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不懂父母的愛情
長大後想要一個吵不散的人」
◆ ◆ ◆ ◆ ◆
文 | 巴黎夜玫瑰
圖 |豆瓣
《月滿軒尼詩》裡說:能在他面前笑到露出蛀牙的人,才是一同生活的人。
可是,現代人的愛情何其脆弱,分分合合,不過三兩年間,誰能深刻的了解誰,誰會和誰掏心掏肺,誰又真正離不開誰。
別說在對方面前露蛀牙,大多數時候,我們連妝都不好意思卸。
01
這些年,我們在偶像劇裡找糖吃,在娛樂明星那裡磕cp,也眼見分手出軌離婚大戲,隔三岔五上演。
我們習慣了愛情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也習慣了在愛情裡活得清醒灑脫,可是忙碌之餘想一想,總是缺了點什麼。
最近,一個好友和我聊天,她說她以前一直看不上父母之間的愛情,總覺得一個大男子主義直男癌,和一個中年覺醒婦女之間,每天上演各種磕磕絆絆。
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拌嘴,家長裡短都能吵一輩子。
從她漸漸懂事開始,就變成了父母的婚姻諮詢師,吵架調解員,家庭糾紛的裁判,爸爸說媽媽脾氣不好,媽媽告狀說爸爸不懂體貼冷暖。
那個時候,她每每頭疼,想不明白兩個人,為啥大事小事爭執不斷,還不肯離婚,還口口聲聲說什麼是為了她,直到自己經歷了一段段破碎的感情,體味到連話也懶得說的冷淡之後,才明白:
那些能吵一輩子的人,就是心裡有彼此的人;那些一輩子也吵不散的人,就是彼此命中注定的愛人。
在《屋頂上的小提琴手》中,貧困的送奶工人特伊,生活在一個烏克蘭族的猶太人居住區,在那裡,他忍受著來自非猶太居民的歧視,承擔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內心苦悶的他,除了向上帝傾訴以外,無法從妻子格特那裡得到絲毫慰藉。
電影裡,當特伊問格特,結婚四分之一個世紀之後,她是否愛他時,格特無不諷刺的說:二十五年來,我一直給你洗衣服,做飯,打掃房間,給你生孩子養孩子,給你的奶牛擠奶。
她接著反問:如果那不是愛,那是什麼?
對呀,如果一個男人或女人,彼此為對方做了很多事情,彼此攜手一生,就算有爭吵,撕扯,不滿,憤懣,又算什麼呢。
愛將他們綁在了一起,否則一紙婚書,真的能將兩個不愛的人,綁一輩子嗎?
以前,我們覺得父母愛情,算不得愛情,是因為我們對愛情有太多想像,其實真實的愛情,應該是包含溫情,也包含傷害,包含激熱,也包含灼傷。
因為人無完人,自然也沒有完美的愛情。
02
我和朋友在聊天中,有個一致發現,我們看的偶像劇越多,讀的言情小說越多,就越是遇不到愛情。
因為我們總是覺得,愛情伴隨著一見鍾情,自然上癮,愛情是和毒癮,酗酒,賭博一樣,會觸發大腦多巴胺分泌,會產生新奇,能量,狂喜,渴望。
我們總是被童話故事、膚淺的元素,或關係的形式所吸引,不由自主的將愛情和某種情境,模板聯繫起來,將一個人錯當成另一個人,或在遇到一個真實的人時,渴望的是一個不真實的愛情。
換言之,我們渴望幻想中的愛情,卻並不願意觸碰真實的愛情。
這是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難以愛上一個人的原因。
而且,除了我們喪失真實感以外,心理學家伯特·費爾斯還發現:無論是愛人,還是被人愛,都會喚起一個人的防禦機制,喚起從童年時代就形成的情感焦慮和痛苦,所以,在無意識層面,我們會覺得愛情很危險,會粉碎我們的整個世界,讓我們喪失自我,忘記自己是誰,所以本質上,推開愛情的,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
哪怕我們在意識層面尋找愛情,但我們依然在潛意識層面抗拒愛情。
