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準時下班了?BOSS直聘聯合微博職場聯合發布的《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其中45.5%的職場人每周加班2到3天,更有24.7%的人幾乎每天都在加班,僅僅只有10.6%的職場人基本不加班,這也就是說近九成的上班族都難逃加班命運。很多上班族調侃自己:小時候放學第一個衝出去的人,工作後卻不敢第一個下班了。加班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職場常態。
我想下班,不,你不想
加班,人們已是見怪不怪了,幾乎所有聲音都在推崇加班。不少工作單位默許上班族加班,也許在過去,加班=效率低,但現在,加班被賦予了新含義,加班=進取。隨之而來的還有為上班族量身定製的996、007、彈性工作制,現在的人們不一定像過去一樣被拴在工位前,但很有可能會被拴在電腦前。
人們常常在看的社交媒體也在鼓勵加班。「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你有什麼資格不奮鬥?」;「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年輕人要跳出舒適圈」;「每過一天,超越你的年輕人就又多了一批」……這些標題是不是很眼熟?上班族本想好好放鬆,卻一不小心又被焦慮裹挾。
其實,也許上班族自己也在說服自己加班,看看每個月的支出:房貸車貸、家裡每月的生活費、孩子的補習班費、雙方父母的贍養費……工資上漲的速度怎麼也趕不上家庭開支上漲的速度。上班族只好戰戰兢兢工作、勤勤懇懇加班。幾乎所有聲音都在告訴上班族:你得加班,可是,一旦指針指向下班時間,不少上班族還是很想到點下班,可現在的下班時間不是上班族離開工位走出寫字樓的時間,而是提醒上班族現在該打起精神加班的時間。
能下班了嗎?再等等
上班族在加班時間都做什麼?如果是在趕進度完成今日份的工作似乎倒也合情合理,但現實好像並非如此。《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加班原因佔比最多的並不是工作沒完成,而是因為老闆和同事還在。不能比老闆先走,意在表明自己積極的工作態度;不能比同事先走,意在表明自己的工作量不比旁人少。明明到了下班時間,也沒人收拾東西離開工位,大家「默契」地一起加班。
至於加班這段時間到底要做什麼,其實工作這件事,只要上班族願意忙,總會有的忙,但到底值不值得自己用加班這段時間去完成,加班這幾個小時到底有沒有創造價值,恐怕就只有上班族自己清楚了。今天加班了,明天很有可能也是如此,這樣循環往復帶來的是工作熱情不斷被消耗,個人的生活時間不斷被壓縮。
加班是對的,不加班也是對的,完不成工作就不對了。換言之,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人們是有理由可以準時下班的,無法產出價值的加班對上班族來說是不值得犧牲自己生活時間的。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儘量在8小時內產出最大的效益,希望大家在以後都能夠準時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