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愛上路邊野餐和畢贛和凱裡

2020-12-23 精靈和篝火

「謝謝收看本臺今日節目,每期節目之後陳昇將為您朗誦他的詩歌作品,陳昇是凱裡診所的一位醫生,著有詩集《路邊野餐》」

看完路邊野餐,媽媽問導演多少歲,我說很年輕啊,89年的。她很驚訝。第一遍看的時候,電影所有元素都安安靜靜的闡述甚至從未走出來過,輕鬆而淡然。

這部電影適合陰天看。適合有想念的時候。思念已逝的人,我想在夢裡被擁抱的時候,能不能再把你們看仔細一點。幸好,借夢可以完成心願,就像畢贛的長鏡頭,蕩麥,我們見面了,我給你唱了一首小茉莉。

「背著手 在亞熱帶的酒館門前吹風 晚了就坐下 看柔和的閃電背著城市 亞熱帶季風的河岸 淹沒還不醉的橋 不醉的建築 用靜默解酒 明天 陰 攝氏三至十二度 修雨刷片 帶傘 在戒酒的意識裡 徒然下車 走路到天晴 照舊打開 身體的衣櫃 水分子穿越纖維」

虛擬了一些自白:

幾十年見不到我還是很想念你,你重病了,我也身體年邁,好想去見你。你的襯衫我還留著。

重病我還是想見見你,我知道快走了,已經託兒子去找你,可是直到生命盡頭也沒有見到你。

花和尚對我有恩,我替他出頭被坐牢的九年,在獄中時母親和妻子都走了,我的妻子喜歡跳舞,後來在夢裡我見到她了。我愛衛衛,他跟著老歪總是朝不保夕,我也夢到了他長大後的樣子,還帶著他的女朋友。

原創

這部電影總是感動,我的夢裡,常常有昏暗的天色,總是藏著我心愛的人。像電影的基調一樣,昏昏欲雨,像在奶奶家端著碗跑到院子吃飯時的天氣,有小河和玉米林公路的老家。

場景,舞廳 瀑布 撞球 麻將館 摩託車。喜歡自然收錄的聲音,麻將的譁啦聲,喜歡雨天昏藍色在院子裡燒起木材火堆,看得到遠方山和樹林。

很感激畢贛把我對凱裡的記憶更新了一遍,西江苗寨的雲霧繚繞,也是電影裡的暗藍潮溼。

我們住在山上的民宿裡,許多駐唱酒吧,當時在橋上遇到摘了果子的村民,我們買下來去店主門口的泉水洗了一遍,店主說山裡日出很好看,第二天就起了很早很早在霧裡看到了日出。

路邊野餐最愛一段詩:

