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腐骨之壤》導演:談及她的導師安傑伊·瓦伊達、摯友基耶斯洛夫斯基

2021-02-22 迷影網Cinephilia

前言

阿格涅絲卡·霍蘭是我此次香港電影節採訪的第一位導演,在前一天看完她的新片《腐骨之壤》(Spoor,2017)之後,我一度惶恐究竟該怎麼採這位「怒氣衝衝」又「背景強大」的女導演。說實話,我並不喜歡她的這部新片,通過打獵時節將影片分為四個篇章,每個篇章的拍攝手法、結構、劇情都顯得有些前後不一、雜亂無章。

尤其是影片女主角,一個看似和善的老太太實際上卻是一個專殺捕獵者的殺人狂魔,其價值觀近乎扭曲。不知為何,我總把影片中老太太的形象和這位即將坐在我面前的霍蘭導演聯繫在一起,內心不禁更加惶恐和擔憂。

導演霍蘭在我面前坐下,頭髮花白,卻顯得精神抖擻。在談及波蘭女導演的狀況時,她滿臉興奮地告訴我,現在波蘭有名的女導演都是從她們家走出來的!既驕傲又可愛。我發現老太太很健談,每個簡短的問題都能給出乾貨滿滿的答案。

於是,我略顯著急地切入我此次訪談最想挖的料,那便是她和瓦伊達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關係。當我談到,瓦伊達去年剛去世,老太太前一秒笑容滿面的臉,瞬間陷入了沉思,她急切地想冒出一些詞,卻因為唇角的顫抖,語無倫次。我一下子意識到我的殘忍,猝不及防地將她拉入還未遠去的悲痛。

稍作調整之後,老太太毫無保留地開始追憶她和瓦伊達的過往,對於她而言,瓦伊達不僅是她導演生涯上的導師,更是一位如父親般存在的親人。隨後,我們又談到她在圈內最好的朋友基耶斯洛夫斯基。對於大多數影迷而言,我們都是通過「紅白藍」法國三部曲才熟悉基爺,可在霍蘭老太太的眼中,她的這位摯友恰好是在拍這些美好又優雅的法國片時,褪減了以往的深邃和哲思。她對基爺輕鬆又調皮的吐槽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總之,是一位坦誠、可愛又充滿激情的老太太。

