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先思丨吳梅佚文輯考

2020-12-24 書目文獻

吳梅佚文輯考

馮先思

(陳爽攝)

馮先思,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研究方向:版本目錄學。整理有《朱子讀書法》。

摘要:近年來拍賣市場中出現了一些吳梅信札,大多來源可靠,流傳有緒,且不見《吳梅全集》收錄。今據管見,輯得二十餘通,並附說明。這些信札是研究吳梅生平、學行的重要材料。但在輯錄吳梅佚文之時,我們需要辨析材料來源,認準吳梅筆跡,避免收入偽作。

關鍵詞:吳梅;輯佚;戲曲;校勘

吳梅先生是戲曲研究大家,其全集在2002年出版之後,又有多人為之增補。如謝冬榮從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吳梅捐贈文獻中輯錄題跋七則,[①]馮先思從中輯錄吳梅信札六通;[②]浦海涅從民國《戲曲》雜誌中輯錄佚札七通;[③]胡永啟據上海圖書館藏書輯錄題跋兩則;[④]郭建鵬則主要依據民國期間發行的報刊資料,輯補詩文數十篇,[⑤]其中一些篇目雖非佚文,但與全集所收存在大量異文,也是校補完善吳梅作品的重要參考。

最近幾年拍賣市場出現了一些吳梅手札,大多不見於王衛民編校《吳梅全集》收錄。其中源出民國期間商務印書館的檔案、以及收信人家屬的幾批,流傳有緒,較為可靠。今輯錄佚文如下,以俟將來增訂《吳梅全集》者採摭。

一、吳梅致劉世珩信札四通

其一

《董西廂》弟有一跋,今來書未寫,可補入之。又弟前校《董西廂》,此時亦需對勘,緣其中牌名正襯,初校本煞費苦心,此番更須□,望速見寄為盼。刻下將《紅拂》《殺狗》一閱,二三日內便可寄去。弟回舍後,別無他事,專以校曲為業,故暑假期內可以完全交卷也。《納書楹》「北西廂」譜,弟處未有,友人中更無從設法,尚希他處另尋;或與琉璃廠書賈商酌就近找覓,當有所得耳。前所假梅村三種及原刊本《長生殿》,如已無用,望即見還。又《霞箋》弟處止有毛刻,兄尚有他本足供參考,茲盼盼。此復,即請箸安。弟吳梅頓首。五月廿三日。

(北京琴島榮德2019年春拍)

【說明】此信無上款,疑前另有一紙,今佚。從信中所討論的內容來看,此札當系吳梅為劉世珩校曲時所書。劉世珩,字聚卿,號蔥石。安徽貴池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官至直隸財政監理。辛亥之後隱退。刻有《暖紅室匯刻傳劇》等叢書。劉世珩藏札已經星散,近年拍賣市場往往有之。

其二

蔥石先生閣下:前上一函,想登記室。《四聲猿》校畢,寄至滬上尊紀孫裕處。頃又續校《紅拂》《殺狗》兩種,亦郵遞海上尊庽矣。《董西廂》弟初次校本急於要用,望即寄示。三婦評本《牡丹亭》、《梅村三種》、初印本《長生殿》如已無用,亦並寄還弟。尊處校件畢後,擬將舊作《惆悵爨》續成,亦消夏一法也。手上敬請箸安。弟吳梅頓首。五月廿六日。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花箋有「且奉數八行/以慰遠別」九字雙鉤,題紫霞主人摹。劉世珩暖紅室刻《四聲猿》卷末有吳梅題跋一則(作於1917年),述其校訂徐渭雜劇之原則。此札與上一札內容相關,亦當作於1917年。又西泠印社2018年秋拍有一件況周頤致劉世珩札一通,或即同年所作,其文云:「《四聲猿》共七十五葉,校畢呈鑑,大誤尚多也。夢月簃無信來,或變卦矣。蔥石先生。棞敬上,六月七日。」可見劉世珩校刊明徐渭《四聲猿》雜劇之時,在吳梅之外,還曾請況周頤校閱。

其三

蔥石先生賜覽:惠示謹悉。《董西廂》正在校比,弟擬八月初三日到申(帶來),藉趨府侯教。顧鶴逸畫卷當遵命帶上也。何日北行,念念。此上,即請箸安。弟梅頓首。七月廿九。

弟頃有友人持明肅府拓本十七帖,系用太史紙。程君□神採奕然,至精,意欲求售,兄意中如何?梅又及。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札紅格六行,天頭有篆書「國立北京大學」六字。此札當作於1917年。

其四

蔥石先生足下:頃寄上《霞箋》一種,察入。刻方校《拜月》《荊釵》,畢後即寄。此上,即請箸安。弟吳梅頓首。八月九日。

前寄上減本《紫釵》,想收到矣。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通箋紙無格,有「鶴壽」二字,魏碑體,紅色雙鉤。紅字題「耦園所藏宋本」,另有「東來義」三字商標。此札當作於1917年。

二、吳梅致陳乃乾信札五通

其一

乃乾先生道鑑:醉中識荊,誤以足下為友年,醒後思之,殊發噱。重印《盛明雜劇》,誠盛事也,拙作三十首,可附刊卷首(須別屬他人另書一通,弟原稿字跡不好故也),用特寫奉籤典,即希亮詧。(出書後能惠我一部否?)手請近安。弟吳梅頓首。十月廿二日。

(嘉德四季第42期拍賣會「共讀樓存札」)

