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只有詩歌?你落伍啦!

2021-03-05 成都發布

美目盼兮、眼波含笑

當杜甫筆下的意境成真

會是怎樣的體驗 ?

繼與肯德基展開跨界合作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再次在文創領域發力,與知名護膚品牌薇姿合作,推出草堂文創化妝品。1月6日,杜甫特別版限量禮盒在網絡上進行發售。


文創禮盒 古韻流淌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1200多年前,杜甫在一場潤澤萬物的春雨中汲取了靈感,自此有了《春夜喜雨》。200多年前乾隆皇帝親筆將詩聖的千古名篇書寫成冊,御筆一揮,「潤」物成書。2年前,杜甫草堂文創將「潤物細無聲」定為品牌核心精神,自此成為草堂文創不變的追求。

去年,杜甫草堂遇見了來自法國的護膚品牌薇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個「潤」字,開啟了杜甫草堂與薇姿的跨界合作。靛青與朱紅相配的方正禮盒,於沉穩大氣中暗藏靈秀,古韻流淌。禮盒靈感來自杜詩《麗人行》,將詩歌裡騎馬踏春的蹁躚麗人置於畫面中央,用一場充滿古典意味的出遊,開啟美麗之旅。

跨界之作 弘揚文化

這並不是草堂首次文創跨界之作,去年杜甫草堂跨界合作肯德基,在成都天府廣場開設了首家天府錦繡主題餐廳:簡潔大氣的門頭上有線條勾勒的傳統祥雲圖案,明亮的兩層樓落地玻璃上貼著以草堂風貌幻化而成的圖案。牆上描繪著唐朝人的生活場景圖案,桌面、牆壁上處處是杜甫的經典詩歌及其相關的書畫作品。

最精彩的要數取餐檯旁的3D全息投影,立體還原了杜甫故居草堂的春夏秋冬,同時還伴有杜甫描寫春夏秋冬的詩歌。

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表示:「這幾年來,我們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其中,藝術授權就是博物館文物活化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種趨勢。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使博物館文化走出去,影響更多人,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切實地感受到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

