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喬東皋,終於找到了!93歲老人圓了多年心願得知摯友下落

2020-12-23 揚州網
喬東皋(左)和朱懋偉(右)1950年的最
朱曉雲在向朱懋偉講述

抗美援朝烈士喬東皋終於找到了!昨天一早,烈士的兒媳75歲的朱曉雲和家人,拜訪了抗日戰爭時期揚州地下工作者、揚州城建專家朱懋偉,了卻了這位93歲老人多年的心願。

70年前與摯友永別

70年來,朱懋偉一直珍藏著他與喬東皋在1950年的一張合影。「那是1950年春天,他從部隊回來探親,在回部隊前,我們去中國照相館拍的照片。」朱懋偉回憶,離開前喬東皋特別囑託自己幫他照顧好他的父親。「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

早年,家住老城區卸甲橋的喬東皋和朱懋偉是鄰居,兩人的父親是至交,兩家只隔了一道院牆。他們在城西小學同班,上中學時在江都縣中又是同班。「每逢放假,我們都會一起爬上南門的城門樓玩耍,暑期就一起到荷花池遊泳,也會到通揚橋去看開合橋的起閉,偶爾還到教場看看熱鬧。」

1944年,兩人從江都縣中(揚州西門街)畢業。朱懋偉考上了揚中工科繼續讀書,喬東皋因家貧沒能繼續讀書,幫父親打理染坊,「彼此暇餘時,還是常在一起玩。」

1945年,在揚州中學讀書的朱懋偉受兄長影響,已秘密成為地下黨的一名情報員。1946年,擔任解放區邵伯市市長的楊祖彤秘密派人來揚州找他,讓他推薦兩名有文化的青年到邵伯解放區去工作。朱懋偉立即想到了喬東皋和另一個住在南城根的同學梅政富。

「聽我一講,他們立馬就答應了,沒過幾天他們就去了江都邵伯。在楊祖彤的安排下,他們參加了邵伯解放區的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6年,喬東皋他們隨組織北撤,朱懋偉與他失去了聯繫。再度見面時是1950年,喬東皋從部隊回來探親了。

「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我們卻再也沒有等到喬東皋回家。在部隊同志送來烈士證明時,我才知道他已在當年的6月不幸犧牲!」每每講到這段過往,老人總是禁不住淚目。

苦苦尋找英靈歸處

喬東皋犧牲時年僅27歲。依照當時的風俗,他一位姐姐的孩子更名喬峰過繼於他。「喬峰當年還不到7歲,和外公喬柏山相依為命。幸虧朱老一家人相助,才得已勉強度日。」說到已去世18年的老伴幼年經歷,朱曉雲心懷感恩。

喬峰人生中很多重要的節點,都離不開朱懋偉一家的關心。「喬峰身體好時,我們常常回到卸甲橋探望小舅舅(朱懋偉)。而他看到我們,總會說起舅舅喬東皋,說如果他能在,該多好。」

後來,喬峰患了重病,身體每況愈下。朱曉雲當時身為小學校長,還要照顧愛人,慢慢地與朱懋偉失去了聯繫。她沒想到的是,朱懋偉因沒能從揚州革命烈士陵園查到喬東皋的名字,多年來一起記掛於心。

烈士更名早已魂歸家鄉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懋偉的女婿顧誠終於在幾天前找到了朱曉雲,得知了烈士喬東皋英靈的歸處——揚州烈士陵園。

「高峰(1927—1953),原名喬東皋,揚州市人。1946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歷任第三野戰軍三十三軍炮兵團黨委書記,志願軍七十四師炮兵團作戰參謀等職。1953年6月7日在朝鮮戰場光榮犧牲。」

這段烈士生平連同一張舊照,一起印在揚州烈士陵園「抗美援朝」烈士展牆上。為了讓朱懋偉看得真切,喬峰的兒子特地前往拍攝。

昨天,晌午的陽光照在朱懋偉家客廳,溫暖舒適。朱曉雲向多年未見的小舅舅講起這一切的過往。原來,喬東皋犧牲後,其犧牲證明、烈士遺物全部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博物館收藏。

朱曉雲介紹,揚州革命烈士陵園在上世紀90年代擴建,讓家屬提供簡歷。「我的婆婆也就是喬東皋的姐姐提供了一部分資料,其中姓名,她登記的是高峰。那是因為喬東皋在如皋地下黨工作時,曾化名高峰,後來在部隊裡,直到犧牲一直用的是這個名字。」

