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蕪湖,吃一碗鑊氣十足的澆頭湯麵

2021-02-16 該晚

對我而言,吃澆頭湯麵完全是因為陸文夫《美食家》一書勾起的饞蟲。

陸老先生對蘇州飲食文化悵惘的深情,讓我曾經很衝動的跑去蘇州朱鴻興吃了碗蘇式澆頭湯麵,吃完感覺「湯和澆頭確實不錯」不虛此行。

 

時常會想像自己和書中的朱自治一樣,早起三更跑到朱鴻興麵館去吃頭湯麵,跟跑堂夥計嘴裡唱到:「來哉,清炒蝦仁一碗,要寬湯、重青,重澆要過橋,硬點!」

當得知雕塑公園附近新開了的一家江浙風味的澆頭湯麵館,照例,東奔西走,又是一次美食尋覓。

按圖索驥,很容易找到這家麵館。

簡單的粉牆黛瓦徽派裝飾,門額上的六城巷李記麵館的牌匾,在喧囂社會的快節奏中,給人復古的氣息。

推門而入,店鋪不大。
進門處有一個滷味間,放有烤雞、烤鴨、火雞腿、雞爪等滷味燒臘,色澤誘人香味撲鼻。
店中整齊的擺放幾張桌椅,懸掛的書畫也頗有些詩情畫意,紅色燈籠映襯的暖色光,給人安靜祥和。

江浙的澆頭湯麵講究每一碗的澆頭都是現炒,老闆炒制澆頭的同時,拿起麵條,待鍋中水滾沸著,投鍋煮麵,面浮起用笊籬撈出過涼水。


面起水,往笊籬中一頓,抖一抖,翻兩翻,卷緊,面碼入碗中絲毫不亂,最後加入炒好的澆頭,於是乎湯、澆頭、面,組成了澆頭湯麵的全部。

端上桌的湯麵,澆頭鑊氣十足,芳香撲鼻。「鑊氣」說起來帶有一點玄幻,它是特有的、深入食材靈魂之中的隱形調味料,它不同於一般的調味料,無顏色無形態,用手抓不住,用眼不一定能看到。

「鑊氣」簡而言之是指端到桌子上菜品的熱乎程度,講究「鑊氣」說白了就是品嘗菜餚在最新鮮出爐的那一刻。

吃麵先喝湯,江浙的湯麵特別注重講究湯頭的味道。眼前的這碗湯頭,味鮮醇厚,鹹淡適中,醇厚綿長之餘味,而食後口不幹。

 

再說澆頭,點的腰花面,大塊腰花給的分量很足

腰片切花刀,猛火爆炒,再搭配一些小青菜、芹菜粒、青紅椒絲,香乾,煸炒後熬煮,腰花的腥膜處理的十分乾淨,沒有很重的腥臊味,腰花入口不失脆嫩清爽,很地道的杭幫風味。

 

