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楷書《白日依山盡》,十分香豔!

2021-01-11 不二齋孫賓旭

登鸛雀樓

王之渙詩|集趙孟\字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作為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哲理詩,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悟,我們不妨通過趙孟\書法,來展現這首詩遒勁而雍雅的一面。集趙孟\書法《登鸛雀樓》主要取字《三門記》《膽巴碑》《六體千字文》等作,從粗細、輕重、急緩、取勢等對比等方面進行重新組合創作,氣息流暢、格調清雅,不遜真跡。

鸛雀樓,唐代舊址位於山西蒲州的黃河中高阜處,因為時有鸛雀棲居而得名,北宋科學家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記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

關於鸛雀樓,唐代詩人賦詩者甚多,而王之渙的這首五言絕句,絕對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不朽之作。這首詩膾炙人口,全詩質樸生動,簡練直白,景象壯闊、氣勢雄渾,短短20字,便可令讀者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胸襟為之一開。

如此通俗並極富哲理的美妙詩句,近日抽空提筆寫寫吧!

來自書法第一網

相關焦點

  • 米芾書法《白日依山盡》欣賞!
    M                 I                 F                 U王之渙詩|書法思考集米芾字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往期回顧王羲之《白日依山盡》欣賞趙孟頫《白日依山盡》,十分香豔王鐸《白日依山盡》,就是這味道
  •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是怎樣的壯觀景致?
    第六篇前瞻古今 下瞰人生 ——龐子博先生講述《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 為什麼是「白日依山盡」,而非「紅日依山盡」?
    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一生只留下六首絕句,《登鸛雀樓》便是其一: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特別是最後兩句「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常常被我們引用,那麼,為什麼第一句是「白日依山盡」,而非「紅日依山盡」呢?王之渙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縣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便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
  • 文藝雜貨鋪‖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百日讀詩計劃第六天,今天是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688-742),盛唐時期著名詩人。這首《登鸛雀樓》,應該和《春曉》、《獨坐敬亭山》的普及率差不多,根據武漢大學教授王兆鵬對唐詩影響力的研究,《登鸛雀樓》排名高居第四位。這首詩好在哪?
  • 白日依山盡的盡的意思及全詩翻譯
    盡的意思是消失,這句詩意為:太陽依傍著山巒沉落。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裡於咫尺,使咫尺有萬裡之勢,後兩句寫意寫得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融化的天衣無縫。  1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名家書寫《白日依山盡》驚豔朋友圈!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 最適合臨習的名家楷書經典碑帖,記得收藏!
    顏真卿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與柳公權並稱「顏柳」「顏筋柳骨」,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玄秘塔碑》局部圖欣賞趙孟趙孟(fǔ)(1254年——1322年7月29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
  • 趙孟的行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書法作品欣賞
    當屬有韻味的作品還是要屬於趙孟的行楷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可以說是佛教經書中集合所有的精華,流傳之廣,是大部分都認可的。大家都知道抄寫佛教可以讓自己對佛經理解更為深刻,也可以讓心更有佛性。但是如果從書法的角度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作品不多,為什麼要說趙孟的行楷書法作品。趙孟南宋的著名書法家,有很多的經典作品,主要是行楷為主,楷書的書法四大家之一。
  • 楷書技法15|草頭偏旁在工筆楷書中的書寫方法分析