烈士高峰就是喬東皋!得悉朱懋偉多年來苦苦尋找的經過,朱曉雲感動不已,她動情地說:「相隔這麼多年,小舅舅這麼大年歲,卻從不曾忘記他的革命摯友。老人的這份深情,也讓我們及後代永遠銘記!」

記者 張慶萍 文/圖

相關焦點

  • 揚州93歲老人圓了多年心願:烈士喬東皋,終於找到了!
    抗美援朝烈士喬東皋終於找到了!
  • 孟良崮戰役犧牲烈士賈文藻:您的家人們要來看您了!
    70多年的尋找,在今年國慶閱兵後再次迸發,遼寧省大連市66歲老人王傳君全家三代人的心願終於實現了。16日,王傳君將和自己的親人們一起來到孟良崮烈士陵園,代替姥姥、母親,看望72年沒回家的舅舅——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賈文藻。14日下午,沂蒙晚報新聞熱線接到了一個來自遼寧省的熱線電話,撥打電話的是遼寧省大連市的王傳君老人。「請問是沂蒙晚報的記者嗎?
  • 【清明祭】兒子戰場犧牲 86歲父親帶故土從四川到雲南撒在烈士兒子墳頭
    得知這一消息後,已經86歲高齡的蒲運海激動地落下了眼淚,他告訴記者,趁自己還走得動,想去看看埋骨他鄉的兒子……兒赴戰場 父親等到一張烈士證明早些年,人們都羨慕蒲運海命好,24歲就有了一大一小兩個兒子,妻子溫柔嫻淑,母親善良慈祥。然而造化弄人,27歲時, 蒲運海妻子因病去世,當時二兒子蒲仕平只有三歲。
  • 時隔60多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崇明的「根」
    時隔60多年,他們終於找到了崇明的「根」 2020-08-22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苦尋30多年老人終於圓夢,滿眼淚光站在30多年前犧牲的兒子墓前
    一位失去兒子的老人,苦尋30多年終於圓夢,滿臉淚水的站在兒子墓前。這名老人叫做蒲運海,他苦苦尋找的就是他的小兒子蒲仕平。蒲仕平是四川閬中人,母親很早就已經去世,所以一直都是父親蒲運海獨自將他撫養長大。蒲仕平成年以後,說服父親讓自己參軍入伍,隨後就成了解放軍的一員。在中國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後,蒲仕平也跟隨我軍奔赴前線。
  • 烈士後人圓夢|終於找到您,還好我們沒放棄!
    ,並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一周之內便找到了其中一位烈士李弟九的親屬。她終於知道父親安息何處!「1953年,當我媽得知哥哥犧牲在朝鮮戰場的消息後,她整個人似乎都垮了。」家住南亨村,今年已經80歲的羅永和說。他是烈士羅德榮的二弟,羅永盛是三弟。至今,羅永和還依稀記得哥哥犧牲後,家人悲痛欲絕的情景。
  • 原創 | 尋找《英雄兒女》王成原型烈士於樹昌的起因和經過
    半個多世紀以來,原23軍的老兵們尋遍全國各地,10月23日終於找到了「王成」志願軍第23軍步話機員於樹昌的老家———山東省萊陽市城廂街道四真莊村。在女兒的陪同下,這名80多歲的老人坐著飛機,一路尋到了萊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輾轉聯繫,終於找到了於樹昌的老家———城廂街道四真莊村,並聯繫上了其尚存的唯一親人,於樹昌的三哥於雲德。
  • 13年,為400餘名烈士尋找家屬,這位60歲的老人做到了
    鞍山60歲的志願者楊寧 寄給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的 一封與眾不同的「尋親信」 5年前 楊寧聽說錦州烈士陵園 安葬著400餘名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 當年立下的墓碑
  • 離鄉70年 85歲的江蘇籍臺灣老兵終於找到老家親人
    1月9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替85歲的赴臺老兵金貴發發布《線索徵集|臺灣85歲老兵江蘇尋親,盼有生之年還能見到故鄉親人》消息,引發強烈反響,並獲得當地臺辦和志願者組織的關注
  • 93歲老太難忘丈夫,因為誓言一等就是77年,再見時,已在忠烈祠內
    經他人介紹,14歲的張淑英認識了鍾崇鑫,那時她是71軍87師的少校參謀,畢業於黃埔六期,前途未卜,兩人相親相愛,不久便舉行了婚禮,這對年輕夫婦的結合,在那個年代並不是少數,郎有情來妾有意無意,兩人婚後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很幸福。
