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面開掛!憑518種澆頭,成功創下新世界紀錄

2021-02-17 蘇州微生活


主編蘇小小:大咧咧的女漢紙一枚,心地純善,自詡「扮得了少女,演得了女王」,常「二」神附體,跟我一起遇見不一樣的蘇州。

更多關於蘇小小,請加微信:suxiaoxiao2018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zvlife888

商務電話:18551139005

▁▁▁▁▁▁▁▁▁▁▁▁▁▁

蘇式面在全世界面前露臉啦!

今天

蘇式面憑藉518種澆頭

成功創造了一項全新的世界紀錄!


原本規則要求澆頭種類超300就行

但咱大蘇州直接端出了518種

開掛的節奏!

今天上午

蘇州19家麵館的大廚都匯聚在了

盤門景區的吳門橋北廣場

一起創造一項全新的世界紀錄

在媒體和認證官的見證下

19家大廚同時現場炒制澆頭和下面

家家都憋著大招!

除了常規的爆魚、燜肉等

蘇面大師們連素澆頭都能變出N多花樣來

有的失傳的澆頭今天也被複製出來了!

葷澆頭裡也不乏白果蝦仁

麒麟鮑魚蝦籽明月參等難得一見的種類

看得人十分眼饞!

最後518碗擺得滿滿當當

特別壯觀!

一番嚴格的審查過後

認證官宣布挑戰成功

蘇式面成功創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紀錄

↓↓↓

「世界上澆頭品種最多的原湯麵

518種,想超越很難!

當然本著不浪費的原則

這些面最後都被吃光啦!

蘇式面最大的特點

當然就是講究!

考究的麵湯韌性十足的麵條豐富的澆頭

只有具備了這三者

才算是一碗正宗的蘇式湯麵

麵條必須用直徑為1.25毫米的龍鬚麵

這樣的麵條有面香

吃起來滑爽有嚼勁

而且有經驗的撈麵師傅

面碼在碗裡一定是整整齊齊的

看起來特賞心悅目!

「湯頭」是蘇式面的靈魂

一碗合格的湯一定要鮮美且不見任何雜質

因為蘇州人吃得精緻又挑剔

湯頭好壞一口就能嘗出來

你如果在湯頭上糊弄顧客

那就是自己砸自己生意了

蘇式面的澆頭花樣特別多

隨隨便便一家麵館

就有幾十種澆頭

炒肉、香菇、燜肉、爆魚

辣醬、素交、蝦仁、爆鱔、大排

個個都是配面的好料

特別是時令澆頭

更是把蘇州人的精緻體現得淋漓盡致

比如現在正火的三蝦麵

不僅剝蝦仁、處理蝦籽蝦腦費功夫

拌麵也有很多講究

外人看來吃個面都這麼麻煩

但誰讓咱蘇州人就是講究呢!

蘇州的面文化之所以能如此精緻

跟蘇州人的生活態度不無關係

老蘇州們把吃麵喝茶聽評彈當成每日的必修課

每天早晨一起床

就要趕著去吃一碗頭湯麵

只為了不等湯濁

享受到最清爽面的滋味

這份精緻

怕是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得上了!

蘇州人除了講究面的品相,也很講究吃相

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和澆頭端上來

絕沒有人急吼啦吼的一股腦兒吸溜著吃

而是氣定神閒地一筷子面

一筷子澆頭、一調羹湯

保持著不緊不慢的悠閒節奏

這份老腔調的優雅裡

透著千年來一脈相承的精緻

所以我們常說的「蘇式慢生活」

絕不是一個虛空的概念

從吃麵這種日常小事就能看出來!

