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意外差點讓她再也站不起來,佛山一骨科微創團隊幫她重建韌帶

2021-01-10 瀟湘名醫

4月,一場交通事故讓家住南海的鄭阿姨右膝蓋受重傷,4組重要韌帶中僅有1組保留功能,這場交通事故差點讓她再也站不起來。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即原平洲醫院,以下簡稱省醫南海醫院)骨科微創團隊用LARS人工韌帶為鄭阿姨修復、重建韌帶,據骨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宋玉成介紹,「患者的病情確實很棘手,而且這種類型的手術一般要求一次成功。幸運的是,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第二天患者就已經開始做功能康復訓練。」

醫生在為患者調整支具,並指導患者做功能恢復訓練。 楊韻儀攝

韌帶損傷容易被漏診

發生交通事故後,鄭阿姨被送到了省醫南海醫院急診室,據悉,病人出現這種交通意外之後,腿、膝蓋等腫脹,疼痛特別嚴重,但這類的傷,沒有骨折,或者是很小的撕脫骨折,單純從CT片是難以判斷的,韌帶損傷的「蛛絲馬跡」極難被發現,宋玉成介紹「從片子上看,患者被撕下了一塊小小的骨片,不是什麼大問題,如果不是骨科醫生、或是專科醫生,很容易被判斷為患者的膝蓋沒有大問題,尤其是在合併其他傷的時候。」

鄭阿姨的情況比較特殊,右膝蓋四組韌帶,除外側韌帶相對損傷沒有那麼嚴重,保留了一定的功能外,其餘三組韌帶全都斷了,確實很棘手,而且這種類型的手術一般要求一次成功。此外,更棘手的是,準備為鄭阿姨行微創手術的地方,有一塊皮膚在交通意外中破損了,而且深達皮下組織。骨科微創團隊隨即決定,先等鄭阿姨的皮外損傷癒合好,才進一步行韌帶修復手術,因為「微創」切口也是切口,而且是通關節的,一旦發生感染,就前功盡棄了。

微創關節鏡下重建韌帶

這類傷有個特點,韌帶斷了之後,不能癒合,只能做重建。假如只斷了一根韌帶,常規有經典的醫學方式,用自體骨骼肌腱取肌腱來做韌帶,通俗底地說就是「拆東牆補西牆」,醫生會拆掉相對不那麼重要的兩根韌帶來編織、重新修復損傷的韌帶。而鄭阿姨右膝蓋最重要的四根韌帶,僅一根韌帶保留了一定功能,於是,骨科微創團隊反覆商量後決定,用LARS人工材料為鄭阿姨重建膝蓋裡的韌帶。

LARS人工韌帶是國際上比較通行的人工材料,在國際上已經用了將近30年。LARS人工韌帶不用考慮排異反應,也不用考慮材料會降解,宋玉成介紹,「外觀就像一根白色鞋帶,抗拉力300牛頓,纖維非常細,像蜘蛛絲一樣。」值得一提的是,通過用人工韌帶重建韌帶,病人康復後,不但能走路,還能恢復到傷前的狀態。

通訊員供圖。

針對鄭阿姨的多發性韌帶損傷,省醫南海醫院骨科微創團隊用了關節鏡技術。在膝蓋正面切口,繞道膝蓋後面的膕窩處,期間還要避開膝蓋後的重要血管和神經,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打骨道、固定韌帶等進行韌帶修復、重建。

其中,術前定位尤為重要。據了解,骨道的位置與角度需要接近生理狀態,關節是動的,韌帶曲伸時,延伸帶的拉力不同,要求在曲伸狀態下,拉力最接近生理狀態。因此,骨道的術前定位允許的誤差都是以毫米計,「1-2毫米,兩顆芝麻那麼大,技術難度非常高,但是我們的團隊非常給力,患者的手術很成功。」宋玉成介紹到。

