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不僅會練,還要會養

2021-03-04 明善堂藥業

「三分練,七分養」。拳練得再好,不會養也會前功盡棄。練拳要方法得當,方法不當,也會有損自身健康。每個人自身條件不同,但練拳必須圍繞一個宗旨:「順其自然」!不要勉強做一些動作。

                                  

練完以後也不能亂脫衣服,冷水擦身等。「滿身是汗,防風似箭」這是師傅常常告誡的一句話。明了這個理,你就會知道怎樣來保護自己了。

                                  

平時的飲食起居都要以養為主:生物鐘要有規律;犯病的不吃,飲食有節;戒菸限酒;心態平和;

                                          

老師的重要性;「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話不假,可是,拜什麼樣的師傅,這一點很重要,他直接關係到你學拳的「質量」。有的人打了一輩子拳不懂什麼叫「丹田內轉」,更談不上怎樣轉。                                  

「丹田內轉」是太極拳的精華,不練丹田練什麼呢?這樣的人只能說練了一輩子花架。同樣是健身,質量當然不同,回饋你的自然不一樣。所以不能盲目拜師,要多走,多看,多問,找一位明拳理,武藝又高的人來做師傅,說穿了就是文武雙全的人。這樣可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掌握基本要領,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走彎路。

不能貪多,少而精

做人不能貪,學拳也是如此。師傅常說:「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是好的東西。」一套拳學會容易,學好不易。一套拳研究透了,別的拳只是形式而已。所以練一套拳就要練好,練精,真正讓拳理在你的行拳走架中體現得淋漓至盡,把自己熔融到大自然之中,達到一種境界,進入一種狀態。真正體會到有病去病,無病健身的要旨。到了這個時候,太極拳回饋給你的就會是健康的體魄和不盡的快樂!

不斷提高拳的質量

人不能總停留在一貫水平上,要不斷地上進,有進取心。練拳也是如此,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收穫。剛剛學會一套拳,你會很得意,其不知,那只是剛剛打開太極拳大門的一道縫隙,有很多很多的內容需要在拳架中完善,充實。練功其實是很苦的,要有耐力,有毅力,是時間加汗水。付出得越多,回報的越厚,這也是另外一種陰陽的關係。

版權聲明: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產品說明

風寒溼痺、手足麻木、頸肩腰腿疼痛等中醫痺症,西醫統稱之為風溼病。祖國醫學認為,痺症的形成,是由於人體肌表經絡遭受風、寒、溼侵襲後,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筋骨、肌肉、關節的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和關節腫大,故有「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成痺」說。伸金丹®伸筋活絡丸運用傳統中醫理論,選用上等道地藥材精製而成,晚上伸筋活絡,白天一身輕鬆,乃治療頑痺之良藥。

【包裝規格】2克×5管×3小盒/大盒,60大盒/件。

【批准文號】國藥準字Z41021799

【有 效 期】 3年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祛風除溼、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溼邪、閉阻脈絡所致的弊病,症見肢體關節冷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半身不遂。

【服用方法】口服,每日一次,成年男子每次2-3克,女子每次1-2克,晚飯後服用。服藥後應臥床休息6~8小時。老弱酌減,小兒慎用或遵醫囑。

如果您喜歡此篇文章,記得發到給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運常伴您!

