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一則來自於東風汽車內部的且代號為"h計劃"的項目浮出水面。 "h計劃"正是東風公司籌備的高端新能源車項目,將與長城汽車旗下"WEY"、吉利汽車旗下"領克"一樣,成為東風集團旗下獨立運作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並且定位高端,成立獨立的銷售網絡。
一年之後,本應在2020年北京車展中亮相的東風h計劃進一步推進結果,雖然還帶著不少秘密,但又一次浮出了水面。
5月6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給h事業部員工寫了一封信,算是神秘的h品牌第一次公開現身。信中的內容和2019年消息差異不大,依然是h品牌將擁有全新的組織、機制和商業模式,要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引領者。
不關心商業模式,只看它要造什麼車
首先,要明確h品牌的身份,它將是一個大型國有汽車集團突破目前天花板的計劃,東風公司方面曾表示,東風自主產品的天花板是14萬元,14萬元以下車型想承擔電動智能的高技術,成本壓力太大。而隨著中國汽車市場消費升級,20萬-35萬元的中高端市場增長迅速,這一市場的車型可以承擔未來新技術,是東風謀劃h品牌的原因之一。
這意味著,h品牌與目前東風旗下的合資公司業務會有一定的區隔。
於是,東風集團手中剩下的牌,主要集中在2家公司身上:
1. 東風雷諾的退出,成熟的工廠及生產線是現成的,東風雷諾擁有的15萬臺產能以及一定的技術可以直接為東風h品牌所用。且,在此前東風雷諾退出中國時,東風集團就給到過相應的說法,將要用東風雷諾的相關資源繼續投資汽車業務。
2. 東風小康旗下的金康新能源,不久前其剛剛與重慶市政府籤署了《共建中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協議》,金康新能源的中高端產品將使用"東風賽力斯"品牌。東風表示,將對金康新能源輸出技術,同時借金康新能源的經驗反哺h品牌。
東風賽力斯所擁有的矽谷SF MOTORS技術,一度是叫板特斯拉的品牌。這也或許會成為東風h品牌的一種可能性。
根據東風h品牌的相關計劃,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大概,它的目標價格區間在20-25萬元,首款推出的車型預計會是一款中級SUV新能源車型。
其餘關於新車的消息,h品牌成立後將獨立運營,僅隸屬於東風公司香港上市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時,h品牌目前已規劃出9款全新車型並全面覆蓋SUV以及MPV車型。
但,需要思考更多
當然,我們可以對東風h品牌抱有一定的期望,但觀察其企業自身儲備以及市場層面,它的未來並不好判斷。原因主要在於3點:
1. 經過時間的積澱,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脫離了最初期的拼續航時代,進入了拼智能的時代,即包括智能網聯技術又包括智能駕駛部分。這之中,特斯拉、蔚來、小鵬、吉利、長安等企業已經做到了行業突出水平,甚至長安汽車已經首次向公眾演示了其L3級自動駕駛車型量產技術。
東風h品牌所面臨的技術類挑戰不可謂不高,從東風集團內部來看,它的合資品牌及自主品牌並未有類似於上汽集團-斑馬、長安集團-騰訊、吉利汽車-億咖通這樣的相應技術背書。從機理上來看,智能化軟體與硬體的調配,是一定需要時間來磨合、糾錯與優化的,此前並沒有太多表現的東風集團如何補上這個缺口,並不是供應商一朝一夕能解決的。
2. 模式層面,自建銷售和各種各樣的渠道,需要耗費比直銷模式更大的資金,並且對於團隊與領導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之中要看東風h品牌的初期模式是否要像傳統品牌那般快速推進,將是初步能否站穩的一個關鍵點。
3. 市場層面的不確定,一方面因為從去年開始,新能源市場進入銷量下滑期,再加上疫情的雙重影響,整體銷量腰斬,第一季度的產量和銷量僅為10.5萬輛和11.4萬輛。另一方面,在這之中,它要面對的是小鵬汽車、國產特斯拉這些已經紮根時間頗久的創新型車企。
將要像特斯拉、蔚來、小鵬、威馬這類企業率先發力C端,進入消費者層面,還是像吉利的曹操專車這類直接進入網約車市場、進入B端,也將是東風h品牌的一個壓力。
寫在最後:
大型集團有自己的相關優勢,對於東風h品牌而言,它不缺乏的是較之很多造車新勢力們更強的資金儲備與資金鍊,而且基於東風集團的此前業務,東風h品牌在供應商鏈條以及汽車生產製造層面,有著非常多的玩法。
這意味著,它能很快的把車造出來,並推向市場。比之特斯拉、蔚來汽車甚至是傳統車企的大眾、豐田、本田等等都更有優勢。
但,從如今的信息來看,東風h品牌面臨的問題是,它的核心產品力存在一定的問題,較之汽車市場的主流產品並沒有特別突出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