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只會釀?炸出來的客家美食同樣俘獲你的味蕾!

2021-02-27 廣州吃喝玩樂蒲

在《樂隊的夏天》第二期節目裡,來自河源連平的搖滾樂隊「九連真人」用客家話演唱的《莫欺少年窮》震撼全場,這三個土生土長的客家小夥「炸」翻了舞臺,讓全國樂迷聽到了來自客家的聲音,原來聽起來軟軟的客家話也可以搖滾,也可以「炸」。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因此除了「客家釀萬物」、「凡事皆可粄」以外,落在客家人手裡的食物,一言不合就被炸!溫馨提示:油炸食物容易上火,可別太貪吃哦!

把粘米粉加水製作成濃稠的粘米粉漿,加入酸菜、蝦米、花生仁、黃豆等不同的餡料,倒入淺平鐵勺內,最後放進燒熱的油鍋裡,撈起、濾油、放涼食用,香酥可口,回味無窮。

客家人小時候最喜歡看大人炸銅勺餅,看著粉漿從液體慢慢被炸成金黃的圓餅,就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成就感,嘴饞的我們總是一出鍋就迫不及待的要吃,結果第二天舌頭上就會長一兩顆「上火瘡」,即使這樣該吃銅勺餅的一塊都不會落下。

豆角酥又叫瓦角丁,味道鹹香酥脆,麵粉加芝麻,依照不同口味加入糖或鹽,雜糅均勻成等份,然後用擀麵杖擀成薄皮,切成長條形放進油鍋裡油炸片刻就可以出鍋。

豆角酥又叫瓦角丁,味道鹹香酥脆,一盤小小的豆角酥伴著電視裡的動畫片或連續劇,一塊接一塊地嚼,滿嘴都是油香味,是記憶裡面有關於童年和家鄉的味道。

把炒香的芝麻、花生,粗砂糖搌成幹餡備用,把麵粉、雞蛋、豬油加入少許啤酒不斷攪拌,再用麵杖壓成餃子皮樣(與北方包餃子相似),把幹餡放入麵皮捏成餃子樣放入油鍋炸熟撈起,一簸箕酥脆香甜的炸油角就此完工。

對於客家人來說,如果家裡開始準備炸油角了,說明春節來了,或者家裡一定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事情,一塊塊小小的炸油角嘗起來是喜慶的味道。

芋頭刨皮刷絲,姜剁成蓉加入麵粉,加入調味料後攪拌,用筷子夾成鬆散的形狀,放入油鍋炸至金黃,隔壁家的小孩都饞哭了。

炸芋頭絲由於形狀不規則而顏值不高,第一眼看見並不會有想要吃下去的欲望,但只要嘗上一口就會被它的美味折服,不由自主感嘆一句:「真香!」

將雞蛋,水,鹽,十三香加入麵粉中攪拌成稠麵糊,茄子放入麵糊中攪拌均勻後放入油鍋炸,炸制金黃時撈出濾油,放涼再吃,明明茄子是素菜,卻有一種吃肉的感覺,一定是油炸的茄子太香而產生的幻覺。

以新鮮豬肉為主要原材料的黃金酥丸,製作時一定要使用鐵棒對豬肉進行捶打,否則炸出來的黃金酥丸不夠Q彈爽口。

誰能想到這小小的不太起眼的黃色丸子,竟然是惠州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小編迫不及待想去惠州嘗嘗這黃金酥丸了(*❦ω❦)

炸油餈在不同客家地區叫法不同,比如「炸油果」每年春節,炸油餈都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年貨在糯米粉裡加入水和糖,大力搓揉,捏成團,一放二撥三壓四撈,熱乎乎的炸油餈就完成了!

