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時隔60多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崇明的「根」

2020-12-27 澎湃新聞

淚目!時隔60多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崇明的「根」

2020-08-22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隔60多年,

一對姐弟終於幫助被送往外地撫養的父親,

找到了崇明的「根」,

這個故事讓人淚目!

崇明尋親團的消息我們曾不止一次地報導過,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兩位尋親人王威、王瑩有些特殊。

5年前,姐弟倆的父親因病去世,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根。為圓父親的遺願,姐弟倆多方打聽,堅持尋親不放棄。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家人和崇明的親人團聚了。

得知比對成功的消息,王威、王瑩姐弟倆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帶著家人連夜訂機票從河南趕到崇明。

94歲高齡的奶奶金志秀一見到姐弟倆,就淚流滿面,失聲痛哭。

提起當年的往事,金志秀內疚萬分。因當年家中已有3子1女,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愈發艱難。1957年,王瑩姐弟倆的父親出生後,金志秀因缺乏營養奶水不足,為了讓孩子活下去,金志秀的丈夫無奈將其送走。

雖然金志秀夫婦一直惦記著這個小兒子,但因為路途遙遠、通訊技術不發達,時隔多年,雙方便失去了聯繫。直到20年前金志秀的丈夫去世,也沒能再見到小兒子一面。大女兒嚴玉蘭一直記得父親的囑託:「送掉的那個小孩一隻手有斷掌,你們認準這個特徵。」

王瑩姐弟倆的父親被送往河南鄭州滎陽,被一戶人家收養,曾多次來到崇明尋親。自姐弟倆懂事起,就經常聽父親講起尋找親人的心願。多年來,他們通過QQ、電視、「寶貝回家」留言等方式尋找,尋找自己的「根」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心願。

兩個月前的一天,弟弟王威無意聽尋親成員說起,崇明一名90多歲的奶奶在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繫了崇明尋親志願者。

