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停薪減薪」風波背後

2020-12-20 網易新聞

投稿來源:零售老闆內參

核心導讀

1、名創優品員工講述停薪減薪始末;

2、疫情下名創優品的受災情況如何?

3、名創優品降薪背後的深層挑戰;

力葉生是名創優品總部員工,這次他和他的同事們感到很寒心。

2月28日,收到公司停薪留通知的力葉生懵了。從2018年1月進入名創優品,擔任買手助理工作,他已經是這家公司的老員工。

他向《零售老闆內參》展示了公司發出的通知原文:

由於疫情影響,集團經營受到巨大衝擊,庫存積壓,產品開發速度放緩,工作不飽和,經過艱難商議決定,安排你在3月1日起停薪留職,不再安排新工作,所以目前手頭工作,請務必在今日內處理完畢,在停薪留職期間,社保正常購買,若個人繳納部分不足以抵扣,差額部分由公司承擔。薪資按照稅前應發部分的30%發放,希望支持和理解。

"25號是發薪日。準備出糧(發工資)才突然公布,我也是有家庭的人,需要養家餬口,這樣一來,房貸和孩子多方面,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公司這樣突然的做法,讓我已經沒有生活基本保障了。"

2月26日,商品中心設計部的楊麗,收到部門主管的微信電話,讓她主動辭職。"如果不辭職的話,一月份工資只發放80%,二月份只發70%,三月份開始停薪留職,沒有賠償。如果申請自動離職,1-2月份工資正常發放。"楊麗不知道結果會來的這麼快。

2月21日22:48分,名創優品通過企業微信發了倡議書,背景打滿了密密麻麻的員工水印,內容是關於員工共克時艱的倡議,提出工資打折發放和員工停薪留職兩個倡議。倡議書最後,要求員工在2月23日24點前通過連結完成確認。許多員工發現,點進連結,員工能夠選擇的只有同意。

圖為名創優品官網發出的倡議書

對此名創優品回應稱:《倡議書》中"一個選項是同意,另外一個選項是通過發郵件,反饋自己對倡議內容的意見和建議。"

不過最終,力葉生的停薪留職通知還是下來了。除了書面"倡議",門店員工還收到了主管部門的口頭通知,"有不同意的,2月份(工資)會全部發放,然後走離職流程。"

名創優品員工在各大社交平臺曝光了公司行為。但是隨後,部分言論又被"主動"刪除了。《零售老闆內參》採訪過程中發現,名創優品的員工,對自身的保密意識很高。

一名員工表示,在此期間他曾受到公司的威脅恐嚇。"部門負責人打來微信語音電話,說要告我侵權還是誹謗來著,沒有聽清。要是不刪除,半小時內報警。另外,公司說離職後的背景調查也不會說好話。"為求自保,該員工不得不刪除了社交平臺上的言論。

《零售老闆內參》就此事向名創優品求證,名創優品方面表示,"『恐嚇威脅員工刪帖』的行為絕非公司層面的行為,也絕非是由公司示意或默許『部門主管』做出的行為。歡迎提供『部門主管』的信息,我們會展開內部調查,如果確實有『部門主管』做出相關行為,我們將做嚴肅處理。"另外公司未來發展情勢樂觀,此時不會主動裁員。

對此次員工反映的降薪一事,名創優品此前回應媒體稱,意見收集顯示97.7%的員工支持這個倡議。

這與員工接受《零售老闆內參》採訪時的說法並不一致。"我也想通過法律手段來處理,但是給勞動局打電話,那邊讓我們跟人事自行協商。但是公司已經強制公布執行了倡議書,開始強制停薪留職。"