    不管現代規範字是不是受大眾歡迎,但是在書法培訓市場,工筆楷書已成為一個新的書法門類大張旗鼓地來到了人們的身邊。有人說,工筆楷書的現代代表是田英章先生,那也的確如此。工筆楷書作為一種新的書法形式,讓書法欣賞者眼前一亮,因而成為熱點。因為新的熱點的出現,以往的傳統書法多少也就被搶去了風頭。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工筆楷書下的草頭偏旁「艹」的書寫方法。
  • 書法藝術|「趙體」書風走向成熟的前奏——淺論趙孟《山堂詩》立軸...
    據王似峰、黃惇所編《趙孟年表》記載,大德七年,也就是1303年,趙孟50歲。這一年,他書寫了牟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楷書卷》。兩相參照可知,葉德輝認為《山堂詩》立軸書於1303年前後。▲趙孟《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楷書卷》(局部)葉德輝這種推測顯然不差,但更精確點說,《山堂詩》的書寫時間,應該稍早於《玄妙觀重修三門記楷書卷》。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家喻戶曉,6旬大爺:你們都理解錯了
    這是一首曾被譽為五絕之首的千古名作,入選小學課本多年,算得上是家喻戶曉的作品,我們來看看全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寫這首詩時,王之渙35歲。他早年及第,後被罷了官,過上了四處漫遊的生活,這首詩是他登上鸛雀樓時所寫。就這麼短短20個字,讓本來名氣不算大的鸛雀樓紅了1000多年,成為了很多文人墨客嚮往之地。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登鸛雀樓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古今詩話》中記載:「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益、暢當詩最佳。」
  • 趙孟一幅書法動輒上百萬元,四川李小龍價格卻便宜,這正常麼
    談起趙孟,對於練書法的朋友們來說,那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楷書中的歐顏柳趙四體中的趙體,就指的是趙孟的字體。趙孟,生於公元1254年,卒於公元1322年,乃元代大書畫家,世人甚愛其墨跡丹青,但吾家卻拒絕其書畫,其緣由者何?且容我一一道來。
  • 趙孟: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裡,他是元明清三朝書畫的一代宗師
    於是,趙孟開始拜師敖繼公研習經義,並在書畫的世界中,摸索到了一方天地,那就是「古意」。趙孟追求「作畫貴在有古意」,這份古意,就是研習古典之美,而運用於自己的作品中。通俗點來說,一開始,趙孟走的是模仿路線,但那麼多人模仿,為什麼偏偏他劍走偏鋒了?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翻譯及賞析
    [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題解】鸛雀樓舊址在永濟縣城西南舊蒲州城上。傳說古代有鸛雀棲其上,故名。樓有三層,前瞻中條山,下臨黃河水,是古時登覽勝地。唐人留詩者甚多,作者的這首五絕可稱為壓卷之作。
  • 高情千古趙孟書法《趙子昂行書閒居賦》濃濃的書卷氣和富貴氣
    今天分享的這幅《趙子昂行書閒居賦》,是趙孟書法中精品,氣閒神定,妙趣橫生,行書與楷書相容,下筆從容優雅,一股濃濃的書卷氣和富貴氣。高情千古,趙孟妍美書風的代表作。與時下盛行的所謂貼牌魏碑的醜書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別,書法美學是古往今來的書法家推崇的,不是幾個跳梁小丑可以掩飾破壞的。
  • 腦筋急轉彎:白日依山盡,猜一個字,很少人答對,這題是真的難!
    腦筋急轉彎:白日依山盡,猜一個字,很少人答對,這題是真的難!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幾道腦筋急轉彎,希望大家喜歡!4、小明帶100元去買一件75元的襯衫,但老闆卻只找了5塊錢給他,為什麼 5、白日依山盡(猜一字)6、有兩輛汽車以完全湘同的速度,分別行駛於緊鄰的兩條道路上。不久之後,雖然兩車都未改變車速,但是B車突然開始超越A車,這可能嗎兩條道路都是直線。 7、一次宴會上,一對夫妻同客人共握手48次,問這次宴會上共有幾人?
  • 「白日依山盡」中的「太陽」為什麼是「白」的而不是「紅」的?
    然而關於這首詩,有一天,我的一個韓國朋友突然問我:為什麼是」白日依山盡「,而不是」紅日依山盡「了?太陽明明是「紅」的呀?怎麼會是」白「的呢?一時間,我愣住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能故作高深的告訴她:這是中國古詩的意境問題,一句兩句說不清。其實,這個問題,很多中國人似乎都沒有認真地去思考過。因為我們心裡並沒有覺得這是個問題。在中國人眼中,太陽究竟是紅的還是白的,並不重要。
  • 範笑歌楷書六種解析書法作品欣賞
    在今天的書法界似乎對楷書分外重視,但當今的楷書也讓許多人困惑。怎樣能夠使楷書在傳統的基礎上在變化革新,並且擺脫匠氣呆板的毛病呢?我們就以範笑歌的五種楷書作為範例進行分析,這五種楷書都有其特點,有的楷書是完全的獨創,有的楷書是繼承傳統後的再次創新,但這些楷書都有共同的特點,也就是嚴謹的法度和特殊的韻味和美感。其中許多是可以借鑑和學習的。
  • 清-高塏楷書《滕王閣序》中和如謙謙君子,難得之珍品!
    高塏的此本《滕王閣序》汲收了唐朝諸大家之長,融會貫通,不惟點畫精到謹嚴、一絲不苟,而且筆致靈動秀逸,方圓兼具,是難得一見的上佳楷書範本。從字的結體來看似取趙孟,而書寫的飄逸性又接近褚遂良,內中透露出的溫潤的氣息則來自於虞世南。當然還有一些嫵媚的味道。寫楷書最易坐陷板滯之弊,能在決不苟且的點畫書寫中摻入飛揚的意味絕非易事,所以,高塏的楷書能在這一點上立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