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2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隔60多年,
一對姐弟終於幫助被送往外地撫養的父親,
找到了崇明的「根」,
這個故事讓人淚目!
崇明尋親團的消息我們曾不止一次地報導過,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兩位尋親人王威、王瑩有些特殊。
5年前,姐弟倆的父親因病去世,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根。為圓父親的遺願,姐弟倆多方打聽,堅持尋親不放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家人和崇明的親人團聚了。
得知比對成功的消息,王威、王瑩姐弟倆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帶著家人連夜訂機票從河南趕到崇明。
94歲高齡的奶奶金志秀一見到姐弟倆,就淚流滿面,失聲痛哭。
提起當年的往事,金志秀內疚萬分。因當年家中已有3子1女,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愈發艱難。1957年,王瑩姐弟倆的父親出生後,金志秀因缺乏營養奶水不足,為了讓孩子活下去,金志秀的丈夫無奈將其送走。
雖然金志秀夫婦一直惦記著這個小兒子,但因為路途遙遠、通訊技術不發達,時隔多年,雙方便失去了聯繫。直到20年前金志秀的丈夫去世,也沒能再見到小兒子一面。大女兒嚴玉蘭一直記得父親的囑託:「送掉的那個小孩一隻手有斷掌,你們認準這個特徵。」
王瑩姐弟倆的父親被送往河南鄭州滎陽,被一戶人家收養,曾多次來到崇明尋親。自姐弟倆懂事起,就經常聽父親講起尋找親人的心願。多年來,他們通過QQ、電視、「寶貝回家」留言等方式尋找,尋找自己的「根」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心願。
兩個月前的一天,弟弟王威無意聽尋親成員說起,崇明一名90多歲的奶奶在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繫了崇明尋親志願者。
經DNA比對,王威和王瑩姐弟倆和金志秀一家確認為血親關係。兩個「尋二代」堅持尋找,最終等來了喜訊。
時隔60多年,雖然當事人已經離世,但因為有愛,血脈相連的親情不會就此逝去。
記者:朱卓君
攝像:楊宇豪
原標題:《淚目!時隔60多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崇明的「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