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因為父母加晚班,所以我是害怕一個人的黑夜,經常會鑽進被窩裡躲避這些「未知的恐懼」,蜷縮在被窩裡,暖暖的才覺得安全。尤其是在母親離世以後,內心裸露的不安感更明顯了。曾經努力嘗試改變這種孤獨的感覺,但我的內心卻無法消散歲月留給我的悲傷。直到有一天我捧起了賈平凹的散文精選《萬物有靈》,我才把這份孤獨丟進深淵,真誠面對人生。
關於生命思索的《萬物有靈》
我們內心藏著一封寶貴的信件,需要會讀的人才能拆開,我把這封信的名字叫做情懷。
賈平凹是一位偉大的作家,是一位智者,他給成千上萬的讀者寄過這封叫做情懷的信。他的性格雖然很犟,但值得尊重,因為他愛文字,所以會把平淡、柔情的文字隱藏的很好,適時的時候讓他們展現絢爛之美。所以賈平凹每個作品都讓我們感到驚訝,平淡中有節奏、樸素中見深情。
賈平凹知道我們需要什麼,他說小說中沒法跳出來單獨寫自己創作的感受,所以他就會在散文中真誠地表現。他的散文直接、真誠、智慧,能把每個字都刻進我們的內心深處。
賈平凹的四十年散文創作全新精選《萬物有靈》,裡面有在長篇小說《秦腔》、《高興》、《古爐》的撰寫間隙創作的,這些散文成為了小說創作的靈魂補充。還有一些是他對萬物生靈的感悟。如果你想了解他創作小說時候的心情與感悟,請閱讀《萬物有靈》,這裡蘊含著他豐富的個人情感,就如賈平凹曾經說過:
「我以前研讀別人的小說,總要讀他小說之外的文章,希望從中尋到一些關於他的規律性東西,我現在編散文,又這麼說,我把我的衣服就撕了。」
生活的真性情,不需要技巧、不需要花言巧語,只要表現真誠即可。賈平凹寫《廢都》的時候年少氣盛,敢於用刀尖刺向自己,表現作家最真的價值。到了他的散文,則表現更明顯的真誠,唯萬物有靈孕育真情。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在《萬物有靈》中,當我讀到了《寫給母親》這一篇的時候,便打開我心中那封寫給母親的「信」。
情感是個紐帶,牽連著我,同時它也是激勵,觸動著我。
賈平凹的《寫給母親》用身體感悟思念,賈平凹把每一次打噴嚏都關聯著母親關心的話;走到屋裡每個角落都有母親停留的影音;可現實告訴他母親是離開了,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想一下自己,每一次洗衣服的時候,都會想起母親的話:「兒子,衣服要泡一泡才洗得乾淨。」事業失敗的時候,只要想到母親,我就幻想變成了孩童模樣,坐在母親自行車後座無憂無慮的望著天空。
《寫給母親》敢於靈魂對話,寫盡孤獨與悲傷,所以才能解開憂傷背後的溫暖。
我在閱讀中感悟自身的不安感,不斷地剝開偽裝,原來我的悲傷與無助原因是自我太想隱藏,所以才走向孤獨。當閱讀《寫給母親》與我內心共鳴的時候,我真實地感受到人間真情的溫暖之處,那就是被母親的情感喚醒的「心靈之光」,那道光告訴我: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人作為萬物之中最有靈氣的生物,懂得用思想去關聯情感,用草木、魚蟲、鳥獸繪畫夢想。所以最後我知道任何時間我都不再會失去母親了,萬物都是我的母親,我在書中、石頭、桃樹、自行車上都能找到她。
《萬物有靈》讓我明白髮生在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情感在其中作用,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天意就在心中。當我們開始關注萬物的時候,才明白我們的這一輩子都與它們有關係。
我們需要新生、良緣、傳承的力量
當新生的《醜石》有了價值,我們才明白心靈之美;當《對月》預示著良緣,我們才明白天地間的長久;當《一顆小桃樹》有了傳承的意志,我們才明白生存的意義。我想挑選《萬物有靈》中的這三篇,用它來關聯你的情感與人生。
①新生
《醜石》講述一塊不如漢白玉細膩,不如大青石光滑的大石頭。這塊石頭沒有槐蔭庇覆,連花兒也不長在它身邊。被孤立的時候慢慢地長滿了綠苔與黑斑,大家都開始討厭嫌棄它。