術後的第二天,鄭阿姨已經可以開始做功能康復訓練,如果經過一系列檢查後,情況好的話,就可以出院了。出院後,完全癒合需要3個月,3個月內鄭阿姨需要佩戴卡盤支具,扶拐杖走路,3個月後就可以脫拐走路。而不久後,鄭阿姨便可以達到《運動醫學》上講的「完全恢復」。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19歲大學生交叉韌帶斷裂 黑龍江省醫院「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助...
    最後,小嶽和家人慕名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附屬黑龍江省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骨外三科),王巖主任為其接診後,根據小嶽的病情和心理狀態,為他設計並開展了省內首例「全內」前交叉韌帶重建術,不僅少取了自己的韌帶,而且最大限度保護了膝關節骨質,讓熱愛籃球的小嶽重新燃起了能上場打球的希望。
  • 膝關節韌帶重建的幾大問題,你值得一看
    關節鏡技術是骨科最早使用的一種微創技術,它極大地提高了對關節疾病的確診率,而且現在治療的範圍也已經發展到了前後交叉韌帶重建等,另外隨著手術器械的改善以及關節鏡自身性能的提高,手術需要的時間相對來說就已經明顯縮短了,而且治療的準確性和針對性也不會因為時間的縮短而下降,相反還呈現出明顯提高的趨勢。
  • 前交叉韌帶重建27天康復之路
    前叉之家 - 創立於2014年,是一個前交叉韌帶損傷、重建的康復交流平臺,致力於幫助患者了解更多康復知識,創立於叉友,服務於叉友。
  • 重建的前交叉韌帶又斷了?還真是性格決定命運
    在2年前,16歲的小戈就是很有個性的,留著殺馬特的頭髮,穿著與眾不同,即使他不言語,低調的站在人群裡,還是能被人一眼就從人堆裡認出來。一次偶然的受傷,致使他的右膝前交叉韌帶斷裂,重建韌帶手術後,並沒有讓他從疼痛中吸取教訓,反而令人詫異的是,在時隔兩年以後,他的經過重建的右膝前交叉韌帶再次斷裂。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斷的毫無徵兆。
  • 韌帶斷裂六年不知道,知道了又怕手術·都市快報
    韌帶斷了六年,自己竟然不知道 男子姓邵,32歲,原來愛打籃球。六年前,邵先生還是個毛頭小夥子,有一次他跳起投籃落地時,左腳正好踩到隊友的腳上,當時一陣鑽心的疼痛,足踝處立刻腫脹、青紫起來。 經常運動的人平時難免有些磕磕碰碰,所以這次他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去醫院拍了張片子,看看骨頭沒事,也就放下心來,沒正規治療。
  • 我們為什麼要重建韌帶?何時才是最好的回歸運動時機?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運動員前交叉韌帶損傷的常用治療方法。ACL是四種主要的膝關節韌帶之一,對膝關節的穩定性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一個功能正常的前交叉韌帶,關節很容易感覺到疼痛和鬆弛感。缺少韌帶的膝蓋的這種不穩定使參加許多運動變得困難或不可能。
  • 我院婦科成功完成高齡患者高位骶韌帶懸吊術
    8月19日,我院婦科沈文靜教授團隊成功為1例81歲高齡卵巢惡性腫瘤合併陰道穹窿脫垂患者實施經腹卵巢癌根治術同時行高位骶韌帶懸吊手術,在完成惡性腫瘤根治手術同時,解決患者盆腔器官脫垂問題,兼顧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提高生活質量
  • 女大學生膝蓋上一根韌帶 竟然消失了?!
    而香甜美味的背後,是一段持續了十年的牽掛——金華東陽的小金因車禍腳傷久治不愈,是手足外科醫生郭利俊幫他重新站了起來,繼而改變了這一家人的命運。樸實的老金和小金父子心懷感恩,每年冬天都給郭醫生送來自製的芝麻糖。
  • 再說說重建十字韌帶兩年半的感受
    【前叉之家】簡介:誕生於2014年,致力於為廣大前交叉韌帶受傷的「叉友」們提供一個康復知識平臺,致力於打造全國最專業最大的交流中心,致力於推廣前交叉韌帶信息,讓喜好運動的朋友免受此傷!讓受傷的朋友早日康復!
  • 直播回顧 | 肘關節不穩的韌帶重建——丁堅教授
    本文中,丁教授重點講述了關於肘關節不穩韌帶重建的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肘關節的結構、內外側韌帶特點、內外側韌帶損傷檢查方法、內外側韌帶損傷處理方法、後外側旋轉不穩(PLRI)的處理、病例分析、術後維持穩定的裝置、內側韌帶相關問題、內外側韌帶損傷重建的其他方法、手術注意事項、術後常見併發症及術後康複方法等。
  • 羅雲熙拍戲致韌帶斷裂,膝關節韌帶重建後多久能伸直分兩種情況
    當膝關節已經失去了穩定性,如果再出現了不適當的撞擊,膝關節內部的結構很容易就出現損壞。其實這很容易理解,把膝關節韌帶比作一輛汽車的零件,如果車子的零件都已經鬆動了,然後再把它開出去,開一段時間後其他零件也會鬆散,而這輛車也一定會散架。
  • 菏澤市二院:成功開展關節鏡下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手術