剛剛出爐的炸油餈外酥裡嫩,卻容易上火。等炸油餈變軟之後,放進鍋裡隔水加熱,又變成了一份既香甜軟糯又不上火的早餐。

每當逢年過節,客家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炸豬肉,豬肉切塊、然後放入八角、酒、南乳、醬油等,醃幾個小時後,就可以放進熱油鍋開炸了,炸出來的豬肉又會被加工成不同的菜品,比如清燉豬肉湯、南乳燜豬肉等等。

大人們每次炸豬肉的時候都會小心看管著它們,

因為不知道偷吃的是自家小孩還是隔壁家的貓。

炸腐卷是廣東梅州地道的客家小吃,將肉和所有的輔助材料切成丁,用一張一張腐竹皮包得嚴嚴實實,在放進熱好的油鍋裡小火慢炸,一份最經典的客家炸腐皮卷就大功告成。

即使炸腐卷的製作工藝比較複雜,但愛吃的客家人不會因此放棄對它的喜愛,無論是新春佳節、喬遷新婚之喜,還是平日,炸腐卷都是梅州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牛耳酥又名「貓耳酥」、「牛耳酥」,都是由其外形得來,不管叫誰的耳朵,反正都不是真正的耳朵。牛耳酥大致可以分為甜、鹹、辣三種口味。

牛耳酥做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切的時候要厚薄適中,炸的時候要火候到位,否則牙口不好的人可能不太能夠享用這一份美味。

客家人喜歡豆腐,因為「腐」與「福」諧音,除了經典的釀豆腐,客家人還喜歡炸豆腐。

客家的炸豆腐和其他的炸豆腐口味並不相同,內如絲網,表面十分富有彈性,口感細軟、綿實,客家炸豆腐的中間部位仍保留了白豆腐的嫩滑,一口咬下去,濃濃的豆香過齒難忘。

是的你沒有看錯,在客家人的食譜裡,炸青椒可謂是有一席之地,雖然我們廣東客家人真的不吃福建人,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酷愛研究黑暗料理。

用來油炸的青椒其實是一種甜椒,裹上澱粉油炸的青椒,外酥裡脆,要是能鼓足勇氣嘗上一口,你就會發現其實炸青椒甜而不辣,實屬客家炸物中的一股清流。

炸粽是興寧的一種客家特色小吃,炸粽也叫「砸粽」,客家方言中的「砸」是壓的意思,顧名思義,砸粽是把粽子壓制而成,把壓成磚塊的粽子切成小塊放在油鍋裡炸,在炸的過程中用特別的長竹筷子對之不停地翻動,當砸棕變得外焦裡嫩的金黃時即可撈出來吃了。

端午節的粽子如果吃不完,大人們總會把粽子變成砸粽來吸引小朋友們,令人遺憾的是這一道小吃已經被很多人遺忘,在街頭也少有蹤跡。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忙碌,

越來越沒有時間去研究怎麼去做好一道小吃,

純手工製作的美味逐漸被機器生產取代,

有的老手藝甚至慢慢失傳再也無人問津,

那寫原汁原味的美食最終只能留在記憶裡了。

但外表含蓄內斂,內心熱烈似火的客家人,

還是喜歡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美味食物中,

油炸的食物,就是客家人熱情的表現。

如果你身邊有客家人的話,

請大方地接受他們分享給你的油炸食品吧!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添加微信 iup100 聯繫刪除,我們會儘快處理,感謝!