經DNA比對,王威和王瑩姐弟倆和金志秀一家確認為血親關係。兩個「尋二代」堅持尋找,最終等來了喜訊。

時隔60多年,雖然當事人已經離世,但因為有愛,血脈相連的親情不會就此逝去。

記者:朱卓君

攝像:楊宇豪

原標題:《淚目!時隔60多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崇明的「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淚目!李靜芝終於找到失散多年的嘉嘉
    在西安被無情的人販子拐走,作為母親的李靜芝多年來一直走在尋子的道路上,直到今年的母親節迎來了曙光。失散32年的兒子嘉嘉終於回來了,重逢的那一刻,令人激動而又淚目。李靜芝女士手捧已經成年的嘉嘉的臉頰,親了又親。這就是母愛,這麼多年沒有聞到兒子的味道,這麼多年沒有聽到兒子的聲音,這麼多年一直堅持尋找著,哪怕再找個32年!
  • 張韶涵《夢裡花》一開口,時隔多年聽到淚目!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歌手》終於開播了,張韶涵演繹了一首《夢裡花》,一開口就被驚豔了,時隔多年她還是那個她。滿滿的感動,聽到淚目.這一次,我們終於等到她回來,甚至很多網友喊話:「張韶涵,請你再紅一次」!有人說,張韶涵一開口,我們就知道是青春。那是被天使吻過的聲音,山呼海嘯一般的清泉靈動,滿滿的生命力湧動而來,給我力量。
  • 揚州93歲老人圓了多年心願:烈士喬東皋,終於找到了!
    抗美援朝烈士喬東皋終於找到了!
  • 烈士喬東皋,終於找到了!93歲老人圓了多年心願得知摯友下落
    朱曉雲在向朱懋偉講述抗美援朝烈士喬東皋終於找到了!昨天一早,烈士的兒媳75歲的朱曉雲和家人,拜訪了抗日戰爭時期揚州地下工作者、揚州城建專家朱懋偉,了卻了這位93歲老人多年的心願。朱懋偉立即想到了喬東皋和另一個住在南城根的同學梅政富。「聽我一講,他們立馬就答應了,沒過幾天他們就去了江都邵伯。在楊祖彤的安排下,他們參加了邵伯解放區的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1946年,喬東皋他們隨組織北撤,朱懋偉與他失去了聯繫。再度見面時是1950年,喬東皋從部隊回來探親了。
  • 海賊王:時隔多年,尾田大神終於把301話的坑填了!
    今天來和大家說下《海賊王》301話所挖的坑,這一話的標題叫【我來到此地】,劇情講草帽一夥打敗艾尼路後,羅賓在空島黃金鐘那裡找到了歷史正文,然後從歷史正文裡獲得了驚天秘密
  • 蘇打綠時隔三年再次合體,他們夏了夏天,粉絲驚喜淚目
    蘇打綠時隔三年再次合體,他們夏了夏天,粉絲驚喜淚目【導語】蘇打綠是無數8090後的青春回憶。2017年,蘇打綠在獲得各種大滿貫獎項後,在最輝煌的時候卻宣布要「休團三年」。外界紛紛懷疑是吳青峰要單飛,雖然蘇打綠說是休團,實則是要解散。
  • 崇明這個樂隊有點火
    崇明萬達廣場開業之際,一首首薩克斯樂曲從廣場內傳出,演奏的是一支名叫「大花園」的樂隊,這支樂隊由12個崇明人組成,3天演奏50多首曲目,為廣場開業獻禮。圍觀群眾不少,他們為樂隊精湛的演奏技術駐足,卻不知這群「純業餘」的薩克斯愛好者,僅花了短短幾個月,就訓練到這般遊刃有餘的地步。
  • 崇明小學生玩轉無人機航拍,快來聽聽他們的心得!
    崇明小學生玩轉無人機航拍,快來聽聽他們的心得!這裡,給大家介紹兩位無人機航拍高手,但他們不是攝影專業人士,也不是玩轉自媒體平臺的「網紅」大咖,而是兩名小學生,同時也是崇明人民廣播電臺《校園星空》的小主播!本期《校園星空》就來聽他們聊聊無人機航拍心得吧!溫馨提示未成年人請在家長或專業人員陪同下,在允許飛行區域及高度內進行操作!
  • 愛上崇明的99個故事
    稀飯就著醬瓜肉絲唄。7.農家的菜香最誘人,還可見炊煙嫋嫋的意境。8.崇明的意義,在於水清風秀間。9.崇明給你的意義,是讓心情慢下來。10.好水養好人,娶了崇明姑娘,嫁了崇明男孩,都是福氣。16.紫海鷺緣薰衣草田的春天適合拍婚紗照。17.我不會告訴你森林公園可以策「馬」奔騰。18.南門碼頭的江堤,可以聽見風的微笑和哭泣。19.每年的國際女子自行車賽都在崇明。
  • 打拐媽媽找到的第30個孩子是親生兒子,認親現場這一幕讓人淚目
    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幫29個家庭找回孩子後,今年,已到花甲之年的她,找回的第30個孩子,終於是自己的兒子。近日,打拐媽媽找到第30個孩子是自己兒子,刷屏了尋子路上,李靜芝結識了很多尋找孩子的父母他們結成了一個小隊伍「一家有了線索大家一起幫著找一張一張記錄尋人啟事一家一家地聯絡寄望大家能聯合起來
  • 時隔多年,鈴木終於又出硬派越野車,性價比成為最大的看點
    說到越野車,在國內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越野車型主要有奔馳G級、豐田普拉多、jeep牧馬人和鈴木吉姆尼,鈴木吉姆尼曾經有著「攀巖之王」的稱號,在零改的情況下,越野能力完全不輸給其他的越野車型,雖然鈴木的成績很不多,但是鈴木的更新換代的速度是非常的慢,很多的車型多年都不會更新,在國六尾氣排放標準實施以後
  • 去處‖崇明新開兩個景點 都挺有意思的!
    原標題:去處‖崇明新開兩個景點,都挺有意思的!  崇明島國家地質公園  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館  「永娣土布傳承館」日前在崇明區向化鎮舉辦了開館儀式,館長何永娣收藏崇明土布近20年,終於可以將她的寶貝呈現給大家。
  • 時隔多年,《地獄男爵》系列終於迎來回歸
    隨著尼爾·馬歇爾指導的《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這部影片將於4月12日全球同步上映的消息放出,預示著時隔多年,《地獄男爵》系列終於迎來回歸。地獄男爵這個角色源自美國黑馬漫畫公司,設定其為魔鬼之王撒旦的兒子。
  • 崇明這個樂隊有點火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崇明萬達廣場開業之際,一首首薩克斯樂曲從廣場內傳出,演奏的是一支名叫「大花園」的樂隊,這支樂隊由12個崇明人組成,3天演奏50多首曲目,為廣場開業獻禮。圍觀群眾不少,他們為樂隊精湛的演奏技術駐足,卻不知這群「純業餘」的薩克斯愛好者,僅花了短短幾個月,就訓練到這般遊刃有餘的地步。
  • 最近經常飛入崇明人家裡的奇怪小蟲,終於知道是啥了!
    土蝽平時主要生活在草叢裡、沙地上或落葉層下,以植物的根和動物的遺體為食,在降雨或暴雨後的晴天會飛到地面上。對人體沒有傷害,也不會傳播疾病。土蝽對人體沒有傷害,也不會傳播疾病,看到這個終於放心了不少~但是每天要對付蟲子,實在是令人一個頭兩個大呀!盼望上海趕快出梅的舉手!!!
  • 王源重回地下通道唱《旋木》 我有點淚目時隔8年
    王源重回地下通道唱《旋木》 我有點淚目時隔8年時間:2020-11-08 19:00   來源:今日頭條 娛樂大爆炸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王源重回地下通道唱《旋木》 我有點淚目時隔8年 當今娛樂圈男團,要說流量和成績各領風騷的依然數TFBOYS。
  • 兩名大學生跳入長江救父子,上海崇明12個英雄故事個個好樣
    六旬老漢窮追不捨,終將偷盜電瓶的竊賊抓獲;年輕大學生勇鬥激流,協助營救落水父子;鎮衛生中心職工奔赴一線抗疫,60天守護上海北大門......他們看似平凡,卻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彰顯人間大愛。
  • 傑克遜的「伴舞者」 時隔多年終於出來了?
    而時隔多年,徐錦江本人終於出來,回應了這件事情。
  • 時隔六年,母親終於回家了!
    時隔六年,母親終於回家了!除了時常巡查,勸導流浪乞討人員回站休息,他們還努力為流浪者尋找家鄉、尋找親人。今天上午,楊浦區救助管理站就促成了一樁團圓喜事。這是一段時隔6年的重逢,一起來看看吧↓潘平霞表示:「回去後,我們就隨老太太的心意,看她是想跟我們一起過,還是想自己單過,都可以的,老太太開心就好,畢竟找到了她就是最大的喜事。」
  • 宋代遺傳至今的美食——崇明圓子
    崇明人口中的圓子,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區被稱作為湯圓,而在北方則被稱之為元宵。圓子相傳起自於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初始時,人們用糯米磨粉做成皮,以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包裹煮熟後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品嘗時,入口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鮮爽可口,令人稱絕。因為這種圓形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最早它被人們叫作「圓子」,也叫「浮圓子」。後來它傳到了北方, 作為歡度元宵節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