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歷代高僧大德菁華錄」查看更多精彩!
今天講一個道教的公案。雖然不是佛教公案,但是沒有跑到佛教之外,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包括在佛教範圍之內。就是誹謗佛教的宗教,也都未曾超出佛教之外。因為佛教是盡虛空法,包羅萬象,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不管你信佛也好,不信佛也好,總而言之,都包括在佛教裡。因為這種道理,所以可以講講道教的故事,作為大家修行的借鏡。佛教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沒有忌妒,沒有障礙,一視同仁,不找人家的麻煩,不說人家的是非—這是佛教偉大之處。道教的教主老子,他著作一部道德經,人人皆知,但他的前生是佛的弟子,大迦葉尊者。因為他修頭陀行,願化身作老子,來教化眾生。儒教的教主孔子,他著一部春秋,人人皆知,但他前生是佛的弟子水月童子的化身。他們先在中國提倡道教和儒教的理論,替佛教鋪路,然後再開拓大乘佛教,令三教合而為一。所以後來有人提倡儒釋道三教是一家,這是有根據的,可惜不徹底了解內容,只知道一點皮毛而已。現在簡單的介紹這個公案:在南宋末年,山西省有個財主,姓王名,武舉出身(就是武學考試及格),為人忠厚,樂善好施,救苦濟貧,有惻隱之心,肯為地方服務。凡是功德事,盡力而為之。家有良田千頃,華屋數棟,乃是前生所修之福,今生所得之福報。有一天,鍾離權和呂洞賓師徒二人,雲遊四海,路過山西,見到一村莊,白氣沖天,知乃是有善報人所住,又有仙緣。於是特化乞丐來度,來到王門前化食。此時,天降大雪,王一見兩個乞丐,便生憐愍心,請二人在家裡暫住。二人離去,王依依不捨,送到門外。不知不覺送到二十裡外一座橋上。鍾離權取出葫蘆,內裝老酒,倒出一杯,乃對王說:「我們二人在府上打擾多日,以酒為謝。」王一飲而盡,覺得清涼甘甜直入肺腑之中。呂洞賓說:「送客千裡終有一別,到此為止;明年三三,此橋再見!」言訖,飄然而去,王回到家中覺得奇怪!他們一定是仙人,錯過了求道的機會,可惜之至!所幸明年三月三日,還有相見的機會,屆時再求法不遲。光陰似箭,轉瞬之間,到了三月三日。王喆便來到約定的橋上,二人已在橋上等候。王喆恭恭敬敬向二人叩頭,懇切要求了生脫死之法。二人乃傳授如何靜坐?如何調息?如何煉九轉還陽丹,將道家的真法,全盤託出。王喆歡喜若狂,叩頭謝恩,請問師父大名,一個說叫金重,一個說叫雙口。王喆一聽,便知是八仙中的鐘呂二仙,更為歡喜。二仙叮嚀的說:「精進勤精進,才有所成就。」說完而去。王喆歡天喜地回到家中,沒有告訴任何人,就是他的太太和兒子也不知道這個消息。他偽裝著魔,瘋瘋顛顛,見人就罵,遇物就打。時哭時笑,家人認為他是患了精神病,乃將他關在小房中。這是他求之不得,好藉此閉關,安靜修行。閉關十二年後而悟道,在定中觀察,在山東省有七個徒弟,在那裡等待他去教化,度成仙人。此時他已證五神通,乃用神足通來到山東蓬萊縣,到該度的弟子馬鈺門前。他想當年師父度我時,化裝乞丐,我也化裝乞丐,比較方便。乃偽裝乞丐的樣子,天天來乞食,但不見馬鈺一面。因為因緣尚未成熟。這位馬鈺也是大財主,有一位美麗而賢慧的太太。馬鈺年已四十,而無兒女,這是美中不足之事。有一天,他坐在書房唉聲嘆氣,他太太問他為何而嘆氣?他很感慨的說:「我們夫婦已經四十多歲,膝下無兒無女,百年之後,由何人來繼承我們的遺產呢?」他太太一聽,原來丈夫是為無兒女發愁,便對馬鈺說:「無兒無女無寃家,我們是清淨之身,為何不學道?可以了生脫死,可以長生不老。」馬鈺說:「你的主意雖然很好,可是跟誰學呢?」