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努爾哈赤最有福的侄兒,成為三朝元老後,福臨甘心認他為叔王 profile-avatar

2021-02-28 小哪吒聊文史

哈嘍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蹦蹦躂躂,我又來了!

今天跟大家說一位「小人物」,他明明不是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的親兒子,但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細看那光芒,似乎比那真正貝勒爺身上的更耀眼!

想那努爾哈赤16個兒子,因為爭權奪勢,弄得頭破血流,16子中,竟然有9子結局非常悲慘!

而濟爾哈朗,以努爾哈赤侄子的身份融入深宮大院,刀叉劍戟,權欲激蕩,他卻做到了「片葉不沾身」,一輩子自成格局,成為優雅而安然無恙的存在。

他簡直太神秘了,他到底有什麼「法寶」能讓他活到56歲,不因為殺戮離開,而是因為疾病離開?還令當時的福臨皇帝痛哭著大喊:蒼天啊,為什麼不讓我叔叔的命更長一點兒?

其實,濟爾哈朗的經歷也是一波三折,足夠寫一部小說了!

1.比皇帝的兒子更能打

努爾哈赤有個弟弟叫舒爾哈齊,與努爾哈赤一母所生,而濟爾哈郎就是舒爾哈齊的兒子。

要說這舒爾哈齊也算是傷透了努爾哈赤的心,跟努爾哈赤的大兒子褚英一個樣,專做一些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兒。

1587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封了弟弟舒爾哈齊為貝勒,但舒爾哈齊野心太強,想要自己當汗王,那他要把打下江山的努爾哈赤置於什麼樣的地位呢?

努爾哈赤從小在一個不太幸福的原生家庭中長大,最受不得的就是家庭成員的離心離德,就像自己的後媽那樣,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努爾哈赤痛下決心,把當時後金的第二號人物,自己的親弟弟舒爾哈齊給弄死了。

但是弟弟的孩子是無辜的。

所以,努爾哈赤親自撫養了侄子濟爾哈朗,讓他跟皇太極一起長大。

幸運的是,濟爾哈郎比父親舒爾哈齊靠譜多了,他從來不跟努爾哈赤玩弄離心離德的那一套,他處處唯努爾哈赤馬首是瞻,跟努爾哈赤的兒子也是相交甚好!這令努爾哈赤很欣慰,封他為和碩貝勒。

等濟爾哈朗可以策馬奔馳的時候,他就跟努爾哈赤的眾多兒子一樣,四處徵戰,屢立戰功,完全沒有因為自己是侄子,就對努爾哈赤的江山毫不為意,他是真的把努爾哈赤當成了父親,把努爾哈赤的兒子們當成了親兄弟,特別是跟皇太極的關係,更加親密無間!

濟爾哈朗跟多爾袞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多爾袞因為皇太極間接弄死了他的親生母親,他就立下了為母報仇的志向。濟爾哈朗知道父親的死亡是咎由自取,所以他不恨努爾哈赤殺死了他的父親。而伯父努爾哈赤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倒是值得他感念一生!

所以,濟爾哈朗有一顆死忠的心。

無論是努爾哈赤所在的朝代,還是皇太極的朝代。

所以他豁出去性命跟隨皇太極一起攻打明朝,用「輕傷不下火線」來形容濟爾哈朗再恰當不過了。

記得有一回打錦州,明軍有二萬人之多,最先發現這支勁旅的只有包括濟爾哈朗在內80人,是打還是退?濟爾哈朗抱著決一死戰的心情撲上去,跟明軍殊死搏鬥,一直等到清軍的援軍到來!而他自己早已成了血人一枚,這令皇太極尤為感動!

接下來的1629年,1630年,1631年,1632年,濟爾哈朗完全是以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態親自參與到跟明軍的數次血腥戰鬥,深得皇太極器重和賞識!

終於在1636年4月,皇太極封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他特別能打仗的威名不僅在清軍中如雷貫耳,就是大明朝,一聽說今天帶兵的是濟爾哈朗,也會登時嚇得兩股戰戰!

1638年,濟爾哈朗帶兵打寧遠,明軍嚇得不敢出城,濟爾哈朗沒費什麼力氣就拿下了摸龍關和五裡堡屯。

1639年,濟爾哈朗帶的兵打松山和杏山,打九次,勝九次,光明軍的俘虜就弄回來了三千多人!

至於截下明軍的糧草,那更是小菜一碟!

