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版贛南客家婚禮《下轎贊》

2020-12-19 騰訊網

視頻來源:均泰婚慶

客家妹到底有多好?娶到等於撿到寶!

一、客家女性以其勤勞、儉樸、堅忍不拔的性格受到了世人的普遍稱讚。

1890年,英國人愛德爾在他的《中國訪問記錄》中這樣寫到:「客家婦女,真是我所見到的任何一族的婦女之中最值得讚嘆的了。」

二、客家女性很注重「家頭教尾」、「田頭地尾」、「灶頭鍋尾」和「針頭線尾」四項婦工。

所謂「家頭教尾」就是要她們養成黎明即起,勤勞儉約,舉凡內外整潔,灑掃洗滌,上侍翁姑、下育子女等各項事務,都料理得井井有條的意思。

所謂「田頭地尾」,就是播種插秧,駛牛犁田,除草施肥,收穫五穀,勿使農田耕地荒蕪的意思。

所謂「灶頭鍋尾」,就是指燒飯煮菜、調製羹湯、審別五味,樣樣都能得心應手,學就一手治膳技能,兼須割草打柴以供燃料的意思。

所謂「針頭線尾」,就是對縫紉、刺繡、裁補、紡織等女工,件件都能動手自為的意思。

三、 不論是在傳統中,還是現代社會裡,客家女性始終是家庭的重心。

客家地區有句俗語:「沒有老婆不成家」,這個「家」不僅指「結婚生兒育女」,更重要的是指在家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客家男子極少承擔家務,客家婦女充分扮演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好婆婆的家庭角色。

四、客家女性有"旺夫命"。

在很多人眼中,誰家娶了客家女人,便能給這個家庭帶來幸福。

五、客家女性聰明勇敢,很獨立,在生活上有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感悟。

時代在進步,現在的客家女性既有傳統的一面,也有新女性的一面。美國傳教士羅伯·史密斯在其所著的《中國的客家》一書中,讚不絕口地說道;「客家婦女,除了刻苦耐勞和尊重丈夫外,她們的聰明熱情和文化上的進步,也是使我們羨慕。

六、客家女性「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客家女人能煮得一手好菜,深得男人歡心。客家女人在妝束上尤為素淡,雖輕視粉飾之美,但也重視衣著打扮。客家女人秉承了北方女人的豪爽、高大與熱情,又吸收了南方女人的聰慧、乖巧與勤勞。

七、客家女性承受得起勞動強度大的工作。

他們往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無復有暇之時。曾在客家地區居住多年的美國傳教士羅伯·史密斯在他所著的《中國的客家》一書中說:「客家婦女真是我所見到的任何一族婦女中最值得讚嘆的了。在客家中,幾乎可以說,一切稍微粗重的工作,都是屬於婦女們的責任。如果你是初到中國客家地方住居的,一定會感到極大的驚訝。」

八、客家女性是家庭的擋風牆。

她們脾氣柔順、內心極有主見,她們恪守主內不主外,溫良恭儉讓的祖訓,與公婆妯娌和睦相處。

九、客家女性很孝順。

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她們都是以父母至上的。即使再苦再累,她們寧願犧牲自己,帶給父母幸福。客家的女人對待友情,便可以說是熱情似火。