名創優品並未具體說明這個97.7%數據的統計依據。在2月26日提供給媒體的答覆中,名創優品只說這個97.7%的數據來自全員參與的數據調查。

據界面新聞報導,名創優品方面表示,"降薪倡議書只是一個倡議和意見徵集,公司領導多次強調,要堅持自願原則,不做強制要求。"對於提出異議的員工,名創優品稱這些員工主要對1月份發放80%薪酬的倡議持不同意見。公司根據員工的反饋,立即對調薪倡議的內容做了優化調整,1月份薪酬已足額發放。

然而,《零售老闆內參》採訪的幾位員工均表示並不自願,"我們對降薪是不同意的,大多數都是心裡不願意,也不敢講出來。暫時沒想到去哪還是想領工資。"南京名創優品的一名員工表示,"門店的營業額是透明的,雖然水電租金費用高,但是並不少掙。"另一名門店員工則表示,"不是我們不願意上班,而是根據防疫規定不能上班。"

除了臨時通知外,員工不能接受倡議的原因,還在於單方面一刀切的處理方式。艾薇在商品中心板塊對接海外市場,"我們海外市場基本沒有受影響。憑什麼業績好的年底沒有獎金,而業績不好又讓員工填坑。

一個名創優品員工表示,"疫情期間也不知道去哪兒找工作,等到疫情過後,就想離職。"

截止2019年,名創優品在全球86個國家的門店已經超過3600家。其中國內門店2000多家,2018年年營收已達180億。今年1月,名創優品門店堅持營業,2月1日開始,接到相關部門通知,門店陸續停業。名創優品聲稱此次"調薪"的主要原因也是經營受損。

01

名創優品"受災"情況如何?

那麼名創優品的受災程度究竟如何呢?

2013年11月,名創優品在廣州開出第一家門店,不過6年多時間,變成擁有3600多家門店,30000多名員工的零售企業,擴張速度驚人。

名創優品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加盟商與供應商的助力。

名創優品的擴張的本質,是基於標準化的大規模複製。名創優品的主要銷售渠道在線下,線下承接銷售需求的載體就是門店。疫情期間,名創優品的門店有2/3處於關閉狀態,名創優品的銷售業績下滑也十分明顯。根據倡議書所寫,一月份業績下滑30%,二月份三分之二門店關停,開業門店銷售額同比下降超過95%。

而更重要的是,名創優品自創的一套運營模式,對公司的流動資金要求很高。

名創優品開店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合作店,雙方按照1:1出資比例成立合作公司,共同開拓某個市場(國外一般採用這種合作方式),另一種是加盟模式(國內一般採用這種合作方式),以"品牌使用費+貨品保證金制度+次日分帳"合作。

期間,加盟商需要承擔的是水電費、店租、員工工資、貨品保證金等等,而運營及品牌管理都由名創優品來管理,包括人員管理。對於加盟商來說,管理輕鬆,再看看名創優品店鋪內排隊的人流,就十分有誘惑力。

與供應商合作採用以量制價,買斷定製,不壓貨款的方式,與供應商進行談判。大規模定製買斷,15-21天的回款周期,對於供應商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對名創優品的加盟商和供應商,這樣的經營可以算是"輕運營"。反過來,減輕供應商和渠道商的資金庫存壓力,也就意味著作為中間鏈的名創優品需要負重前行。

門店基數擴大之後,名創優品的訂貨與補貨周期變長。暢銷產品不是下單了供應商馬上就能供貨。前期備貨過程可能需要3個月甚至半年。供應商交貨,根據協議,名創優品就得在15-21天付貨款。

疫情出現,銷售渠道基本關停,供貨渠道卻還在出舊款,並且名創優品出新品的速度是一周,最後這些就都變成了一時間難以周轉的庫存。這就好比高速公路上,突然一輛車急踩剎車,追尾就是一長串。

02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然而,名創優品業績下滑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嗎?