面有細面粗面可選,口感也是帶著點筋道,面在澆頭湯麵裡主要給鮮美食材借味而用,絲毫不會搶奪湯頭和澆頭溫潤的口感。

老闆熱情推薦的鱔魚面也好吃,可惜因為黃鱔的品質不可控和價格成本問題,鱔魚面不是天天有,得碰運氣。

來了幾次,老闆沒買到合適的黃鱔,鱔魚面只得作罷。

常規的澆頭,例如肉絲、豬肚、大腸、爆魚、雜醬、三鮮、排骨、牛肉等是麵館中的常備澆頭,都會供應。

三鮮面中的爆魚澆頭,魚塊炸得外焦裡嫩,滷汁醃製入味,吃起來綿軟多汁,味道透著鮮美,甜鹹味也恰到好處。

鮮蝦沸水焯燙,撈出後迅速放入冷水中浸泡片刻,保留了蝦肉的鮮甜。

值得一提的是老闆家澆頭湯麵也可以做成炒麵,個人感覺炒麵口味更勝於澆頭湯麵。

炒麵是浙式風格,比較的清爽,沒有我們蕪湖本地那種濃油醬赤的小鍋炒麵的油膩感,炒麵煸炒入味,配料豐富,一向不甚喜歡小鍋炒麵的我,也是舔著嘴一路吃到光碟結束。

光吃炒麵,可能會有些口乾,建議搭配一碗老闆自製米湯雞蛋湯

米湯雞蛋湯做法簡單,煮開的米湯衝進雞蛋液中快速攪拌,類似北方SA湯的做法。

再加入西紅柿青菜色彩點綴,少許鹽調味,喝起來清淡美味,有一種「大道無形」的韻味。

豪不誇張的說,我連喝了三碗,竟將那小半鍋米湯雞蛋湯給消滅了。

和老闆閒聊中得知,他家的湯頭,是用做爆鱔餘下的鱔骨,及各種自製秘方的調料,加以文火慢熬而成。

現在人吃的精緻也吃的挑剔,湯頭用味精、調料隨便糊弄對付,好壞一口就能嘗出來,不能自己砸了自己的生意。

吃過幾次後,也算是老顧客了,和老闆也變得熟絡起來,老闆不忙的時候坐下聊聊天。

老闆是蕪湖無為人,廚師出身,早年間在外闖蕩,後來在烏鎮開了個麵館。老闆很自豪的說,很多烏鎮當地人都會來吃他燒制的澆頭湯麵...老闆打開了話匣子,和我說了很多他的過往、當下、故鄉、遠方。

多年闖蕩在外,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思念家的溫暖與溫情,為了孩子的學習與成長,毅然關了烏鎮的麵館。

回到家鄉,還是幹起老本行開了這間麵館,生意雖比不上在烏鎮,但是一家人團圓其樂融融,「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也是一件幸福美滿之事。

一說到孩子,小辮子老闆綻放了眉目間的溫柔,「不想再錯過孩子的成長了。」

一箸面品出紅塵世俗的滋味,雖是煙火氣,或許平凡,卻令人心安。美味與堅守徜徉在油鹽醬醋之中,情懷與思念凝聚在鍋碗瓢盆之間。 

走,去吃一碗鑊氣十足的澆頭湯麵!