蘇式面裡藏著不少門道

外地人很難搞懂

但對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蘇州人來說

卻有一股融進生命裡的熟悉感

蘇州人很戀家

即使工作了也不愛跑的太遠

只安心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這種戀家跟平時生活的精緻和講究不無關係

習慣了這份精緻就難以再接受其他了

蘇式面對蘇州人來說

不僅僅是填飽肚子

還承載著蘇州人戀家的情懷

這份感情是與生俱來的

是小時候吃到大的

是根植在記憶力無可替代的


蘇式面,蘇州人的驕傲!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跟著時令吃吃吃(微信號:gzslccc),「蘇州微生活」編輯發布,未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一碗蘇式面,品盡老蘇州堅守的熟悉味道
    在蘇式面三要素,面、湯、澆頭中,破過世界紀錄的澆頭只是配角,最講究的還要數湯頭!在蘇州,吃個面都能吃出世界紀錄。在蘇州,蘇式面是個神奇的存在,曾憑518種澆頭創造了一項全新世界記錄,被認定為「世界上澆頭種類最多的原湯麵」,別說天天頓頓吃
  • 蘇州味道,從面開始——當5款面遇上50款澆頭的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光蘇州城裡就有2800餘家麵館,2019年蘇州電視臺舉辦了蘇式湯麵的狂歡「蘇州一碗麵」活動,開了近30年的奧灶麵館胥城大廈最終摘得桂冠。麵條在蘇州人的餐桌上漸漸扮演起了各種各樣的角色,早餐、午飯,蘇州人接待外地來的朋友的一頓具有蘇州特色的麵條,一場宴席上帶有獨特寓意的「壽麵」、「生日面」等等,為一桌帶有蘇幫特色的美味錦上添花。
  • 愛了三十年的蘇式面,沒想到被這碗常熟面收服了
    與蘇式面多半是「過橋」的吃法不一樣,常熟面多半是「炒澆面」,澆頭現炒,澆在面上頭;這樣澆頭的汁水與麵湯融為一體,愛吃的人會覺得鮮香過癮,不愛吃的人會嫌湯過於厚重,而面也不再清爽。只要味道好,我都可以!常熟的澆頭比較豐富,相對來說比講究「不時不食」的蘇式面更多選擇。
  • 這家老小區門口的人氣麵館,憑票取面.
    今天探訪的這家人氣老麵館便是這樣的存在,既有五花八門的蘇式澆頭面,又有創新融合的海派面,還有一口就勾起小辰光回憶的老無錫味道,最特別的是這裡的面,都要憑票才能拿到。這家老輕院麵館因為開在老輕院小區門口而得名,面的品類很豐富,各種面從最便宜的4元到最貴的20多,人氣旺的很,一到飯點就座無虛席。
  • 澆頭面記
    殊不知,大多江南人吃麵,並非真心只吃那樸素的一碗麵,其實是貪戀面上的澆頭。所以最後到了麵館,只見那一桌子的小盤小碗的澆頭,燜肉、炒肉、肉絲、爆魚、塊魚、爆鱔、鱔糊、蝦仁、三蝦、滷鴨、腰花、三鮮等,簇擁著清湯寡水的一碗麵,只能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面痴之意不在面。
  • 蘇式頂級湯麵大賞
    提起蘇州,大家往往會想到園林、絲綢和碧螺春,可是只有蘇州人自己才了解,蘇州的面也一樣無法複製。蘇州人的一碗湯麵,早已超出了一頓簡單的早飯的範疇,且早已深深融入了「蘇式生活」之中。寬湯、硬面、重澆頭一、湯是靈魂蘇州有句老話:「吃麵要吃湯,聽戲要聽腔」,湯是蘇面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一碗好的蘇式麵湯,大致由湯、汁、油、青組成。
  • 一碗生猛的澆頭面
    殊不知,大多江南人吃麵,並非真心只吃那樸素的一碗麵,其實是貪戀面上的澆頭。所以最後到了麵館,只見那一桌子的小盤小碗的澆頭,燜肉、炒肉、肉絲、爆魚、塊魚、爆鱔、鱔糊、蝦仁、三蝦、滷鴨、腰花、三鮮等,簇擁著清湯寡水的一碗麵,只能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面痴之意不在面。「澆頭」這詞,自然是「澆上、蓋上」的意思,所以有「蓋澆飯」一說,指的是放在主食上的配菜。
  • 殳俏:一碗生猛的澆頭面
    殊不知,大多江南人吃麵,並非真心只吃那樸素的一碗麵,其實是貪戀面上的澆頭。所以最後到了麵館,只見那一桌子的小盤小碗的澆頭,燜肉、炒肉、肉絲、爆魚、塊魚、爆鱔、鱔糊、蝦仁、三蝦、滷鴨、腰花、三鮮等,簇擁著清湯寡水的一碗麵,只能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面痴之意不在面。  "澆頭"這詞,自然是"澆上、蓋上"的意思,所以有"蓋澆飯"一說,指的是放在主食上的配菜。
  • 澆頭有半張臉大!號稱「東山第一麵館」的蘇州得一鮮,過癮!