所以,情感作家惠特尼·摩根認為,是時候重新定義愛情了:愛情不應被視為一種感覺,而是一種既定的情感,愛就是充滿愛意地感受和行動。
這裡的感受和行動,不僅包含對方,也包含你的。
惠特尼因此舉了一個例子:你會因為一頭豬,踐踏了你給它的珍珠而生氣嗎?你問它為何區踩你心愛的珍珠,為何將珍珠弄得泥濘不堪。但它是一頭豬,無法理解珍珠的價值。有些人也是如此,他們還沒有完全實現自我,不明白自己該做的事情,沒有看到伴侶的價值和重要性。他們活在當下,為了一種感覺而活。但當你愛一個人時,為她做事情,犧牲自己,美好的感覺就會出現。
愛是行動,愛是犧牲,愛是動詞,感情來來去去,真愛永存。
如果,你渴望愛情,並不意味著別人會愛你,但一定意味著,你要去真正愛他。
因為愛情就像麵包,如果你想要擁有,就需要和面,發酵,付出,等待。
03
惠特尼對於愛情的新詮釋,讓我想到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總是有女孩會問我,怎麼判斷對方是否愛自己,並列舉出種種細節,比如,如果她沒有給對方打電話,對方就會忘記給她打電話,比如對方點菜時,忽略了她的口味等等細節。
並且,女孩們總是被教育,比起嫁給自己愛的人,一定要嫁一個愛自己的人。
我以前也這麼想,但現在不了,婚姻太漫長,人生又太短暫,比起將幸福建立在別人的愛上,不如建立在自己的愛上,比起被人愛,擁有愛人的能力,才更重要。
所以,我不會勸她愛惜自己,及時放手,我會勸她享受愛人的樂趣,不要去糾結對方愛不愛自己,而要想清楚自己愛不愛對方,愛就付出,無怨無悔,大夢三生,大醉一場,醒來,你不會失去什麼。
因為人生後半場,你不會後悔自己做過什麼,但一定後悔自己錯過什麼。
與其在愛情裡患得患失,不如不計得失,想愛就愛,勇猛無畏。
因為女孩們在這個時代,遇到一個,你想要為他付出的人,遠遠比遇到一個,他願意為你付出的人,要難得多得難。
我想到的第二件事就是,我寫離婚出軌的婚姻類文章,總是會有一些男人去合理化出軌,比如激情不再,比如索然無味,比如婚姻本來就不符合人性。
那個時候,我就會反問,那你為這段婚姻做過什麼呢?為你的愛人做過什麼呢?
我們這個時代,總是讓人錯誤的以為,愛自己就是自我的覺醒,但其實擁有愛人的能力,才是自我覺醒的標配。
你渴望愛情,那麼你為愛情做過什麼?
你希望另一半愛你,那麼你為另一半做過什麼?
你希望婚姻有趣,那麼你為婚姻做過什麼?
愛情和婚姻,就像麵包,你想要吃新鮮的麵包,不僅需要自己和面,發酵,耐心等待,還需要你每天,每天,每天的去生產。
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尤其涉及到人際關係時,而婚戀關係,本身就是一門人際關係。
既然是關係,就需要自己經營,既然是關係,就沒有那麼玄乎。
千人千面,愛情也是千奇百樣。
阿蘭·傑克遜在他的歌曲裡,回顧他的婚姻:有時快樂,有時傷害,我們走到一起,分崩離析,傷了彼此的心,儘管如此,我們不會悲傷,我們會為我們的一生感到高興。
約翰·傳奇在獻給妻子的歌曲中,承認情感的複雜性:你是我的墮落,你是我的繆斯女神,是我的節奏和憂鬱,也是我最糟糕的分心。你是我的結束和開始,即使我輸了,我也贏了。
愛情:是激情、親密和承諾的三足鼎立。
但愛情的過程卻是:你愛上一個人,你有付出的意願和行動,你成功的讓對方也愛上了你!
如果沒有人愛,我們可以自己愛自己,但如果沒有愛過人,我們會活得不完整。
寶寶們,晚上好,今天剛買的酒到了,感覺春天很適合果酒,夏天很適合冰凍啤酒,秋天需要紅酒,冬天需要米酒,一邊寫東西,一邊喝完一瓶桂花糯米酒,好開心!也祝你們:晚安,好夢~
關注「巴黎夜玫瑰」收穫更多情感生活指南
回復「1」,後臺可以領取10萬本免費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