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三十多年前初訪黃州東坡赤壁時曾到,往裡走了不少路。當時新修未久,四壁畫了雪景,完全按照東坡自己的記錄。地點肯定已不是原址了。雪景應出於東坡筆下,想想《枯木怪石圖》尚且拍出天價,這雪景可惜不可能保存。
這則《雪堂問潘邠老》後來改名《雪堂記》。這個文中的客,原來就是靠一句「滿城風雨近重陽」便名垂千古而且還濃縮為成語的江西派詩人潘大臨!
此文可以看出繼承漢朝東方朔《答客難》的體裁,當然還有枚乘《七發》、司馬相如《子虛賦》等影響。採取問答的形式,層層深入闡發觀點。最後綴以歌,又有點像屈原《漁父》。東坡的文與藝在黃州得到升華,與其能有時間自我反省有極大的關係。(2020.12.30)
今天三頁半為《人物》專欄,是東坡的讀史札記。《論漢高祖羹頡侯事》是他讀《史記·楚元王世家》的感想。劉邦還是社會混子的時候,經常帶一幫小兄弟(應該有蕭何、曹參、樊噲等出窠兄弟)到丘嫂(大嫂)家蹭飯。來多難免招厭。於是大嫂也上演「飯後鐘」,一見進門便刮鍋底鬧出響動來。那些人識趣就溜了,劉邦揭鍋蓋發現還是有羹的,於是就怨大嫂「不長者」(不像長輩樣)。不想想大家都是窮人,這個所謂羹,是菜泡飯而已,哪裡有多餘的侍候閒人?劉邦得了天下,分封王侯,封二哥劉仲當齊王,大哥早死,其子劉信就因為其媽當年的刻薄被冷落。丘嫂搬出太上皇緩頰,劉邦就勉強封了一個羹頡侯,封地也就是安慶舒城一帶兩個縣。羹頡,還要用當年事羞辱他一下,頡,顏師古注即戛,也就是現在的刮。東坡說「高祖號為大度,不記人過者」但還是不放過前怨,難道不怕老父「緣此記分杯之語乎?」這件事是劉項逐鹿時,劉太公被項羽扣為人質,項羽以不投降就烹煮老頭為威脅。劉邦你猜怎麼回答—-你我約為兄弟的,我父即你父,你烹老爸,那麼就分一杯肉羹給我吧!這隻有流氓才做得絕!東坡還以為劉老頭會記恨這句話,但不知正因這句狠話才免於一死,因為項羽的要挾失效了。再說當了皇帝的劉邦怎麼會在乎老子的面子?他在大庭廣眾諷刺老頭:你以前一直怪我沒出息,不如老二,但我老三現在和他比比哪個厲害呀!
這類讀史札記屬於應付科舉考試的練習。考試從鄉試到殿試,還有制科,題目無非在經史範圍中擬定。王安石的名篇《讀孟嘗君傳》不滿百字,也屬於此類札記。當然題目好,又從雞鳴狗盜這點切入,案翻得精彩。顯然比東坡這篇警闢。記得高三語文老師薛椿蔭組織課外文言文興趣小組,他就拿王安石文為講解。這位先生應早歸道山,非常感念他使我對古文產生了以之為業的想法。(2020.12.31)
1946年生於上海,當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系暨南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滄浪書社社員。曾任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1969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化機系化學工程專業。198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古代漢語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1982年獲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競賽一等獎,自此走進書壇。曾獲全國第五屆書法展「全國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最高獎)。其專業研究方向為:書法史論研究、古代碑帖考證等。
曹寶麟精於書史書論研究,涵泳書卷,發揚文心,為傳承古典書風之代表書家。作為當代著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他的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成果並列。其書法精研米芾,博涉顏魯公、蘇東坡、黃山谷諸家,自成一格,以純粹的帖學家法再現了古典之美。在書法理論方面,他把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100多幅作品,考據排出先後次序,開創學術界前所未有的先例。他耗費近十年時間,將涉及150多位書家的200通宋人書跡,詳盡考證,填補了學術界對宋代政治史及文化史研究的隙缺,對當代書法有著開拓性的指導意義。著有《抱甕集》《中國書法全集·米芾》《中國書法全集·蔡襄》《中國書法全集·北宋名家》《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金薤琳琅——曹寶麟臨古考據跋文集》等。作為一位學者型書法家,曹寶麟在埋頭創作和教學之餘,關注時風,抨擊時弊,仗義執言,對不平之事大膽揭露,不迴避,不躲閃。尤其是對國展評選和書協換屆中出現的問題,直抒胸臆,其身上剛正的文人風骨,為中國書壇帶來一股清新空氣。
往期回顧:
曹寶麟【晏廬說文】蘇軾《東坡志林》節九丨夷狄丨釋宗本
曹寶麟【晏廬說文】蘇軾《東坡志林》節八丨梁賈說
曹寶麟【晏廬說文】蘇軾《東坡志林》節七丨王翊丨歐陽公
曹寶麟【晏廬說文】蘇軾《東坡志林》節六丨升仙丨硃砂丹
曹寶麟【晏廬說文】蘇軾《東坡志林》節五丨福嚴寺丨釋宗本
曹寶麟【晏廬說文】蘇軾《東坡志林》節四丨王素丨楊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