一名門店員工向《零售老闆內參》透露,門店是在2月1日才正式關閉,而1月份完全是正常營業的狀態。門店營業狀況是透明的,一月份並未受到影響,不願意接受減薪的倡議。但在名創優品的倡議書中,聲明公司1月份的業績下滑了30%。

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經表示,名創優品的銷售毛利僅為8%。不過業內人士直言,名創優品這些年的套路,無非就是"薄利多銷、圈地攤大餅"。而要想支撐起這種"薄利多銷"的模式,名創優品需要做到兩個業務目標:

第一是繼續開店、開足夠多的店;第二是讓消費者多買、多花錢。

但是這兩個業務目標,彼此有內在邏輯矛盾。隨著門店規模數量的不斷擴大,門店數量的增加攤薄了目標人群總量,名創優品可能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裡。

近兩年,名創優品也傳出了IPO和融資的消息。

2018年年初,名創優品傳出正在準備IPO上市的消息。2019年4月,名創優品與騰訊和高瓴資本,籤署關於合共1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投資協議,而此前網傳的融資金額為20億。

這也讓人不禁懷疑,此次名創優品應對疫情"共克時艱"的倡議,不僅僅是因為疫情的"時艱"。

另外,雖然名創優品的擴張速度十分迅猛,但發展一直毀譽參半。公司在發展過程伴隨著種種問題,引發爭議的包括商品質量問題、設計涉嫌抄襲等。

企查查數據顯示,名創優品經營方(廣東葆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註銷)涉及68起法律訴訟,包括涉及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20個、侵害商標權糾紛4個、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19個。曼秀雷敦、樂扣樂扣都曾起訴名創優品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

此外,研發製造的化妝品也屢次曝光質量不過關。2018年至今,名創優品有三款化妝品被要求"責令改正"。

2018年,名創優品還深陷"名創優品搶註NOME商標"糾紛。名創優品創始人揚言收購諾米家居,遭到諾米家居創始人陳浩的回懟。

零售行業人士認為,降低員工工資,可以降低企業暫時的運營資金壓力。然而對於需要大量人才輸送的企業來說,一刀切式降薪,如不能與員工良性溝通,並做好安撫善後工作,難免會讓員工心寒,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