十、「娘酒」由家庭中的主婦釀造。

但是從名字上看,我們更願意相信,這是客家女人地位的一種反映,娘酒就是客家女性的代言人,醇厚、清香、甜美、回味綿長。

相關焦點

  • 客家民俗 年底敢來一場原汁原味的客家婚禮嗎?
    ▲ 點擊藍字「今日尋烏」,關注中國客家尋烏最接地氣、重服務微信♉客家民俗 | 年底敢來一場原汁原味的客家婚禮嗎
  • 點讚贛南客家菜!40萬獎金,等你來拿!
    弘揚客家美食文化為贛南客家菜點讚40萬獎金等你拿11月19日至12月4日上午9時省商務廳開展線上>贛菜「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評選活動關注「贛南日報」微信公眾號為贛南客家菜點讚加油好消息一大波贛州美食入圍1菜品
  • 戲曲·贛南採茶戲|客家藝術一枝花
    贛南採茶戲,江西省贛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贛南採茶戲,俗稱「茶燈戲」「燈子戲」,有「客家藝術一枝花」的美譽,發源於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以九龍茶燈為基礎,吸收贛南其民間藝術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於贛南、粵北和閩西,一度也傳播到廣西桂南一帶。贛南採茶戲由民間歌舞發展而來,內容貼近生活,語言詼諧幽默。
  • 江西南康:客家燙皮培訓基地傳統手工製作贛南特色小吃
    贛南客家燙皮培訓基地燙皮食品系列展示。江西中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平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現場。燙皮是贛南客家人的特色小吃,這種傳統的特色小吃在贛州市大餘縣經過「改頭換面」後成功走向市場並顯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 戴軍:贛南基督教
    長年來,固守贛南本土,熱衷於用紀實攝影的表現手法,潛心記錄自已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贛南客家人文,多年來涉足客家鄉村、城鎮小巷、市民生活等題材。絡續拍攝了《贛南老表》、《贛南客家圍屋》、《贛南基督教》、《客家紅背帶》、《浮橋上的人》、《健身大廣場》、《生活碎片》等專題紀實攝影作品。表達自已對客家生存狀態的關注,對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思索與感悟。
  • 客家歌手謝德明出演共唱央視客語版《中國》
    歌曲《中國》為中宣部批准入選第五批的中國夢歌曲,2018客語版《中國》MV由央視音樂頻道與客家音樂人陳善寶老師發起製作,16種民族地方語言《中國》獻禮國慶!謝德明被邀請代表江西客家參加拍攝。百位客家歌手共同演唱客語版《中國》是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多、歌手演出陣容最大、攝影跨地域最廣的客家歌曲。
  • 贛南十大美食,帶你領略客家飲食文化的魅力
    贛南是個好地方!天空很藍,樹很綠,山很美,水很清澈,最重要的是,這是贛江的第一座城市,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1.三杯雞
  • 蒸、煮、炒、炸,百變贛南客家燙皮給你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蒸、煮、炒、炸,百變贛南客家燙皮給你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燙皮是贛南客家傳統純手工健康美食 每到秋冬季節 當地左鄰右舍都會結伴自製燙皮
  • 賴奕璇:立唱山歌志 傳播客家情
    擁有千年歷史的龍南,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下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客家山歌。一聲聲"哎呀勒",一曲曲古樸的韻律,既是客家先民表達思想的方式,更是客家文化傳承的一種符號。從從父親的口中,賴奕璇得知,和現在的流行音樂比起來,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聽客家山歌,會唱客家山歌的人也很少。    「但越是這樣,我們越不能讓客家山歌在我們這一代就結束了!」從父親的堅持與熱愛中,賴奕璇了解了很多客家山歌的「前世今生」,對客家山歌的興趣與日劇增。  於是,上學路上、休息間隙,她都不自覺間地練唱山歌。
  • 華妍茶舞-贛南茶舞創「三絕」
