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侃大事件·白登之圍

2020-12-23 看個史

自從打贏楚漢之爭,劉邦以為能歇歇了,畢竟自己已經是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了,哪想到又得四處徵戰剪除異姓王,48歲前是遛雞鬥狗,48歲後是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我太難了!

前200年,北邊的韓王信(不是韓信)因為打不過匈奴,又怕挨劉邦的批,本著打不過就加入的算盤,和匈奴反手攻漢。

劉邦沒轍,拖著五十幾的身體,北伐匈奴,鎮壓韓王信叛亂。這個時候,楚漢之戰剛過去2年,漢軍還沒生鏽,打的韓王信節節敗退。

匈奴看韓王信不頂用,準備自己上,於是駐兵在代谷(現在山西某地),故意展現一些老弱病殘,漢軍的使臣一批又一批的出使匈奴,回來都報告劉邦說:「胡人儘是些老弱病殘,可以強推。」

劉邦不放心,又讓婁敬去看看,婁敬回來說:「我看雙方打架都應該秀肌肉,胡人現在卻露出大白肚子,肯定是故意的,不知道藏在什麼地方,等我們上鉤呢,咱們還是猥瑣發育吧。」

估計,劉邦也和諸多名人一樣開始飄了,以為是自己單挑打贏了項羽呢,然後唾沫星子朝婁敬一頓狂噴:「你這個膽小鬼,動動嘴皮子當了官,現在在這胡說八道!」然後就把婁敬下大獄了,準備勝利後打他的臉。

隨後劉邦撇下大軍,自己率領輕騎進入白登山,匈奴見漢朝皇帝這麼配合自己要不做點什麼豈不是太對不起皇帝陛下厚恩了,冒頓單于於是指揮四十萬軍隊圍困白登山。

漢軍此時沒帶多少吃的,外面的援軍又進不來,劉邦此時慌了,想要突圍,好幾次都沒成功,雙方你來我往,僵持了七天七夜。

這個時候,東西基本吃光了,劉邦整天唉聲嘆氣,陳平也不想死,估摸著只能搏一搏了,於是對劉邦說:「冒頓有一個很受寵的妾,要不我去賄賂賄賂她,看能不能放咱一條生路。」

劉邦這個時候又發揮從諫如流了,於是讓陳平偷偷下山。

果然,閼氏(就是單于的女人)接收了陳平的賄賂,回頭對冒頓說道:「漢朝在外面還有幾十萬援軍,明天就能趕到,況且老大之間不能做的太過火,現在對面的老大被你欺負成這樣,漢朝人怎麼會善罷甘休?咱們打下他們的地盤又呆不住,打贏了也沒啥意思。不如這次就當給他們一個教訓,讓他們回去知道不要和咱們作對。」

此時本來和冒頓約好前來相助的韓王信也沒來,冒頓雖然表面淡定,其實心裡也慌的一批,害怕韓王信反覆無常,打自己措手不及,於是聽從了閼氏的話,打開一個缺口,放劉邦跑了。

劉邦一口氣跑回了長安,順便厚著臉赦免了婁敬,封他做了關內侯。冒頓之後見漢軍也不咋樣,於是時不時就來欺負一下漢朝,劉邦被搞得沒辦法,採用婁敬的建議,開始採用和親政策,嗯,打架多傷和氣啊,不如做親家,這樣我的不就是你的嗎,就別搶了。

