戰,死傷無數,人們都忙著躲避戰亂,誰又會去理會周有光的文字改革呢?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內恢復了平靜,各地工業也開始發展起來了。周有光也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新華銀行的職位,他被上司委派到華爾街任職。在華爾街呆了三年多的時間後,有天有個朋友找到了周有光,說現在愛因斯坦想要找個人聊聊天,周有光有沒有興趣。周有光一聽,這肯定有興趣啊!於是立馬梳洗打扮了一番,就跟著朋友走了。

等到周有光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愛因斯坦的房門時,卻發現愛因斯坦打扮邋遢,就好像是在跟自己的朋友交流一樣,表現得很平和。愛因斯坦問周有光說:假如一個人的壽命只有60歲,除去如睡覺吃飯等必要的時間之外,還有17年的時間可以支配,你會怎麼做?

聽了愛因斯坦的話,周有光煥然大悟。於是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周有光不敢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全力專研語言學,似乎曾經那個帶著使命的周有光回來了。

事業上驚天動地,卻時常深思熟慮

在紐約的時候,周有光常常跟一眾國內學者交流,一起討論有關於中國語言的問題,這些學者都認為周有光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認為他肯定能將文字改革成功。

後面新中國成立了,遠在美國的周有光一聽這個消息,立馬辭去了現在的高薪工作,然後馬不停蹄的回來報效祖國,這次他直接在復旦大學裡面當一個經濟學的教授。可惜後面命運再一次跟他開了玩笑--工資改革來了,周有光瞬間少了80%。但是這次周有光沒說什麼,依然開始了自己的研究,使命已經不容他繼續抱怨下去了。

後面周有光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親自給周有光發來了邀請,希望周有光能夠參加國家的文字改革會議,而且讓他擔任領導者。起初周有光是拒絕的,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這個實力,後面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周有光才願意接過重擔,為國家的文字奉獻自己的力量。

此時周有光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且以往在文字上花費時間積累的知識,遠遠達不到理想中的效果,一時之間,周有光感覺非常難受。於是周有光在文字研究上面花費的時間就更多了,就是希望改革能夠成功。

最後在所有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終於得到了成功的結果了。周有光帶領眾人創造出來了一套漢語拼音系統,受到了全國百姓的支持。後面隨著《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出現,才確定了我們現在使用著的26個漢字拼音。

九如巷的女人,是幸福的

這個生長在蘇州九如巷的女人叫做張允和,雖然生活在戰亂紛飛的年代,但是張允和卻非常幸運地遇到了周有光。

兩人在讀書的時候認識,對對方都感覺很滿意,所以很快就在一起了。跟自己的事業相比,在愛情上周有光似乎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是兩人卻很恩愛。有時候周有光覺得自己一事無成,認為自己給不了妻子好的生活,於是就寫信跟她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張允和跟他說,美好的生活是我們一同創造的,不是你給我的。就這樣,從國家成立開始,一直到內亂結束,兩個人相互扶持,對對方給予了足夠的支持。

結語

兩人晚年之後的生活,更是讓別人感到羨慕。每天他們都要喝兩次紅茶,每次都要碰杯,就好像當初結婚一般。可是在2002年之後,碰杯聲就再也沒有響起來了。妻子的離世,對於周有光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他差點都走不出陰影了。後面周有光也是振作起來了,只是每當有空的時候,周有光總是會回憶起兩人以前的生活。