【說明】陳乃乾(1896-1971),浙江海寧人。文獻學家,編輯出版家。此札一紙,為蘇九華制箋,紅格八行。《霜厓詩錄》有《讀盛明雜劇詩》三十首,詩序雲作於「甲子季冬」,即1924年。此札日期當為公曆1924年11月18日。

其二

乃乾先生大鑑:昨奉惠賜《盛明雜劇》一部,拜領謹謝。拙詩三十首,止誤刊一字(第二頁下半張第八行「宦途盡荊棘」句,「宦」誤作「官」),足徵校勘之細,小有出入,固無妨也。敝校學子多欲置辦,已託會計處專函左右,俟見字後即祈速寄為荷。又前日過南京書店,屬其致書足下,索贈一部,今書已到,亦祈轉復也。弟年來頗搜羅傳奇,尊處如有舊刻為弟所無者,望先示知。專肅鳴謝,即請大安。弟吳瞿安頓啟。十二月十八日。

賜示乞寄:南京城北太平橋廿九號/蘇州雙林巷廿五號。

明日返裡,一星期後可回寧。

(嘉德四季第42期拍賣會「共讀樓存札」)

【說明】此札兩紙,為國立東南大學稿紙,紅格六行。左下略殘。此札日期為陰曆,當為公曆1925年1月12日,時吳梅任教於東南大學。

其三

乃乾先生大鑑:久疏箋候,惟起居安適為慰。頃友人見示《滂喜齋藏書記》,得讀大序,推崇文勤,固無溢美,而記述尚多錯訛,敬為兄言之。此記初稿確出緣裻丈之手,其實未盡善也。文勤介弟仲午先生(即緣丈高弟),竭半年之力為之刪補是正,晨鈔暝寫,盛暑弗輟,是不啻仲午重訂也。又文勤無子,吳中人皆知之。大作中兩言「潘氏子」,復雲後嗣不肖,實不知所指何□。往昔端午橋撫吳,與仲午時相過從,嘗婉諷獻書,屹不為動。文勤既無子,則不肖之名無所歸屬。若以仲午當之,則如此寶藏,不為勢屈,正與尊論「有力者負之而趨」一語相反。橫受惡名,非平恕之道也。然則書既刊成,何復禁不印行也?此實為藝風也。藝風藏弆至富,晚歲名愈高。海上名流搜羅舊槧,輒取決於一言,齒牙所及,不無奪人所好之處。此記紅本初出,藝風即庽書仲午,假《淮海長短句》一書,仲午畏之,遂取版片歸。夫書既譔成,刻又蕆事,別生感觸,不願早行,此其中必非無故,足下明慧,當可曉然矣。大序既印成,無從更動,乞兄再撰一跋,坿裝書尾,將前言釋訛成一善本,不獨文勤、緣丈銜感九京,即仲午有靈,亦且銘佩結草焉。專此上讀,即請道安。小弟吳梅頓首。八月十四日。

再,尊序作於甲子冬,仲午卒於乙丑正月,此文定未見也。

(嘉德四季第42期拍賣會「共讀樓存札」)

【說明】此札紅格八行,三紙。左下略殘。吳梅所讀《滂喜齋藏書記》當為民國十三年(1924年)陳乃乾慎初堂鉛印本。札末雲「仲午卒於乙丑正月」,則此信當作於1925年以後。

其四

乃乾先生大鑑:兩次惠示俱悉。會費兩元自當繳奉。惟敝校處大西路,弟又不出校門,希足下飭紀來校一取。好在誠之、子泉諸君亦須繳款,宜若可為也。復請著安。弟吳梅頓首。五月廿七。

(嘉德四季第42期拍賣會「共讀樓存札」)

【說明】此札信紙為上海光華大學用箋,紅格八行。「誠之」即呂思勉。此信當作於吳梅任教上海光華大學期間(1928年春始,秋即開始寧滬兩邊兼課,到1931年終止)。

其五

授經、乃乾先生大鑑:惠書誦悉,黃氏《曲海》久已不傳,今公等搜羅完備,煞費經營。承屬將賤名列入校勘,自當遵示。出書後望見寄一部為禱。手復即請大安。弟吳梅頓首。八月一日。

(嘉德四季第42期拍賣會「共讀樓存札」)

【說明】此札一紙,左下有「九華制箋」四字,紅格六行。董康(字授經)等人曾整理黃文暘所撰戲曲提要,定名為《曲海總目提要》,於一九二八年出版,即此札所謂「黃氏《曲海》」。吳梅曾為此書作序(1928年),卷三、八、十三、十八、二十八、三十三、三十八、四十三等卷署吳梅校訂。[⑥]從此札內容來看,當作於《曲海總目提要》正式出版之前。

三、吳梅致王雲五信札七通

其一

雲五先生大鑑:茲寄上《遼金文學》稿本(另掛號寄上),即希察入,收到並盼賜復。字數三萬五千字弱,潤貲早日見寄尤盼。尚有《元文學》一部分,以開學在即,未便動筆,但年內總可交卷也。手上,即請刻安。弟吳梅頓首。九月三日。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信出自孔夫子舊書網,紅格六行。另有商務回信,其文云:「瞿安先生大鑑:頃奉賜書,祗悉。前懇撰述《遼金元文學》一書,遼金部份已告完成,附下全稿一冊,照收,甚感。承示字數約三萬五千字弱。謹照原約千字五元,計奉酬壹百柒拾伍元。茲附上蘇州小說林書社劃條一紙,請察納見復為盼。又該書系《萬有文庫》第五期書,須於年內出版,其元代文學務請撥冗早日命筆,於十月底前交齊,是為至荷。復頌大安,並候示復。」(一九三三年九月六日)此信另有打字件,日期署九月七日。