後人有人評價說:「兩個君主被一個女人玩在手掌心的戰役。」

白登之圍使劉邦意識到,漢朝現在沒有能力和匈奴幹架,應該要韜光養晦,於是雙方終於相對消停了一段時間。

好了,各位朋友們,我們下期大事件再見。

相關焦點

  • 白登之圍後,迫於和親匈奴,然而真正的始作俑者卻是它
    漢高祖與匈奴構兵始於平城之役。當時韓王信反叛,求援於匈奴,匈奴援軍至,被漢軍擊敗。劉邦乘勝追擊,北逐匈奴。劉邦帶兵行至平城,平城外一高地名白登,上白登,為匈奴所圍。因漢軍多步兵,無法突圍。漢軍被圍七日,用陳平的計策得以脫險,史稱「白登之圍」。
  • 五十八|白登之圍
    東胡完全沒有想到冒頓這個慫貨居然有膽子來打自己,一點防備也沒有。匈奴就這樣順利滅掉了東胡。隨後,匈奴在冒頓的帶領下,徵服了北方的各個部族,並向南渡過黃河,進入了中原地區。這就是漢高祖劉邦即將面對的對手。
  • 白登之圍左右了西漢兩百年對匈奴政策
    西漢建立之初,經過連年戰爭,國力衰弱,經濟凋敝。劉邦稱帝以後,忙於安撫國內,重振經濟,無暇顧及塞外少數民族。而匈奴方面,趁著秦末亂世,已悄無聲息的壯大起來。前200年冬,一直居住在長城以北的匈奴人起兵南下,侵略中原,劫掠財物,抓走了大量百姓充當奴隸。
  • 白登之圍冒頓為什麼接受劉邦的和親,而不是集中兵力徹底打敗劉邦
    白登之圍這一年被土耳其認為是他們的建軍年,因為土耳其人認為匈奴人也是他們的祖先,所以匈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勝利白登之圍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從而成為土耳其人建軍的標誌。 白登之圍對漢朝軍隊的打擊並不大,因為在白登之圍之前漢軍一直保持攻勢,殲滅了很多的匈奴小股部隊。
  • 白登之圍:冒頓單于最後放了劉邦,是陳平成功遊說閼氏的功勞?
    冒頓單于之名隨著劉邦的白登之圍,成為歷史上名氣頗大的匈奴霸主,他為人有魄力,更有遠大的毅力與初定天下的大漢爭雄,在白登之圍冒頓與劉邦相持了七天,最後在妥協議定後,劉邦得以脫身。那麼冒頓當時有無可能把劉邦所部吃掉呢?筆者以為沒有能力。
  • 白登之圍 劉邦真是靠賄賂突圍?別被大眾戲說給忽悠了
    按照大眾傳說,說劉邦在白登之圍被冒頓圍困,眼看就要完蛋了,這時候陳平獻策,賄賂冒頓閼氏皇后,在閼氏的「讒言」下,冒頓網開一面,劉邦逃得一條生路。按照這個說法,劉邦是在必死的情況下,靠著賄賂對方的女人而活命的。這一方面反映了漢軍的衰弱,劉邦的無能,另一方面反映了匈奴騎兵的強大,和冒頓的有勇無謀。
  • 陳平解除白登之圍後,為何其計秘不被世知呢?
    讀者只有充分了解整段歷史,將線索穿插起來,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這點在白登之圍的記載中有著充分體現。《高祖本紀》中白登之圍用筆頗少作為我國封建王朝中少有的布衣出身的帝王,漢高祖劉邦似乎有意無意地提高自己的身價。除此之外,在他的本紀中,關於他帶領漢軍勝利的事件記載的較為詳細,讓人印象深刻,而他的多次慘敗和丟人表現卻被一筆帶過。
  • 白登之圍絕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大眾對於「白登之圍」劉邦的脫困都聽過這麼一個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故事:劉邦為了反擊匈奴親率32萬大軍反擊,卻中了冒頓單于示弱誘敵之計,劉邦率先頭部隊12萬脫離遠在婁煩、馬邑的20萬主力直奔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南三十裡的白登山,結果被冒頓抓住此良機用接近40萬騎兵將其合圍在白登山。
  • 我們可能被歷史欺騙了,西漢初年的「白登之圍」或許根本不存在!
    公元前200年冬,劉邦親帥大軍擊之,在晉陽連戰連捷,遂至平城,出白登,為匈奴所圍。這一事件史稱「白登之圍」。記載過西漢歷史的正史有兩本: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兄妹的《前漢書》。而對「白登之圍」這一事件有描述的,兩本書中各有三處,共六處;而《前漢書》基本是向《史記》看齊,甚至文字基本照搬,這樣有效的記載就是三處。我們選取《史記》中的記載來看:(1).
  • 白登之圍,漢劉邦與匈奴冒頓大對決
    開創了大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一輩子的痛點一定少不了白登之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對一國之君高貴權勢的最好描寫。這麼個呼風喚雨的皇帝,突然被對方圍困,甚至被抓為俘虜,你想那是多麼狼狽的事情。古代遇此大劫的皇帝不多,漢高祖劉邦就是其中之一。白登之圍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它完全是偶然發生的事情。