來源 | 成都日報錦觀

圖據杜甫草堂博物館

成都發布編輯 | 奔跑吧阿凡達

相關焦點

  • 【古詩詞中的地理版圖】杜甫草堂
    提到唐代詩人杜甫,華人世界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關於中國古代文學聖地——杜甫草堂,您又了解多少呢?今天的《古詩詞中的地理版圖》就帶您在詩作中走近歷經千年盛衰的杜甫草堂。在杜甫千餘篇詩作中,有不少是關於「草堂」的。而最令杜甫草堂名傳千古的當屬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 詩詞丨一座浣花草堂,見證杜甫此生詩意
    在片子裡,杜甫被稱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毫無疑問,杜甫是偉大的。漂泊一生,起起落落,他始終胸懷天下;受盡苦難,見證衰敗,他始終是最初那個凌雲少年。而杜甫為避安史之亂而在成都浣花溪畔所建的草堂,則存放了少陵野老此生的詩意,他曾在這裡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為人傳誦的詩篇。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讀幾首偉大詩人杜甫在草堂寫下的不朽詩篇。這首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杜甫在住進草堂的第二年所寫。
  • 杜甫草堂x肯德基:博物館IP跨界,將文化搬進餐廳
    明亮的兩層樓落地玻璃上貼著以草堂風貌幻化而成的圖案。餐廳內營造出杜甫詩意氛圍,牆上描繪著唐朝人的生活場景圖案,桌面、牆壁上處處是杜甫的經典詩歌及其相關的書畫作品,這是在新時代下對草堂和杜詩的創意表達。餐廳還設置了有杜甫草堂元素的取餐檯,取餐檯旁的3D全息投影吸引了大量小朋友。
  • BBC最新紀錄片,轟動全球網友,主角是杜甫和他的成都草堂
    而在成都的第二站麥可·伍德選擇了草堂寓居成都,是杜甫人生重要階段之一現代學者、詩人馮至說過:「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因此,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便成為了BBC這場「杜甫發現之旅」不可錯過的一站關於草堂的地位,紀錄片裡這樣描述——杜甫草堂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杜甫草堂,紀錄片截圖為什麼今天的中國人都還那麼喜歡杜甫?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追溯千百年詩歌足跡,詩人們在杜甫草堂吟詩唱和
    瓦列裡·魯登科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世界同吟一首詩」2020·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12月10日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行。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成都商報社等承辦。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世界同吟一首詩!中外詩人在杜甫草堂集結朗誦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瑞青12月10日下午,在詩人張華裡飽滿渾厚的俄語朗誦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在杜甫草堂拉開帷幕。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本次詩歌朗誦會群星匯集,國內外的詩歌大家在杜甫草堂集結,一起追溯千年前「詩聖」杜甫的足跡,開啟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詩歌對話。
  • 涴花溪畔的茅屋曾經住過詩聖,引無數文人墨客前來拜謁,杜甫草堂
    說起成都大家自然會想到青城山、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錦裡、寬窄巷子等,成都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可供我們遊玩的地方眾多,今天我們就去看一下成都西側涴花溪旁的杜甫草堂。草堂內的茅屋故居大家都知道杜甫可是一位偉大的唐朝詩人,他有1500多作品被保留下來,由於他的詩歌對中國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後人稱他為「詩聖」,他的詩歌對於研究唐代歷史起著重要作用被稱為「詩史」正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 杜甫草堂春節要開趴,復活成都三代人的童年!
    這是一場屬於70、80、90後的春節「復古趴」,大年初一至初七,來杜甫草堂,你將體驗到不同年代打卡牆、多種小時候的童趣遊戲,以及精美的新春福袋等你來拿!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迴廊,尋找童「年」記憶吧! 杜甫和成都的「人日」節在成都,提起「人日」節都會想起詩聖杜甫,正月初七去杜甫草堂,更是流傳了千百年的地方民俗。
  •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會所關閉 文化機構陸續入場
    4月29日,本報記者對杜甫草堂、金沙博物館、武侯祠等文化場所及周邊區域進行了實地探訪。記者 朱雪黎 餘如波  【杜甫草堂】詩聖文化園,文化機構正陸續入場  緊鄰杜甫草堂博物館正門的「詩聖文化園」內,「廊橋」等餐飲休閒場所均已關門停業。
  • 來到杜甫草堂,才明白《慶餘年》中範閒何以選擇《登高》開場鬥詩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嚴武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
  • BBC推出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人大教授:在史實和詩歌...
    如《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紀錄片中所介紹,專門拍攝杜甫的原因,不僅是杜詩藝術在中國詩歌史中的地位,也是杜甫詩歌對歷史的再現與表現,它們使得杜甫及其詩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個代表、象徵。
  • 杜甫詩歌音樂會開啟 唱一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6月21日上午,杜甫草堂大雅堂琴聲悠悠,樂音婉轉,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且詩且歌,詩韻千古」杜甫詩歌音樂會詩意呈現。在《經典詠流傳》節目中,陳彼得將杜甫的《成都府》譜曲演唱,唱出對故鄉的眷戀與渴望,張靚穎演繹的《春夜喜雨》,讓人們在歌聲裡感受巴山夜雨,體會成都這座城市獨有的溫婉魅力。 ↑活動現場杜甫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集大成者,被尊為「詩聖」,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產生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杜甫精神對後世滋養深遠。
  • 杜甫草堂:茅屋立身 詩以安心
    杜詩的現實感和他後半生飄零際遇脫離不得,安史之亂後的公元759年,杜甫自今甘肅天水一路崎嶇行至四川成都,在友人協助下置辦了一間草堂,最為出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作於此。彈指一揮間,當古建人隨著鏡頭將目光投向杜甫草堂,幾度哽咽難言。
  • 《指環王》裡的甘道夫用「莎劇腔」讀杜甫的詩歌,我笑了
    同時我也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東西,這種感受如同你去博物館去參觀猛獁象化石骨架,當把皮肉其餘的一切統統剔除,你看那些骨架也會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對杜甫的詩歌,重新審視之後,一切都不同了,詩歌被導向到一個陌生處。但保留住了類似於「骨架」的東西,它成了一種世界語言,具有文化共通性,所有人類都能理解。
  • 【散文】顧樂生】草堂春秋
    這三年零九個月,儘管生活依然困苦,卻是杜甫生命從漂泊走向安寧的最好時期,也是他走向田園的一次詩意回歸和創作力驚人爆發的時期。他把一切感情都傾注到了這裡,在四川留下440首詩作,其中240多首寫於草堂。從此,杜甫草堂,一個偉大靈魂曾棲息、沉吟的地方成了人們紀念詩人的一個重要地點,也成了後世文人追尋的精神家園。詩人馮至說得好:「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 詩聖杜甫的「國際粉」
    號的杜甫草堂—— 一定要從西門進,相傳那是杜甫當年遙望雪山之處,儘管「窗含西嶺千秋雪」不是那麼容易看到,但運氣好的話,你就能耳聞目睹與千餘年前相似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 遊成都杜甫草堂/外一首
    五古:遊成都杜甫草堂 作者:趙延彤 (二○○二年七月二十日) 草堂曲徑深,遊者眾千百。 但可看藥欄,至味誰堪解?(1) 一揖春風起,雲霓獻花黛。 再揖嘆瘦生,撫公顏色改。 三揖淚沾襟,流連復徘徊。 乾坤幸無恙,致君堯舜再。
  • 蔣寅:杜甫與中國詩歌美學的「老」境
    杜甫與中國詩歌美學的「老」境(節選)蔣寅人生晚景雖然體力不如少壯之時,但精神上卻進入成熟和睿智的境地。就心理層面而言,老境首先意味著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我認為這組詠樹之作呈現了杜甫晚年思想上的若干重要變化。其中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旨趣最深隱的一首是 《病柏》,郭曾炘認為歷來評論家中只有黃生獨見其大,注意到此詩之感慨尤為深遠:「國家當危亡之際,回溯承平,昔何其盛,今何其衰? 紇幹凍雀之嘆,厓山塊肉之悲,大命已傾,回天無已。忠臣志士至此,亦惟歸咎於蒼蒼者而已。而其故實由於群邪用事,正士束手,患氣之積,匪伊朝夕。」
  • 所謂杜甫的「名片」
    公元759年12月24日,被後世稱之為「詩史」的杜甫結束了一路的流亡漂泊,落腳於成都。47歲的杜甫靠著成都的浣花溪建造了一座草堂,在此居住了數年,這正是現在所稱的「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不過,杜甫一生去過的地方很多,可能都未必如草堂般知名,為什麼只有草堂成了杜甫的「名片」呢?
  • 《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或許杜甫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就是「詩聖」二字,但對我的影響卻是極為深刻的,以至於我曾經無數次想像過去草堂拜會的場景,後來雖然去了成都,也和同學詢問過草堂的樣子,我從他的話語中也聽出來失望之情,但我始終沒有去,以前去成都都是太匆忙了。而我去草堂一定要準備充分的、莊重的、嚴肅的!我是去朝聖的,不容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