孔夫子舊書網曾有王雲五致吳梅信,約請吳梅為《萬有文庫》撰寫《遼金元文學》一書。該信書寫於商務綠格十行稿紙之上,右邊有裝訂打孔兩個,當出於商務舊檔。王雲五信為檔案錄存之副本,非原信。其文云:「瞿安先生大鑑:敬啟者,前承惠允為敝館《萬有文庫》編著《遼金元文學》一書,莫名感紉。除遼金部份已蒙撰就交下外,尚有元代文學,務懇撥冗於十月底前擲下,以便付排。因此書為文庫第五期書,必須於年內趕出,尚祈亮照,是為至幸。肅此奉懇,順頌撰祺,並候賜覆。」日期為一九三三年十月十七日。此信另有打字件,日期署九月十八日。

其二

雲五先生大鑑:快函奉悉,《元文學》自當遵命從速動筆,但本月交卷,梅所未能。大約年底,諒可脫稿。若急於出版,盍先將《遼金文學》一冊印行?況《元文學》亦較前稿略多,似不妨作兩小冊也。希俯允為禱。手復,即請大安。弟吳梅頓首。十月廿五。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信源出商務檔案,右邊有穿孔兩個。信紙紅格八行,左下題「國立中央大學」六字朱文。商務回信今存,源出檔案。其文略云:「瞿安先生大鑑:前奉惠書,得悉尊著《遼金元文學》一書其元代文學即可執筆,於年底完成,甚感。惟《萬有文庫》已不及加入,擬俟全稿奉到,另印單行本出版。知注,特為奉聞。復頌著祺。」此信另有打字件,日期署一九三三年十月廿七日。[⑦]

其三

雲五先生大鑑:惠書並著作讓與契約及提要俱到,茲一一填就,請即察入。潤貲尚有百七十五元,望即惠寄為荷。手復,即請著安。弟吳梅頓首。十二月三十日。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信源出商務檔案,信紙為「國立中央大學用箋」,有紅框。左邊打孔兩個。此信有藍筆批語:「末批稿費175元已開/張」,當系張元濟手筆。從稿費來看,此信當作於一九三三年。吳梅籤署契約之後寄返商務,商務覆信云:「瞿安先生大鑑:昨奉賜覆,並籤就寄還尊著《遼金元文學》契約及提要各一份,敬已收悉。隨函附奉南京敝分館支票一紙,計酬貲銀壹佰柒拾伍元,即請察納,並乞見復為盼。泐此奉達,順頌撰祺。」(一九三四年一月五日)

其四

雲五先生大鑑:八日奉惠書並《遼金元文學》稿費,弟二次銀洋壹百七十五元正,已收到無訛。特此奉告,以清手續。此復,即請大安。弟吳梅頓啟。一月九日。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信當作於廿三年。素紙無格,有朱紅外框。天頭有編碼,蓋亦源出商務檔案。此前吳梅曾將元代文學部份交稿,商務即覆信吳梅,今存檔案所錄副本,其文云:「瞿安先生大鑑:昨承寄下大著《遼金元文學史》元代文學部份原稿一冊,照收,甚感。謹依約奉酬壹佰柒拾伍元。查此書連前送《遼金文學》部份酬資壹佰柒拾伍元,共計叄佰伍拾元。茲隨函附上著作物讓與契據,及圖書提要各一份,即乞籤填擲還,容即將元代文學酬資奉上,尚祈亮照為荷。泐此並謝,順頌著祺。」日期為一九三三年□月廿八日。[⑧]

其五

另有《曲學通論》亦擬交貴館印行,全稿約四萬字。請照千字五元計算。(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信從商務印書館檔案中錄出,略舉大義,姑錄存之。商務回信今存,原件模糊,以□代缺字。其文云:「瞿安先生大鑑:奉本月廿四日手示,知敝館日前寄上大著《詞學通論》文庫所贈書二冊,業已遞達,至以為慰。交下尊著《曲學通論》講義稿一冊,拜讀甚佩。敝館之□,擬送酬壹佰陸拾元,倘蒙慨允,即請賜復。俾便訂約奉款。泐此布達,順頌著祺。」日期為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其六

雲五先生大鑑:接虞字一九四八號,惠復知拙作《曲學通論》擬以銀圓壹百六十枚見酬。弟祗祈與《詞學通論》合入文庫而已,自當如命。該款望即匯至蘇州雙林巷廿七號敝居為盼。春假返裡,須四月七日返京故也。手復,即請大安。弟吳梅頓首。三月卅日。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札源出商務檔案,左右兩邊各有穿孔兩個。信紙紅格六行,左下題「清秘」二字朱文。此札當作於一九三四年三月卅日。

其七

雲五先生大鑑:昨快函發後,即接尊處掛號(虞字2027)信,稿費百六十元,亦收到無誤。特此奉復,以清手續。此上,順頌著綏。弟吳梅頓首。四月十八日。

再請尊處致函北大出版部,說明《詞餘講義》一書,已由弟讓渡版權,屬勿再印為禱。又拜。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賣會)

