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成都大家自然會想到青城山、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錦裡、寬窄巷子等,成都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可供我們遊玩的地方眾多,今天我們就去看一下成都西側涴花溪旁的杜甫草堂。
大家都知道杜甫可是一位偉大的唐朝詩人,他有1500多作品被保留下來,由於他的詩歌對中國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後人稱他為「詩聖」,他的詩歌對於研究唐代歷史起著重要作用被稱為「詩史」正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這是一座清雅的門庭,不遠處就能清晰地看到「草堂」二字的匾額,兩側題有杜甫詩句:萬裡橋西宅,百花潭北莊。上面的黑瓦已經布滿了青苔,凸顯了它的年輪。
進入院內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畫卷,到處都是綠樹蔥蘢,小石橋下的溪水緩緩流淌。這邊有座建築叫做大廨(xie)是指古代官吏辦公場所,裡邊陳列著杜甫的銅像,澆築的比較抽象,就像銅水自然流淌形成一般,杜甫凝望遠方若有所思,可能在憂國憂民吧。
這裡還有座建築物史詩堂,史詩堂裡陳列著杜甫先生的半身塑像,也是形神莊重的表情,史詩堂內還掛有朱老總(朱德)所題的「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一代詩人憂國憂民,胸懷大志流落於此寄居草堂,可以理解杜甫先生的心情。
史詩堂後面就是柴門,這座草堂的柴門顯得較為簡單,就是幾根立柱撐起的過道而已,不過絲毫影響不了這些文人墨客的雅興,每座建築門前都是寫有詩句,柴門也不例外。「萬丈光芒信有文章驚海內,千年豔慕猶勞車馬駐江幹」這是明人何宇度所改書的。柴門兩側還有許多石刻都是一些慕名而來的文人雅士寫的。
史詩堂後面還有一座工部祠,杜甫先生曾經做過「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人也稱他為杜工部。人們為了紀念杜甫先生在這裡建了一座祠堂。進入祠堂正面供奉著為杜甫先生,左邊供奉著詩人陸遊,右邊供奉詩人黃庭堅。顯然杜甫先生已經深入到人們心中了。
工部祠東北部有一草亭,草亭內有一塊「少陵草堂」碑。據說是雍正年間果親王允禮,途徑成都特地前來拜謁杜甫草堂所書寫,少陵草堂碑字體圓潤、筆力雄厚成為草堂故居內的重要標誌。
少陵草堂碑旁邊有一條小溪,兩岸有幾處竹林,草堂茅屋就建在這詩情畫意的小溪岸邊。進入茅舍院中一切陳設都是極為簡陋,就是古代最為普通的農家小院。幾間舊茅屋內從客廳到臥室找不出幾件像樣的家具,可見當時的杜甫先生的生活艱難程度。令人敬佩的是左側臥室旁有一個簡單的書房,杜甫先生在極為艱難的生活狀態下還在堅持詩詞創作實在令人敬佩不已。
還有一處景點是杜甫草堂必遊之處,原來杜甫詩中曾經指出他的草堂有一條花徑,花徑兩側布滿了鮮花,有些自娛自樂的寓意。現在的花徑是一條夾道紅牆,草堂影壁就在這花徑的盡頭。影壁上的「草堂」二字是用青花碎瓷拼成鑲嵌在白色牆體上,藍瓷與白色牆體形成鮮明對比格外顯眼。這個景點成為杜甫草堂的一個重要標誌之一,許多遊客在這裡留影作為紀念。
杜甫草堂記錄著這位偉大詩人的一生,杜甫也曾任過官員也曾窮困潦倒,他的詩歌留存於世成為文學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難怪魯迅先生說他是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