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導,以應對新冠疫情為契機,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將以旗下銀行和證券等6家公司的正式職員約4萬5000人為對象,允許每周休息3天或4天,促進工作方式多樣化的進程。
為了讓員工更方便地進行兼職、護理、育兒、重新學習等,可以選擇周休3天,基本工資將發放8成左右,周休4天則發放6成左右。這在日本大手企業中是首次引進這樣的制度,如果能和工會達成協議的話,今年12月就開始正式導入。
這則消息一出立刻登上了熱搜,在國內也引起了廣泛討論,畢竟國內今年才剛提出「周休2.5天」,大部分人還在996的「福報」中打轉,日本都已經要周休4天了,怎能不讓人羨慕呢?
減薪換假期,你願意嗎?
在「加班即是真理」的日本,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人試圖對傳統工作模式進行探討和改革,一方面是日本每年都會出現加班過長導致員工死亡的案例,「過勞死」已成為日本社會文化中的一個汙點。
另一方面,即使你每天都是公司最後一個下班的人,也並不意味著工作就會做得更好,反而會導致效率低下、工作節奏混亂,從而陷入無限加班的死循環。
日本曾有人提出,如果把每周三變成休息日,就能實現每個工作日都是「昨天剛休完啊」/「明天又能休息了」的美好願景,想想都覺得美滋滋~
在大手企業中,豐田、東芝、微軟日本等已開始試行「3休日」制度:東芝的做法是將5天的工作時間壓縮到4天,總工作時長沒有發生變化,工資也保持不變;微軟則提出了「工作-生活選擇」理念,旨在讓員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由選擇更靈活的工作方式,工作產出不變的話薪資也不會減少。
但通過減薪換假期才是更多企業的做法,SMBC日興證券在2019年就提出過類似方案,以40歲以上的正式員工為對象,允許以看護為由周休4天;30代的正式員工也可以育兒、看護等為由周休3天。但周休4天,員工只能拿到通常工資的60%,周休3天拿到80%。
富士電視臺對20歲以上的945人進行了調查,對於周休3日、4日但要相應減薪的制度,贊成的人佔了69%,遠遠超過反對者。很多人認為日本的工時太長了,希望能夠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即使是減少工資也OK。
多出來的時間,人們可以用來享受生活、陪伴家人、照顧老人子女,也可以選擇去做一個感興趣的副業,既滿足了自己的愛好,也能獲取額外收入。
多休日制度遇到了哪些問題?
看起來,多休日制度真的是好處多多,日本政府和一些大手企業也都在為其站臺背書,但有些人對此仍有疑慮,問題主要有兩點:一,多休制是否真的利大於弊?二,減少工時的同時削減薪資真的合理嗎?
對企業來說,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多休日制能否與行業匹配、對員工的工作效率會帶來何種影響,這些都還是未知數,因為這對員工的自律性、企業的管理能力都是一次很大的挑戰,試錯成本也無法估量;
而對於求安穩的日本人來說,工作模式改變造成的動蕩會讓他們擔心未來的工作前景。在競爭激烈的日本職場中,你不做的活兒總會有其他人來做,到最後可能原本屬於你的晉升機會也會被其他人搶走。
另一個最令人關注的問題就是削減薪資了,企業或許認為工時減少,薪酬也應該相應減少;但員工會覺得薪資應由具體工作量和完成度決定,如果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與之前相同的工作成果,最後卻拿到了更少的工資,對員工來說怎麼都不划算。
而且對於背負著一家老小、房貸車貸等重擔的人來說,縮減現有工資的2~4成,帶來的壓力會很大,甚至難以維持正常生活。即使可以從事副業,如果副業的收益不夠穩定,也有可能會導致入不敷出的困境,反而得不償失了。
除此之外,還有日本網友認為,在疫情這個特殊時期提出多休減薪的措施,其實就是變相的「降薪留職」,將企業的壓力轉嫁到了員工身上。
總之,周休3天、4天聽起來很美好,但對自己的職業和未來沒有明確規劃的話,還需要慎重選擇和嘗試。
如果是你,願意用減薪換取更多休息日嗎?理由又是什麼呢?留言評論與我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