相關焦點

  • 一碗生猛的澆頭面
  • 殳俏:一碗生猛的澆頭面
  • 起個大早,只為一碗蘇州頭湯麵
    由此可見老蘇州早晨的一碗麵是何等的重要在蘇州開好一家麵館,是一件非常困難和辛苦的事情。這裡有最挑剔的吃麵食客——麵湯味道不正不行,麵條不夠韌不行,面澆頭不夠新鮮不行,下面師傅手法不地道不行……總之,稍有不足,立馬門可羅雀。
  • 上海本幫面VS蘇式湯麵,哪一碗麵才是你心目中江南麵條的代表?
    本幫面注重麵條口感,而且做法多樣,或幹撈或湯麵,都非常美味。不過要說最大的特點,那還真的莫過於那花樣繁多的澆頭!接下來我們一道一道澆頭吃起來!面的做法:湯麵還是拌麵?說完了各種各樣的澆頭,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面的做法,主要有兩種:湯麵和拌麵。先來看看湯麵的代表特色。雪菜黃魚湯麵黃魚面可以說是本幫湯麵裡最經典的一款了,湯色乳白入口鮮香濃鬱,黃魚肉細嫩鮮美,一碗下肚真的是非常滿足。
  • 你有一碗湯麵,讓我歡喜讓我憂
    ▲ 媽媽的菜好吃到哭最後湯母和玉面迎來美好的大結局,一碗帶著愛的湯和面,如果合作做成一碗湯麵,該有多誘人啊。不禁想像各地湯麵裡湯和面發生的故事:面扇著手說「好熱啊,湯湯快快澆上來」;湯為面撐起澆頭說「這樣是不是頭上就不重了」;面說「你再挪過來一點,我好掛住你的味道」。兩個戲精的戲碼還不止這些,甚至吵架了就加老乾媽辣醬,吃醋了就澆一大勺陳年老醋……這樣的故事好像能講好多,各地的湯麵請對號入座。
  • 澆頭面記
    澆頭面記圖文|網絡編輯|易向江南的眾友人都嗜吃麵,每每到了難以決定下一頓吃什麼的時候,總故作謙虛地說:「我來碗面就好。」殊不知,大多江南人吃麵,並非真心只吃那樸素的一碗麵,其實是貪戀面上的澆頭。所以最後到了麵館,只見那一桌子的小盤小碗的澆頭,燜肉、炒肉、肉絲、爆魚、塊魚、爆鱔、鱔糊、蝦仁、三蝦、滷鴨、腰花、三鮮等,簇擁著清湯寡水的一碗麵,只能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面痴之意不在面。
  •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蘇式湯麵裡了
    唯一能讓低調的蘇州人心生悸動、躍躍欲試的,是一碗頭湯麵。令人好等的三蝦麵和楓鎮大面,能讓蘇州人忘記路程、時間,不辭辛勞去趕一碗頭湯麵。爺爺帶爸爸、爸爸帶兒子,趕頭湯麵不算歷史底蘊深厚的習俗,卻也一碗接一碗地傳承下來。即使現在年輕人不時興趕頭湯麵,臨近中午,還是有很多面會宣告售罄。人們認為蘇州人精緻,大概就是看到老蘇州風塵僕僕趕老遠路莊重地吃一碗麵的場景吧。
  • 地道 | 蘇州人的精緻,全在蘇式湯麵裡了
    唯一能讓低調的蘇州人心生悸動、躍躍欲試的,是一碗頭湯麵。令人好等的三蝦麵和楓鎮大面,能讓蘇州人忘記路程、時間,不辭辛勞去趕一碗頭湯麵。爺爺帶爸爸、爸爸帶兒子,趕頭湯麵不算歷史底蘊深厚的習俗,卻也一碗接一碗地傳承下來。即使現在年輕人不時興趕頭湯麵,臨近中午,還是有很多面會宣告售罄。人們認為蘇州人精緻,大概就是看到老蘇州風塵僕僕趕老遠路莊重地吃一碗麵的場景吧。
  • 【誰才是蕪湖面霸?】盤點蕪湖最好吃的炒麵美味 你吃過幾種?
    說起「面」,蕪湖人對它可是有份獨特的喜好,無論是炒麵、湯麵,寬面、細面,蕪湖人都能做出花樣來,今天,小皖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咱蕪湖最好吃的幾家炒麵館子
  • 憑518種澆頭,成功創下新世界紀錄
    一番嚴格的審查過後認證官宣布挑戰成功蘇式面成功創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紀錄↓↓↓「世界上澆頭品種最多的原湯麵」考究的麵湯,韌性十足的麵條,豐富的澆頭只有具備了這三者才算是一碗正宗的蘇式湯麵「湯頭」是蘇式面的靈魂一碗合格的湯一定要鮮美且不見任何雜質因為蘇州人吃得精緻又挑剔湯頭好壞一口就能嘗出來你如果在湯頭上糊弄顧客那就是自己砸自己生意了
  • 蘇式湯麵大賞