    魯網6月28日訊近日,菏澤市第二人民醫院骨二科完成了一例複雜而細緻的手術——關節鏡下前後交叉韌帶同時重建術+內側副韌帶及半月板修復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病人萬分感謝。患者蔣女士,33歲,因「車禍致左膝腫痛、活動受限2小時入院」,查體:左膝腫脹明顯,內側皮下淤血,膝關節壓痛明顯,抽屜試驗陽性,側方擠壓試驗陽性;經磁共振檢查診斷為「左膝關節前後韌帶斷裂,左膝內副韌帶斷裂,左膝內側半月板撕裂脫位,左膝外側半月板損傷」。
  •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動,並且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增加。圖片來源:Pixabay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關節不穩,通常依賴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根本解決。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治療方法,被公認為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手段。
  • 我院婦科成功完成子宮脫垂患者腹腔鏡下網片髂恥韌帶懸吊術
    近日,我院婦科沈文靜教授團隊成功完成為1例子宮脫垂患者實施腹腔鏡下宮頸髂恥韌帶懸吊術,該手術難度較大,該術式填補了我院空白,處於東三省領先,標誌著我院婦科盆底重建微創技術又上新臺階。
  • 中英文字幕:踝關節外側韌帶重建術(
    踝關節外側韌帶重建術用於矯正對物理治療等無效的慢性踝關節不穩。
  • 新化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關節鏡下交叉韌帶全內重建術
    (術中編織肌腱)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黎德華 唐潔)近日,伍先生因車禍外傷致右膝關節腫脹疼痛,到新化縣人民醫院骨二科就診,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患者右膝關節後交叉韌帶斷裂。在省人民醫院骨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專家的指導下,縣人民醫院骨二科成功為患者進行了關節鏡下後交叉韌帶全內重建術,患者術後運動功能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這是新化縣人民醫院完成的兩例關節鏡下交叉韌帶全內重建手術之一,是醫院在骨關節外科領域取得的又一項技術突破。
  • 援鄂時女醫生摔了一跤,沒想到就是韌帶撕裂,這個部位有疼痛感的人...
    日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骨科手外專業組收到了一條緊急通知:一位浙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員,在援漢期間手部意外受傷,儘管當時進行了保守治療,但仍需外科手術治療。援鄂醫療隊在危難之際「逆行」抗疫,是國家和社會的英雄,守護英雄的健康,浙大一院責無旁貸,緊急開通了綠色通道收治入院治療,2天後,腕部微創手術順利完成。
  • 膝蓋前叉韌帶斷了還跑了18次全馬?關節不穩後果很嚴重
    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他的前叉韌帶已經吸收消失,半月板也發生了退變磨損。上周,南醫三院關節外科運動醫學科副主任曾春為其重建了韌帶,修整了半月板,目前恢復良好。不過,要想激烈運動,可就要等到差不多兩年後了。三年跑馬八千公裡回想起20年前打籃球那次左腿膝蓋受傷,趙先生記憶猶新。受傷後,他在當地就診,醫生說是扭到了,讓他保守治療,最好不要再打球了。
  • 超詳細 | 臺灣網友3年兩次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康復心路歷程
    覺得我的肌力還不錯,不過還是提醒我,因為我是移植股薄肌肌腱來重建,所以會比髕骨的韌帶(目前常見前十字韌帶重建所移植的兩種部位)恢復期還要長半個月(共1個半月,6週)才能算是比較安全,不然會滿容易再受傷,所以建議我若不帶攜支架(固定膝關節活動角度),也要帶個護具較保險(避免意外),另外也提醒我不要彎曲超過90度,避免重建的韌帶會太快鬆掉4月16-18日
  • 摔傷後骨頭沒有問題,但覺得膝關節不穩?不要忽視前交叉韌帶損傷
    2、一次不小心的車子側翻,拍了X光後覺得又沒傷到骨頭,沒什麼事就回家了。3、甚至就是一次步行或跑步過程中的意外滑到。前交叉韌帶損傷隱患隱藏在生活中,卻又會因為損傷後症狀不是特別嚴重而被大家「忍忍就過去了」。但是有的時候,這種不可逆的損傷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潛伏在你今後運動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