【說明】信紙為「國立中央大學用箋」,有紅框。此札當作於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八日。商務虞2027號信今存,出商務檔案,列印件,紅格十行,題「商務印書館啟事專用箋」。右邊有穿孔兩個。全文為:「瞿安先生大鑑:頃奉賜覆,知尊著《曲學通論》一稿,敝館擬奉酬一百六十元,已俯允,至以為感。謹附上著作物讓與契據及圖書提要各一份,即乞籤填擲還,容即奉款。專覆,順頌著祺。二十三年四月三日。」吳梅此札,今存商務覆信,其文云:「瞿安先生大鑑:奉十八日手示,敬諗。日前寄上大作《曲學通論》酬金壹佰陸拾元,已塵左右,至以為慰。又此書版權已讓渡敝館,北大出版部方面,請尊處通知停印為盼。專覆,順頌大安。」日期為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四、吳梅致丁英桂信札三通

其一

奉上《吳騷合編跋》一篇,乞斧正。開列缺損各字,亦一一校補列下。卷三缺三十三葉,卷四缺二十一葉,此和缺葉系取曲中佳句作圖,餘均相同。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信從商務印書館檔案中錄出,系撮取吳梅信文大義,非其原文。今吳梅原信不可得見,姑錄存以俟來哲。檔案所標日期為「廿三年九月八日」(1934年),從丁英桂回信來看,吳信作於九月六日。吳梅地址為「南京大石橋14號」。檔案記錄云:「附跋稿二頁。此信交丁英桂先生核示。」丁英桂批語云「原信及跋稿暫留敝處。請先覆謝吳君。丁英桂。」丁英桂致信吳梅,請求補闕字缺葉,並求撰寫跋文,其信今存,見孔夫子舊書網。丁信有草本及打字本,揆其形制當出商務舊檔,乃檔案錄副,非致吳梅原信,亦見孔夫子舊書網拍賣。其文略云:「瞿安先生臺鑑:敬啟者,前荷假印明刊《吳騷合編》一書,未及照出,因遭國難,先行繳還。敝館輯印《四部叢刊續編》,廣徵善本,近山東劉□□君□將所藏此書寄示,察其印本尚好,未便負其美意,即行攝照。不意照成之後,細檢中有缺損數字,又缺卷三第三十三葉、卷四第二十一葉兩葉,謹將劉本毛樣全份(計四冊)寄呈,擬再乞假尊本,俾得補全。並懇賜撰跋文,藉為此書增色,無任感幸。專此,敬頌著安。」卷末日期為「二十三年八月九日」(1934年)。商務檔案載丁英桂覆信,見孔夫子舊書網拍賣,其文云:「瞿安先生大鑑:接奉九月六日手教,敬悉。寄下《吳騷合編》跋文,拜讀,敬佩。劉本缺損各字,並承校補,尤深感幸。至卷三卷四各缺一葉,尊示謂皆是圖畫,惟真初印者有之。敝處仍擬留意覓補。先生見聞所及,有可通假者,敬乞隨時指示為荷。專此奉覆,祗頌臺綏。」此覆信亦當為1934年作。

其二

前寄上《吳騷合編》跋文一篇,想已收到。奉上拙著《詞學通論》訂正本一冊,請於再版時更正。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賣會)

【說明】此信從商務印書館檔案中錄出,亦略舉大義,姑錄存之。檔案所標日期為「廿三年九月十四日」(1934年)。檔案記錄云:附《詞學通論》訂正本一冊。此信交丁英桂先生收。丁批語云:「查改正本內刪節處甚多,要牽動全部。可否請著作人照原有字數修改。丁英桂。」《吳騷合編》印成之後,商務曾致信吳梅,商務檔案尚存副本,其文云:「瞿安先生大鑑:前承賜撰《吳騷合編》跋文,增光鉛槧,無任感紉。該書現已印成,謹另郵寄贈四部,以供青覽,尚乞察存。又書中卷三、卷四缺圖兩葉,已向北平圖書館借到補足,知荷垂注,合併奉聞。專此,順頌文祉。」(日期為一九三四年十月五日)此件經張元濟核定。《吳梅全集》理論卷中有《吳騷合編跋》兩則,第二則署 「甲戌七月」(即一九三四年),或即此札所言之跋。

其三

惠贈《吳騷合編》四部照收,謝謝。亡友朱梁任曾購百衲本廿四史一部,由蘇州振新書社鄒章卿經手,今朱君家屬覓定單不得,請尊處存根一查,朱君家屬擬將此券轉□□□□□,應如何手續補給該券,乞示知。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信從商務印書館檔案中錄出,略舉大義,姑錄存之。原稿模糊,以□代缺字。日期為「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1934年)。商務回信今存,其文云:「瞿安先生大鑑:奉十月十三日惠函,謹悉。日前寄贈《吳騷合編》四部,已荷察存為慰。承示朱梁任君曾購百衲本廿四史一部,其家屬因覓定單不得,囑查存根。茲已轉請敝館發行所查明,據稱朱君於十九年九月一日定過一部,定單為A2529號,第一、二期書均已取去,如定單遺失,照章應登滬報聲明掛失,再覓保補券,始可取書云云。特為奉陳,即請轉達朱君家屬為盼。專覆,順頌臺綏。」日期為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日。

五、吳梅致冒廣生信札一通

鶴亭先生大鑑:

大作已細加稽校,小注眉端。君才雅近吾家石渠,字字鏤心,大為佩服,大為佩服。[⑨]拙詩一套,聊以代序,通首無重韻,別紙寫呈拍上。又聞貴居停陳協之先生雅喜搜羅古籍,敝藏曲本有四百五十餘種,擬欲讓人,為娛老之計,先生能為介紹否?如有意,再將目錄寄奉也。手請著安。晚吳梅頓首。五月朔。

