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讀電影」,是岸西講的故事《月滿軒尼詩》。祝大家周末愉快——
1
離開學校十年了,前兩天看到網絡上做的畢業季專題,跟國家領導人會面一般,沒有絲毫的感覺。過後,突然有點訝異——自己也讀過書,上過學的;不知不覺間,竟然將十年前的自己當成陌生人了。
曾經問過一個好友,夜晚無聊時想一下自己學生時代的生活,能想起什麼人什麼場景。好友說,哈,一下子什麼也想不起來呀!後來一想,若是自己突然被人這麼一問一攪,也是很難想起什麼來的。所謂水靜成像,人的記憶也如水一般,要倒映成像,須等自己靜下來才可。而且,彼時出現的畫面,也當如水洗過的,清新流動,有你想要的人或物,有你一直想去尋找的當年的自己——夏日的午後,或許他正在窗後那條靜謐無言的小路上跟小夥伴們丟沙包或彈玻璃球。
但是,每當自己夜晚靜靜地想時,卻發現能想起來的畫面老是那幾幅:小時候,坐自行車後座時緊緊抓住爸爸的衣擺;自己在上課時間跟小朋友做遊戲,被老師知道了遭體罰——當著老師的面玩遊戲,一直玩,不準停下。中學時,一天中午同學父親請吃豬頭肉,叫了一小盆,把自己吃得不亦樂乎;夏天,曾經暗戀的女生騎自行車從樓下經過,她穿著竹綠色的夏衣,像個綠色的蜻蜓在飛,貌似抬頭看了我一眼,讓我霎時面紅耳熱。大學時,學校外面市場上那個賣饅頭的老闆,賣得好特別,三毛一個,一塊錢三個;還有那個不知姓名的女孩,吃起飯來時將嘴巴一邊塞得滿滿的,撐起一個大包,然後再狠勁地嚼,像個小孩子一樣……
於是,這才發現原來學生生涯沒有被遺忘,只是記憶不會像剛剛畢業時那般強烈。那時,我偶爾還能夢到在階梯教室上課,醒來時日月皇皇,流水湯湯,恍然若失。現在的它,如同一個被動羞怯的學生,需要被老師點名後,才能不情願地浮出水面。
2
生活就是如此,天長地久,日居月諸,有些你想牢牢記住的場景故事,日後突然就無影無蹤;反而是那些偶爾反常的意外成了你曾經走過的見證。比如「三毛一個,一塊錢三個」的饅頭,再比如《月滿軒尼詩》茶餐廳裡對人講「單喝兩倍算,不喝算三倍」的那個印度侍應生。
《月滿軒尼詩》,岸西留給自己拍的故事,家常情節,杯水情懷,勾連著如你如我的平頭百姓。影片中張學友飾演的阿來,四十一歲了,一個家電門頭的少東,喜歡睡個懶覺,想隨隨便便地過一生。阿來睡覺時,經常能夢到往生的老爸。夢中的畫面如緩緩流動的清水中一幅飄來蕩去的優美畫卷,讓人想鑽身進其中,隨之而去。
如果,讓阿來也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想以前的時光,除了老爸外,他能打撈起什麼樣的人或事呢?可能跟我們差不多,無非是吃撒尿魚丸或跟青梅竹馬的同學打遊戲喝啤酒。但更可能的是,他懶得打撈。香港人都很現實的,過得好今天,算計著明天,很少有時間想昨天,每天都跟這個社會同步同速同新美。鮑起靜飾演的阿來母親,從不以未化裝的面容示人,連店門口的廣告宣傳畫的自己也是當年明眸善睞年輕卓約的樣子。以至於母親住院,醫生跟阿來講她63歲時,阿來吃了一驚——阿來只知道母親平常精神挺好的,而且從不告訴人家年齡。看到這,突然就想起很久以前讀到的一句很纖情的詩,覺得很適合她——「我不知道什麼是蒼老,我只看到鏡子裡的人面開菊花,雪落白頭。」
生老病死每天都在發生,有一天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只不過在安穩時,我們趨利避害的潛意識,當那些負面的東西不存在罷了。生活安穩了,我們關心的只是當下,日復一日的日子怎麼打發?除了上班做事,下班逛街,周末看看電影電視,還能幹點什麼呢?當然,有時候,也會像湯唯飾演的愛蓮一樣讀讀懸疑推理小說,或許也像阿來一般,喜歡看到三分之二時猜猜結局,娛樂一下自己,愚弄一下作者。
3
對於內心,我們讓它繼續著昨天的節拍跳動;對於生活乏味時的時間,我們選擇忘記和忽視。而這些排遣無聊順應生活之流的片段,很難在記憶中閃光,只有它融合了異質性成份後才能在記憶裡發酵飄香。
比如,剛才說過的,阿來和愛蓮吃飯時那個奇怪的印度侍應生——他曾從阿來家店裡一閃而過,最後阿來才發現他原來是個便衣臥底。容雍懶散的阿來,對偶爾充斥到生活中的離奇事件有些興趣。他之所以喜歡上了愛蓮——我想,跟這個侍應生也有點關係吧。他的出現,或許讓他們事後想起來時覺得浪漫——「單喝兩倍算,不喝算三倍」的茶餐廳,日常生活中的所謂浪漫,或許就在於此吧;有那麼一點不同尋常,呵呵。
然而,有了這種非同尋常的調劑,有了日常生活平淡無奇的底,我們就會想起生活的好來了。片尾,阿來母親終於和退休後整天抱著小狗玩的青叔結婚了。阿來也跑到茶餐廳找愛蓮了。
這部片拍出了一種很生活、很日常的味道。學友哥像是鄰家大哥,湯唯姐像是鄰家阿妹。倆人在一起時,那種親切感和家長味道,能夠怡養觀眾的雙眸,讓人感覺愉悅,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生發出一種美好的嚮往。
日居如影,月諸若翼,雖然我們經過的很多,留下的很少,但是所有發呆出神,有笑有淚的日子,都會結出珍珠的。珍珠耀目,會讓你倍感人間的珍貴。於是,說不準哪一天,我們會突然覺得:「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海子《活在這珍貴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