他太太說:「我遇到一位慈眉善目的道人,可以跟他學法,我想他一定願意把法傳授給我們。」馬鈺說:「此人在那裡?」他太太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天天到我們門前乞食那位老人。他道貌岸然,一定有來歷,也許是專為我們而來的也說不定。」他太太說完此番話,馬鈺覺得有道理,非常贊成。第二天馬鈺恭恭敬敬請老人到書房,請問老人尊姓大名,老人說:「姓王,名重陽,山西人。」馬鈺令他太太拜見老人,並介紹說:「這是賤內,名叫孫淵貞,請老先生多指教。」王重陽說:「豈敢!我是乞食老人,怎能高攀。」此時孫淵貞將他們的心願說出來,請求老人慈悲收為弟子。老人答應他們的請求,乃住在馬鈺家中,開始講經說法。馬鈺發大心,將家中的財產,布施於老人。王重陽用此財產而成立一個大道場。志同道合者,紛至沓來,雲集此處,約有千人,大家共同修行。修道主要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法,修身之法,也就是修行的方法。一個是財,養道之財,要供養修道人的生活必須品。這個道場,又有法又有財,所以大家安心修行,道業進步,聞法歡喜,不求他去。一年之後,王重陽患病,全身生瘡,流白濃流紅血,其臭不可聞。大眾弟子心想:「師父沒有真道行,所以才生此病。他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怎樣保護我們呢?」大家心照不宣,慢慢都走了,只留下七個人,時刻在王重陽的身旁,洗瘡換藥不嫌其臭。不久王重陽的瘡痊癒了,又開始講經說法。這七個徒弟,就是馬鈺、孫淵貞丶邱長春、劉長生、郝太古、譚長真丶王玉陽等。每人住一房間。馬鈺和孫淵貞雖然是夫婦,也分居而住,為修道方便,而不往來。這是斷欲去愛的方法。在《楞嚴經》上說:「欲心不斷,煮沙為飯」。修道人,要有欲心的思想,永久不成道業,好像煮沙子,始終不能成為飯。有一天,王重陽的化身來到孫淵貞的房間,對她說:「女子無夫為怨女,男子無妻為曠夫,一陰一陽不可無,陰陽配合是正理.」孫淵貞一聽,誤會師父起邪念,大怒而去找馬鈺。剛到馬鈺門口,馬鈺大笑而說:「剛才我在師父房中談話,師父說:『有人找你,你回去吧!』正好是你,你為何發怒?」孫淵貞將發生的事,詳細述敍,馬鈺便安慰孫淵貞說:「這是師父一片慈心,考驗你的道業如何?怨女曠夫,就是說明宇宙萬象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的道理。你誤會師父的好意,快去師父房間懺悔。」馬鈺領她到師父前請罪。孫淵貞跪到王重陽前,痛哭流淚說:「師父!請你老人家慈悲,寬恕弟子無禮,承蒙師父化身的啟示,弟子頑昧不悟,請師父開示。」王重陽說:「修道要有勝處,才能證果。現在河南洛陽應出真人,可惜你不能去。」孫淵貞問:「師父!我為什麼不能去修行呢?」王重陽說:「因為你長的太美麗,在路上容易被人欺侮,所以你不能去。」孫淵貞不語而退。回到廚房,便燒開一鍋油,將臉接近油鍋,用清水倒在鍋中,頓時油花四濺,孫淵貞的臉全起了泡。三天後,美女變成為醜女,滿臉是疤痕。她來見師父,王重陽一見,大笑道:「你真了不起,你這樣毀容,絕對無問題了。」她千辛萬苦來到洛陽城外,找一個破窰住,苦修十二年,終於證果。孫淵貞走後,不久王重陽患病而死。六位弟子將師父遺體送囘山西安葬,跟著各奔前程,找修道的地方。隨後各證其果,成為「七真人」。郝太古到華山修行。他在山上鑿洞為修行處所,每個洞造好之後,就來一個道人把洞化去。他一共鑿了七十二個洞,都被人化緣。最後他到華山最高峰去修行。這個地方無路可通,懸崖絕壁,無人可到。於是靜靜的修行,也證道果。劉長生的修行,與眾不同,人家是到深山處清淨而修行,不食人間煙火之物,以松子泉水為生;心清淨、身淸淨、境界清淨丶空氣清淨,一切皆清淨。