1642年,面對大明的死硬派祖大壽,濟爾哈朗霸氣地傳話給祖大壽,說你的小命已經危在旦夕,你愛投降就投降,我也不會勉強你,你看著辦……

祖大壽嚇得直接投降了!

這一路走來,濟爾哈朗的世界裡,就是一個字:打!

他憑藉著打已經經歷兩個朝代,一個是努爾哈赤的朝代,一個是皇太極的朝代,但誰承想,這一切說變就變了!

2. 八面玲瓏,誰都不得罪

是的,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猝死!

這對濟爾哈朗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濟爾哈朗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脖子上的寒意,因為二個朝代中的血雨腥風,他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卻親歷了太多他人的性命之憂,死相難看!

每到朝代更迭時,必然是一番血雨腥風,如何站好隊才能保住項上人頭是最要緊的事!

需要他打仗的皇太極已經不在了,他必須得步入第三朝,但,誰會成為第三朝的皇帝呢?

作為皇太極的「死忠粉」,濟爾哈朗是非常傾向於讓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繼承大統的,但如果這樣,他就會得罪對皇位虎視眈眈的多爾袞!

如果站位在多爾袞一邊,他必然有負於情投意合的好兄弟皇太極!

如何做到誰也不得罪呢?如何做一個好人呢?

大貝勒代善跟他提了警鐘,是的,他說他年老了,不能勝任皇上的職位了,而豪格竟然主動謙讓起來,說自己福少德薄,也不適合當皇帝。

而多爾袞拼命拉攏著各位親王,希望出來一個力薦自己的,但偏偏一個都沒有。

多鐸說我也有份,你們都不當我當……

場面一度陷入混亂!

濟爾哈朗的頭腦中電光石火:既然豪格主動放棄,多爾袞也沒人支持,那不如另立其它皇子為皇帝,這樣誰都挑不出他的毛病,而這個皇子當皇帝,還能正中多爾袞之意!

這位皇子就是皇太極跟莊妃所生的第九子福臨,雖然只有6歲,啥事辦不了,但如果有了多爾袞的輔政,再加上自己的配合,也算馬馬虎虎!

當然,對濟爾哈朗最大的好處就是,立了福臨,無論是勢力強大的豪格和多爾袞,都不能對自己進行政治清算,他算是保住了自己!

但是,因為多爾袞有害死皇太極之嫌,又與莊妃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所以,多爾袞是兒皇帝福臨的死敵,福臨立下志向,一旦親政就不會給多爾袞好果子吃,哪怕他死了,也要把他挫骨揚灰!

所以,要想在這第三朝好好的呆下去,濟爾哈朗又不能與多爾袞過從甚密!畢竟,這個天下早一天晚一天是福臨的天下,不可能是多爾袞的天下!這是當時濟爾哈朗非常清醒的判斷!

3.秋後算帳

當然,多爾袞也不是心甘情願地讓濟爾哈朗跟他一起輔政,他想「一家獨大」!當世上獨一無二的攝政王!

所以,1647年的時候,清朝入主中原剛剛三年,多爾袞就找了個藉口免去了濟爾哈朗輔政的職務,就算你濟爾哈朗的大門口放一個銅獅子,也得罰你2000兩白銀。

1648年,幾個貝子又開始誣陷濟爾哈朗當初差點立了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為皇帝,應該給他一個死罪。

但除了這個,就連多爾袞也找不出濟爾哈朗什麼大問題,總算沒弄死,但是豪格卻被多爾袞找個理由弄死了。

在皇太極去世剛剛五年的時候,多爾袞不停的興風作浪,濟爾哈朗活得戰戰兢,如履薄冰。

終於捱到1650年,多爾袞落馬摔死!

趁這個時機,濟爾哈朗趕緊重新站隊,列下了多爾袞的數宗罪狀,親自跟順治帝揭發多爾袞,給順治一個把多爾袞挫骨揚灰的理由!

當然,最重要的是,清算了多爾袞事小,給順治立威事大,從那以後,整個大清終於知道,這個江山回到了順治的手中,當時的政權終於穩定了下來!

為順治辦了這樣一件大事的五年後,濟爾哈朗身體欠佳,進入彌留。

順治帝親自來到濟爾哈朗的床榻前,痛哭不止:叔王,您還有啥可叮囑侄兒的?

順治帝連「朕」這個字都省略了,可見他面對濟爾哈朗時,都沒有把自己當成皇帝,就當成一家人!