    到唐朝,受戰爭和其他災難的影響,居住在平原地區的人們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就搬遷到贛南地區。贛南地區的地勢相對較高,主要以山地為主,在山地周圍長有毒草,因此生活在這裡的客家居民在夏天易出現中暑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口舌乾燥,並伴有潰爛的現象,嚴重者頭疼發燒,甚至失去生命。由於茶葉具有清爽解暑、明目提神的功效,可以為客家居民解決中暑的症狀。在神農時期,就有對茶葉功效的記載,茶葉可以解毒提神。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這是集全南客家飲食的集大成者,去年客家美食節中更是評上了「江西名宴」。「醉美全南宴」其以「味型鮮辣醇厚、清淡脆嫩、原料山野氣息濃鬱」而遠近聞名。共有12道風味獨特的菜式所組成,菜式包括黃精煲土雞、全南燴豬旺、瑤鄉油浸肉、雅溪釀豆腐、多味蝴蝶魚、雙色如意卷、翡翠蔬菜丸、筍絲炒浸菜、金牌蒜包鴨、特色燒牛尾等……客家燻雞客家燻雞起源於全南縣農村一種古老的客家民俗手工技藝。相傳明朝末年,民眾食不果腹。
  • 客家婚禮,原來他們這麼搞!!
    婚禮?,客家婚俗也是客家文化習俗中較有特色的一種習俗。當然,我們合浦客家傳統婚禮嫁娶禮儀有「六禮」,即問名、納採、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由於歷來對婚姻大事的高度重視,在迎親嫁娶上仍有一套追求美好、講究吉祥的習俗。此類民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對人丁繁衍興旺的期望。問名包括四項:一為介紹,即男方委託媒人到女方家中說親;二為換庚貼。
  • 【推薦】這部客家電影《圍屋喜事》值得一看!
    客家話是中國古老的語言之一,曾長期佔據官方語言的主導地位,比現代的普通話歷史悠久得多。從雍正二年推廣普通話開始,普通話佔據官方主導地位不過三百多年而已,而客家話有幾千年歷史了。因此,客家話是最不該消失的語言!
  • 江西音樂家黃玉英,唱響客家山歌半世紀!
    演過電影也演過採茶戲,唱過民歌也唱過流行歌曲,相比之下,黃玉英最喜歡的還是民族的東西,尤其是客家山歌。正因為擁有純正的客家鄉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黃玉英唱採茶戲在圈內是出了名的。經過長期實踐,黃玉英對採茶戲逐漸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央視首屆《中國民歌大會》中,黃玉英在點評歌曲《十送紅軍》時,唱了一段贛南採茶戲傳統曲牌《長歌·送郎調》,百轉千回,令人過耳不忘。
  • 客家民俗風情
    群山高聳,峻岭飛走,這如濤如浪如畫如詩的青山秀水,掩藏著多少古樸奇特的客家民風。   翻開閩西各縣的歷史,走過這塊一萬九千多平方公裡的南國熱土,客家人所創造的五 彩紛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態的民俗風情給人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勤勞智慧的客家兒女用自己的雙手譜寫了輝煌的篇章,便閩西各縣贏得了「文化之鄉」的美譽。
  • 【博大客家】客家傳統服飾,你了解多少?
    實用經濟美種類客家服飾的種類繁多,客家人稱衣服為「衫褲」。「衫」指上衣,褲指下衣。「上穿大襟衫,下著大襠褲」是客家人最常見的衣著打扮。大襟衫是客家人男女老少最常穿的上衣。客家人的圍裙裙身上及胸口,下至膝蓋,常用一塊花色耐髒的單布做成,多為客家女子勞作時穿著。嚴格說來,圍裙並不是上衣,一般不可單用,常穿於大襟衫表面,為勞作時防止弄髒衣衫而穿戴的附屬服飾,帽子也是衣服的一部分。
  • 模板-客家新聞網
    網站簡介:   客家新聞網是由中共江西省贛州市委主辦、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准的國家一類新聞網站、全國重點新聞網站,具備自主採訪、編輯和發布國內外新聞信息的資質。網站立足客家搖籃贛州,面向全國,輻射海內外客家族群,致力打造全球客屬世界知名新聞網站。
  • 贛南農村辦酒席上的招牌菜,你吃過幾種?
    桌面上這種名為燙皮的小吃,是贛南客家的特產美食。燙皮以粳米為原料,經浸泡、磨漿、蒸熟、曬乾製成的薄片,再用砂子炒熟,就成了無油的蓬鬆可口的小食。 梅菜扣肉:客家扣肉又名燒皮肉或燒片肉,是贛南客家人人辦酒席必上的一道大菜。梅菜吸油,五花肉又帶著梅菜的清香,肥而不膩,食之軟爛醇香。小時候去吃酒就盼著趕緊上桌呢!
  • 【客家歷史】客家人的來歷您知道嗎?
    為了與當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區別,這些外來移民自稱自己是「客戶」,是「客家」,是「客家人」。 由此可見,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在贛南、閩西、粵東,那裡有29個縣是「純客縣」。在宋末以前,寧化是客家人南遷的集散中心;在明末清初,嘉應州(現梅州市)是客家人的集散中心。
  • 豆巴子,鬆脆酥香,是贛南客家人念念不忘的味道!
    在江西贛州,對於許多土生土長的贛南人而言,記憶中的美味總有這樣的一種小零食——豆巴子。豆巴子是具有客家特色風味的零食,在很久以前,豆巴子就已風靡贛州,成為盡人皆知的傳統美食。在整個贛南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逢佳節或辦好事的時候,主人家都喜歡用它來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