  • 60歲老伯幫4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久而久之,他們都像是我的親人
    「大外公劉定芳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我們一直在網上搜不到他的名字,直到今年他出現在一份名單裡。」烈士親屬鍾明梅手捧一束鮮花早早來到陵園。而這份名單,出自遼寧鞍山市臺安縣的一位志願者——楊寧。在前來祭拜的人群裡,60歲的楊寧頭髮花白,身材精瘦,默默用手機記錄著烈士親屬前來祭拜的一幕幕畫面。13年來,楊寧見證了無數這樣的時刻,他的足跡遍布8個省份大大小小烈士陵園200餘處、村屯184個,為400餘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找到了親屬。
  • 「賣花姑娘」歷盡艱辛,終於找到家人!
    這位母親名叫成水陽,42歲,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人。她口中喊的「燕子」,是她的大女兒成於豔,14年前,成於豔神秘失蹤了。女兒成於豔的失蹤,是成水陽心裡一塊難以癒合的傷疤。過去的14年裡,成水陽一直在尋找女兒成於豔的下落,卻一次次地失望。14年前,女兒失蹤的一幕,成水陽依然歷歷在目。
  • 漂洋過海來看你:93歲老奶奶尋找愛人77年,一生的等待只為這一面
    80多年前,14歲的她嫁給了一位英武挺拔的國民黨軍官。然而,丈夫婚後不久便隨部隊參加了南京保衛戰。7年後,她在苦苦思念中得知了丈夫陣亡的消息。此後,她重組家庭,卻在家人面前把那段銘心刻骨的感情隱藏了數十年。
  • 93歲老兵身患絕症,病床上說出最後的心願:要見他們最後一面
    抗戰距今已經70多年了,他始終惦念的就是,當年那些一起作戰的老戰友。歷經生死,老兵葉萬火回憶戰爭往事老兵葉萬火今年已經90多歲了,他回憶說,他是18歲當的兵。中間跟著部隊一起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事。在戰爭中想要保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於是他就想提高自己的槍法跟作戰技能。
  • 93歲老人走失一夜後被尋回,孫媳婦痛哭下跪致謝
    極目新聞1月18日訊(記者滿達)93歲老人獨自從城裡坐人力三輪車回農村,下車後卻迷路失聯一天一夜,家人心急如焚,最後被好心人發現後送回。見到老人平安回來,其孫媳婦激動痛哭,下跪致謝好心人。16日,這一幕發生在四川樂山峨眉山市。
  • 83歲老人找到了失聯27年的 「反劫機戰友」
    老人珍藏的9月12日、5月28日的《寧波日報》。(張璐翻拍)  圖為廈門家中的林國平老兩口正在和俞永堯老人通話。(攝影記者林銘鴻)  近日,83歲的俞永堯老人當著記者的面吐露心聲,希望找尋27年前失聯的特殊「戰友」林國平。
  • 孟良崮戰役烈士賈文藻72年後終於和親人...
    70多年的尋找,終得圓滿,孟良崮戰役2865位犧牲將士之一的賈文藻烈士在72年後,終於和自己的後輩親人們「相見」了。16日上午,來自遼寧大連的賈文藻烈士後輩親人們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看著英烈碑上親人的名字,悲欣交集。「叔叔(舅舅),我們來看您了!72年了,我們來晚了!」烈士親人為賈文藻烈士敬獻花籃。
  • 97歲老人看護無名烈士墓數十載:世代講好他們的故事
    邱德平講述數十載義務看守無名烈士墓情形,對很多細節記憶猶新。 劉林 攝中新網宿遷4月1日電 (記者 劉林)「這裡埋葬的都是英雄,是為了解放事業犧牲的戰士,我們現在的好生活是怎麼來的?都是這些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的墳不能平。」
  • 襄陽這個老人上央視了!他用一生書寫著「一諾千金」
    眼前的這位老人叫熊子勳,今年93歲。腿腳不便的他,隔三差五還是會杵著拐杖,去拜訪已逝戰友的親屬們。穀城縣離休幹部熊子勳講到:「你哥哥當時在現場,你哥當時臉就蒼白啊,你哥哥說叫我投降, 太陽從西邊出,你莫想!」1949年3月23日,部分敵對分子在谷城紫金區發動武裝暴亂,穀城縣獨立營第三連奉命剿匪,卻在茶園溝遭到土匪埋伏全部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