這令濟爾哈朗感動萬分,涕淚橫流:臣這一生何德何能,徜徉三朝無建樹,卻蒙聖恩無數,臣慚愧啊!太祖皇帝親自撫養了我,太宗皇帝又把我當成一母生的兄弟,到您這,又一度龐用提攜老臣,可我卻再也沒有機會仰報了,老臣痛心啊……只盼望皇帝您早些時日滅桂,統一四海,那樣,或許,老臣就能閉眼了……

順治大哭不止,出得門外仍然大哭著說:蒼天啊,為何不讓朕的叔父活得再長一些呢?

順治被勸下,勉強止住眼淚,卻立於濟爾哈朗的門外久久無法離開……

不日,濟爾哈朗故去,順治特意休朝七天,只為祭奠他,懷念他……

相關焦點

  • 努爾哈赤、多爾袞等名字是啥意思?皇太極名字好聽,卻是乾隆起的
    比如皇太極的父親努爾哈赤,他的叔父舒爾哈齊,它的弟弟多爾袞,用漢語的字面解釋根本不知道是什麼,而如果用滿語音語義去解釋的話,名字的意思就比較清楚了,而且在我們看來很好笑,比如皇太極父親努爾哈赤的名字在滿語中的意思
  • 滿清尷尬婚姻:父死娶後母,兄去娶嫂嫂,叔沒娶小嬸
    ,那麼此時的袞代與努爾哈赤是叔嫂關係;努爾哈赤的二兒子代善,因與努爾哈赤的大妃烏拉那拉氏阿巴亥也就是代善的異母弟弟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生母有曖昧關係,當然這也是在老哈王在世的時候,這也是代善失去儲君的原因之一。
  • 正白旗何德何能,為何能夠和兩黃旗平起平坐,成為上三旗
    (影視中的正白旗軍)正白旗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後金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之一。努爾哈赤最早的是黑旗。後來經過南徵北戰,接受了周圍部落的一大片軍事力量,這一部分叫做紅旗。由於努爾哈赤最寵愛他的大妃阿巴亥,因此,就把最重要的兩黃旗,給了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中的兩個阿濟格和多鐸。阿巴亥剩下的一個兒子多爾袞,努爾哈赤當時就說了,要另外給他一旗。當時給他什麼旗,並沒有說。但是這個說法,實際上也就給出了一個信號,努爾哈赤想把大汗之位給多爾袞。根據努爾哈赤的軍事部署,他要給多爾袞的,可能是鑲白旗。
  • 努爾哈赤、多爾袞的名字有何含義?皇太極雖然好聽,卻是乾隆起的
    清朝的十二位君主分別為: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後金天聰汗,改號為清後年號崇德)、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旻寧(道光)、奕詝(鹹豐)、載淳(同治)、 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 阿濟格受到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三朝寵愛,為何最終被毒殺
    可惜,隨著努爾哈赤去世,他的命運發生了第一次轉折。事情是這樣的。自從努爾哈赤被紅夷大炮擊傷後,病勢就每況愈下,在他即將離世時,他召阿巴亥前往他療養的清河湯泉密談了一番。這事讓四大貝勒代善等人頗為不安,唯恐努爾哈赤會把汗位傳給阿巴亥所生的兒子,於是他們聯合起來擁護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並在阿巴亥歸來不久便以「努爾哈赤遺詔」逼迫她殉葬了。
  • 豪格去世後,多爾袞為何將他的福晉納入王府?三點原因十分重要!
    可以看到,雖然從輩分上來講,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但他卻比豪格還要小三歲,而且兩人很早便跟隨父祖徵戰,建立了赫赫功勳,成為後金乃至大清國難得一遇的良才,尤其是多爾袞,更是具有帝王的才能與魄力。兩人第一次交鋒出現於1643年8月,當時,大清國主皇太極突然崩逝於盛京的清寧宮。由於事發突然,皇太極沒來得及選定繼承人,於是一幕奪位好戲即將上演。
  • 為何福臨能順利登位,而極具競爭力的多爾袞與豪格只能靠邊站?
    皇太極勢均力敵雖然努爾哈赤留下「八和碩貝勒共議議國政」,共商國是的遺命。本人早在努爾哈赤時間,出徵蒙古有功,封為貝勒。之後又因有戰功,封為肅親王,主管戶部,軍、政方面才能都不弱。· 多爾袞:皇太極十四弟,坐擁兩白旗,背後還有兩位能徵善戰的同母胞弟,阿濟格和多鐸。
  • 清朝的鐵帽子王比一品大員還厲害?盤點清朝鐵帽子王誰最能打仗
    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而後代繼承鐵帽子王爵位是不需要降級的。縱觀清朝歷史二百七十六年,一共只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八位產生在清朝開國時期,後四位誕生於清朝中後期,每一位都是為清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如果要輪誰最能打仗,當然要從前八位鐵帽子王中挑選(後四位未打過仗)。
