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剪紙達人司小麗 一雙巧手剪出「非遺」夢

2020-12-24 嶽陽網

□嶽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梅  通訊員  李群

靈巧的剪刀在紙面上遊走,傾注著剪紙人的感情,也傳承著這項精巧的技藝。入駐湖南江湖名城眾創空間的司小麗是「90後」剪紙達人,她剪出的《嶽陽樓》《后羿射巴蛇》、等一批大尺幅剪紙作品惟妙惟肖,受到了市民和遊客們的喜愛。

創業之初,司小麗發現市場上對傳統剪紙的需求量並不是很大,便萌生剪人物肖像的念頭。「因為我有繪畫功底,就在網絡上找了一張汪涵的照片,一筆一線的開始勾勒他的五官,然後用剪刀小心翼翼的開始剪,剪了整整一個星期,沒想到還真得到了認可,被網友帶進了湖南衛視直播現場。」

由於私人訂製的產出有限,價格也上不去,寥寥無幾的收入,加上每天的休息時間只有五六個小時,創業初期司小麗的生活過得異常艱難。

如何擺脫困境?性格倔強的司小麗苦苦思索。憑藉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加上創業導師的指點,她在傳統剪紙的基礎上,陸續推出了私人訂製剪紙、嶽陽文化剪紙、遊客肖像速剪、手工萬年紅、收藏級長卷剪紙等,滿足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消費需求,並通過「網際網路+」的模式,線上線下同步運營。如今,訂單不僅來自全國各地,還有來自英國、美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小麗剪紙成為一張代表「巴陵文化」的響亮名片。

2019年6月,司小麗與中國郵政聯合首發的以唐宋元明清及現代嶽陽樓剪紙為主題的明信片,這些帶有經典嶽陽符號與「憂樂精神」象徵的明信片面市之後,成為嶽陽市民、寓外鄉友和收藏愛好者的心頭之好。

做一個剪紙技藝的傳習者,這是司小麗給自己的定義。她不片面追逐量產,而是希望將單件產品打磨成精品、作品,提升觀賞、收藏價值和手作附加值,並通過「傳幫帶」來適度擴大規模,引起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和重視。

這些年來,司小麗在追求「非遺」夢想的道路上,憑著一顆精益求精的匠心,先後獲得「湖南省技術能手」「優秀傳統手工技藝傳習者」「巾幗建功標兵」「巴陵工匠」等榮譽稱號,今年12月份更是被評為「湖南省勞動模範」。