對比受此次疫情衝擊更大的餐飲知名品牌"老鄉雞"的做法來看,反差或許更加明顯。疫情期間,全國餐飲業遭遇空前危機,老鄉雞員工為了和老闆一起共渡難關,主動聯名請願減薪。但是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收到聯名信之後,當場手撕了聯名信,還表示,"無論如何都不能虧待了員工"。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員工姓名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賣「問題口罩」、陷降薪風波,名創優品的疫情之困
    快時尚連鎖品牌名創優品在2月經歷了關掉一半以上門店、收入下降95%的危局。於是名創優品開始降薪、新增口罩類目、直播帶貨。沒想到,一系列的自救措施反而給公司帶來了接二連三的麻煩。有用戶投訴高價買到的口罩不合格、也有人吐槽直播中主播隔空罵網友、更有員工抗議降薪裁員,名創優品陷入了輿論漩渦。
  • 名創優品闖關上市,但更大的難題還在後面
    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兼CEO葉國富在現場說,名創優品的核心競爭力是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做好這兩件事很難,但很有價值,名創優品就要做價值的事。」三年前,嘉程資本李黎曾問葉國富是否希望公司上市,後者回答: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上市,上市絕對是主流。無論是哎呀呀還是名創優品,葉國富一直都希望通過上市讓這門生意成為主流。如今,這位「廣州阿富」終於得償所願。
  • 名創優品赴美上市背後:低價好生活與偽日系疑雲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胡毓靖 編輯/莊怡)メイソウ的日文LOGO,UNIQLO(優衣庫)的排版,產品風格雷同無印良品,收銀臺下還寫著「日本設計師品牌的字樣」,以致不少老客戶都認為「這是一家日本品牌」,直到上市前夜,鋪天蓋地的報導下,開店4200家的名創優品的本土品牌身份才為人知曉。名創優品2013年創立於中國廣州,背後的創始人是民營企業家葉國富。
  • 少了「創」和「優」的名創優品,我為什麼要買?
    這是2018年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對名創優品抄襲事件的回應。模仿是名創優品的「靈魂」,也是名創優品的「人設」,低配版的「無印良品」,遠處觀望的「優衣庫」。有業內人士認為,分利寶是為名創優品量身定做的P2P平臺。加盟商用實體店或者自有資產做擔保,然後通過分利寶融資開店,融到的資金再以品牌使用費、保證金等形式回流到名創優品。通過這種方式,名創優品和分利寶實現了雙贏。但也有聲音認為,通過這種形式,名創優品將大部分風險落在了加盟商身上,而有了金融平臺強大的造血功能,名創優品才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
  • 年輕人的「窮精緻」,能不能靠名創優品實現?
    背後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文 | 欒木編輯 | 楚明運營 | 肖睿2017年,葉國富向嘉程資本創始人李黎提到名創優品的未來,「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上市,上市絕對是主流。」3年後,這個計劃得到兌現。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創優品在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共有超過4200家門店——中國市場擁有超過2500家門店,餘下的1680多家門店遍布海外市場。名創優品的零售網絡在全球鋪展開來。然而,「低價好貨」的背後所暴露出的種種問題——門店滑坡、質量危機、營銷成本水漲船高,始終讓名創優品立於危險之境。
  • 獲騰訊十億投資的雜貨店--名創優品的擴張之路
    名創優品的擴張之路一直都帶著戲劇性和爭議性。儘管從店鋪名字以及裡面產品的相關介紹看上去,名創優品似乎是一個的日企,但其實名創優品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國公司,他的創立者是賽曼控股集團董事長葉國富,曾經創辦過著名的線下零售企業哎呀呀,其實按照"基因"來說,哎呀呀應該算是名創優品的前身,但是哎呀呀由於產品設計等原因,發展遠不如名創優品。
  • 慷他人之慨:名創優品上市沒有新故事?
    在線下零售店頻頻大敗退的幾年裡,名創優品卻遍地開花,7年全球開店4222家,將看似不起眼的生意做到年總銷售額超190億元,背後是一門怎樣的生意經?而且在名創優品高歌猛進的故事中,我們還看到其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截至每年6月底的2019財年和2020財年,歸屬於名創優品股東的淨虧損分別為-2.9億元和-2.6億元。
  • 「名創優品」到底從哪來?
    本報訊(實習生管婷劉沁媛)「大家注意,號稱『日本品牌』的『名創優品』,其產品大多產自中國,小夥伴們別被蒙蔽。」近日,一條名為「日本品牌『名創優品』被曝光,90%商品是國產高仿」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廣泛熱傳,多個微信公眾號都進行了轉載。昨日,記者走訪了揚州「名創優品」連鎖店,調查事實是否和網友所說的相符。
  • 名創優品在超越日本的「師傅」