(北京百賞雅集2014年春拍)

【說明】此札花箋一紙,圖案為淡紅梅花。此信所謂冒鶴亭「大作」當為《疚齋雜劇》,吳梅《霜厓詩錄》有南呂《懶畫眉》曲一套,即此札所謂「拙詩一套」。《吳梅日記》一九三五年六月一日(農曆五月初一)日記云:「談及冒鶴亭事,相與絕倒。下午讀其《疚齋雜劇》,即賦南詞一套,代序。」[⑩]可見此札當作於一九三五年六月一日。

六、吳梅致徐養秋信札一通

養秋先生大鑑:

惠示拜悉。至前信謂《西廂記》衝突致讒,現查無其事,求將前言取消,萬勿介意至禱。近有小詞一首,音律不恊,姑呈一笑。

滿江紅(謝子香老人惠枇杷)滿樹黃金,又漸近端陽,況深得雙峰靈氣,夕陽紅映。熟後共稱茲味美,摘時但怕吾師吝。有誰知,飛錫渡江來,傾筐贈。 梅未熟,酸難近。桃已實,甘難並。記那年,花下也曾題詠。此樹依然成碩果,今吾漸已雕雙鬢。便欲從杖履,入山中,參禪定。

先生收藏秘笈,銳志刊校,久為同仁欽慕,屆時務望光臨,並攜帶珍本數種,俾增眼福。此復,即請著安。弟吳梅頓首。六月十九日。

附寄十四字小聯,妥收為荷。

(北京翰海2017春季拍賣會)

【說明】此札一紙,花箋,有紅色古鼎圖案,外壁有銘文「□作旅鼎」。今存信封,題:「敬祈面呈/徐養秋先生臺啟/吳緘」。信中所言「十四字小聯」今亦存,聯語云「金谷已空塵記題葉西廔吹花南浦;亭皋正望極暫停杯雨外舞劍燈前」。《吳梅全集》未收此闕《滿江紅》。

七、吳梅致倬雲信札一通

奉上《北盟會編》第二十三卷至二十八卷,祈察入。至諸錄雜記半本,盡載靖康北狩事跡,宜存弟處備查,無所謂附傳也。並以附聞。此請倬雲仁兄同門大人撰安。弟吳梅頓首。

(孔夫子舊書網)

【說明】此通箋紙紅格,有圖案,梅竹菊插花瓷瓶,紅綠相間。瓶旁有古書一函,另有筆筒上有「豫泰」二字。

八、吳梅新訂《紅樓夢》「掃紅」工尺譜跋

吳梅新訂《紅樓夢》「掃紅」工尺譜跋(擬)[11]

南曲各牌板式皆有一定,不可更動。此套相傳為胡孟魯先生筆,譜為殷四桂生所訂者也。曲譜所收《乞梅》為餘作,亦經餘訂譜。惟【黃鶯兒】下為俗工刪去【簇御林】【貓兒墜】二支而已。《掃紅》【宜春令】殷譜多誤,正襯既不分清,正贈又不明點,而字之陰陽,腔之疾徐,俱未深討,久欲為之重訂,而苦無暇晷也。丙子三月,始竭一日之力,成此一套,學者可按此歌拍矣。按【宜春令】首曲,為七句二十一板,弟二、三、四各曲,則二十四板,照格前二曲慢唱,後二曲快唱。殷譜第二曲後半即去贈板,蓋學《玉簪》「偷詩」【宜春令】格,今仍之。惟寶玉黛玉沁芳故事,唱時不宜太快,故第三曲,仍用四拍,至第四曲始快唱也。此調合處有二字句,《琵琶記》之「衷腸」、《西廂記》之「只見」、《紅梨記》之「拚醉」、《玉簪記》之「心知」皆是。訂譜時最易滑過,而不知有一正板。又末二句皆四字,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而仄仄平平句止第一字有板,第三字獨無,不知律者往往在第三字上亦點一板,則大誤矣。殷譜於此三句皆模糊不清,餘不得不重訂焉。是歲四月十四日,霜厓癯叟吳梅記。「瞿安」(朱方)「吳梅」(朱方)

(嘉德國際2019年春拍)

【說明】據拍賣公司說明,此乃吳梅手抄曲譜二冊,包括《桃花扇·撫兵》、《桃花扇·投轅》、《紅樓夢·掃紅》三折。

九、他人致吳梅信札選錄

此外,拍賣市場中的名家信札還有一些他人致吳梅的信件,有些也有助於增進對吳梅其人其學的了解,今摘錄數通如下。

1.鄧邦述致吳梅信札一通

求書之件另紙奉呈,能於公行前賜下,至感不情,並乞見恕。專此,敬頌瞿庵先生吾師歲祺。弟述頓首。小除。

(一)樂章詞釋、(二)清真詞釋、(三)二窗詞釋、(四)南詞斠律、(五)北詞斠律、(六)散曲研究、(七)度曲述要、(八)訂譜述要

(西泠印社2015年春拍)