相關焦點

  • 柯城剪紙:剪出喜氣 剪出祝福
    幾分鐘時間,鄭志輝就剪出了一幅十分討喜的《年年有魚》。一個深厚的「非遺」文化,它背後包含著一個家族、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柯城剪紙以群體及家庭口授相傳為主。據介紹,第一代柯城剪紙代表性「非遺」傳承人方水文出生在柯城華墅,自幼師從祖輩學習剪紙,使剪紙藝術得以傳承。村裡還有秦伍娣、胡生娣、鄭志珍等不少剪紙巧手。
  • 鄂州社區有了剪紙基地,傳承非遺文化
    為傳承民族傳統剪紙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7月22日下午,鄂州市南塔社區雕花剪紙基地第一期培訓班開課啦!社區邀請了市剪紙研究會理事鄧錫鳳老師為轄區10餘對親子家庭指導剪紙技巧。此次剪紙課程以″巧手剪出精彩畫,共創優良好家風"為主題,通過民間傳統剪紙藝術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完美地結合起來,在鄧錫鳳老師的指導下,家長與孩子一起齊動手。作品多式多樣,有的雕剪抗議加油、有的雕剪核心價值觀、有的剪窗花等等,大家在感受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居民的家國情懷,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了愛國爰家園,樹新風,樹正氣的良好家風。
  • 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中新網太原11月19日電 題: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梁月仙  紅紙折上幾折,剪刀上下飛舞,紙屑紛紛落下……不到10分鐘,一張六角形的精緻團花剪紙便已成型。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美術館內,「巧媳婦」趙敬玲正向市民展示自己的剪紙技藝。
  • 「原創」剪出人生百態 剪出世間萬物
    非遺傳承人高豐緒稱剪紙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剪紙藝術作為傳統的民間工藝,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既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更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在素有「中國剪紙之鄉」稱號的的膠州,就有這麼一位剪紙傳承人,他在沒有電腦、沒有流水線的條件下,僅用一雙巧手、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就能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在過去60多年時間裡,他已經把中國的傳統文化、鄉土民俗融於一體並且先後創作出不少優秀的剪紙作品。如今,現年67歲的高豐緒不僅要在剪紙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為了傳承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他還要教更多人學習剪紙這項傳統技藝。
  • 誰不說俺東營好|「東利剪紙」李秀君:一把剪刀,剪出「老東營人」的...
    「東利剪紙」藝術培訓中心負責人李秀君老師激動地接過這塊來之不易的牌匾,顫抖的雙手小心翼翼,就像接過一個剛剛落地的嬰兒。這位1949年出生,與共和國同齡的古稀老人,1998年從勝利油田退休後,一直從事剪紙藝術教學工作20餘年,帶領東利社區剪紙藝術培訓中心在11年間取得市級、省部級、國家級大小獎項無數。
  • 社區老年人齊聚一堂 巧手剪出「精彩」生活
    12月10日,在甘家巷社區一幅其樂融融的場景,這正是社區為培養老年人視覺與動手協調能力,促進老年人相互交流與學習,聯合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的「巧手剪精彩 大家齊歡唱」老年人活動。剪紙是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一張彩紙、一把剪刀。
  • 關於無錫非遺「剪紙」,你應該知道的這些事
    、省市級非遺傳承人請入高中校園,其中包括無錫剪紙藝術家陳靜怡。與此同時,怡緣飄香紙藝坊 等「非遺」校園傳承基地在我校紮根落戶。此後,非遺藝術走進輔仁課堂,剪紙成為輔仁特色的校本課程之一。本小組將以此次藝術節活動、怡緣飄香紙藝坊 「非遺」校園傳承基地及剪紙校本課程為依據。小組研究的內容是:無錫剪紙及其傳承傳承情況。
  • 濱城區三河湖鎮殘疾人蘭福梅:傾心傳承非遺剪紙手藝繪就紙與剪刀和...
    自幼受家人啟蒙,而勤奮鑽研民間剪紙技藝。多年傾心研究發展非遺手藝剪紙,成為了中國剪紙研究會會員、優秀民間藝人,濱州首批優秀民間剪紙藝人。蘭福梅的剪紙作品,繼承、保持並發揚了濱州剪紙結構嚴謹、古樸渾厚、拙中蘊靈的特點。他善於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其剪紙創作既不脫離傳統又自成一體、自創一格。
  • 「巧手映小康——第五屆全國兒童剪紙作品展」在北京開幕
    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餘湛奕)「巧手映小康——第五屆全國兒童剪紙作品展」18日在北京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開幕。  開幕式上,學生代表帶來歌曲《長城長》、古箏等表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鄭蝴蝶現場表演剪紙藝術,並向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捐贈剪紙作品。兒童代表、指導教師代表、專家代表現場發言,分享參與活動和從事剪紙藝術創作、教學的心得體會。
  • 非遺故事丨剪紙傳承人張建志:一把剪刀剪出中國範兒!