可是有一天村裡來了天文學家,一眼看出來這是一塊隕石。這塊又醜又怪的石頭,原來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這塊石頭的新生讓「我」感到自己的無知,也感到醜石的偉大,怨恨醜石這麼多年忍受一切的羞辱,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人的新生總是充滿著希望,但這份希望則由愛的程度來決定。產房門口,在焦急等待的腳步與孕婦的撕心裂肺的呼喊中,「希望」誕生了。我們都知道人的價值不可能被衡量的,但當一個女孩誕生在擁有重男輕女思想的家庭裡,長輩會通過外表判斷其價值。
這個新生女孩子的隔壁床今天也生產了,同樣是個女孩子,但因為新生的媽媽身患重病,拼了命才生下了她。她生下來就成為了全家的寶貝,讓在座的每一位家人都倍感珍惜,臉上充滿著幸福的表情。
所以通過《醜石》我們明白不同的家庭擁有著不同的命運,愛決定這份命運的走向。當我們以外表去判斷的時候,一定是忽略她美到讓全家幸福的一面。所以新生兒是一面鏡子,在孩子悄無聲息的成長中你能看到愛、恨、美、醜的樣子。
②良緣
《對月》是人與月亮的對視,人間煙火燻不髒它;夜夜出來,幾天就圓了,幾天又虧了;
從古至今多少人把悲、歡、離、合,歸結於天命;而月本身就是圓的,明明白白,光光亮亮的。它的存在本身就展示圓的完成。如果你的人生還是半圓,你要對著月把另一半走完,走成圓。
有些人生下來身體就是殘疾的,有一對新人他們是聾啞人。外人看待他們都用異樣的眼光,但他們既然能夠在人生道路上不斷成長,並通過努力學習手語融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主導自己的人生,他們就在走自己的圓。
聾啞人渴望的婚姻幸福簡單但絕對不容易,說簡單是因為只需要彼此依靠;說不容易因為在人群找到自己的摯愛如此之難。就這樣這條路才走的艱辛,而結合的時候才更圓滿。
兩位聾啞人衝破重重阻礙,在微信聊天中認識,用視頻交流手語,在無聲的世界裡,他們期待著擁抱與被愛。而很少評論彼此,因為大家都知道從半圓走到圓的不易。
所以通過《對月》我們才知道經歷困難才讓我們懂得珍惜,發掘自身缺憾後再去彌補,費盡心思走完的緣分才能天長地久。
③傳承
《一顆小桃樹》是兒時心中的希望與夢想。奶奶從集市帶來的仙桃,含著做夢就可以幸福一生。而這一生也是桃子從發芽,在夾縫中成長,並被寄予了夢想的一生。
無論是「我」的離開,奶奶的去世,桃樹都在默默的生長。在春雨中桃樹被吹走了一片片桃花,但是哪怕被壓著抬不起腰的桃樹,竟還保留著欲綻的花苞,嫩黃的,嫩紅的,像風浪裡指示燈一樣。桃樹承載著夢想與自身的傳承意志而活下來,繼續開花結果。
我們的地域文化中有很多需要傳承的精神之作,舞獅就是其中的一類,雖然看起來像是習武之人的修煉,其實它承載著我們文化的變遷,從古代闢邪、祭祀到現代的慶典、表演舞獅給我們帶來了喜悅、熱鬧,帶來了吉祥與幸福。
舞獅的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沒有間斷過,就是因為它擁有著傳承的意志,包含習武強身、教學育人。當我們看到有幅度、耐力、速度融合的智慧動作的時候,也從中感受到他們舞獅之人代代相傳的「獅子」靈氣:勇氣、自信、樂觀。
所以我們的很多文化項目就像《一顆小桃樹》一樣,帶著夢想與意志存活下來,只要其中有一個綻放光彩,就會點亮自身照亮和指引其它的文化成長。
【總結】生活在喧囂城市的我們,每天承受著工作、生活的壓力,卻不曾靜下來感悟過身邊的萬物,你所不知道,這些萬物具有的靈氣可以讓你綻放最美的幸福。賈平凹《萬物有靈》就是這樣的一本指引之書,當我們不為一個獎而去寫作的時候,才能感受這本書所說的從容自在。
人的生命經驗之畫卷——感應思維
我曾經在《廢都》的書中體會到賈平凹的感應思維,讀到從隱喻與象徵的手法表現出人物的性格與五味雜陳的人生。從一隻會說話的牛身上找到了「上帝無言」的無奈。
而今天請您來感應的是《萬物有靈》的靈氣,是通過對落葉、醜石、砂礫、雲雀的美來感應人的情感,體會到真正的從容自在、堅持不懈、勇敢面對、不計較。
作家的一生都在以「生命經驗」來繪製幸福人生的畫卷。他們有的敘述窮苦、有的歌唱幸福、有的記錄真實,而賈平凹在我心中則是更特殊的一位,他寫作不為得獎,而是:活得有趣,取悅自己,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