【說明】據拍賣公司圖錄說明,此乃鄧邦述致吳梅信札。據王衛民《吳梅年譜》,1934年11月2日至1935年2月14日,吳梅曾作《柳詞校釋》,或即《樂章詞釋》。此書未收入《吳梅全集》。吳梅日記載擬清真詞數闋,知其於周邦彥詞有獨愛,今其全集未見《清真詞釋》。二窗當為草窗、夢窗。今其全集有《匯校夢窗詞札記》。吳梅弟子王玉章有《北詞校律》,其全集有《南北詞簡譜》。《散曲揅究》《度曲述要》《訂譜述要》似皆散佚不存。此皆吳梅未刊著述,還有待進一步蒐集。

北京瀚海2013年秋拍有吳梅書稿一種,系寫本,已裝為冊頁,凡四十六開。卷末署吳梅民國三年並印章。揆其內容,韻散相間,跡近彈詞之體。未悉此稿有確切來源否,姑附此以俟論定。

2.張元濟致吳梅一通

瞿安先生大鑑:敬啟者,《奢摩他室曲叢》第一、二兩集早經出版,第三、四兩集亦經裝制完全,但未及發行,遽遭國難,甚為惋惜。按之敝館通例,凡有價值之出版物,將次裝完之際,釘就樣本,先送原著作者鑑閱,不記彼時曾否寄呈,鄴架有無庋存。敬祈查示,至為感盼。耑此,祗頌撰祺。廿六年三月三日。

【說明】此信出自孔夫子舊書網,系商務檔案。信紙綠格十行,上端綠字「商務印書館信稿紙」,有藍色戳記「候覆」。信紙右邊有裝訂打孔兩個。另有張元濟籤名,以及批語「可發」。旁加蓋藍色戳記「已繕/3 MAR 1937」。又有打字件。吳梅曾與商務合作出版戲曲珍本,而第三四集慘遭日軍轟炸焚毀,此信即其見證。

3.商務印書館致吳梅一通

瞿安先生大鑑:頃奉尊致王雲五先生函,藉悉日前寄贈大著《曲選》一部,已塵察為慰。□□《霜厓曲錄》廣告事,茲已轉請敝推廣科酌辦。承紹介陳□岑先生著《清夜鐘聲錄》《左國姓氏匯考》《江西戰壘紀聞錄》《鐵軌輯錄》《鐵軍記傳十二出演》等五稿,擬交敝館印行,仰徵問垂盛意,至深感幸。敝館劫後,印刷能力尚未充分恢復,而最近又以趕排積稿及重印被毀各書,工作冗繁,一時尚無餘力承受,有違雅意,不□□反原稿□□□計二十一冊,另郵掛號寄還,費神轉達陳君,至感。專此,復頌大安。(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四日)

【說明】此信出自孔夫子舊書網。原稿兩紙,闕字處乃水印所遮。此亦商務印書館致吳梅之札。1930年吳梅在商務曾出版《曲選》,此札雲寄贈《曲選》一部,蓋重印所寄樣書。1932年一二八事件中,上海商務印書館曾遭焚毀,即信札所云之劫。

十、結語

吳梅先生存世墨跡很多,本文擇要將其中可靠的散佚信札、題跋錄出。[12]還有一些韻文,尚待甄別,其中或許還有全集未收之篇什。吳梅題跋之偽作民國時期即已出現,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藏臧懋循改本《紫釵記》,書前有吳梅題跋兩則,題詩兩首,實非吳梅親筆。其真跡現藏國家圖書館,乃得自吳梅後人,最為可靠。而美國藏本系民國時從中國購買,乃書賈偽作以謀善價者。該館所藏「明刻本朱有燉雜劇」,實乃蘇州舊書店夥計將民國間影印本染紙冒充。[13]《紫釵記》吳梅偽跋或許與偽本朱有燉雜劇系出同源,亦未可知。吳梅乃曲學大家,散佚詩文尚多,今人輯錄之時當仔細甄別,不然易為人所欺。

(美國國會圖書館《紫釵記》之偽跋)

(國家圖書館藏吳梅手跡)

(本文承中山大學黃仕忠老師指正,特此致謝。)

[①]謝冬榮《吳梅先生藏書題跋輯錄》,《文津學志》第十一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第246-252頁。

[②]馮先思《吳梅致王立承論曲書札五通箋釋》,《文獻》2020年第2期。

[③]見豆瓣網「收皮囊的惡魔」2014年7月7日日記。(https://www.douban.com/note/367367407/)

[④]胡永啟《吳梅集外題跋輯考》,《文獻》2015年第6期。

[⑤]郭建鵬《〈吳梅全集〉集外詩文補遺》,《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8年第6期。

[⑥]《曲海總目提要》實為董康、陳乃乾二人經理出版,參王文君《大東書局本〈曲海總目提要〉出版始末考——以1926-1942年〈申報〉廣告為中心》,《文學研究》2019年第1期,第79-89頁。

[⑦]原作「十一」月,又塗去「一」字。

[⑧]原稿模糊,疑為十二月。

[⑨]為,原稿作「之」,據文意改。後一「大為佩服」原作省略符號,今補出全文。

[⑩]《吳梅全集》日記卷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07月,第568頁。

[11]此跋原無標題。

[12]拙文所錄如有偽作,還請不吝賜教。

[13]馮先思《朱有燉雜劇版本新探》,《戲曲研究》第107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8年,第162-164頁。

註:本文發表於《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20年第3期,此據作者word排版,引用請以該刊為準。

相關連結:

馮先思丨金代荊氏書坊史事新證

馮先思丨《廣州大典》未收桂文燦著述兩種考略

馮先思丨袁宏道評《四聲猿》版本考

馮先思丨延閣刻本《四聲猿》研究

馮先思:讀《南獻遺徵箋》雜誌

馮先思、梁健康:《鳴晦廬藏曲略目》箋注

馮先思:明刊《新編寡婦烈女詩曲》校讀札記

「書目文獻」約稿:凡已經公開發表有關文獻學、古代文史相關文章,古籍新書介紹、文史期刊目錄摘要等均可。來稿敬請編輯為word格式,可以以文件夾壓縮方式配圖(含個人介紹),發到郵箱njt724@163.com。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石刻史料新編》(1-4輯) 目錄
    第十六冊安  徽安徽金石略十卷 清趙紹祖輯歙縣金石志十四卷 葉為銘輯湖  北湖北金石志十四卷 清張仲炘輯鍾祥金石考八卷附沿革考 李權輯襄陽冢墓遺文一卷附補遺 羅振玉輯 第十七冊廣  東陶齋吉金續錄二卷 清端方撰開有益齋金石文字記不分卷 清朱緒曾編隨軒金石文字不分卷 清徐渭仁撰來齋金石刻考略三卷 清林侗撰雙鉤華山廟碑一卷 清丁彥臣摹商周文拾遺二卷 清吳東發撰漢碑錄文四卷 清馬邦玉輯漢碑大觀八集不分卷 清錢泳摹唐三家碑錄三卷 羅振玉校錄 (二)地方類
  • 臺灣南華大學《敦煌學》1-35輯目錄
    現在已經出到36輯,36輯官網未更新,其中可查看36輯。若需要1-35輯資源,後臺可私戳。1.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敦煌卷子題記----潘重規2.臺北中央圖書館藏燉煌蕃文寫本佛經四卷考(注一)---吳其昱3.臺北圖書館所藏敦煌古鈔目錄石田幹之助撰;邱棨鐊譯4.臺北中央圖書館之敦煌經----牧田諦亮著;楊鍾基譯5.惠超「往五天竺國傳」中天竺國新箋考冉雲華敦煌學第三輯(1976)1.甘棠集與劉鄴傳研究--吳其昱2.
  • 間隔年騎行中國紀錄片丨《行疆》全輯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觀看:《行疆》紀錄片全輯
  • 李珮瑜、宋清秀丨《歷朝杭郡詩輯》考述
    《歷朝杭郡詩輯》立足於鄉邦文獻的挖掘和整理,與《國朝杭郡詩輯》系列前後相續,展現杭郡詩歌繁榮昌盛的歷史風貌,突顯杭州地區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觀、地域文化等特色。關鍵詞:歷朝杭郡詩輯 國朝杭郡詩輯 丁丙 杭州清代古籍整理、圖書編刻集前代之大成,成果豐碩。
  • 丨一周考
    本次一周考,我知會根據本周的推送內容出一些有趣的選擇題,附加一道走心的開放題,並從答對的粉絲中選取6位,送出「流淌的月光」(鋼琴家吳牧野)獨奏音樂會丨大家都有病》2.現在有很多皇帝專業戶,其實古代也有,以下關於古代演員演皇帝的羅列哪項不正確___?A.戲子只允許和圈內人結婚B.元朝對帝王戲的限制較少C.明朝規定戲曲演員要戴綠帽子D.戲曲中帝王扮相的標配就是:皇帽、玉帶、團龍蟒答案來自《古代演員能隨便演皇帝嗎?
  • 鐵拳名人堂丨寧波梅影:愛上鐵拳我不後悔(No.010)
    然而生活是不能假設的,假如沒有鐵拳我就會和第一個女朋友失之交臂,假如沒有鐵拳我就可能留在杭州工作而不是去考公務員,當然不會有現在的婚姻和家庭,也就不會有現在的生活。俱往矣,只能說,最初愛上鐵拳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這件小事就像蝴蝶效應一樣影響了我的整個人生。幸運的是,我對自己目前的生活還是滿意的,愛上鐵拳我並不後悔!
  • 茅維的卒年與凌霞閣雜劇的創作時間考
    孫書磊撰有《茅維及其凌霞閣雜劇考述》[2](以下簡稱《考述》)一文,對茅維生平、著述等作了考述;王瑜瑜有《晚明戲曲作家茅維生平考辨二題》[3](以下簡稱《二題》),對孫文有所補正,同時對「苕溪四逸」的生卒年作了考證。筆者認為關於「苕溪四逸」的年齒和凌霞閣雜劇六種的創作時間仍有可以補充和商榷之處,故作此文,以求教於方家。
  • 懷舊丨前程錦繡·羅文
    但羅文卻唱出來了自己的味道,時代的味道小小苦楚等於激勵 等於苦海翻細浪 借著毅力 恃我志氣 總要步步前望Jeekit溫馨提示:在12月13日晚21:15珠江頻道即將播出的大型粵語歌手競演類節目《粵唱越響》中,實力歌手李華勇會演繹這首經典作品。想想都充滿期待!
  • 浙學未刊稿叢編(第一輯)(全100冊)
    如屠本畯《三史統》、項聖謨《歷代畫家姓氏考》、萬言《明女史》、沈冰壺《勝國遺獻諸人傳》《勝國傳略》《本朝諸公傳》、平步青《國朝文錄小傳》《燃藜餘照》《唐文粹補小傳》《南書房入直諸臣考略》、陶浚宣《國朝紹興詩錄小傳》、傅以禮《明史續編》《傅氏先世事實編》、沈景修《禾郡項氏事略》、吳慶坻《辛亥殉難記》、平步青《國子監進士題名碑錄》《唐科目考》《五代宋元科目考》、孫德祖《兩朝會狀錄》、王繼香《王孝子事略》