相關焦點

  • 太極名師馮志強:要練好太極拳,還要做到以下三點
    、太極拳的淵源和特點功能等基本問題後,要練好太極拳,還要做到以下三點。「本」指的是本源、根本,即練元氣和下盤功夫。元氣為先天之根本,內氣之源。元氣充足,則五臟得養。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鬆的基礎上,虛領頂勁,氣歸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落地生根;不離丹田練太極,就是以心為主宰,開合出入皆在丹田;想發時由內向外開,想合時,由外向丹田合;想發時發於丹田,想收時皆收入丹田。
  • 太極拳就是練氣功的拳術,毋庸置疑
    編者在上篇《練太極拳,是在練內氣功嗎》一文中,把修煉太極拳的行氣運氣規則方法與內養功也就是養氣功兩者作了比較,編者認為練太極拳之內氣與練習內養功之內氣,其練習的結果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兩者都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都能夠防病治病,都具有健康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很明確地指出了,練太極拳其實也是在內氣功
  • 練太極拳「三練三不練」 打出的拳更漂亮
    練本不練標「本」指的是本源、根本,即練元氣和下盤功夫。元氣為先天之根本,內氣之源。元氣充足,則五臟得養。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練身不練招練身指的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個動作的攻防含意。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愛了解一招一式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式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的用法及內涵,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內功修煉、套路熟練、動作正確——身外形正(無形中自增力感)心內中和(無形中自增靈感)。
  • 世界最好的醫院,也沒有挽留住李詠,如果練了太極拳能調養好嗎?
    兩條不該在這個年齡終止的生命戛然而止,不僅讓人感嘆生命的脆弱,有時間不幸也許就在生活的一瞬間啊。生命可貴,人生苦短,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太過執著了!如果說李詠老師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鍛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尚可理解,這位自己的朋友平時酷愛太極,而且自創了「元太極」練功方法,平時練功,交流很多,難道練太極拳沒有起到鍛鍊的效果嗎?太極拳的健身養生不是最好的嗎?
  • 初學者必看:太極拳,怎麼練好下盤?
    太極拳動作緩慢、走圓劃弧、屈膝坐髖、重心低沉、連綿不斷,又因太極拳動作溫和,沒有精神及體力上的高度緊張,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最佳選擇。太極拳運動對老年性骨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周圍動脈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冠心病、高血壓病都有一定療效,可作為老年慢性疾病的運動療法項目之一。太極是一種身心合一的傳統鍛鍊方法,練習太極拳需要練好下盤。下盤就是指身體的下半部分而言,靠腿的支撐力,以兩足為基礎,襠圓活自然沉穩。
  • 太極拳握固內練之秘——神凝、鬆柔、調息
    太極拳練什麼?「外練筋骨皮,內練精氣神」,修煉精、氣、神三寶乃內練。神凝、鬆柔、調息則是達到內練之學習要秘。一、神凝:上懸神氣貫頂,管住口、耳、眼、鼻、舌。「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是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特色強調的練內。《參同契》:「耳、目、口三寶,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觀蜉遊雖微,也在道中。太極拳初學最難管住自己的,也就是眼、耳、口。
  • 太極拳是如何打人的?怎樣練?
    接著就是一群人跟著練,沒練明白就出去跟人家打,用柔去克人家的剛,結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大罵太極拳不能實戰,純屬騙人。  那麼太極拳怎麼才能實戰呢?這就要深刻理解「陰在陽中取,陽在陰中求」這幾個字了。既然這幾個字是我們傳統理論的核心內容,那也一定是太極拳的核心內容。太極拳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剛柔」這兩個字,套用到理論裡面去就是剛是陽,柔是陰。
  • 試論學練太極拳的9個誤區