雖然已經年過百歲了,但是周有光依然不願意閒下來,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放到了學習上面。自從漢語拼音被發明出來之後,周有光還出版了很多的圖書,別人問他長壽的秘訣的時候,周有光總是笑著說:死神那麼忙,可能把我給忘記了。我國最牛老人,發明了漢語拼音,還和愛因斯坦是朋友,活到了112歲。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可能周有光就是最好的代表人物了。雖然說現在已經是年過百歲的年紀了,但是只要他還有心思學習,那麼他就是年輕的。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超牛的老頭:和愛因斯坦是好友,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了112歲
    談及到語言,不免讓我們想到這位中國超牛的老人,是他的締造拉近了人與人的信任,國家的日益強大,在浮華亂世中,才得以使我國的文化撒到全世界的角落並播下了奇妙的種子。在這行色匆匆的時代,讓我們停下來緬懷這位偉人吧!
  • 近代奇人周有光:活了112歲,創造漢語拼音,曾與愛因斯坦聊過天
    語言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我們在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會通過各種方式讓我們開口說話,進了幼兒園,我們開始接觸漢語拼音,通過學習漢語拼音,我們的詞庫開始不斷的強大起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這位近代奇人——周有光先生。
  • 此人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還和愛因斯坦是好友,活到了112歲
    引言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正是因為我們有著獨一無二的文字,因此,我們的文化才能歷經千年傳承而沒有消失,如果說中華文字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遭遇到毀滅性打擊的話,那麼,這對於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而言,都是一種滅頂之災。
  • 你知道漢語拼音誰發明的嗎?此人一生淡泊名利,活了112歲
    沒錯 第一節課老師教我們的就是學習漢語拼音 a o e ,對於初進校門的我們 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 但是偏偏碰到漢語拼音的時候感到頭暈,又是聲母 又是韻母 又是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對於滿腦子只想玩的我們 要學習這些 簡直比挨爸媽的一頓打還要殘忍,小編小時候就害怕學習漢語拼音 甚至和小夥伴們一起編了一段順口溜,a o e 雞叨饃 老師讓我們上大學,想要用順口溜的方法從「側面」來記住這些頭疼的漢語拼音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
    網絡配圖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了你知道嗎?他叫周有光,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2015年,周有光迎來了110歲大壽。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與時俱進」。文化批評家解璽璋在接受採訪時稱讚周老「心態很好」。他表示,老人雖然處於高齡但卻天天上網,喜歡接觸電腦,對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是著名語言學家、文字學家、經濟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
  • 發明漢語拼音的他今年111歲了…
    發明漢語拼音的他111歲了每個使用漢語拼音的人都得感謝這位老人:他叫周有光,他是銀行家、著名經濟學家,後來他對語言文字感興趣,又成了語言學家、文化史專家,發明了漢語拼音。1月13號,他迎來了111歲的生日。人們紛紛在網上祝他生日快樂。他笑稱:「上帝糊塗,把我忘了!」
  • 「上帝」終於記起他:112歲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這曾是周有光最愛說的一句話。  前天,周有光剛剛過了自己112歲生日。昨日凌晨3時30分,周有光便溘然長逝。  據周有光生前好友、解放軍總醫院退休醫生蔣彥永介紹,1月13日,他還去探望了周有光先生,情況還算可以。但夜裡他身邊親屬來電話說,周老情況不好,半夜立刻送至協和醫院。時至凌晨3點半,周老駕鶴西去。
  • 漢語拼音的發展
    《漢語拼音方案》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們頭腦裡「想」出來的。它是在過去的「直音」「反切」和各種為拼寫漢語而設計的拼音方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經歷了曲折的演變過程。「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來標註漢字的讀音。如:「畢,音必。」「反切」法。這是用兩個漢字相拼來給一個字注音,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如:「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聲母、宗的韻母和聲調為冬注音。
  • 推普ing | 漢語拼音的前世今生
    如:「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聲母、宗的韻母和聲調為冬注音。三十六字母唐朝的守溫和尚分析漢語聲母韻母和聲調,發現聲母有三十來個,就用三十個字去代表聲母,發明了「不芳並明……」三十個「字母」。後來,宋朝人增添至三十六個,稱為三十六字母。
  • 上帝帶走了這位112歲的男神,也收走了一個時代
    然而今天中午就看到新聞,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我這烏鴉嘴……是的,周有光是光緒年間出生的人,他比溥儀還大了快一個月。這個世界上活到112歲的人本來就是鳳毛麟角,何況是這樣一位集各種傳奇於一身的學者、思想家。
  • 合肥女婿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1月14日凌晨3點半,周有光在北京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在1955年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在他主導下,中國建立了漢語拼音系統,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就在昨天,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生日。周有光其人:百歲老人歷經「四朝」周有光,原名周耀平,「周有光」是他的筆名,「有光」後來成為他的號。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那時還是清朝光緒年間。他的一生經過了晚清、北洋、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周有光身上的標籤實在太多:作家沈從文的連襟、才女張允和的丈夫、經濟學家、語言學家。周有光一輩子活出了別人幾輩子。
  • 漢語拼音的歷史
    1892年盧戇章的《一目了然初階》一書中提出的「中國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等都屬於假名系。 ② 速記系:採用速記符號作為拼音符號。1896年到1897年兩年間出版的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等書中提出的方案都屬於速記系。 ③ 拉丁系:採用拉丁字母作為拼音符號。
  • 拼音之父登上谷歌封面 他窮盡一生讓世界認識中國
    和溥儀做「飯友」,動不動約飯  還和胡適、徐志摩、老舍  周恩來、陳毅成了親密的朋友  他的人生堪稱厚重  他的經歷可謂傳奇  他是漢語拼音之父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  出生於常州青果巷的一戶普通人家  除他之外,這條巷子還出了另外兩位名人  趙元任和瞿秋白
  • 馮志偉|《漢語拼音方案》之前的拼音探索
    《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已經60年了,現在漢語拼音已經成為拼寫漢語普通話的國家規範和國際標準。《漢語拼音方案》是我國人民探索漢字注音方法的重要成績(馮志偉,1997)。為了給古老的漢字注音,我國人民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從唐朝末年守溫的三十字母開始,至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本文中,讓我們回顧一下《漢語拼音方案》之前拼音探索的艱苦過程。
  • 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
    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是如何學習漢字發音的,這種發音的方法學習效率如何? 中國古代文盲遍地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不是漢字的學習難度太大?古代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非常難。為什麼歷史是一部貴族史?因為普通人連字都不認識,如何能進入以文才取仕的上層階級?
  • 我有點疑惑,就是漢語拼音發明之前,漢字一樣存在吧?那它的發音靠...
    X 我有點疑惑,就是漢語拼音發明之前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是中國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時間最長的注音方法,它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以「跟」字為例。直音法:跟音根,是指「跟」讀如「根」。
  • 教娃拼音抓狂的你,有沒有想過是誰發明了bpmf?
    是誰發明的?徐春偉:廣義上的漢語拼音要追溯到明末。1605年,義大利利瑪竇在他的書上,用拉丁文字給漢字注音,這書《西字奇蹟》。1625年,時屬比利時的金尼閣在他的基礎上改良拼音方案,寫成《西儒耳目資》。他倆的拼音方案被稱做「利—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