  • 曹寶麟【晏廬說文】蘇軾《東坡志林》節六丨升仙丨硃砂丹
    我們文房用具少不了印泥,而最貴的號稱箭鏃印泥。後來才知道硃砂原礦呈矢(即箭)鏃狀(附二),故名。     丹,《說文解字》:「巴越之赤石也。象採丹井,一(應是點)象丹形。」井字中間也有一點。那麼這二字都屬指事字,表示硃砂與水之所出。丹砂的特性使古人產生神秘感。因為燒煉後變成硫黃和水銀,反覆分解合成,就是化學的基本原理。最後煉成的搓成圓丸,也叫丹。道家以為吞食可以成仙。
  • 《張開歌聲的翅膀》潘月劍作詞少兒歌曲精選輯曲目欣賞
    《張開歌聲的翅膀》潘月劍作詞少兒歌曲精選輯系列曲目內含「愛國愛家、孝敬父母、尊師重教、勵志向上」等正能量元素,獲得音樂教育界的密切關注及大、小朋友們青睞。三番音悅小編整理了兩輯60首適合中小學生聽、唱的歌曲,讓你和孩子們聽個夠。
  • 周亞琴{米莉婭}藏頭詩輯44期
    (七絕)新韻:步韻博雅《文/楓坪浪鏡》祝語歡歌嗩吶吹,米門奧妙閃金輝。莉香四季奇詩覽,婭奼八方妙賦窺。專選文杰萱上舞,輯挑俊客筆中飛。發登作品群英慶,表報無虞大愛陪。(七律)新韻:步韻博雅〖文/笑傲江湖〗祝賦今填紫氣吹,米家作品韻生輝。
  • 曹寶麟【晏廬說文】蘇軾《東坡志林》節十丨雪堂丨讀史札記
    東坡的文與藝在黃州得到升華,與其能有時間自我反省有極大的關係。(2020.12.30)     今天三頁半為《人物》專欄,是東坡的讀史札記。《論漢高祖羹頡侯事》是他讀《史記·楚元王世家》的感想。劉邦還是社會混子的時候,經常帶一幫小兄弟(應該有蕭何、曹參、樊噲等出窠兄弟)到丘嫂(大嫂)家蹭飯。來多難免招厭。於是大嫂也上演「飯後鐘」,一見進門便刮鍋底鬧出響動來。
  • 張林傑丨經學大師廖平自題楹聯考論
    關鍵詞:廖平;自題聯;謬論;考論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宜賓學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項目「廖平論語學研究」(SXJZX2018-002)。廖平是我國近代經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學界對廖平及其著作的整理與研究可謂豐富。
  • 孫崇濤:《金瓶梅詞話》戲劇史料輯考
    著名前輩學者馮沅君先生曾考得《香囊記》4曲、《玉環記》2曲、《南西廂》1曲[21],趙景深先生考得《兩世姻緣》《子母冤家》《風雲會》曲各一套[22],徐朔方先生文中也曾提到《寶劍記》一套[23],周鈞韜《〈金瓶梅〉抄引話本、戲曲考探》一文[24],又補出了馮、趙、徐三位先生文章未及的《琵琶記》5曲、《玉環記》1曲、《寶劍記》2曲。以上合計8種劇目、19支(或套)曲子。
  • 「對不起媽媽,我考砸了」,當孩子說考砸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開門之後,兒子怯怯地走進來,低著頭說了聲「對不起媽媽,我考砸了」,一邊說著一邊眼淚吧嗒吧嗒直掉。 很多家長在孩子考砸的時候都非常生氣,會不由自主地由著情緒開始嚴厲批評孩子。
  • 梁紅玉的籍貫是怎樣考訂出來的?
    《記》中對梁氏生平考訂尤詳。他認為「《宋史·列傳》援據雄碑,其書揚國夫人事,則碑為詳」,「因採遺事,記其本末。」其考訂揚氏籍貫曰:「碑云:揚國家楚州,織簿為屋。蓋揚國家本楚州,寓京口也。」又辨羅大經《鶴林玉露》指稱韓世忠初與梁氏相遇時,世忠尚為小卒為誤。稱:「薊王起銀州,積功轉進武副尉。宣和二年,調西師討方臘。部勇敢五十人,隨王稟以往。遇揚國於京口,當在此時。王為裨將,非小卒也。」
  • 兒童廣播劇丨狄更斯寫給孩子的耶穌故事 第11集
    (為避免失聯造成資源丟失,現推出第五輯人物類電子書兩本《理性之上,潮流之中》《非常之地,非常之輩》,請根據文末提示免費下載,提取碼 de1x)  耶穌背著十字架,到了各各他,兵丁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和他同釘的還有兩個強盜,一個在左,一個在右。
  • 曹寶麟【晏廬說文】王栐《燕翼詒謀錄》節七丨訟棍丨高若訥
    蘇舜欽投匭上書指出高「以文詞進,而溫和軟懦,無剛鯁敢言之氣,斯皆執政引拔建置,欲其緘默舉揚其私。」這也是站在範黨立場上的分析。     他確實訥於言而敏於行,他精樂律,通醫術。當樞密使時建議狄青用騎兵平儂智高,而且收到奇效。他死後仁宗馬上到高府「臨奠」(附二),贈官賜諡並且篆額碑首,顯然都不是對待奸邪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