    蘇州人的一碗湯麵,早已超出了一頓簡單的早飯的範疇,且早已深深融入了「蘇式生活」之中。寬湯、硬面、重澆頭一、湯是靈魂蘇州有句老話:「吃麵要吃湯,聽戲要聽腔」,湯是蘇面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一碗好的蘇式麵湯,大致由湯、汁、油、青組成。
  • 匠心之道,少有人走的路瓊琳閣面莊:蘇式湯麵的靈魂是湯
    「如果一家麵館的面是要靠澆頭才能吃完,在我看來就是失敗,哪怕是一碗什麼澆頭都不放的陽春麵,也能讓顧客一口氣吃完,這才算成功。」採訪|臧政齊攝影|顧暢場地、部分圖片提供|蘇州瓊琳閣面莊蘇州人對蘇式湯麵的熱愛是由衷的,因此才會有老面客早晨四五點就出門,專程趕到面莊去吃一碗「頭湯麵」。
  • 經典蘇式湯麵大賞
    蘇州人的一碗湯麵,早已超出了一頓簡單的早飯的範疇,且早已深深融入了「蘇式生活」之中。寬湯、硬面、重澆頭01湯是靈魂蘇州有句老話:「吃麵要吃湯,聽戲要聽腔」,湯是蘇面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一碗好的蘇式麵湯,大致由湯、汁、油、青組成。
  • 蘇式頂級湯麵大賞
    蘇州人的一碗湯麵,早已超出了一頓簡單的早飯的範疇,且早已深深融入了「蘇式生活」之中。寬湯、硬面、重澆頭一、湯是靈魂蘇州有句老話:「吃麵要吃湯,聽戲要聽腔」,湯是蘇面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一碗好的蘇式麵湯,大致由湯、汁、油、青組成。
  • 蘇州味道,從面開始——當5款面遇上50款澆頭的故事
    蘇州人吃麵的習俗大約是在靖康之亂後遷都臨安(今杭州),南下的達官顯貴將北方的麵條帶到江南,同時入鄉隨俗,漸漸形成了江南形式的麵條,最明顯的便是從指頭寬甚至腰帶寬發展成了只有一毫米多的細面。蘇州人吃麵是有傳統的。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上海人專門起早坐早班火車到蘇州來吃一碗頭湯麵。如今,依然會有早起的食客,去麵館蹲守一碗頭湯麵。「頭湯麵」,就是早上第一道湯的面,老些的麵館,湯是大鍋熬的。
  • 常熟知名麵館落戶張家港,澆頭比面多,店裡天天人頭攢動
    我國的食客特別喜歡吃麵,各地都有知名的面,蘭州牛肉麵,鄭州羊肉燴麵,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麵,一碗普通的面,看似平常卻底蘊深厚,不同澆頭做出來面的味道截然不同。
  • 蕪湖「牛肉麵大王」來了,一開就是7家店!
    ///1979年 蕪湖 雙桐巷一間小小的牛肉麵館開業光陰荏苒,歲月變遷從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再到出現在合肥人面前它用了41年/初雪剛過,合肥的空氣中彌散著陣陣刺骨的冷意。在這樣寒風凌冽的天氣裡,行過天橋,穿過街道,尋找著那一碗記憶中的味道,為這寒冷的冬天注入一抹暖色。
  • 蘇州人的一碗麵,鮮得眉毛脫落
    聽說上海的評彈藝人,有重要演出,會清晨驅車百裡,到蘇州專程吃碗湯麵,再回滬說書表演時,嗓音中蕩漾著的濃濃吳語其韻味和書卷氣格外地原汁原味。掌聲要比平常高出好幾成。蘇州人的一碗麵是有歷史傳承的。歷史上的蘇州是達官貴人的退隱之地,文人薈萃。他們把「風雅」二字揉成了花瓣化作了深巷中的清風。而世上最大的風雅就是把是把俗事做到極致的優雅。
  • 上海老咪道丨吳茂興「本幫澆頭面」系列,寶藏澆頭隨意組,一碗就滿足,碗碗都上頭!
    都能產生讓人慾罷不能的味道  吳茂興出品的【寶藏澆頭】來啦!!! 百年歷史,饕餮美味,上海老咪道辣肉丁、雪菜肉絲、辣肉糜澆頭任你組合,一碗就滿足,碗碗都上頭、有嚼頭豆瓣的香鹹混合著本幫辣肉熟悉的甜辣氣息一個個個頭大的跟老上海壯丁一樣精肉中帶點油肉口感絕佳怕辣的家長肯定覺得照片上看肉糜那麼紅紅而不辣且鮮挖一勺在調羹裡幹吃,都是美味十足的
  • 上海米道 一塊豬排,一碗湯麵,上海味道
    來源:申江服務導報作者:楊漪圖:楊漪 楊一葉一塊豬排,一碗湯麵,上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