    太極拳的道理是分層的,初學者、老學者都要對應自己的情況去學習。有師傅的當然師傅會告訴你練什麼,沒有師傅的也要首先弄清自己掌握到什麼程度,分階段練習,穩步前進才能真正進步。超越階段,急於應用,急於練高級功夫,不僅事倍功半,而且還會弄出問題,影響身體健康。 四、弄虛弄玄,雲裡霧中的想法。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還要把腿部肌肉內旋,使重量全吃到腳底(腳跟和腳內側),如果吃到膝蓋,會對膝蓋有傷害。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還要把腿部肌肉內旋,使重量全吃到腳底(腳跟和腳內側),如果吃到膝蓋,會對膝蓋有傷害。一次練1-2分鐘。開始覺得彆扭,久練就習慣了。尤為練陳氏小架,這是基本身法的要求。沒有後襠,就不是陳氏小架。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到底應該如何練?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時,經常說的一個勁法就是纏絲勁,陳式太極拳講究處處都體現出纏絲勁,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每一個動作的轉換,每一個力的發出都有纏絲勁在其中體現,那麼究竟什麼是纏絲勁?這種勁法初學者應該如何去練呢?
  • 揭秘丨練太極拳時 如何把握太極拳的快慢相間
    我們看到的太極拳,都是極慢的揮舞著,許多人就認為「慢」就是太極拳的特色,但是有的時候,
  • 楊家太極拳練法揭秘
    黃元秀老人1916年間,在杭州從田兆麟老師學習太極拳,他極力推廣中華武術,與葉大密老師、孫存周先生(孫祿堂之子)義結金蘭,亦玉成武林之雅事。黃元秀老人倡導建立浙江省國術館,擔任董事一職,分別向楊澄甫、楊少侯學習楊式大架太極拳、楊式小架太極拳,向劍仙李景林學習武當對手劍。期間陸續出版了《武當劍法大要》、《太極要義》《武術叢談》《楊家太極拳各藝要義 》等書。為武術界留下了極為寶貴的資料。
  • 【特稿推薦】只要你會擰螺絲,就懂了怎麼練內功
    單式是太極拳最基本的元素,也是養生和出功夫的核心秘密。博士親自來教你,就沒有學不會的真傳內功。極其簡單、直指核心、快速高效。真正能夠做到一看就會、一學就懂、一練就有感覺!練真功→松筋骨→開關節→導內氣→通經絡→養臟腑→強筋骨→通內勁→祛病強身→高功夫。
  • 只有這種人才有可能練好太極拳!
    理論上講,只要一個人各方面正常,都有可能練好太極拳,但實際中真正在太極拳方面有造詣的人寥寥無幾,說明太極拳並不是那麼好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高手。什麼樣的人能練好太極拳呢?  太極拳也可以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太極拳的拳理拳法、理論體系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等思想體系關係密切,也可以說太極拳融合了傳統文化中的儒道思想。所以一個人要真正在太極拳方面有所造詣,他在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方面也應該有一定深度。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即使不練拳,也應該對深厚的傳統文化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以及發自內心地保持對傳統文化的敬畏。
  • 太極拳成中醫藥大學生「必修課」 留學生也要練Taichi
    作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傳統武術項目,太極拳「申遺」成功,也為這一古老文化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不僅能夠「傳下去」,太極拳也正在向海外傳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去」了。太極拳展示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太極拳既是學生們的必修課,也是熱門的社團俱樂部。
  • 李宗盛沒有練過太極拳
    看倌:太極拳講的抽絲是慢的意思嗎?玄同:不是慢,因為慢了抽不出來;更不能快,快就斷了。什麼是太極拳?能把這一句話能放到拳裡,拳就稱得上是太極了。太極拳講互為其根,根就是樹的腳後跟,站不站得穩,就靠這了。
  • 太極拳練不好就成了太極操!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這樣您每天就可以繼續第一時間免費收到精彩文章了~在中國,太極拳可謂家喻戶曉,太極文化是隱藏在太極拳中的文化核心。若是將太極拳看成或者當做是只練練拳腳的事,就肯定偏離了太極文化的根本。太極拳一旦不再表現太極文化,練太極拳的人沒有用太極文化武裝自己的頭腦,那就只能給太極拳改個名字叫太極操了。
  • 太極拳不是「苦練」就能練出來的
    馬長勳太極拳傳習精華:松得只剩倆腳       基本功要練,無極樁就是培養松,培養靜,不是練肌肉。現在一練站樁就練得人胳膊疼腿疼,不是那樣。你練得腿直哆嗦,好像有功夫了,可是這和太極拳沒有關係。       太極拳不是「苦練」就能練出來的。「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這和你站大馬步樁有什麼關係?你那樣練,長的是腿上的肌肉和力量,這個力量推手的時候可不好使,它不「靈」。因此,方法錯了,弄一輩子也弄不出來。
  • 練太極拳「不順」怎麼辦?練好太極拳先掌握四個理!
    初學太極拳者在練拳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種現象,即有幾天練起來感覺相當「順」,然而過幾天又感覺非常「不順」,四處不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