  • 歷史上如果劉邦讓韓信領兵打匈奴,還會有白登之圍嗎
    劉邦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原先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卻經過重重的戰爭洗禮,贏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創立了歷史上引以為傲的大漢王朝,可是這樣的一個人在建立漢朝之後,當上皇帝之後,還打過一次敗仗,你們知道嗎?這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圍。
  • 多多益善 | 白登之圍
    劉邦一打勝仗,就忘乎所以了,甩開主力部隊,帶著少量輕騎貪功冒進,結果被匈奴埋伏在白登山(位於今山西大同)的救兵給圍了。這一圍就是七天。劉邦因為帶的兵太少,幾次突圍全部失敗。就在他無計可施之時,陳平獻上了一計。
  • 被蒙恬打得一敗塗地的匈奴,怎麼短短十年間,就搞出了白登之圍?
    蒙恬死後十年,漢代秦而立,漢高祖劉邦再次北擊匈奴,結果發生了令人震驚的「白登之圍。」為何短短十年間,那個曾被蒙恬打得一敗塗地滿地找牙的匈奴,就捲土重來了,就搞了令人震驚的「白登之圍」?是匈奴人太彪悍,還是蒙恬太神武,或是漢高祖太差勁?其實,漢高祖劉邦所面對的匈奴,和蒙恬所面對的匈奴,是不一樣的匈奴。漢高祖背後的漢政權,跟蒙恬背後的秦政權,也不能比。
  • 漢匈百年戰爭是「白登之圍」的延續嗎?
    這時,剛剛經歷過戰亂的劉邦哪裡能忍下這般挑釁,揮師北伐,由於他的輕敵,把步兵放到後面,用輕騎兵發起進攻,一不慎落入敵人的口袋陣裡,史稱"白登之圍
  • 假如韓信跟隨劉邦出戰,能否避免白登之圍?
    史料記載:「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頓詳敗走,誘漢兵。」起初,漢軍連戰連捷,就連劉邦本人就有了輕敵之意,索性派兵快速突進。匈奴冒頓單于並非等閒之輩,他先用老弱殘兵,麻痺漢軍,接著將劉邦的軍隊引入了包圍圈。漢軍兵力不少,但大多數步兵,機動能力較弱,而匈奴幾乎全是騎兵,兵力也有四十萬之眾。
  • 漢朝與匈奴間的離奇往事:冒頓單于為何要在白登之圍放走劉邦
    因此班固在《漢書·匈奴傳》中記述白登之圍,便將這40萬改作了30萬,要照這樣算來,匈奴的人口總數還要更少——的確還抵不過規模最大的幾個漢郡。 這其中最刻骨銘心的失敗無過於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圍。在楚霸王項羽跟前兒尚且無所畏懼的劉邦居然落入了冒頓單于設下的包圍圈,差一點讓土木堡之變的故事提前一千多年上演。高祖皇帝御駕親徵的失利在漢人心中投下了濃重的陰影。劉邦死後,冒頓單于致書劉邦的遺孀呂雉,言語之間頗多輕慢調戲之意。
  • 漢初如果不是劉邦帶兵攻打匈奴,換成韓信的話,還會有白登之圍嗎
    漢初如果不是劉邦帶兵攻打匈奴,換成韓信的話,還會有白登之圍嗎?在漢朝相應的史料記載中,劉邦在建立漢朝天下之初,曾是親率大軍與匈奴之間開戰據悉當時劉邦帶領著近三十萬的漢軍,與匈奴四十萬人馬開戰,最初劉邦本以為一眾的匈奴都是蠻人,然而匈奴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之下,通過是敵以弱的計策,以部分老弱病殘與劉邦的大軍交戰。
  • 漢初攻打匈奴的如果是韓信,而不是劉邦,還會有白登之圍嗎?
    漢高祖劉邦的白登之圍,但凡他謹慎一點,別那麼浪,都不至於被圍困。 那就更不要說韓信了,韓信被稱為「兵仙」,深諳用兵之道,「以正合,以奇勝」,善於出奇制勝,如果是韓信帶兵,必然可以驅逐匈奴,冒頓可是要碰一鼻子灰了。
  • 劉邦連項羽都能擊敗,為何卻陷於白登之圍?因為劉邦實在太心急了
    可是,劉邦雖然連項羽都能擊敗,但卻陷入白登之圍,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劉邦之所以會陷入白登之圍,主要在於劉邦太心急了,太著急取勝了。本來呢,劉邦應該也不會去捅咕匈奴,可匈奴主動惹了劉邦。劉邦之所以會陷入白登之圍,根本原因在於,劉邦太心急了,劉邦越來越年老,越來越沒有耐心,越來越想早些達到秦始皇的高度甚至超越秦始皇的高度。
  • 劉邦率漢軍和匈奴作戰時,如果領兵的是韓信,還會有白登之圍嗎?
    面對韓王信的背叛,劉邦再一次選擇親徵,自劉邦稱帝時開始,但凡有諸侯王造反,只要劉邦忙得開,都會親徵,這一次親徵,劉邦還計劃打草樓兔子,一舉解決匈奴犯邊問題,但因為冒進,發生了震驚的白登之圍,如果當時領兵的人是淮陰侯韓信,還會發生白登之圍嗎?首先,白登之圍的發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並非劉邦能力不行,而是劉邦誤信了探報,輕敵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