相關焦點

  • 你們要的客家美食來咯!40款精品,歡迎客家人來補充~
    看得不少小夥伴們想念家鄉了~有位粉絲朋友又點名要客家美食,所以這次小編再來40款經典客家美食。客家釀三寶是一道廣東省的漢族名菜,包括釀豆腐、釀茄子、釀苦瓜,具有色澤各異、形狀美觀、味道獨特的特點。廣東客家叫炸油果,贛州叫炸米果,每到過年家家都會炸「番薯包子」,還有「薯包」;還可以把紅薯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客家飲食文化在此兼容並蓄,佳餚美味琳琅薈萃,既融合了粵菜的鮮美,湘菜的辣,又發展出了客家人獨有的釀菜,自成風格。整個醉美全南宴全席12道風味菜,道道是經典,撩動的是舌尖上的味蕾,回味的是悠悠客家情。 全南豬紅湯豬紅卻是全南非常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和清燉、清炒之類的美食不同,在全南吃豬紅湯是非常接地氣。
  • 客家名菜:客家人必備菜譜,色香味俱全好吃極了!
    「釀」:釀就是填充的意思。客家人喜歡把豬肉和其他蔬菜做成的餡料塞入其他食材原料中。常見的有苦瓜釀、豆腐釀等。 「粄」:粄,就是大米製作的食物,這是客家主食的烹飪方法。米粉、糯米粉或木薯粉和其他時令蔬菜一起製作成粄。客家美食中有200多種粄,常見的有藠粄、艾粄、釀粄、仙人粄等。
  • 在深圳,客家人真的很強大!
    、釀香芋、 釀蓮藕、釀青椒、釀香菇、釀田螺…… 可以說,客家人萬物皆可釀! 釀春,在生蛋中加入肉餡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粄」 客家美食不得不說的
  • 這座山水釀出來的嶺南老城,一碗梅菜扣肉,就足以笑傲美食江湖!
    這座山水釀出來的嶺南老城,歷經時光洗禮,依然初心不改,完整地保留著客家風味,形成了獨特的東江菜系,一碗梅菜扣肉,就足以笑傲美食江湖。一座山水「釀」出來的城市你一釀,客家人就懂了有人說,惠州是一座山水釀出來的城市,東江繞城而過,平靜的西湖則悠然地徜徉在城市中央,一汪碧水讓這座城市更加秀氣、更有靈氣。大多數人對惠州的認知就是梅菜扣肉和客家文化,而客家最有名的莫過於「看見什麼釀什麼」的高超釀技。
  • 在廣東,飯桌上的客家菜被嚴重低估了...
    客家美食卻總是被大家忽略 甚至還經常會有疑問 廣東還有客家美食嗎 客家菜就是釀豆腐吧
  • 梅州風味 | 落在客家人手裡的食物,一言不合就會被炸!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因此除了「客家釀萬物」、「凡事皆可粄」以外,落在客家人手裡的食物,一言不合就會被炸!(溫馨提示:油炸食物容易上火,可別太貪吃哦!)每當逢年過節,客家人的餐桌上都少不了炸豬肉,豬肉切塊、然後放入八角、酒、南乳、醬油等,醃幾個小時後,就可以放進熱油鍋開炸了,炸出來的豬肉又會被加工成不同的菜品,比如清燉豬肉湯、南乳燜豬肉等等。大人們每次炸豬肉的時候都會小心看管著它們,因為不知道偷吃的是自家小孩還是隔壁家的貓。
  • 擺酒席設宴,客家人必備的一道釀香芋,酥香下酒,一層更比一層香
    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客家有一道香芋扣肉很出名,逢年過節時都會做來待客,酒席上也是必備的。然而用香芋做的還有一道菜,也是客家人擺酒席設宴上必點的美食,卻沒多少人知道。第五步:肉末炒出豬油後,加少許料酒,適量的鹽,少許的生抽,一點點蠔油,把它翻炒均勻,翻炒均勻後關火,然後把油過濾出來,把肉餡裝在碗中備用,這樣炒出來的肉餡幹香入味。
  • 來廣東必須得嘗的美食,是客家人的最愛,據說與北方的餃子有關
    大家好,這裡是巴不思的美食之旅。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廣東的美食,眾所周知,廣東人是特別會吃的,不僅什麼都吃,而且還特別注意營養,喜歡煲湯喝茶。所以廣東憑著強大的美食文化,也讓很多人無比的嚮往。那麼去到廣東旅遊,有哪些美食是不得不嘗的呢?
  • 舌尖上的客家菜,這就來說說梅州客家的美食小吃,都很美味
    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區,客家菜以口味醇重、火候老到著稱,與潮州菜、廣州菜一起,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有:鹽焗雞、釀豆腐和梅菜扣肉,被稱為傳統的客家三大菜餚。此外,客家醃面也是梅州地區非常有特色的美食。所以呀,舌尖上的客家菜,這就來說說梅州客家的美食小吃,都很美味!
  • 這些記憶中的「百年客家粄」,你都吃過哪些?