許多夜晚重疊

悄然形成黑暗

玫瑰吸收光芒

大地按耐清香

為了尋找你

搬進鳥的眼睛

經常盯著路過的風

每次看完這部電影都是淚目,最愛的一部電影,夢讓我們感動,懷念,柔軟。

相關焦點

  •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讚譽和詆毀早就習慣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讚譽和詆毀早就習慣「2015年8月15日,畢贛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11月21日,畢贛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12月1日,《路邊野餐》獲第37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金氣球」獎。畢贛,1989年生於貴州凱裡,今年27歲,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
  • 畢贛與《路邊野餐》:27歲的貴州導演和他的大師雛形之作
    儘管畢贛自認為《路邊野餐》「本質上沒那麼高級」,就是講時間、離別和重逢,「講普通人的感情,講普通人的遺憾。」然而,區別於時下扎堆的爆米花電影,這部致敬了侯孝賢和塔可夫斯基的文藝片,實在顯得獨樹一幟。誰是畢贛讓畢贛愛上電影的影片是《導盲犬小Q》,喜歡小動物的他被深深打動,還因此拍了第一部短片《老虎》。
  •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路邊野餐》是用長鏡頭寫的詩
    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兩項大獎。 王天行 圖瑞士當地時間2015年8月15日21點,第68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頒獎禮上,中國青年導演畢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路邊野餐》獲得「當代影人」競賽單元最佳新導演獎以及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兩項大獎。
  • 電影 《 路邊野餐》
    我是因為近來看了挺多是枝裕和的電影,對於這類影片比較有了耐受力。曾經小津安二郎的片子我是完全看不下去的,覺得慢吞吞,溫吞吞,平淡寡味到無法忍受。這兩年內心相對安靜很多以後,我發現我能靜靜去看小津的作品,然後也能看出好了。所以是枝裕和的電影很得我心,平淡的鏡頭,不教條的電影語言,看似什麼都沒說,但其實把生活講得很通透。
  • 在凱裡,造一艘宇宙飛船|畢贛專訪
    畢贛,1989年6月生人,苗族,貴州凱裡人,山西傳媒學院08級編導專業畢業。身材不高,言表率真,愛打「實況足球」。據說拍攝《路邊野餐》兩個月期間總共經費不過二十萬人民幣,還時常「資金周轉不靈」。演主角的是自家姑父和外公(倆人偶因演技問題爭吵),其它演員來自於朋友,朋友推朋友又來幾個朋友。《路邊野餐》最後的成片裡有個40多分鐘的長鏡頭,後來被世界各地影評人盛讚。
  • 為什麼會看不懂《路邊野餐》呢?
    《路邊野餐》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但很多觀眾直言看不懂,逼得導演畢贛在接受採訪時不得不說「看不懂我的電影,我可以道歉」。打破線性敘事模式的電影其實有很多,這不是畢贛的首創。但畢贛這部《路邊野餐》選擇打破線性敘事模式,是由其電影思考的主題決定的。
  • 《路邊野餐》備受讚譽 畢贛自稱「把看電影叫面壁思過」
    「侯孝賢導演的評價,比獎項更重要」   《路邊野餐》出來後,被不少影評人稱讚有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潛行者》和侯孝賢《南國再見,南國》的味道,很難想像幾年前才24歲的畢贛能拍出讓大家看出大師影子的電影。對於「這部電影的風格和你的年紀不太相稱」,畢贛反問:「你知道牛頓是在幾歲完成他想做的事情嗎?
  • 去年的今天,我去了《路邊野餐》電影拍攝地
    去年的今天,我在蕩麥,也就是《路邊野餐》裡那個現實與回憶交織的小山村,也就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大風洞鄉平良村...去凱裡,當然是因為中《路邊野餐》的毒太深,我太喜歡了,2016年個人最佳,我一定要去電影拍攝地看看。
  • 畢贛的《路邊野餐》:國產片這些年缺少的,正是這部電影的氣質
    這是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毫無疑問,《路邊野餐》是近幾年讓人感到欣喜的國產片。比忻鈺坤導演的《心迷宮》感覺還要好。作為89年出生的青年導演,人生的第一部長片就能達到如此水準,前途真的不可限量。給於一定的時間,相信導演畢贛也許就是下一個賈樟柯,甚至侯孝賢。他12年拍攝過一部黑白短片《金剛經》,獲得香港IFVA電影節特別表揚獎。
  • 其實,《路邊野餐》也沒那麼難懂