    到六七歲的時候,他的「剪紙作品」經常得到大人們的誇讚,從那時起,剪紙這一手工藝術就在張建志心裡紮下了根。一把剪刀一張紙,在張建志的手裡一玩就是三十多年。長大後的張建志從事過管理類工作,但他一直沒放下手中的剪刀。為了追逐剪紙夢想,他前前後後六七年,一邊工作一邊學習。2009年他成立了建志剪紙工作室,多次前往平遙、佛山、臺灣等地拜師學藝。
  • 女子剪紙剪出3.7米古代嫁衣走紅網絡:手巧到難以置信
    高手在民間這句話你一定聽說過,那麼一位心靈手巧的美女,剪紙剪出3.7米古代嫁衣,這畫面是不是很讓人驚嘆呢?近日,廣東汕頭潮陽一女子花20多天時間剪出3.7米古代嫁衣,衣服上剪滿12種吉祥元素:紅桃粿,石榴花,鯉魚等,衣服吉祥、氣派,寓意十足。
  • 蘭州丨社區老年人齊聚一堂,巧手剪出「精彩」生活
    12 月 10 日,在甘家巷社區一幅其樂融融的場景,這正是社區為培養老年人視覺與動手協調能力,促進老年人相互交流與學習,聯合甘肅柏草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的 " 巧手剪精彩 大家齊歡唱 " 老年人活動。剪紙是我國廣為流傳的民間藝術形式,一張彩紙、一把剪刀。
  • 一把剪刀剪出紅色鳳袍 霸氣剪紙亮相2020西安城牆非遺傳承活動
    今天(12月5日)下午,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參加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的觀眾圍著西安剪紙非遺傳承人楊彩霞剪出來的紅色鳳袍拍照留念。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在含光門遺址博物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亮相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吸引了來往市民遊客的目光。
  • 這位傳承人不簡單,一雙玲瓏巧手裁剪非遺人生!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朱兵華,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朱兵華,1959年10月生,武漢市蔡甸區侏儒山街橫山村人,蔡甸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傳承人,橫龍小學美術教師,1990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他曾任湖北省剪紙協會會員,武漢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 蘊鄉土 重形意(非遺年集·剪紙)
    「安塞剪紙,造型粗獷、誇張,構圖飽滿、充實,具有濃濃的鄉土味。」在本土文化學者郭志東看來,安塞剪紙繼承了漢唐時期深沉、雄渾、大氣的藝術特點,「可稱為『地上文物』『活化石』。」  「剪刀的秘密」  無論哪類安塞剪紙,全靠那一把萬能的剪刀,不用刻刀或其他工具。  對於這「剪刀的秘密」,王西安曾有段「他鄉趣聞」。
  • 一張紅紙的奇妙之旅—— 「流光剪影」陳傳生、陳斯嘉父女剪紙展開展
    剪紙被譽為「鏤空的藝術」,一張優秀的剪紙作品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寫意。一把剪刀,一張紅紙,靠著藝人們的巧手慧心,便能剪出大千世界,寫盡人生喜怒哀樂。7月16日-7月31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聯合主辦的「嶺南非遺傳承人傳播孵化系列行動:非遺新造物流光剪影——陳傳生、陳斯嘉父女作品展」
  • 大千世界躍然「葉」上 重慶非遺傳承人巧手雕樹葉
    【解說】山水美景、花鳥蟲魚、人物場景、福祿壽字體……憑藉一雙巧手,重慶樹葉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明貴讓一片片樹葉變成一件件藝術品。在他手中,世間萬物都可以在葉脈之間呈現出來。近日,記者走進重慶樹葉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李明貴的工作室,就被琳琅滿目的葉雕、樹葉畫作品吸引住了眼球。李明貴師從三峽樹葉製作技藝傳承人楊鳴。經過10多年的潛心研究,李明貴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 廈門75歲退休語文教師 一雙巧手剪出幸福晚年
    邱芸芷在市老年大學和湖裡區老年大學都有課,每周兩節越劇、一節國畫,還有絲網花、珠串課。她笑著說,老伴心疼她學得太多,但她就是喜歡,「做自己愛做的事,就感到很幸福、很快樂」。《金鼠送福》《雙鼠迎春》……為了迎接農曆鼠年的到來,75歲的邱芸芷剪了幾幅應景作品。她說,每年都要剪上一些,讓家裡更有年味,有些還會送給朋友。
  • 河北印記|刻刀遊弋,鏤空之美現於方寸之間,看河北巧手剪出紙上乾坤!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染色、勾描、撕紙、燒燙、拼色、襯色······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中國勞動人民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由於地域文化背景的差異,及民間剪紙某些體裁樣式作品的相對穩定,使今天的民間剪紙中仍保留著各地區文化的不同內涵,那些生活在河北的巧手
  • 2020快手非遺生態報告:琵琶、面人、崑曲等備受90、00後喜愛
    京劇、蘇繡、太極拳、秧歌、秦腔、豫劇、嗩吶藝術、面人、相聲、火把節、民間社火、燈會、廟會、琵琶藝術、賽龍舟、象棋、東北二人轉、泥塑、紫檀雕刻、剪紙、挑花、彝族年、馬戲等都是快手上的熱門國家級非遺項目。快手女性用戶最愛記錄的非遺類型是京劇、剪紙、挑花;快手男性用戶最愛記錄的非遺類型是木雕、象棋、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