——Piggy

相關焦點

  • 重磅新書|託卡爾丘克最新長篇小說《糜骨之壤》
    最近,讀者期待了很久的長篇小說《糜骨之壤》開始在各大網店陸續上架啦。
  • 從動物復仇案洞悉生命的秘密 諾獎作家新作《糜骨之壤》出版
    近日,諾獎得主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新長篇《糜骨之壤》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引進推出。這部小說曾在2017年被改編為電影,搬上影幕,並拿下了多種國際電影獎項。最引人矚目的是入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榮獲了亞佛雷德鮑爾銀熊獎。
  •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
    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2000年08月10日12:37:30 網易社區 丁丁電影評論家和製作者舉行了悼念活動,追憶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作品。幾年後的今天,基耶斯洛夫斯基非但沒有被世人遺忘,當年他鮮為人知的作品甚至還打入了流行電影的排行榜。但是,當你避開喧囂的人群,靜靜重溫《藍》,《白》,《紅》三部曲的時候,也許才會明白,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位電影大師,更是一個摯友,一位精神上的引領者。  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出生於華沙。
  •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電影作品,《藍白紅三部曲》領銜
    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殿堂級電影導演,頗具獨創性,才華橫溢,無所畏懼的電影大師。生于波蘭,《十誡》之後他的電影創作陣地便轉移到了法國。一位運用電影語彙講述個人存在的哲人,被稱為「深紫色的敘事思想家」。
  • 普萊斯納的靈魂之歌:紀念基耶斯洛夫斯基逝世二十周年!
    她覺得自己並不是獨自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想到一天她真的遇到一個樣子跟她一模一樣的女孩,可是她自己卻在一次表演中心臟病發暴斃在舞臺上。此時身在法國的薇羅尼卡正沉醉在與男友的歡愉中,突然她覺得特別的空虛難過。此後她的生活中便常常響起一段極其哀怨的曲子,她愛上了一個兒童讀物作家。
  • 藍白紅三部曲——基耶斯洛夫斯基留下世界的最後一抹色彩
    1994年是影壇優秀作品井噴的一年,而其中就包括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藍白紅三部曲之紅》。三部曲系列的第4期就將聊聊於1993年到1994年出品的藍白紅三部曲。1993年,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一部《藍白紅三部曲之藍》上映。電影中,女主角朱莉失去了自己摯愛的丈夫。為了忘卻痛苦,她丟掉了丈夫所有的樂稿,卻無意從丈夫的好友奧利弗那裡知道了丈夫對她不忠。最終,朱莉選擇面對著一切,並開啟了新的生活。憑藉著基耶斯洛夫斯基精湛的指導,《藍白紅三部曲之藍》拿到了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 基耶斯洛夫斯基:人存在本身就要傷害另一個人
    這個經常用哲學搞腦子的波蘭導演倒是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有著同樣的理性探求,「在某種情況下,一個人的存在本身就要傷害另一個人」,又或者,「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終止之時,尋覓的過程亦即失去的過程」。「世界上有沒有另一個我,過著我想要的生活。」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曾這樣說過。
  • 科學網—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紀錄片
    作為波蘭電影的代表人物,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每次都是電影展的必備片目。記得上次在大銀幕上看他的作品還是兩年前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看的《殺人短片》。這次的影展又放映了他的《兩生花》和「藍紅白」三部曲的《白》。有意思的是,這次影展在這兩部劇情片之前,分別放映了他早年的兩部紀錄片《守夜人的觀點》和《醫院》。就像有的影迷說的,這次主要是衝著他的紀錄片來的。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的作品都是紀錄片。
  • 基耶斯洛夫斯基已經離開20年
    而之前《藍色》在威尼斯獲得最佳影片金獅大獎;《白色》在柏林獲得最佳導演獎。美國電影頑童昆汀·塔蘭蒂諾在坎城的獲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空手而歸被很多人視為「痞子戰勝了大師」,更有人認為這是直接導致基耶斯洛夫斯基退休的原因。這樣的說法無疑是對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誤解,我覺得他放棄拍攝電影就跟當初他決定不拍紀錄片而只拍故事片的原因一樣,他並不想繼續扮演給觀眾提供一切幻覺的上帝一樣的角色。
  • 基耶斯洛夫斯基79周年:每一個波蘭人的心臟手術師
    更重要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渴望挑明模糊朦朧的現實,那個在他關於紀錄片的電影學校畢業論文中,稱其有自己戲劇內核的現實。《機遇之歌》(Przypadek, 1987)個別記錄片可能的確會為了證明觀點而寫劇本、精心編排,但紀錄片這種形式本身擁有由因及果的開放性,接受出乎意料、脫離控制甚至是難以解讀的事物出現。
  • 薦影 基耶斯洛夫斯基「藍白紅」三部曲
    很多偉大導演,比如前段去世的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還比如和他一樣晦澀難懂的西奧·安哲羅普洛斯,都有個漫長曲折的名字,總要多讀兩遍,舌頭才能找準發聲位置。 今天要講到的這個導演,和樓上二位一樣,聲名萬裡長:克日什託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機遇之歌》上映三十周年:命運的不可控,人的被動與抉擇
    ▲電影《機遇之歌》CC正式版海報記得有一次剛從教堂出來我沒有選擇坐附近的公交車,而是繞道跑去坐地鐵,為了趕即將發車的地鐵
  • 三屍腦神丹,斷筋腐骨丸,豹胎易筋丸
    在《笑傲江湖》裡,日月神教旗下的散戶諸如:桃谷六仙、殺人名醫平一指、五毒教(教主藍鳳凰)、天河幫(幫主銀髯蛟黃伯流)百藥門、「黃河老祖」(老頭子和祖千秋)、白板人熊等,這些人對聖姑任盈盈奉若神明,僅僅因為她一句吩咐就對令狐衝奉為上賓,照顧有加,老頭子寧願犧牲自己的女兒老不死也要救令狐衝,甚至在誤以為令狐衝對老不死霸王硬上弓時
  • 【獨家專訪】詹姆斯·弗蘭科 有才又賣腐,就是這麼任性
    話說當年剛剛出道的 James Franco(詹姆斯·弗蘭科)還只是娛樂圈的小鮮肉,能說得上名字的角色也就是蜘蛛俠的「好基友」大反派 Harry Osborn (哈利·奧斯本)一角,而後因多次成功演繹同性戀角色,而被影迷親切地稱為「腐蘭蘭
  • 專訪《琅琊榜》導演孔笙:關鍵是態度
    50集古裝電視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以下簡稱《風起長林》)正在熱播,該劇導演孔笙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談及新作,他表示「關鍵是態度」。  據介紹,《風起長林》依託電視劇《琅琊榜》的劇情,以全新的故事脈絡鋪展開來:當年被梅長蘇解救的蕭庭生及其後人率領長林軍,為大梁邊境安寧立下赫赫戰功,卻被誣為權傾朝野、功高蓋主。
  • 《狼殿下》導演專訪,肖戰與X玖少年團一起面試,脫穎而出有原因
    ,並談及了劇中的諸多演員,以及拍攝時候的幕後故事。隨著她的講述,關於該劇的一些細節,我們也愈發的知曉與明確,也不得不再次感嘆,一部優秀劇集的成功,既離不開臺前演員的精湛演技,更離不開幕後人員的辛勤付出,這兩者缺一不可。而許多觀眾也注意到了,在這個專訪中,導演亦談到了肖戰,原來,肖戰是與X玖少年團一起面試的,並非只面試了肖戰一人而已,而他的脫穎而出也是有原因的。讀罷,不禁有些恍恍然的後知後覺。
  • 自由、交流與愛(上) ――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藍色》、《紅色》的哲理意蘊
    ——《羅馬書》12:9—12 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以主題深邃、風格獨特而享譽世界的電影大師,有人稱之為「用電影語言思考的大思想家」。《藍、白、紅》三部曲是他鼎盛時期的作品,也是他的天鵝之歌。
  • 《看電影》專訪杜江,女同基腐宅是怎麼通過審批呢?
    這幾天南寧冷極了   杜江成了南寧市冬天裡第一把火接受《看電影》獨家專訪
  • 關於導演的36本書
    青芒電影 導演之於電影就如同指揮之於樂團,指揮需要每一位樂手的演奏,每一位樂手需要指揮的協調 電影的內容是無法擺脫導演的影子的,每一部電影多多少少都會有導演的特點,這既是一種導演性的標識,又是一種導演個人經歷所影響後的選擇。 因此,想要看懂更深入了解一部電影,不如從導演入手,先去了解導演的人生經歷以及他的人生底色,進而也便就能理解他為什麼那麼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