    《路邊野餐》劇照對於我這個湖北人而言,貴州方言、「山路十八彎」、野人傳說、穿著微透內衣的廉價劣質緊身上衣的女人,這些都不陌生,看《路邊野餐》,我沒有絲毫獵奇心。廁所是一個大水缸,人就蹲在水缸踏板上解手,我承認自己沒勇氣面對那種廁所。對村民而言,外面的世界和貧困的當地反差太大,有人去了趟凱裡,即《路邊野餐》裡那個看來不那麼發達和特別的城鎮,回村之後就絕望自殺了。快離開時,村民送別支教的大學生們,一起喝了數不清多少碗米酒,朋友第一次喝醉,釋放了大量情緒。聽說《路邊野餐》,就是在這種米酒灌溉下培育出的。
  • 畢贛回應《路邊野餐》狂攬國際大獎卻遭市場冷遇
    電影《路邊野餐》劇照。 攬得13座電影獎盃的文藝片《路邊野餐》,上映前就收穫一片叫好聲。然而,影片上周五公映後,每天的全國排片佔比不足百分之一,三天總票房勉強破300萬元。在《路邊野餐》上映前,不少影評人集體「安利」這部斬獲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文藝片,認為它是「今年暑期檔最值得一看的片子」。當片方宣布只放映10天時,還一度被質疑是在「博眼球」。 市場擊碎了一切願望和猜想:上周五首日票房不足百萬元,周末單日票房也只略高於百萬元。與之對應的全國排片佔比也非常「穩健」,均在百分之一以內。
  • 《路邊野餐》:最動人是永恆的鄉愁
    畢贛的《路邊野餐》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奇妙而迷人的觀影體驗,它讓我想起泰國導演阿彼察邦的神秘叢林。
  • 《路邊野餐》詩意與視聽構建分析
    《路邊野餐》是由畢贛執導的劇情片,陳永忠、餘世學、郭月等聯合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生活在貴州凱裡的鄉村醫生陳昇,為了尋找侄子,來到陌生的小鎮,在這個亦真亦幻的小鎮中,他與逝去的愛人張夕在一個神秘時空獲得重逢的故事。
  • 《路邊野餐》:一場關於時間、地域的詩意探索
    如此一部無任何「明星」出演、低成本製作的電影能在院線上映實屬不易,獨立極端的影片基調更是廣受觀眾和行業人士的好評,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電影《路邊野餐》英文名:Kaili Blues(凱裡布魯斯)——電影名字聽起來直接並且顯露出濃烈的詩意和浪漫色彩。凱裡就是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地,也是導演畢贛的家鄉。
  • 《路邊野餐》42分鐘長鏡頭獲贊 畢贛對票房沒壓力
    原標題:畢贛:我和南京特別有緣   由金馬獎新晉最佳新導演畢贛執導的電影《路邊野餐》,將於7月15日在全國公映。整部電影有著連接過去、當下和未來的三段式結構,當中又穿插著很多詩歌、任賢齊、伍佰等人的音樂以及兒歌。陳昇在尋找衛衛的過程中,又進入如夢似幻的故事情節,再加上整部電影靜謐的基調以及偏綠色的畫面色調,確實讓不少影迷看得很陶醉。   觀眾關於這部電影最熱烈的討論就是片中那段長達42分鐘的長鏡頭。
  • 《路邊野餐》走紅 畢贛:有人需要藝術電影,我們就能存在
    由畢贛擔任導演、編劇,陳永忠等主演的電影《路邊野餐》將於7月15日全國上映。近日畢贛接受京華時報專訪,談及這部在圈內獲得好口碑的藝術電影,回應片中長鏡頭、影片中詩歌化電影語言遇到的不同評價。將自己詩歌融入電影語言中,生活中的他卻稱自己是「普通」青年,也會和家人一起關注商業的流行的東西。
  • 不止《路邊野餐》,這些影片都有你要的"詩和遠方"
    《路邊野餐》海報    1905電影網專稿 「當我的光曝在你的身上,重逢就是一間暗室。」這句話出現在7月15日上映的電影《路邊野餐》宣傳海報上,它來自導演畢贛的一首詩,同時也出現在影片《路邊野餐》中。    《路邊野餐》是畢贛導演的長片處女作,畢贛本身是一位詩人,寫過詩集《路邊野餐》,而影片《路邊野餐》則是他用夢境與現實打造的時空交錯的電影詩。
  • 畢贛專訪:我下一部電影才是真正重要的作品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在講戲作為一位在中國生存的年輕導演,畢贛如此評價帝都這個「華語電影的產業中心」。但是,為了《路邊野餐》的電影宣傳,最近這段日子,畢贛還是需要從貴州凱裡飛到北京。其餘的大部分時間,這個去年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得主,都同家人生活在凱裡,就連貴陽也很少去。
  • 《路邊野餐》珍藏限量版藍光/DVD,眾籌在即!
    《路邊野餐》橫空出世,已然成為2016年華語電影的最耀眼的一抹色彩。然而,這部電影在影院上映僅10天,很多觀眾還來不及過把癮,來不及二刷、三刷《路邊野餐》……深焦DeepFocus獲得版權方聯合授權,將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發行《路邊野餐》珍藏限量版藍光/DVD。
  • 喝時間釀的酒——《路邊野餐》
    導演畢贛憑藉《路邊野餐》拿到臺灣金馬獎 最佳新導演獎。但這並不是我要寫這篇影評的原因。第一:這是一部極罕見的探討時間這個概念本身這一主題的電影。而且完成度很高。第二:這是一部對電影語言本身很尊重,但也極具文學性的電影。而且兼容的很好。第三:網上對本片的影評很多都是亂開腦洞,隨意攀附。而且一個能打的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