可是他專找人多的地方去修行。他住在妓女街,一天到晚和妓女混在一起。哪個妓女在他道冠上插一朵花,那個妓女的生意一定不錯。所以他的道冠天天插滿花,後人稱為插花老祖。他這種修行,被師兄弟知道之後,乃來度他出火窟。劉長生對師兄弟說:「你千裡迢迢而來度我,非常感謝,我沒有什麼招待,請喝一杯茶再走。」於是用自己的肚皮把水燒滾,泡上清茶,請師兄弟飲茶,以表謝意。這時,師兄弟曉得他道業已有成就,乃告辭而去。邱長春是七人之中,最年輕的修道者。王重陽對他特別愛護,可是時時刻刻考驗他。他所行所作,常受師父的呵斥,但他不發脾氣。有一天王重陽心血來潮,要吃肉,命弟子去買五斤肉,掛在房間,但也不煮吃。一天一天過去了,肉腐蟲生,無數的蛆,爬進爬出,其味如屍,令人作嘔!最後一天,王重陽對六人說:「今天我要開齋,請你們大家吃肉,每人吃一塊肉,不準煮熟,只可生吃,每人只許吃一塊。」其他五人都不敢吃,只有邱長春一人敢吃。他跑到掛肉處,撕下一半,慢慢送到口中。越嚼越香,越香越吃,不久將腐肉吃完,其味鮮美無可比,又想吃那一半。此時,王重陽說:「長春!不可貪心,那一半留著我吃。一個天仙狀元被你搶去,夠了!不要吃全部。」邱長春年輕力壯,行菩薩道,專作利益人的工作。有一條大河,無橋可行,無船可渡,雖然水淺,但是河面很寬,使行人不方便。尤其老人婦孺,更不方便。他發心作背人過河的工作,但不取一文的酬勞。日日如是,月月如是。有一天,背一個會看相的人過河,這個人對邱長春說:「年輕人,你雖然作功德事,但是你的面有騰蛇鎖口相,一定要餓死。」邱長春一聽,便心灰意冷,不想修行。他認為命中既然註定要餓死,不如早點死,求其清淨。 於是到河的上流,找到一塊大石,上面是平的,可以睡覺,他決定在此石上餓死。到快死的時候,無緣無故發大水,水淹到大石上邊,從水中漂來一個桃子,正好漂到他的口邊。他不知不覺將桃子吞到腹中,精神立刻恢復,精力充足,乃一跳而起。心中在想:「這回到高山峰去,非餓死不可。」於是用鐵鏈將自己的脖子和大樹鎖在一起,不飲不食不知經過多少天?快到死亡的邊緣,他自己在想:「這回可以解決我的生命了!」此時,有位採藥老人見他這樣子,非常驚奇,問他:「朋友你犯了什麼罪?受這種刑罰?」邱長春將他餓死的理由說一遍。採藥老人說:「你為長生不老而出家修行,現在出了家,又要餓死,豈不是矛盾嗎?你要知道,專心修行,是不會死的。」於是老人找到鑰匙為其開鎖,邱長春從此便修苦行。有一天,天降大雪,他在人家馬糞堆中避寒,將馬糞堆挖一個洞,身藏其中,頭戴葫蘆瓢。這個瓢可以用來吃飯,可以喝水,可以避雨,可以遮風,成為萬能瓢。此時,詩興大起,乃作一首詩:「身靠糞堆頭頂瓢,遇到老天下鵝毛。」說到此處時,有人路過,聽到糞堆中有人說話,又冒出白氣。這個人很魯莾,拾起半塊磚,就向冒白氣處扔來,正巧打在葫蘆瓢上,把邱長春唯一的財產打碎了。他又說下半首詩:「一家吃飽千家怨,半磚打破葫蘆瓢。」即時證道。到了元朝時候,大有成就,其神通變化,運用自如,當時皇帝很崇拜他,常請他進宮說法。後為道教大名鼎鼎的長春子。其他三位——馬丹陽、譚長真、王玉陽,都修成道果。所以修道人,要吃得苦,受得苦,忍得苦,耐得苦,才能修行成就。邱長春是個最好的例子。天下間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更沒有從天上掉饀餅的妄想事,都是腳踏實地去修行,精益求精去精進,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希望大家努力用功,勇猛向前,不可後退。共勉之!◎本平臺長期免費或超低價流通播經機、念佛機、光明機、念佛計數器、傳統文化書籍、光碟等精美法寶,為廣大同修提供支持,望互相轉告結緣,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