    長輩會一邊將粄分為好幾份,一邊念叨著「這一份先拜神」「這一份送親戚」……年年如此。「久而久之,長大後的我也漸漸明白,粄這個味道是能勾起無數客家人濃濃的鄉愁。」古肖輝說。 走創新路線 傳統釀粄出新花樣帶來好銷量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客家人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粄。五華的眾多粄中,要屬五華釀粄最為傳統和家常。 「釀」是客家方言,是「塞、包」的意思。
  • 客家人的「粄」,既是美味的食物,又是客家文化以味覺的形式傳承
    這個字念「bǎn」,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經沒有這種說法,甚至用五筆輸入法也打不出來,是客家話保留下來的方言,是客語的特色詞彙。「粄」字並不是客家人發明的漢字,卻因客語保留下來而一直沿用至今。粄是如餈粑一類的米製品,是很傳統的特色小吃。在客家人眼裡,把米製作成各種「粄」是米的最佳歸宿,一碟粄裡,甚至濃縮著客家人說不盡的鄉愁。
  • 客家十大名菜,你知道嗎?
    雞必須是長汀特產的河田雞,料酒必須是長汀產的客家米酒料酒才會使這道菜吃起來香嫩不膩,香味撲鼻,金黃油亮,十分誘人。原汁原昧,鮮香脆爽,滑嫩不膩。 六·釀苦瓜在客家人地區每到端午前後有吃釀苦瓜的習慣,因為端午前後正是新鮮苦瓜上市的時候,經常可以聽到誰家又準備釀苦瓜吃了。
  • 哎同你港,千萬別惹一個客家人
    在廣東,你可能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涯系客家人」(我是客家人),不少外地的朋友總會以為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對客家小妹的印象約等於賣茶小妹。△還以為客家姑娘都該穿成賣茶小妹那樣/Pinterest這也難怪,相比起廣府人和潮汕人,客家人更加低調,但又仿佛隱隱於世界各處。
  • 哪裡有客家人,哪裡就有粄
    對於非使用客家方言的人來說,粄這個字很陌生。粄一般指用米漿或米粉製成的糕點,少部分用粗糧、麵粉等做的果品,在一些客家地區也叫「粄」;客家人喜歡的小食,也會被冠上「粄」的名號。由於美食中也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客家人將「發酵粄」的中的「酵」字去掉,改稱為今天的『發粄』,只留「發」字,取有『發財』之意。
  • 蒸、煮、炒、炸,百變贛南客家燙皮給你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蒸、煮、炒、炸,百變贛南客家燙皮給你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燙皮是贛南客家傳統純手工健康美食 每到秋冬季節 當地左鄰右舍都會結伴自製燙皮
  • 在深圳,客家人讓人心服口服!
    或許你對客家還很陌生,但你一定吃過鹽焗雞,看過大圍屋,讀過文天祥,聽過張國榮,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和客家人擦肩而過。 客家美食,可不只有釀 說到客家,不能錯過的還有客家美食,客家菜又稱東江菜,屬於粵菜系
  • 「客家美食」舌尖上的梅州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吃貨一族,ID:Afoodie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舌尖上的梅州梅州古稱「嘉應州」,是中國客家民系最後成熟的地域,也是全世界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園,素有「世界客都」之稱。在梅州,常見的客家美食可分為客家菜餚和客家小吃兩大類。客家菜與潮菜、廣州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
  • 你吃過嗎?客家美食釀腐卷,香氣逼人讓人直流口水
    客家釀腐卷By 柔柔媽媽我是地道客家人,當然先繼續上客家菜了。今天來一道釀腐卷。製作過程也很簡單,餡我還是跟釀香菇一樣,因為孩子爸喜歡吃蔥。小時候逢年過節媽媽炸了好多,可直接吃,可煮、蒸、悶,還可以打火鍋。直接吃可蘸點番茄醬吃,炸過之後的腐衣卷金黃油潤,鮮香可口,腐衣皮酥香。要是包的是大蝦餡鮮又甜,是一道非常不錯的飲茶小點。真的好好吃。原料:五花肉、豆腐衣、蔥、姜。做法步驟:第1步、五花肉一塊,剁碎。
  • 客家人的冬季美食,看完口水止不住……
    在舊時,農耕為主的客家人整年忙碌,只有在冬季農歇時才得以休息.對客家人而言,冬天是一年中難得的進補時期。那客家人在冬季吃什麼呢?接下來就為你揭曉客家人都愛吃的冬季佳餚!客家娘酒雞客家人用自家釀的酒做底,將新鮮的走地雞清洗乾淨,將雞塊放在油鍋中爆炒,拌入姜粒、紅曲、糯米酒、紅米糖和適量的鹽及清水,煮沸後盛入砂煲,用文火燉至爛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