  • 世襲罔替——有清一代「八大家鐵帽子王」的由來
    現在逐個介紹如下:1.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他是努爾哈赤的第二子,明萬曆三十五年,以擊敗烏拉部族的「功」,得到「古英巴圖魯」的稱號;在努爾哈赤稱天命元年的時候,被封為和碩貝勒,參與了國政。後來在他的八弟皇太極繼承父親的帝位之後,又晉封為和碩兄禮親王;在他侄子福臨(順治)即位兩年之後,來到北京,過三年病死,享年66歲。
  • 皇太極死後,為何不是長子繼承皇位,而是抓鬮讓6歲的福臨登基?
    五六歲的孩子哪見過玉璽,福臨的兄弟一下子就被碩大的珠子吸引,選擇了佛珠,福臨自然就成了下一任皇帝。如此荒誕的做法,難道真的是出自朝中大臣的本意嗎?在皇太極過世之後,他那些已成年的兒子中真的挑不出一個稍微有點能力的皇帝嗎?
  • 什麼是「鐵帽子王」 都有誰是「鐵帽子王」?
    首位禮親王為努爾哈赤次子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為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徵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乾隆四十三年追諡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 《少年天子》福臨:他所反抗的,亦是他所依賴的,於是註定是悲劇
    一直以為,福臨不是一個好皇帝,他為了一個女人而削髮為僧,置整個大清江山於不顧。一直以為,福臨不是一個好兒子,他一直無法體會母親的苦心,甚至選擇死亡,棄母親於不顧。一直以為,福臨不是一個好父親,曾經在《康熙王朝》裡看到,他對自己染上了天花的兒子——玄燁的漠不關心。在清朝幾百年的歷史裡,統治的君王從努爾哈赤到溥儀,每個皇帝身上都有說不盡的事跡。
  • 好叔叔多爾袞和好侄子豪格共爭大統,信心滿滿,為何福臨成贏家?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清太宗皇太極是他的「八哥」,他年僅17歲時就跟隨皇太極四處徵戰,馳騁沙場,驍勇善戰!戰功赫赫!他不僅把蒙古林丹汗的兒子額哲打得心服口服,還獲得了傳國玉璽!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多爾袞!
  • 歷史人物|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等人以挖人參、採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撿木耳等方式為生。他常至撫順關馬市與漢人、蒙古人進行貿易活動。在此期間,努爾哈赤習得蒙古語,對漢語也有了基本的認知。努爾哈赤喜歡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自謂有謀略。據一些史集記載,努爾哈赤在撫順期間,曾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收養,成為其麾下侍從。       在當時的東北地區,最主要的軍事力量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部隊。
  • 從勢力最弱的四貝勒到大清開國皇帝,皇太極的權力遊戲
    太祖努爾哈赤之子,順治帝福臨之父,大清帝國的構建者。將原始的後金變革為強盛的大清,這位帝王使出了渾身解數。行走在政治的刀鋒上,皇太極究竟上演了怎樣的權力遊戲。實際上,努爾哈赤指定過繼承人。這個人就是長子褚英。褚英隨努爾哈赤一同開疆拓土,屢立戰功,一度被授命執掌國政。然而褚英與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不和,又傾軋親兄弟,搞得怨聲載道,最終被努爾哈赤處死。隨後又令代善執政,幾年後再廢,改為四大貝勒輪政。「皇太極」這個稱呼在整個清代帝王名稱中顯得尤為氣派。
  • 清太祖努爾哈赤姓什麼?
  • 多爾袞當年大權在握,為何讓位給福臨?你看他和孝莊什麼關係?
    兩人在年少時便已相識,且互許終身,結果大玉兒卻被皇太極納為側妃。多爾袞與皇太極結下"佔位、逼母、奪愛"之仇。當多爾袞得知大玉兒已嫁皇太極為妃後,叱吒戰場、頂天立地的他,竟倒在蘇茉兒的懷裡痛哭流涕。這番情景,著實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