    按照日本風格的商品和開店模式發展起來的中國雜貨店「名創優品(MINISO)」日前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該公司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4200多家門店,而且還在加快開店步伐。雖然名創優品一直被指類似日本的「百元店」,模式上也模仿「優衣庫」和「無印良品」,但其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可以稱得上「師傅」的上述日本企業。
  • 深度解析名創優品虧損的秘密
    1名創優品的「名」與「優」創始人葉國富表示:「名創優品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極致的性價比和高頻上新說起來很容易,要做到很難。我們就要做難而有價值的事情,這就是名創優品存在的意義。」那麼,名創優品是如何把這件難而有價值的事情做好的呢?
  • 名創優品指甲油致癌物超標1400多倍!
    同時,2012年前後,中國第一批90後大學畢業生正式走向社會,這背後代表著新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已經逐漸到來。一方面當時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擁有更強大的消費力,消費頻次相對更高;另一方面年輕群體對品質、顏值也有更高要求,傳統廉價感、山寨感的小件商品無法滿足其需求。正是新興人群的消費升級大勢,支撐名創優品高速增長。
  • 產品致癌物質超標1400多倍,名創優品還能赴美上市嗎?
    被稱為「中國最大十元店」的名創優品剛剛遞交完招股書就因為一款指甲油化學物超標1400多倍而被推上風口浪尖。9月27日,針對此事,名創優品回應,稱該公司與供應商對涉事商品進行第三方復檢,測試結果是合格的,但藥監局復檢仍不合格,公司尊重藥監局的檢測結果,涉事指甲油已作下架處理。並非首次 曾多次抽檢不合格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風波也並非名創優品第一次被抽檢出質量問題。
  • 名創優品,與泡泡瑪特終有一戰
    名創優品創始人兼執行長葉國富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他曾在公開場合中表示,「如今的產品創新如果只是講性價比,感動不了90後的消費者」。於是,在今年10月1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的名創優品,在近日宣布推出上市後首個新品牌TOPTOY,要做泡泡瑪特上市熱潮聲中的一匹黑馬。
  • IPO觀察丨赴美上市的名創優品:質量、抄襲和年輕人
    02  爭議:抄襲與加盟  產品質量並非是名創優品唯一的難題,抄襲和加盟方面也是名創優品長久以來的爭議。  名創優品的產品物美價廉,令很多消費者為其買單。但這背後,卻是有一次次抄襲的影子。  名創優品的一些產品外觀似乎格外眼熟,就連品牌logo也是如此。從文具用品、生活雜貨、護膚品到彩妝。
  • 連年虧損「十元店"名創優品赴美上市,指甲油致癌物超標1400倍
    一直秉承薄利多銷的名創優品,這次也披露了毛利率情況,截至2019年6月30日,名創優品的毛利率為26.7%,2020年上半年末提升至30.4%。  從盈利角度看,名創優品的表現就不能讓人滿意了。儘管營業收入規模可觀,但名創優品近兩年並不盈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名創優品營收約93.94億元;2020財年受疫情影響,公司營收約89.79億元,同比下降4.4%。
  • 「上遊思維」,名創優品的財富密碼
    從「哎呀呀」到名創優品,不變的是低價——後者仍然以「十元」為主流價格,變的是更豐富的品類、更廣泛的門店布局,以及更高的供應鏈水平。 截2020年9月,名創優品擁有超過8000個核心SKU。海量SKU的背後,由一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支撐。 名創優品從超過600家供應商採購商品。
  • 名創優品狂奔後自省
    商品被檢出致癌物而嗆聲藥監局後,名創優品終於打開「天窗」說質量。10月27日,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公開表示,名創優品推出檢測標準體系,將品質戰略作為公司的第一戰略。這份「姍姍來遲」的檢測體系似乎牽動著名創優品接下來的主神經。然而,上市後的名創優品想要借力資本狂奔,繞不過盈利與競爭的坎兒。
  • 名創優品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名創優品,至今已成立七年,其總部位於廣州,從第一家實體店發展到今天全球超過了4200家門店,進駐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憑藉著高顏值、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特質,名創優品已成為生活日用品消費領域裡深入人心的品牌之一。2020年10月15日,名創優品正式登陸紐交所。
  • 深度解碼名創優品IPO:逆勢崛起背後的商業模式、戰略、管理與文化
    由於名創優品每一批次的貨品採購額都很大,同時名創優品內部有一個規定,從不拖欠供應商一分錢,這讓供應商願意給到名創優品最優惠的價格。未來隨著名創優品店鋪數量增加與採購規模的增大,其成本勢必還將進一步降低。
  • 狠人葉國富:名創優品「不讓老實人吃虧」?
    、「如果哪一天名創優品這個企業不行了,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裡?」、「把名創優品開到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200家店鋪,你面對困難時怎麼解決?」他給出了名創優品的核心競爭力——極致性價比、持續的高頻上新。葉國富的回答很簡單,但名創優品的崛起之路並非沒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