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夜晚,廣州一間面積不大的清吧裡,近60位觀眾正在等待觀看演出。「如果好笑,就大聲笑出來,如果覺得不好笑、爛透了,就鼓掌『羞辱』他們。」這是一家脫口秀俱樂部每周固定時間的開放麥表演現場,隨著主持人的登場,不時爆發出笑聲和掌聲。
梗有理脫口秀俱樂部主理人喪教。
這場開放麥表演票價29元每人,還附贈冷飲。而類似的演出,每周二、周五晚,梗有理脫口秀俱樂部會分別在廣州的兩個合作場地開啟。新手在這裡練習舞臺狀態,老手打磨和測試自己準備的段子。一個半小時裡,7位演員輪流上場,每人進行5到7分鐘的表演。7人中,包括文字工作者、網際網路從業者,還有在校大學生等。
脫口秀髮源於歐美,於2009年在中國內地萌芽。近年來,得益於多檔脫口秀節目的影響力,這一喜劇形式進入大眾視野,也讓不少觀眾嘗試成為脫口秀演員。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笑果文化發布的《2018中國年輕態喜劇受眾消費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僅2017年就有4萬人開始學習脫口秀,其中600人脫穎而出成為演員。與此同時,觀看線下脫口秀表演也成為一種常見的娛樂方式。《報告》顯示,年輕態喜劇受眾以18-29歲為主體,他們願意在更多的場景下接觸喜劇內容,超過六成的年輕態喜劇受眾看過線下脫口秀。
與脫口秀線下商業演出相比,開放麥更像是俱樂部每周固定的「興趣活動」,「這一場有60個觀眾是比較多的,平時就是三四十人左右。」喪教告訴南都記者,他既是每場表演的主持人,也是表演嘉賓之一。
而俱樂部則像是「興趣社團」。據喪教介紹,在開放麥,演員們沒有薪水,都是因為興趣愛好而來,很多人講了一次就走了;每場開放麥的演員都不一樣,大部分人都是初次登上脫口秀的舞臺。
26歲的醬子屬於少數能在開放麥中堅持下來的新演員,她已參加過四五場線下開放麥活動。表演開始前,主持人調侃她為「廣州前十」的女脫口秀演員——因本地女演員實在太少。她戴著一副眼鏡,樣子清秀文靜,若非真正看到她的表演,很難把她與「搞笑」二字相聯繫。
正在表演的醬子。
她本職工作是用戶運營,與開放麥結緣於今年5月的脫口秀段子的培訓課,後來她又看了幾場脫口秀表演,主理人告訴她:「感興趣可以試試。」
於是,和所有脫口秀新人一樣,醬子開始了「選題——寫稿——開放麥測試——調整表演和文本——再測試」的磨鍊過程。她在周末集中精力寫稿、攢稿和練習,段子取材於身邊的小事,如減肥、追星、相親等。她認為「寫段子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目前還沒有過題材枯竭的時候。
廣州香蕉脫口秀俱樂部聯合創始人Fish告訴南都記者,新人一般從寫500到600字的段子做起,上臺表演3分鐘。一開始沒有人笑,到有兩三個人笑,再到3分鐘都很成功。之後,再練習5分鐘、7分鐘,甚至30分鐘、1小時。
「5-10分鐘能做到比較成功的演員,就可以接一些商業演出。演員能夠駕馭的時間越長,票價就越高,觀眾規模也會越來越大。」Fish說。
「脫口秀給了大家用幽默來表達自我的機會。自媒體、網綜、談話節目……未來和脫口秀結合的形式只會更多。」 醬子告訴南都記者。在她看來,只要有好的內容,脫口秀就會受到用戶的歡迎。「脫口秀因為演員和俱樂部相對較少,目前來看未來機會還很多。」
採寫:南都記者 吳佳靈 實習生 郭美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