    它家招牌面被評為「蘇州十碗面」,在點評上隨手一搜,麵館口味排行上佔據38位,還號稱「東山第一麵館」!不僅如此,還能在魔都超過13000+家麵館中脫穎而出,到底得多好吃啊?這不,最近它家新出了盒裝奧灶面,不管是湯底、面身還是澆頭,都傳承了老店配方;不用跑蘇州不用跑魔都,在家3分鐘就能還原道地蘇式面。
  • 蘇州人的一碗麵,鮮得眉毛脫落
    蘇州人的一碗麵是有歷史傳承的。歷史上的蘇州是達官貴人的退隱之地,文人薈萃。他們把「風雅」二字揉成了花瓣化作了深巷中的清風。而世上最大的風雅就是把是把俗事做到極致的優雅。因此,蘇州人做的一碗麵,精緻程度恰如蘇州園林裡廳堂陳設中的盆景。蘇式盆景樁、盆、幾三者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呈現的。
  • 這家店開了21年,集合三種經典小吃:澆頭面、炸豬排、生煎包!
    而今天,熱線君帶大家去探訪的就是這家以「生煎包」和「面」來命名,卻還要用「大排」來當招牌的店!這集結了三種上海經典小吃的店家,光聽名字就知道自然是上海人開的,而它,也已經默默在上海開了有21年之久…… 炸豬排和辣肉麵
  • 一碗冒著熱氣的本幫澆頭面,在上海人眼裡勝過無數饕餮盛宴
    上海人是極愛吃麵的,不同於西北麵食種類繁多的豪情滿溢,上海面講究的是那一筷面、一勺湯的細細品味,濃湯之上是噴香的澆頭,配合著上海廚師們的巧心思,就可以搭配出無數的選擇,以滿足人們從早餐吃到宵夜的熱愛。上海面系統中有本幫面、蘇幫面、揚幫面和浙江面,後三者逐漸本地化而和本幫面結合創新變成如今的上海面。
  • 北京麵條澆頭,吃的就是那份講究!(上集)
    南米北面,北京也離不開麵食,麵條兒一年四季都要吃,說起面的吃法,北京最出名的便是那五花八門的「滷兒」了,可謂麵條的最佳搭檔,幾十種不重複,保管你吃得心滿意足。北京的滷,在南方稱為澆頭,一碗麵條,甭管粗的、細的、扁的、圓的、長的、短的,少了這勺澆頭,立刻就變得黯然失色了。北京的澆頭,菜碼兒種類要豐富,最好是符合時令,一勺實打實的滷,淋在麵條或者米飯上,瞬間令人食慾大振!
  • 八箋堂麵館系列二 蘇州面 3 戲面
    有時,在小巷弄堂,問德明兄姑蘇城蘇式面哪家好,他說,100個面霸老饕絕對有千種答案,因為好面三千,各花入各眼,蘇州大小麵館多如牛毛,很多人一吃就是很多年、甚至一輩子。。。這樣一來,戲份那就大了。 但姑蘇城每天可以去哪裡吃麵,雖然麵店很多,有時和德明兄坐在車裡還不知道如何選擇?
  • 匠心之道,少有人走的路瓊琳閣面莊:蘇式湯麵的靈魂是湯
    「如果一家麵館的面是要靠澆頭才能吃完,在我看來就是失敗,哪怕是一碗什麼澆頭都不放的陽春麵,也能讓顧客一口氣吃完,這才算成功。」瓊琳閣創始人蘇松瓊琳閣面莊的老闆蘇松是蘇州本地人,烹飪科班出身,畢業於蘇州商業技術學校烹飪專業,曾在蘇幫菜館做紅案廚師多年,後學習蘇式湯麵,專注研究傳統制面、吊湯等技藝,於2006年在書院巷開出首家瓊琳閣。
  • 今天二伏要吃麵!吃什麼面最講究最過癮!北京人最愛的澆頭…
    再將醬油、香油、醋、蒜泥按照自己的口味調成味汁,與黃瓜絲、雞絲攪拌均勻,這雞絲澆頭就算做成了。圖源  圖蟲說到澆頭,這貌似是南方人吃麵才會有的說法!據說蘇州人吃麵條的澆頭多達518種,天天不重樣,也夠吃上一年半載了!也就難怪蘇大強天天扎在麵館裡,吃的那麼high了!
  • 在蕪湖,吃一碗鑊氣十足的澆頭湯麵
    陸老先生對蘇州飲食文化悵惘的深情,讓我曾經很衝動的跑去蘇州朱鴻興吃了碗蘇式澆頭湯麵,吃完感覺「湯和澆頭確實不錯」不虛此行。 時常會想像自己和書中的朱自治一樣,早起三更跑到朱鴻興麵館去吃頭湯麵,跟跑堂夥計嘴裡唱到:「來哉,清炒蝦仁一碗,要寬湯、重青,重澆要過橋,硬點!」
  • 老上海人愛吃蘇州面
    老早辰光,上海有得交關個麵館,像天潼路浪向個五福館、河南中路浪向個「森義興」、大世界旁邊個「四時春」、小南門清代老字號「施炳記」、東湖路「馬和記」、光緒老店德興館咾啥。民國辰光,南市老城廂內外就有得蘇式麵館二三十家。
  • 《權力的遊戲》「魔山」創下硬舉世界新紀錄
    《權力的遊戲》(Game of Thrones)中「魔山」(The Mountain)的扮演者哈弗波·朱利爾斯·比昂森(Hafþór Júlíus Björnsson)在過去這個周末創下了一項世界紀錄
  •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績溪澆頭面澆頭面在徽州有著超越食物本身的內涵,它承載著儀式、情感、心願等元素,澆頭應為兆頭,因徽州讀音相近,自然也就合一了。機器做好的麵條好的澆頭面,面、湯、澆頭都要好,三者配合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