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壓枝頭低,隨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相傳我們民族最初的文字是由倉頡創造出來了,也正是文字的出現,我們才有辦法將文化傳承下來。對於我們民族來說,文字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文字在我們的入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到一本簡單的書籍,大到國家大事的交流,實際上都離不開文字的存在。
假如沒有文字,現代社會能不能繼續運轉下去尚是個問題。文字除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之外,還是我們思想交流的手段。正是有了文字作為媒介,所以各種不同的思想才能碰撞在一起,構建了各種不同的燦爛的文化。
曾經我們華夏遭受了一場苦難,差點就連漢字的存在都要消失了。好在無數的有志之士的努力,才能讓漢字保存下來。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起一位老人的存在了,他為漢字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國最牛的老人,發明了漢語拼音,還和愛因斯坦是朋友,活到了112歲。
思想的外衣——啟蒙
在1906年的時候,一個叫做周有光的嬰兒誕生在了中國江蘇。他的曾祖父在清朝的時候是個大官,家世顯赫。只是後來隨著清朝的覆滅,周有光的家道開始中落。到了後面,甚至只能靠周有光的父親給別人教書來養活一家人,跟以前前呼後喚的日子一對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當年周有光在讀書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們學習國語還有白話文。但是平時老師跟同學們之間的交流,依然是使用著方言而且平時寫文章,居然是用文言文寫的。當時年少的周有光就覺得非常的奇怪,後面經過了一位特別的老師的啟蒙,周有光開始對白話文感興趣起來了。
後面周有光靠著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當時的名校——上海聖約翰大學。但是周有光入學之後發現,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基本上都是靠英語的。但是因為有著印表機的存在,所以溝通起來也不算麻煩。
明明都是中國人,為什麼平時交流都是用英文呢?周有光對於這個現象充滿了疑惑。後面經過周有光的調查,發現這裡的學生和老師來自全國各地,口音和方言都是不一樣,平時很難交流,只有共同使用英文,這樣子才能將教學工作開展下去。這個發現讓周有光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於是他決定要對文字進行一場革命,樣所有中國人都說自己國家的語言。
大學畢業之後,周有光很多同學都開始工作了。但是使命在身的周有光選擇了赴日留學,打算增加自己的學術修養。但是等到周有光回國的時候,命運跟她開了個玩笑--抗日戰爭爆發。此時國內到處都在大戰,死傷無數,人們都忙著躲避戰亂,誰又會去理會周有光的文字改革呢?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國內恢復了平靜,各地工業也開始發展起來了。周有光也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新華銀行的職位,他被上司委派到華爾街任職。在華爾街呆了三年多的時間後,有天有個朋友找到了周有光,說現在愛因斯坦想要找個人聊聊天,周有光有沒有興趣。周有光一聽,這肯定有興趣啊!於是立馬梳洗打扮了一番,就跟著朋友走了。
等到周有光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愛因斯坦的房門時,卻發現愛因斯坦打扮邋遢,就好像是在跟自己的朋友交流一樣,表現得很平和。愛因斯坦問周有光說:假如一個人的壽命只有60歲,除去如睡覺吃飯等必要的時間之外,還有17年的時間可以支配,你會怎麼做?
聽了愛因斯坦的話,周有光煥然大悟。於是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周有光不敢浪費一分一秒的時間,全力專研語言學,似乎曾經那個帶著使命的周有光回來了。
事業上驚天動地,卻時常深思熟慮
在紐約的時候,周有光常常跟一眾國內學者交流,一起討論有關於中國語言的問題,這些學者都認為周有光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認為他肯定能將文字改革成功。
後面新中國成立了,遠在美國的周有光一聽這個消息,立馬辭去了現在的高薪工作,然後馬不停蹄的回來報效祖國,這次他直接在復旦大學裡面當一個經濟學的教授。可惜後面命運再一次跟他開了玩笑--工資改革來了,周有光瞬間少了80%。但是這次周有光沒說什麼,依然開始了自己的研究,使命已經不容他繼續抱怨下去了。
後面周有光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親自給周有光發來了邀請,希望周有光能夠參加國家的文字改革會議,而且讓他擔任領導者。起初周有光是拒絕的,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這個實力,後面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周有光才願意接過重擔,為國家的文字奉獻自己的力量。
此時周有光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且以往在文字上花費時間積累的知識,遠遠達不到理想中的效果,一時之間,周有光感覺非常難受。於是周有光在文字研究上面花費的時間就更多了,就是希望改革能夠成功。
最後在所有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之下,終於得到了成功的結果了。周有光帶領眾人創造出來了一套漢語拼音系統,受到了全國百姓的支持。後面隨著《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出現,才確定了我們現在使用著的26個漢字拼音。
九如巷的女人,是幸福的
這個生長在蘇州九如巷的女人叫做張允和,雖然生活在戰亂紛飛的年代,但是張允和卻非常幸運地遇到了周有光。
兩人在讀書的時候認識,對對方都感覺很滿意,所以很快就在一起了。跟自己的事業相比,在愛情上周有光似乎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但是兩人卻很恩愛。有時候周有光覺得自己一事無成,認為自己給不了妻子好的生活,於是就寫信跟她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張允和跟他說,美好的生活是我們一同創造的,不是你給我的。就這樣,從國家成立開始,一直到內亂結束,兩個人相互扶持,對對方給予了足夠的支持。
結語
兩人晚年之後的生活,更是讓別人感到羨慕。每天他們都要喝兩次紅茶,每次都要碰杯,就好像當初結婚一般。可是在2002年之後,碰杯聲就再也沒有響起來了。妻子的離世,對於周有光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他差點都走不出陰影了。後面周有光也是振作起來了,只是每當有空的時候,周有光總是會回憶起兩人以前的生活。
雖然已經年過百歲了,但是周有光依然不願意閒下來,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放到了學習上面。自從漢語拼音被發明出來之後,周有光還出版了很多的圖書,別人問他長壽的秘訣的時候,周有光總是笑著說:死神那麼忙,可能把我給忘記了。我國最牛老人,發明了漢語拼音,還和愛因斯坦是朋友,活到了112歲。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可能周有光就是最好的代表人物了。雖然說現在已經是年過百歲的年紀了,但是只要他還有心思學習,那麼他就是年輕的。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